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鞭笞  拼音:biān chī
1.用鞭子抽打?!俄n非子。外儲說右下》:「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吒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馬不能行十里,共故之?!挂沧鳌副薮颉埂?br />2.鞭策驅使。《漢書。卷四三。陸賈傳》:「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
《漢語大詞典》:擊竹(擊竹)
用兩片竹板擊打成節(jié)拍以合歌,猶今快板所用。文獻通考·樂十一:“擊竹之制,近世民間多有之,蓋取竹兩片緊厚者治而為之。其長數寸,手中相擊為節(jié),與歌指相和焉。方之 漸離 所善者固異矣?!?/div>
《國語辭典》:報君知(報君知)  拼音:bào jūn zhī
算命占卦的盲人所持的圓銅片,用小錘碰擊,以報人知?!队魇烂餮?。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忽聽得街上當當的敲響。響的這件東西,喚做『報君知』,是瞎子賣卦的行頭?!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恰遇一個瞽目先生敲著報君知走將來?!挂卜Q為「打鐺鐺」。
《漢語大詞典》:杖刑
古代刑罰之一。用荊條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為刑種始自 東漢 。 南朝 梁武帝 定鞭杖之制,杖以荊條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 北齊 北周 ,將杖刑列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 清 末。參見“ 五刑 ”。
《國語辭典》:五刑  拼音:wǔ xíng
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法:(1)秦以前為墨、劓、剕、宮、大辟?!稌洝K吹洹罚骸溉曜魇?,五刑有服。」?jié)h。孔安國。傳:「五刑,墨、劓、剕、宮、大辟?!?2)秦漢時為黥、劓、斬左右趾、梟首、菹其骨肉。《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还手^之具五刑?!?3)隋唐以后為死、流、徒、杖、笞。《舊唐書。卷五○。刑法志》:「有笞、杖、徒、流、死為五刑。」(4)現行刑法分為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五項。
《國語辭典》:快書(快書)  拼音:kuài shū
配合詞句的押韻,以竹板或銅板伴奏的一種曲藝。如「山東快書」、「竹板快書」等。
《國語辭典》:笞背  拼音:chī bèi
古代以竹板或荊條抽打背部的刑罰。
《國語辭典》:笞刑  拼音:chī xíng
古代五刑之一。以竹板或小荊條抽打背部或臀部。自十下至五十下,分為五等。后亦以小竹板子折責。也稱為「笞責」。
《漢語大詞典》:臀杖
刑罰名。用大荊條、大竹板或棍棒等抽擊人的臀部。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jié):“ 定州 新樂縣 一教場,保丁五十人,有四十九人受臀杖(打屁股)?!眳㈤?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二。
《漢語大詞典》:漁板(漁板)
唱漁歌時的一種伴奏樂器。以繩串連的兩塊竹板。《梅磵詩話》卷中引 宋 陳起 《夜過西湖》詩:“鵲巢猶掛三更月,漁板驚回一片鷗?!?span id="7k2cnid" class="book">《西游補》第十一回:“也有説一枝繡球樹,每片葉上立一仙人,手執(zhí)漁板,高聲獨唱?!?/div>
《漢語大詞典》:節(jié)子(節(jié)子)
木材上的疤痕。是樹木的分枝在干枝上留下的節(jié)疤。
《國語辭典》:笞楚  拼音:chī chǔ
用木杖、竹板等抽打。《紅樓夢》第二回:「他尊人也曾下死笞楚過幾次,無奈竟不能改?!?/div>
《漢語大詞典》:竹笘
舊時兒童練習寫字所用的竹板。說文·竹部:“籥,書僮竹笘也?!?段玉裁 注:“笘謂之籥,亦謂之觚。蓋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書者?!卑讐?,白堊土。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小字版本不過一冊,書僮竹笘,以此標識其旁,則定音自可得矣?!?/div>
《漢語大詞典》:扎板兒(扎板兒)
曲藝藝人表演時用來打拍子的竹板。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后頭的那個身上揹著一個洋琴,手里打著一副扎板兒噔咚扎咶的就奔了東配房一帶來?!?/div>
《漢語大詞典》:撻笞(撻笞)
用鞭和竹板子打。 漢 班固 《白虎通·五刑》:“刑不上大夫者,據禮無大夫刑,或曰,撻笞之刑也?!?/div>
分類:竹板板子
《國語辭典》:笞打  拼音:chī dǎ
以鞭、杖、竹板等抽打。如:「在尊重人權的現代,早就禁止使用笞打來對付犯人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