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41,分123頁顯示  上一頁  91  92  93  94  95  97  98  99  10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傳神阿堵
祠山神
祠以為神
千里神交
錢可通神
潛神嘿規(guī)
棲神之域
求神福
窮神觀化
窮神知化
全神關注
全神貫注
全神灌注
祛治神明
祛練神明
《國語辭典》:傳神阿堵(傳神阿堵)  拼音:chuán shén à dǔ
阿堵,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稱詞,相當于這、這個。晉朝顧愷之善畫人像,有時畫好的人形間隔數(shù)年還不點上眼睛。因為他認為人物的神情意態(tài),就在這對眼睛上。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构屎笫酪詡魃癜⒍卤硎纠L畫生動逼真,能充分表現(xiàn)事物的神情意態(tài)。
《漢語大詞典》:祠山神
民間俗祭。其所供神之姓名、事跡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傳而稱說不一?;蛑^ 烏程 橫山 張渤 ,或謂 武當 張秉 ,號 祠山神 或 祠山大帝 、 張大帝 。其祭所稱 張王廟 ,又稱 祠山廟 。 漢 唐 以來,廟祀不絕。 清 趙翼 陔馀叢考·祠山神:“合而觀之,則 祠山神 之祀,本起于 廣德 ,其所謂化豬通津,蓋本《淮南子》 禹 化為熊,通轘轅之路, 涂山氏 見之,慚而化為石之事,移以附會于 祠山 。然俗所傳 祠山 張大帝 寔本此。而非如 弇州 所云也。且 祠山 張大帝 之稱乃近代流俗所傳,而 宋 以來尚稱 張王 ,并未加以帝號?!眳㈤?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通俗編·神鬼引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
《分類字錦》:祠以為神(祠以為神)
后漢書濊傳:常用十月祭天,晝夜飲酒歌舞,名之為舞天。又祠虎以為神。
分類:虎豹
《漢語大詞典》:千里神交
相隔千里,精神契合。謂友情深厚。 唐 孟啟 本事詩·征異:“ 元相公 稹 為御史,鞫獄 梓潼 。時 白尚書 在京,與名輩游 慈恩 ,小酌花下,為詩寄 元 曰:‘花時同醉破新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 梁州 ?!瘯r 元 果及 褒城 ,亦寄夢游詩曰:‘夢君兄弟 曲江 頭,也向 慈恩 院里游。驛吏喚人排馬去,忽驚身在古 梁州 ?!Ю锷窠?,合若符契,友朋之道,不期至歟!”參閱全唐詩卷四一二 元稹 《梁州夢》。
《國語辭典》:錢可通神(錢可通神)  拼音:qián kě tōng shén
唐張廷賞辦案,最初,嚴令十日內查明。隔日有小帖書明奉錢三萬貫,請張作罷。張廷賞大怒,下令加速查辦。不料,第三日增為五萬貫,第四日又增為十萬貫。張以為錢至十萬,連鬼神皆可買通,恐惹禍上身,此案便不了了之。典出唐。張固《幽閒鼓吹》。比喻金錢效用極大,有了錢,什么事都能辦得到。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大小荊條,先決四十,再發(fā)有司,從公擬罪,錢可通神,法難縱你。」《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自古道,錢可通神,他雖然又化了萬把銀子,到底還有二萬多沒有拿出來?!挂沧鳌稿X能通神」。
《漢語大詞典》:潛神嘿規(guī)(潛神嘿規(guī))
專心謀劃。資治通鑒·魏明帝青龍元年:“愿陛下抑威任計,暫寧六師,潛神嘿規(guī),以為后圖?!?/div>
分類:專心謀劃
《漢語大詞典》:棲神之域(棲神之域)
指墓地。宋史·陳堯佐傳:“﹝ 堯佐 ﹞自誌其墓曰:‘壽八十二不為夭,官一品不為賤,使相納祿不為辱,三者粗可歸息於父母棲神之域矣?!?/div>
分類:墓地
《高級漢語詞典》:求神福
祈求神靈保佑;祝福
《國語辭典》:窮神觀化(窮神觀化)  拼音:qióng shén guān huà
窮究事物精微的道理,觀察萬物萬事的變化?!段倪x。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窮神觀化,望影揣情?!挂沧鳌父F神知化」。
《國語辭典》:窮神知化(窮神知化)  拼音:qióng shén zhī huà
窮究事物精微道理,以觀察萬事萬物的變化。《易經。系辭下》:「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埂赌淆R書。卷一。高帝本紀上》:「惟德動天,玉衡所以載序,窮神知化,億兆所以歸心。」也作「窮神觀化」。
《國語辭典》:窮神知化(窮神知化)  拼音:qióng shén zhī huà
窮究事物精微道理,以觀察萬事萬物的變化。《易經。系辭下》:「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埂赌淆R書。卷一。高帝本紀上》:「惟德動天,玉衡所以載序,窮神知化,億兆所以歸心?!挂沧鳌父F神觀化」。
《漢語大詞典》:全神關注(全神關注)
一心注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 白知時 并認不得他,何況此刻他全神關注的,只是那兩個被人眾打得鼻塌嘴歪的兇手。”
分類:一心注意
《國語辭典》:全神貫注(全神貫注)  拼音:quán shén guàn zhù
將心思精神完全集中于某事物上。如:「他全神貫注的驗收新貨,以挑出瑕疵品?!挂沧鳌溉駜A注」。
《漢語大詞典》:全神灌注
同“ 全神貫注 ”。 張?zhí)煲?《春風》:“ 丁老師 全神灌注地聽著,有時候他得插句把嘴?!?/div>
《漢語大詞典》:祛治神明
見“ 祛練神明 ”。
《漢語大詞典》:祛練神明(祛練神明)
佛教語。修智慧,斷煩惱。意謂去除塵念,修煉智慧,便可成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祛練神明,則圣人可致?!?劉孝標 注:“釋氏經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能修智慧,斷煩惱,萬行具足,便成佛也?!币嘧鳌?祛治神明 ”。《續(xù)談助》卷四引 晉 郭澄子 《郭子》:“佛經以為祛治神明,則圣可致?!?/div>
《漢語大詞典》:祛練神明(祛練神明)
佛教語。修智慧,斷煩惱。意謂去除塵念,修煉智慧,便可成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祛練神明,則圣人可致?!?劉孝標 注:“釋氏經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能修智慧,斷煩惱,萬行具足,便成佛也。”亦作“ 祛治神明 ”。《續(xù)談助》卷四引 晉 郭澄子 《郭子》:“佛經以為祛治神明,則圣可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