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41,分123頁顯示  上一頁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神驗(yàn)
神軒
神肖
神味
神旺
神體
神胎
神遷
神弩
神旌
神祜
神碑
神螭
徵神
類神
《漢語大詞典》:神驗(yàn)(神驗(yàn))
(1).謂神奇而確鑿。 漢 王充 論衡·奇怪:“《高祖本紀(jì)》言:‘ 劉媼 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shí)雷電晦冥, 太公 往視,見蛟龍於上。已而有身,遂生 高祖 ?!云渖耱?yàn),文又明著,此儒學(xué)者莫謂不然。如實(shí)論之,虛妄言也?!?br />(2).靈驗(yàn)。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五:“縣西有 東方朔 冢,冢側(cè)有祠,祠有神驗(yàn)?!?唐 沈佺期 《七夕》詩:“來時(shí)不可覺,神驗(yàn)有光輝?!?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罵胥詩對:“ 福唐 張道 人,多與人言偈,語人禍福,如 徐神公 言法華,既過無不神驗(yàn)者?!?br />(3).神奇的效驗(yàn)。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四:“所得三卷方:一卷脈經(jīng),一卷湯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療皆致神驗(yàn)?!?/div>
《分類字錦》:神軒(神軒)
后漢書禮儀志:正月上陵,郡國上計(jì)吏以次前,當(dāng)神軒,占其郡榖價(jià),民所疾苦,欲神知其動靜。孝子事親盡禮,敬愛之心也。
分類:宗廟
《漢語大詞典》:神肖
極為相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吳門畫工:“會 董妃 薨,上念其賢,將為肖像。諸工羣集,口授心擬,終不能似。某忽觸念夢中人,得無是耶?以圖呈進(jìn),宮中傳覽,皆謂神肖?!?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此蓋聆熱誠之聲而頓覺者也,此蓋同懷熱誠而互契者也,故其平生,亦甚神肖,大都執(zhí)兵流血,如角劍之士?!?/div>
分類:相像
《漢語大詞典》:神味
(1).神色情味。太平御覽卷七○四引 晉 裴啟 語林:“ 劉承胤 少有淹雅之度, 王 、 庾 、 溫 公皆素與周旋;聞其至,共載看之。 劉 倚被囊,了不與 王公 言,神味亦不相酬?!?br />(2).神韻趣味。 侯方域 《蹇千里傳》 清 徐作肅 評:“極老靠,盡節(jié)奏,人人能見,不必贅譽(yù),然亦直敘耳。神味都從中出,覺處處飛動。”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也邪通用例:“又如:‘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子曰:‘其事也?’兩‘也’字亦必讀為‘邪’,方得當(dāng)日語氣。以本字讀之,則神味為之索然矣?!?高步瀛 《唐宋詩舉要·絕句序》:“絶句當(dāng)以神味為主, 王阮亭 之為詩也,奉 嚴(yán)滄浪 ‘水中著鹽’及‘羚羊掛角無跡’之喻,以為詩家正法眼藏?!?/div>
《漢語大詞典》:神旺
謂精神旺盛。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唐紀(jì)·憲宗》:“﹝ 裴度 ﹞曰:‘臣請往自督戰(zhàn),誓不與此賊俱生!’”評:“神旺?!?清 李鴻章 《復(fù)潘琴軒書》:“﹝連接來函﹞讀之神旺,快慰無似。”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養(yǎng)肥了獅虎鷹隼,它們在天空、巖角、大漠、叢莽里是偉美的壯觀,捕來放在動物園里,打死制成標(biāo)本,也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div>
《漢語大詞典》:神體(神體)
精神與肉體。晉書·隱逸傳·楊軻:“﹝ 軻 ﹞常臥土床,覆以布被…… 鋪 ( 荀鋪 )發(fā) 軻 被,露其形,大笑之。 軻 神體頽然,無驚怒之狀?!?北齊 邢卲 《冀州刺史封隆之碑》:“神體秀異,志識閒爽。” 唐 長孫佐輔 《山居》詩:“星昏歸鳥過,火出樵童還。神體自和適,不是離人寰?!?/div>
《漢語大詞典》:神胎
指珍珠。事物異名錄·珍寶·珠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神胎,珠也?!?/div>
分類:珍珠
《國語辭典》:神遷(神遷)  拼音:shén qiān
逝世。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中》:「及后神遷,香氣滿室,弟子將葬,舉棺覺輕?!?/div>
分類:
《漢語大詞典》:神弩
(1).具有神威的弓弩。晉書·輿服志:“但以神弩二十張夾道,至后部鼓吹,其五張神弩置一將,左右各二將?!?br />(2).喻指精銳士兵。 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海疆殉難記上:“俄頃, 高重捷 之孤軍勢無后繼……神弩力盡重圍?!?/div>
《漢語大詞典》:神旌
王師的代稱。旌,旗。《后漢書·光武帝紀(jì)贊》:“虔劉 庸 代 ,紛紜 梁 趙 。 三河 未澄,四關(guān)重?cái)_。神旌乃顧,遞行天討?!?李賢 注:“稱神者,猶言神兵神筭也?!?/div>
分類:王師
《漢語大詞典》:神祜
神靈所降之福。文選·顏延之〈宋郊祀歌〉:“薦饗王衷,以答神祜?!?李善 注:“《長楊賦》曰:‘受神人之福祜?!?李周翰 注:“祜,福也。言進(jìn)我天子之善,以答神靈之福?!?/div>
分類:神靈
《漢語大詞典》:神碑
指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上的禹碑。 柳亞子 《二十世紀(jì)大舞臺發(fā)刊詞》:“研究羣理,昌言民族,仰屋梁而著書,鯫生狗曲,見而唾之;以示屠夫牧子,則以為 岣嶁 之神碑也。”參見“ 禹碑 ”。
《漢語大詞典》:禹碑
即岣嶁碑。凡七十七字,象繆篆,又象符箓。后人附會 夏禹 治水時(shí)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長沙 、 紹興 、 南京 棲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處,皆有摹刻。 唐 韓愈 《岣嶁山》詩:“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div>
分類:繆篆符箓
《漢語大詞典》:神螭
謂山林中之神怪。
分類:山林神怪
《漢語大詞典》:徵神
1.謂人的神態(tài)、表情等反映其內(nèi)心世界。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征:“夫色見於貌,所謂徵神。” 劉昞 注:“貌色徐疾為神之徵驗(yàn)。”
2.謂通過觀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鑒定人物。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詠山濤王戎詩》之二:“徵神歸鑒景,晦行屬聚財(cái)?!?/div>
《漢語大詞典》:類神(類神)
舊時(shí)迷信卜課中所用的“十二支神”的總稱。鏡花緣第六五回:“這也不必都起,只須公起一課,詳詳課體,再看看類神,就可略知一二了?!?張友鶴 注:“六壬課中有十二個分別吉兇的迷信名詞,叫做‘十二支神’,總稱‘類神’?!?/div>
分類: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