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卷八十七上〈揚雄列傳上〉~3523~
惟漢十世,將郊上玄,定泰畤,雍神休,尊明號,同符三皇,錄功五帝,恤胤錫羨,拓?開統(tǒng)。于是乃命群僚,歷吉日,協(xié)靈辰,星陳而天行。詔招搖與泰陰兮,伏鉤陳使當兵,屬堪輿以壁壘兮,梢夔魖而抶獝狂。八神奔而警蹕兮,振殷轔而軍裝;蚩尤之倫帶干將而秉玉戚兮,飛蒙茸而走陸梁。齊總總撙撙,其相膠葛兮,猋駭云訊,奮以方攘;駢羅列布,鱗以雜沓兮,柴虒參差,魚頡而鳥行;翕赫曶霍,霧集蒙合兮,半散照爛,粲以成章。唐·顏師古注曰:「自招搖至獝狂,凡八神也。殷轔,盛貌也。軍裝,為軍戎之飾裝也。轔音來忍反?!?/span>
典故云中雞犬
雞犬云中
仙家雞犬
劉安雞犬
云間雞犬
犬吠白云
淮南犬
淮王雞犬
雞犬飛升
雞犬入云
雞犬云間
劉安宅
犬吠白云間
淮王宅
舐丹雞犬
淮南舉
雞犬神仙
舉家飛升
劉安升
犬入五云
瀛洲雞犬
拔宅淮王
飛雞犬
淮南雞舐藥
雞犬礙云關
雞犬不留殘
雞犬登天
雞犬劉安
雞犬上層城
雞犬偷仙藥
犬影入云
舐藥鼎
藥沾雞犬
雞犬不將去
雞犬登仙
問雞犬
相關人物劉安(淮南王)
《論衡校釋》卷七〈道虛〉~37~
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此言仙藥有馀,犬雞食之,并隨王而升天也。
簡釋
云中雞犬:喻仙家生活。唐羅隱(廣陵開元寺閣上作》:“云中雞犬劉安過,月里留歌揚帝歸?!?/p>
例句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犬入五云音信絕,鳳樓凝碧悄無聲。
淮南雞舐藥,翻向云中飛。
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
白雞黃犬不將去,寂寞空馀葬時路。
若許移家相近住,便驅雞犬上層城。
自古圣賢放入土,淮南雞犬驅上天。
云中雞犬劉安過,月里笙歌煬帝歸。
卻羨淮南好雞犬,也能終始逐劉安。
云雨有歸時,雞犬無還日。
雞犬偷仙藥,兒童授道書。
雞聲隨羽化,犬影入云看。
淮王去后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
殘藥沾雞犬,靈香出鳳麟。
藥將雞犬云間試,琴許魚龍月下聽。
典故 戴豸
神羊觸
獬豸觸邪
獬豸威
簪豸
拔豸
觸豸
神羊角
獬豸姿
獬豸
豸冠
豸角
相關人物楚文王
參考典故豸角
《淮南子》卷九《主術訓》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國效之?!箹|漢·高誘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span>
《后漢書》志第三十〈輿服下·法冠〉~3667~
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為展筒,鐵柱卷,執(zhí)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jiān)平也?;蛑^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胡廣說曰:「春秋左氏傳有南冠而縶者,則楚冠也。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zhí)法近臣御史服之?!?/span>
《太平御覽》卷八百九十〈獸部二·獬 豸〉~4085~
《說文》曰:「獬豸,似牛一角。古者史訟,命觸不直。黃帝時,有遺帝獬豸者,帝問何食何處,曰:『食薦,春夏處水澤,秋冬處竹箭松筠?!弧埂墩摵庑a尅吩唬骸糕初粽?,一角之羊,性識有罪。皋繇洽獄,有罪者令羊觸之,皋繇敬羊,跪坐事之?!?/span>
例句
始效神羊觸,俄隨旅雁征。
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
我寢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始從豸角曳長裾,又吐雞香奏玉除。
豸角初離首,金章已在腰。
送人冠獬豸,值節(jié)佩茱萸。
圣代無邪觸,空林獬豸歸。
忽掛觸邪冠,逮逐南飛鴻。
觀風競美新為政,計日還知舊觸邪。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墓待龍驤詔,臺迎獬豸威。
方看簪獬豸,俄嘆縶騊駼。
每列鹓鸞序,偏瞻獬豸姿。
鄉(xiāng)中賀者唯爭路,不識傳呼獬豸威。
今朝醉舞共鄉(xiāng)老,不覺傾欹獬豸冠。
別后故人冠獬豸,病來知己賞鷦鷯。
霜臺欹冠豸,賴許往來頻。
吟詩早得名,戴豸又加榮。
戴豸卻驅雞,東南上句溪。
簪豸年何久,懸帆興甚長。
芙蓉寒艷鏤冰姿,天朗燈深拔豸時。
典故 靈濤
胥潮
白馬潮
怒濤飛
靈胥怒
胥怒
子胥潮
子胥鴟夷
子胥濤
前胥后種
銀濤白馬
鴟夷沒
鴟夷革
鴟夷恨
伍員潮
伍胥神
白馬銀濤
鴟夷血
靈胥八月濤
八月潮怒
怒為濤
伍相鴟夷
伍員濤
子胥靈
子胥棄
東流生白波
素車駕長鯨
濤江雪浪
伍相潮頭
伍胥白浪
胥濤濺恨
壯志死不息
子胥鼓浪
白馬踏海潮
鴟夷怒濤
寒濤擁伍胥
魂莊怒濤
怒濤猶不平
前潮作子胥
素車走靈胥
伍生傳謬
伍胥恨不滅
伍胥怒濤
胥江萬里濤
子胥怒錢塘
子胥棄江
相關人物伍員(字子胥)
文種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十三年〉~9~
吳王置酒文臺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執(zhí)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聞之,君不賤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為寡人有功,吾將爵之上賞。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將復增其國,以還助伐之功。于眾大夫如何?」群臣賀曰:「大王躬行至德,虛心養(yǎng)士,群臣并進,見難爭死;名號顯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賞,亡國復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褂谑亲玉銚卮固椋唬骸赣诤?,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讒夫在側;政敗道壞,諂諛無極;邪說偽辭,以曲為直,舍讒攻忠,將滅吳國:宗廟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荊棘?!箙峭醮笈?,曰:「老臣多詐,為吳妖孽。乃欲專權擅威,獨傾吾國。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計,無沮吳謀。」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為前王之臣。臣不敢愛身,恐吾國之亡矣。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今大王誅臣,參于桀紂。大王勉之,臣請辭矣。」子胥歸,謂被離曰:「吾貫弓接矢于鄭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聽從吾計,破楚見凌之讎。欲報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禍將及汝?!贡浑x曰:「未諫不聽,自殺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受劍,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吾今日死,吳宮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爭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吳。今乃忘我定國之恩。反賜我死,豈不謬哉!」吳王聞之,大怒,曰:「汝不忠信,為寡人使齊,托汝子于齊鮑氏,有我外之心?!辜绷钭圆茫骸腹虏皇谷甑糜兴姟!棺玉惆褎ρ鎏靽@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與龍逄、比干為友?!顾旆鼊Χ?。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一〈神一·伍子胥〉~235~
伍子胥累諫吳王,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鰈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棺允亲院iT山,潮頭洶高數百尺,越錢塘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走百馀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廬州城內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廟。每朝暮潮時,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廟前。高一二尺,廣十馀丈,食頃乃定。俗云:與錢塘江水相應焉!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十三年〉~22~
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簡釋
靈胥:指河神。來陸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戲成絕句》:“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p>
例句
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山藏伯禹穴,城壓伍胥濤。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伍生傳或謬,枚叟說難窮。
冤深陸機霧,憤積伍員濤。
懷中陸績橘,江上伍員濤。
浙波只有靈濤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地接三茅嶺,川迎伍子濤。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樂府詩集》卷四十七《神弦歌·白石郎曲》
白石郎,臨江居。前導江伯后從魚。
例句
山村楓子鬼,江廟石郎神。
沙浦走魚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zhí)谩?
典故姑射仙人
冰雪容
冰雪顏
玉雪姿
雪肌膚
霜雪姿
姑射肌膚
姑射仙姿
姑射人
姑射姿
姑射冰肌
藐姑仙子
姑射子
白雪姿
體如冰
姑山客
冰膚玉面
姑射山頭仙客
雪貌冰膚
姑峰仙質
姑山冰肌
姑射質
藐姑射山之神
《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28~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列子集釋》卷二〈黃帝篇〉~44~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谷;心如淵泉,形如處女。
《東坡樂府》卷上〈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敧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例句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掃除白發(fā)黃精在,君看他時冰雪容。
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青巖類姑射,碧澗似汾陽。
洛陽佳麗本神仙,冰雪顏容桃李年。
蓬壺不可見,姑射不可識。
姑峰映仙質,郢路雜歌塵。
青溪阻千仞,姑射藐汾陽。
典故 神州陸沈
夷甫諸人
清談誤
神州沉陸
神州百年
百年陸沉
人說王夷甫
陸沉深恨
相關人物桓溫
王衍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輕詆〉~834~
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袁虎率而對曰:「運自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桓公懔然作色,顧謂四坐曰:「諸君頗聞劉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芻豆十倍于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于時莫不稱快?!挂庖詻r袁。四坐既駭,袁亦失色。
《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列傳〉~2572~
溫遣督護高武據魯陽,輔國將軍戴施屯河上,勒舟師以逼許洛,以譙梁水道既通,請徐豫兵乘淮泗入河。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瑯邪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涕。于是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袁宏曰:「運有興廢,豈必諸人之過!」
《春秋左傳·哀公七年》
「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
《國語·魯語下》
「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jié)專車。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弧谷龂鴧?#183;韋昭注:「群神,謂主山川之君,為群神之主,故謂之神也?!?/span>
典故射斗牛
雙龍劍
射牛斗
斗牛光
沖星劍
延平劍
干牛斗
龍光牛斗
望牛斗
牛斗之氣
寶劍出
斗間紫氣
兩劍
兩龍劍
豐城氣
牛斗氣
豐城雙劍
劍合延津
豐獄劍
豐城龍劍
雷劍
匣中孤劍
斗牛光焰
雷煥張華
沖斗劍
延平雙劍
沖天劍
劍合雙龍
劍躍雙龍
金劍沉埋
張公龍劍
報張華
劍虹浮
劍埋豐城
蛟龍子
龍劍合延津
南斗龍光
神光上斗牛
寶劍沉埋
寶劍沖牛斗
碧潭雙劍
斗沖劍氣
斗氣埋長劍
酆獄氣
劍津寶氣
劍埋獄底
雷煥掘劍
雷令劍龍
龍歸劍杳
龍淵觸牛斗
牛斗變化
牛斗空
牛斗龍泉氣
射斗光芒
神龍雙劍
雙劍
為龍信息
匣龍雙起
星辰占寶劍
星斗見光氣
延津龍去
腰間劍去
張雷識劍
紫氣飛空
紫氣干星
寶劍豐城寒
豐城陸沉
豐城埋沒
豐獄埋劍
干將沖牛射斗
合劍龍津
化龍
劍龍辭延津
劍埋龍壤
劍氣射天
劍水二龍
劍閑夜沖星
掘預藏劍
掘獄張雷
龍泉動牛斗
牛斗紫氣
神光埋泉壤
神劍躍平津
神物化延平
雙飛歸延津
雙劍埋獄
雙龍斗牛氣
匣劍同處
延平
一旦為龍
張雷辨氣
紫氣辨斗牛
紫氣劍一雙
相關人物干將
張華
莫邪
雷煥
參考典故干將
《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列傳〉~075~
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者皆以吳方強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后,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兇?!挂虻菢茄鲇^。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谷A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谷A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得寶劍佩之。斯言豈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fā)。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自佩?;蛑^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受其禍。此劍當系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谷A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挂蛞匀A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華之博物多此類,不可詳載焉。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劍〉~08~
《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斗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緯象。乃要宿。問天文??渍略?。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尺。開之。得二劍。其夕斗牛氣不復見??渍履肆羝湟幌?。而進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fā)。后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渍屡R亡。戒其子。恒以劍自隨。后其子為建安從事。經淺瀨。劍忽于腰閒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簡釋
豐城氣:喻有聲譽。才華。唐楊炯《和劉長莊答十九兄》:“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豐城龍劍:指寶劍,或喻出類拔革之人及華美寶貴之物。金元好問《贈答平陽仇舜臣》:“滄海驪珠能幾見,豐城龍劍不終藏?!?/p>
劍化:喻人去世。唐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p>
例句
負戶愁讀書,劍光忿沖斗。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幽匣獄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煥有。
劍氣射云天,鼓聲振原隰。
怪君近日文鋒利,新向延平看劍來。
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
竹在曉煙孤鳳去,劍荒秋水一龍沉。
雙魂終會合,兩劍遂蜿蜒。
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埋劍誰識氣,匣弦日生塵。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蒿里埋雙劍,松門閉萬春。
遽聞傷別劍,忽復嘆藏舟。
匣氣沖牛斗,山形轉轆轤。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同處。
自于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蜀郡靈槎轉,豐城寶劍新。
雷煥張華久已無,沉冤知向何人說。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逢。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自從星坼中臺后,化作雙龍去不歸。
雷煥豐城掘劍池,年深事遠跡依稀。
薛公龍泉姿,其氣在斗牛。
半夜劍吹牛斗動,二年門掩雀羅愁。
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斗間紫氣龍埋獄,天上洪爐帝鑄顏。
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把臂開尊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夜看豐城氣,回首蛟龍池。
經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
斗間收紫氣,臺上掛清光。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行看轉牛斗,持此報張華。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向非張茂先,孰辨斗牛光。
延平一旦為龍?zhí)帲慈★L云布九州。
孤負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劍埋獄底誰深掘,松偃霜中盡冷看。
杜陵書積蠹,豐獄劍生苔。
蕭散弓驚雁,分飛劍化龍。
淬之幾墮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龍子。
不知雷氏劍,何處更沖天。
雙劍曾埋獄,司空問斗牛。
埋沒劍中生紫氣,塵埃瑟上動清商。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恩重匣中孤劍在,夢余江畔數峰青。
延平有風雨,從此是騰驤。
發(fā)硎思剸玉,投水化為龍。
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
良樂知騏驥,張雷驗鏌铘。
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劍埋龍守壤,石臥虎司碑。
寶劍終應出,驪珠會見珍。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不應雙劍氣,長在斗牛傍。
成丹始見金無滓,沖斗方知劍有神。
直應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沉。
斗間紫氣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龍。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
雷煥掘寶劍,冤氛消斗牛。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詎憐沖斗氣,猶向匣中鳴。
有氣還沖斗,無時會鑿壞。
雷令劍龍知去未,虎夷云鶴亦來無。
《醒世恒言》卷二十四〈隋煬帝逸游召譴〉~475~
車駕既行,師徒百萬。離都旬日,長安貢御車女袁寶兒,年十五,腰肢纖墮,騃憨多態(tài)。帝寵愛特厚。時洛陽進合蒂迎輦花,云:『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其名。采花者異而貢之?!粫垴{適至,因以『迎輦』名之。帝令寶兒持之,號曰司花女。
典故 圣賢中
徐邈圣
圣賢酒
中賢圣
濁賢清圣
中圣中賢
酒無賢圣
酒賢
賢圣物
酒號賢人
問賢圣
濁酒醉賢人
樽中圣
杯中神怪物
美酒參圣
甕貯賢人
賢圣日中
徐邈酒倉空
徐邈酒圣賢
徐邈中圣賢
相關人物徐邈
《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徐邈傳〉~739~
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也。太祖平河朔,召為丞相軍謀掾,試守奉高令,入為東曹議令史。魏國初建,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咕棺妹庑獭?/span>
《藝文類聚》卷七十二〈食物部·酒〉~247~
《魏略》曰:大祖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者,清酒為圣人。
簡釋
中賢圣:喻喜飲酒、醉酒。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若不中賢圣,何由外智愚?!薄?/p>
例句
天意資厚養(yǎng),賢人肯相違。
欲知中圣處,皓月臨松蓋。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錢神任爾知無敵,酒圣于吾亦庶幾。
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
蒔藥閑庭延國老,開樽虛室值賢人。
泛菊賢人至,燒丹姹女飛。
離堂駐騶馭,且盡樽中圣。
唯將酒作圣,不厭谷名愚。
終歲白屋貧,獨謠清酒圣。
美祿與賢人,相逢自可親。
離憂未易銷,莫道樽酒賢。
今日羈愁破,始知濁酒賢。
知君多病仍中圣,盡送寒苞向枕邊。
茂陵罷酒慚中圣,漳浦題詩怯大巫。
嘗作酒家語,自言中圣人。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典故 銜燭龍
九龍銜燭
燭龍回照
北荒燭龍
龍街燭
《楚辭》卷三《天問》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東漢·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
《山海經·海經》卷十二〈大荒北經·章尾山燭龍〉~438~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淮南子》卷四〈墜形訓〉~50~
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漢·高誘注:「委羽,北方山名。一曰: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里。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span>
例句
燭龍銜火飛天地,平陸無風海波沸。
四時唯夏不敢入,燭龍安敢停斯須。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火樹枝柯密,燭龍鱗甲張。
我行自北,燭龍寡色,何枉不直。
典故琴高鯉
赤鯉乘
跨赤鯉
琴高乘
琴高騎鯉
隨琴高
琴鯉
鞭錦鱗
琴高雙鯉
踏神鯉
琴高騎魚
涌琴高
相關人物琴高
《搜神記》卷一
琴高,趙人也。能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馀年。后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潔齋候。」于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魚出,來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乃復入水去。
《列仙傳》卷上〈琴高〉
琴高,趙人。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至日,皆潔齋候于水旁,設祀。果承赤鯉,來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復入水去。
《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琴高〉~24~
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馀年。后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之曰:「皆潔齋,候于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來,坐祠中,且(且原作旦,據明抄本改)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復入水去。
簡釋
乘鯉:指成仙升天。唐劉禹錫《浙西李大夫述夢四十韻并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羽化如乘鯉,樓居舊冠鱉?!?/p>
例句
愿得隨琴高,騎魚向云煙。
羽化思乘鯉,山漂欲抃鰲。
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錦鱗。
他年控鯉升天去,廬岳逋民愿從行。
東游借得琴高鯉,騎人蓬萊清淺中。
輕如控鯉初離岸,遠似乘槎欲上天。
典故巨靈手
巨靈擘山
擘兩山
運神斧
擘泰華
靈胡掌
巨靈開山
擘中流
《昭明文選》卷二東漢·張平子(衡)《西京賦》
「漢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寔為咸陽。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岐梁汧雍,陳寶鳴雞在焉。于前則終南太一,隆崛崔崒,隱轔郁律。」三國吳·薛綜注:「華,山名也。巨靈,河神也。巨,大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于今尚在?!埂抖菁组_山圖》曰:「有巨靈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span>
例句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蛾眉欲碎巨靈掌,雞肋難勝子路拳。
昔聞乾坤閉,造化生巨靈。
太古朝群后,中央擘巨靈。
河看大禹鑿,山見巨靈開。
巨靈安在哉,厥跡猶可望。
巨靈與夸蛾,遠賈期必售。
巨靈高其捧,保此一掬慳。
典故問周鼎
窮神奸
察神奸
鑄古鼎
鼎鑄神奸
洛鼎無虧誰敢問
送者問鼎
問鼎語
象物知神奸
象物知奸
夏鼎象物
相關人物周成王
楚子
王孫滿
《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一〈宣公·傳三年〉~367~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晉·杜預注:「示欲偪周取天下?!?/span>
例句
沈吟問鼎語,但見東波流。
長懷問鼎氣,夙負拔山雄。
封疆恢霸道,問鼎競雄圖。
余聞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