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博郎鼓  拼音:bó lá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于鼓的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fā)出咚咚的聲響。舊時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金瓶梅》第三二回:「爛紅官段一疋、福壽康寧鍍金銀錢四個、追金瀝粉?畫壽星博郎鼓兒一個?!挂沧鳌覆ɡ斯摹?。
《國語辭典》:撥弗倒(撥弗倒)  拼音:bō fú dǎo
1.古人在席間用以勸酒的道具??棠緸槿?,末端削尖,置于盤中,左右欹側如舞,視傳籌所至或倒時指向,以決定應當飲酒的人。古代稱為「酒胡」。
2.一種兒童玩具。即不倒翁。《土風錄。卷三。撥弗倒》:「吳梅村有戲詠不倒翁詩,按即今兒童嬉戲之撥弗倒也?!?/div>
《國語辭典》:巴郎鼓  拼音:bā lá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小鼓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左右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發(fā)出咚咚聲響。也作「波浪鼓」。
《國語辭典》:紙蝴蝶(紙蝴蝶)  拼音:zhǐ hú dié
一種童玩。以紙制成,用橡皮筋彈射而出。
分類:童玩彈射
《國語辭典》:竹蜻蛉  拼音:zhú qīng líng
一種童玩。參見「竹蜻蜓」條。
分類:童玩
《國語辭典》:竹蜻蜓  拼音:zhú qīng tíng
一種童玩。在螺旋槳狀的竹片中央插入細竹棒作軸,狀似蜻蜓,搓轉細軸,可使其飛轉而出。也稱為「竹蜻蛉」。
《國語辭典》:竹陀螺  拼音:zhú tuó luó
一種傳統(tǒng)中國童玩。以竹制成,將圓木心穿越竹筒中央而成竹軸,另用竹篦綁上細繩,以便施力擲放竹陀螺,使其旋轉。其兩側各有一長方形小洞,上覆薄木片,旋轉時可發(fā)出響亮的嗡嗡聲。也稱為「竹地雷」。
《國語辭典》:潑浪鼓(潑浪鼓)  拼音:pō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轉動鼓面,鼓面旁的墜子會敲擊鼓面,發(fā)出連續(xù)咚咚聲響。舊時賣貨郎亦用此搖弄發(fā)聲以代替叫賣。《紅樓夢》第四七回:「只見薛蟠騎著一匹大馬,遠遠的趕了來,張著嘴,瞪著眼,頭似潑浪鼓一般,不住左右亂瞧。」也作「波浪鼓」。
《國語辭典》:鬧竿兒(鬧竿兒)  拼音:nào gān ér
竹竿上綴有各種飾物的兒童玩具。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諸色雜貨》:「及小兒戲耍家事兒,如戲劇糖果之類:行嬌惜、宜娘子……鬧竿兒。」《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看時卻是人頭、人腳、人手掛在屋檐上,一似鬧竿兒相似。」
《國語辭典》:尪仔標(尪仔標)  拼音:wāng zǐ biāo
閩南方言。一種傳統(tǒng)童玩。利用直徑約五公分的圓型紙牌,印制各種漫畫人物或明星照片制成?!笇蹲小乖陂}南語就是圖像的意思。玩法很多?;旧希A者獲得輸者的尪仔標。
《漢語大詞典》:斗姑娘(鬥姑娘)
一種兒童玩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赤包兒》:“斗姑娘,形如小茹,赤如珊瑚,圓潤光滑,小兒女多愛之,故曰斗姑娘?!?/div>
《漢語大詞典》:嘩楞棒(嘩楞棒)
亦作“ 嘩啦棒 ”。 一種兒童玩具。一根小棒連結一個空球體,球體內有小珠,搖動時即發(fā)出嘩楞聲。 劉寶瑞 郭全寶 《活動之家》:“小妹妹別哭,給你嘩楞棒?!?span id="oq2xumz" class="book">《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現(xiàn)在都成了紙上的東西,成了小孩手里的嘩啦棒!”
《漢語大詞典》:咘咘噔
一種兒童玩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咘咘噔等》:“咘咘噔者,形如壺盧而長柄,大小不一,皆琉璃廠所製。兒童呼吸之,足以導引清氣……謹按日下舊聞考……咘咘噔即鼓璫,亦名響壺盧,又名倒掖氣,小者三四寸,大者徑尺,其色紫者居多。小兒口銜,噓吸成聲?!?/div>
《漢語大詞典》:捻捻轉(捻捻轉)
兒童玩具。玩時用手指捻中軸使旋轉。《中國諺語資料》:“沒有不倒的捻捻轉?!?/div>
《漢語大詞典》:泥車瓦狗(泥車瓦狗)
語出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排,諸戲弄小兒之具以巧詐。”后因以“泥車瓦狗”泛指兒童玩具。 清 吳偉業(yè) 《茄?!?/a>詩:“擊鼓喧闐笑未休,泥車瓦狗出同游?!币嘧鳌?泥車瓦馬 ”。 清 吳偉業(yè) 《西巘顧侍御招同沉山人友圣虎丘夜集作圖紀勝因賦長句》:“泥車瓦馬兒童戲,竹幾蕉團估客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