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2,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自由稅率
二五附稅
累進稅
比例稅制
定額稅
十一而稅
利改稅
《國語辭典》:自由稅率(自由稅率)  拼音:zì yóu shuì lǜ
對于進口之外國貨物由國家自由定其稅率,稱為「自由稅率」。
《國語辭典》:二五附稅(二五附稅)  拼音:èr wǔ fù shuì
針對進口洋貨所徵的附加稅。其稅率普通品為百分之二點五,當正稅之半。奢侈品則再加百分之二點五,與正稅相等,故稱為「二五附稅」。我國在關稅自主前曾以此為過渡辦法。至民國十八年國定稅則實行,始廢除。
《國語辭典》:累進稅(累進稅)  拼音:lěi jìn shuì
一種隨課稅標的金額增加而增加其稅率的租稅制度。累進稅是根據(jù)納稅人的負擔能力而定,所得愈多,課稅也愈多,現(xiàn)代各國所得稅,多采取此制。
《漢語大詞典》:比例稅制
對同一課稅對象不論數(shù)額多少,都按同一比例計征的稅率制度。
《漢語大詞典》:定額稅
也稱“定額稅率”。對每一課稅單位規(guī)定一個固定稅額的稅率制。適用于從量計征的稅收。如中國的資源稅對各稅目(如原油、煤炭、鹽等)均規(guī)定按噸(或立方米)征收一個固定稅額;又如車船使用牌照稅規(guī)定按噸或按輛征收一個固定稅額。
《漢語大詞典》:十一而稅
按十分取一的稅率抽稅。相傳為 夏 商 周 三代的田稅制度。尚書大傳卷二:“王者十一而稅,而頌聲作矣。”《論語·顏淵》“盍徹乎” 三國 魏 何晏 集解:“ 周 法十一而稅,謂之徹?!币槐咀鳌笆惨欢悺薄?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十一而稅,以奉公用,家有備兇之儲,國有九年之積?!?宋 陳亮 《送丘秀州宗卿序》:“古者用民,歲不過三日,十一而稅,不立意以罔民利,不喜察以導民爭?!?清 朱大韶 《初稅畝說》:“井田之法,一夫一婦,受田百畝,所謂十一而稅也?!眳㈤?span id="7ivje0d" class="book">《孟子·滕文公上》。
《漢語大詞典》:利改稅
以稅代利,即國營企業(yè)由向國家上繳利潤改為按國家規(guī)定的稅種和稅率繳納稅金。《光明日報》1984.5.16:“去年已經(jīng)實行了利改稅的第一步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務院決定,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進行利改稅的第二步改革,從稅利并存過渡到完全的以稅代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