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七辯(七辯)
佛教謂解說佛法的七種辯說之才。亦泛指種種無礙辯才。語本大智度論卷五五:“於一切法無礙故,得捷疾辯。有人雖能捷疾,鈍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辯。説諸法實相無邊無盡故,名樂説無盡辯。般若中無諸戲論故,無能問難斷絶者,名不可斷辯。斷法愛故,隨眾生所應(yīng)而為説法,名隨應(yīng)辯。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義辯。説一切世間第一之事,所謂大乘,是名世間最上辯?!?南朝 梁簡文帝 《玄圃園講頌序》:“摳談永日,講道終朝;賓從無聲,芳香動氣;七辯懸流,雙因俱啟;情游彼岸,理愜 祗園 ;靈塔將涌,天華乍落。”《敦煌變文集·維麾詰經(jīng)變文》:“必知菩薩,問得 維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辯之詞不異?!?/div>
《國語辭典》:和誘(和誘)  拼音:hé yòu
以種種引誘惑騙的方法,取得被誘人的同意,誘置于其實力支配之下,而脫離原來的保護(hù)環(huán)境中。
《漢語大詞典》:百辛
種種艱辛。 宋 范仲淹 《明賞賦》:“懼四維之有艱,尚瘡痍而百辛?!?/div>
分類:種種艱辛
《漢語大詞典》:百離(百離)
(1).猶言久別。 漢 揚(yáng)雄 《反離騷》:“抨雄鳩以作媒兮,何百離而曾不壹耦?!?br />(2).種種不幸的遭遇。離,通“ 罹 ”。 三國 魏 曹丕 《短歌行》:“我獨(dú)孤煢,懷此百離?!眳⒁姟?百罹 ”。
《國語辭典》:百罹  拼音:bǎi lí
百憂。比喻困難重重。晉。張協(xié)七命〉:「羈旅懷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疇?!箷x。盧諶 贈劉琨詩:「五臣奚與,契闊百罹?!?/div>
《漢語大詞典》:木熙
古代雜技的一種。指在高竿上作種種驚險表演。《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木熙者,舉梧檟,據(jù)句枉。” 高誘 注:“熙,戲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戲具:“木熙,即都盧緣橦之戲也……立竿三丈,緣其頂,舒臂按竿,通體空立者;移時也,受竿以腹,而項、手、足張,輪轉(zhuǎn);移時也,啣竿,身平橫空,如地之伏,手不握,足無垂也;背竿髁夾之,則合其掌,拜起於空者,數(shù)也,蓋倒身忽下,如飛鳥墮?!?/div>
《國語辭典》:利空  拼音:lì kōng
股票術(shù)語。能影響股價下跌的種種因素,稱為「利空」。
《國語辭典》:倒會(倒會)  拼音:dǎo huì
民間的互助會因種種因素,導(dǎo)致無法支付所應(yīng)付的會款時稱「倒會」。有會頭倒會,也有會員倒會的情形。
《漢語大詞典》:內(nèi)像
佛教謂如理觀想而呈現(xiàn)的種種形象。見《觀無量壽經(jīng)》。 唐 沈亞之 《移佛記》:“其機(jī)高者性惠,見其內(nèi)像而內(nèi)覺,發(fā)其心而能至其正?!?/div>
《漢語大詞典》:獄持(獄持)
唐 武則天 時獄吏以種種酷刑虐待囚犯。稱為“獄持”。
《國語辭典》:陰魂不散(陰魂不散)  拼音:yīn hún bù sàn
1.比喻人或事雖已不存在,影響力仍起一定作用。
2.謔稱人尾隨緊跟,窮追不舍。如:「你這人老跟在我后面,真是陰魂不散?!?/div>
《國語辭典》:枝枝節(jié)節(jié)(枝枝節(jié)節(jié))  拼音:zhī zhī jié jié
形容瑣碎、非主要的。如:「這事枝枝節(jié)節(jié)的問題很多,一時還無法理清楚。」
《漢語大詞典》:維口食(維口食)
佛教所反對的“邪命自活”的方式之一。指用種種咒術(shù)、卜算吉兇等方法以維持生活。
《國語辭典》:跳箱  拼音:tiào xiāng
1.體操項目之一。在跳箱上做跨跳、翻滾、撐越等動作。
2.體操運(yùn)動用具。為四、五層長方形箱子,上窄下寬,可自由移動或調(diào)整高度。
《國語辭典》:甜酸苦辣  拼音:tián suān kǔ là
各種味道。也用來比喻生活中如意、困難、挫折、失意等種種遭遇的感覺。也作「酸甜苦辣」。
《漢語大詞典》:一和和
猶言一種種。 元 無名氏 《怒斬關(guān)平》第二折:“我先試了這溫涼,一和和親自拌上?!?/div>
分類: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