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41,分123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神和
五神
神庥
子神
飛神
神跡
潛神
發(fā)神
神曲
神官
神欲
河神
神文
歸神
神旗
《漢語大詞典》:神和
精神融和。文子·自然:“至於神和,游於心手之間,放意寫神,論變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傳之道也。”《魏書·崔光傳》:“專薦郊廟,止決大政,輔養(yǎng)神和,簡息游幸?!?唐 張說 《奉和圣制春中興慶宮酺宴應(yīng)制》:“物覩恩無外,神和道入微?!?span id="b605b7y"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八:“夫神和則可以照徹於五藏,氣和則可以使用於四胑。”
《漢語大詞典》:五神
(1).五臟之靈氣。《老子》“谷神不死” 漢 河上公 注:“神,謂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br />(2).指五臟。 宋 范仲淹 《謝賜鳳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煩。”
(3).指五帝。《漢書·禮樂志》:“五神相,包四鄰,土地廣,揚(yáng)浮云?!?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為 太一 相也?!眳⒁姟?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國漢原廟銘序》:“五神環(huán)運(yùn),炎德復(fù)起?!?孫汝聽 注:“五神,五德也?!眳⒁姟?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稱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訓(xùn)》:“順時(shí)運(yùn)之應(yīng),法五神之常?!?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齊書·禮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鄭玄 説,宜配食于庭?!?南朝 梁簡文帝 《吳興楚王神廟碑》:“昔者 武王 詢於 太公 ,五神之禮正?!?/div>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2.東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顓頊、黃帝?!吨芏Y。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jié)h。鄭玄。注:「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jì),顓頊?zhǔn)逞??!埂冻o。屈原。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與向服?!?jié)h。王逸。注:「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白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div>
《國語辭典》:五德  拼音:wǔ dé
1.古時(shí)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剋為帝王嬗代之應(yīng),其說尤盛于秦漢間?!妒酚?。卷九六。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yùn),以為漢當(dāng)水德之時(shí),尚黑如故?!?jié)h。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2.玉有五德。即仁、智、義、禮、信五德。《禮記。聘義》:「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dá),信也?!?br />3.雞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俄n詩外傳》卷二:「君獨(dú)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shí),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神庥
神靈護(hù)佑。 前蜀 杜光庭 《王虔常侍北斗醮詞》:“答往愿於當(dāng)年,期降恩於此日,永當(dāng)修奉,以荷神庥?!?明 無心子《金雀記·作賦》:“鸞交鳳兮神庥,鳳友鸞兮頤解?!?魯迅 《墳·論照相之類》:“用布或綢做眼睛一對,掛神龕上或左右,以答神庥?!?/div>
《分類字錦》:子神
柳宗元三成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已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分類:
《漢語大詞典》:飛神(飛神)
猶神游。謂形體不動(dòng)而心神向往。《關(guān)尹子·四符》:“知夫此身如夢中身,隨情所見者,可以飛神作我,而游太清?!?/div>
《漢語大詞典》:神跡(神蹟)
見“ 神跡 ”。
亦作“ 神跡 ”。亦作“ 神蹟 ”。 神靈的事跡;靈異的現(xiàn)象。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游精杳漠,神跡是尋?!币槐咀鳌?神跡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薩他泥濕伐羅國:“城西北四五里,有窣堵波……中有如來舍利一升,光明時(shí)照,神跡多端?!?span id="gyvxpxu" class="book">《太平天囯文書匯編·天王詔書·賜英國全權(quán)特使額爾金詔》:“神蹟權(quán)能言不盡,早到天堂可悟之?!?胡適 《〈西游記〉考證》二:“況且 玄奘 本是一個(gè)偉大的宗教家,他的游記里有許多事實(shí),如沙漠幻景及鬼火之類,雖然都有理性的解釋,在他自己和別的信徒的眼里,自然都是‘靈異’,都是‘神跡’?!?/div>
《漢語大詞典》:潛神(潛神)
猶專心。文選·班固〈答賓戲〉:“潛神默記,縆以年歲。” 劉良 注:“言常用神思,潛默記事,以終年歲?!?span id="yw0ikcj"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蔣濟(jì)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并觀。”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四:“ 孫游岳 字 穎達(dá) , 東陽 人,潛神希微?!?/div>
分類:專心
《漢語大詞典》:發(fā)神(髮神)
道教謂掌管頭發(fā)之神。名 蒼華 ,字 太玄 。黃庭內(nèi)景經(jīng)·至道:“至道不煩決存真,泥丸百節(jié)皆有神。髮神 蒼華 字 太玄 ,腦神 精根 字 泥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知:“身神及諸神名異者:腦神曰 覺元 ,髮神曰 玄華 ?!?清 唐孫華 《再迭隨庵韻》之一:“星星在鬢真堪慰,休向 蒼華 祝髮神。”
《國語辭典》:神曲  拼音:shén qǔ
1.一種中藥。由面粉、麩皮、白朮、青蒿、蒼耳等經(jīng)過發(fā)酵制成,有幫助消化等功用。
2.書名。義大利詩圣但丁著。記載夢游地獄、煉獄、天國三界的故事,為中世紀(jì)宗教精神的象徵。文辭優(yōu)美,想像豐富。
《漢語大詞典》:神官
(1).猶仙官。道教指有爵位的神仙。 唐 韓愈 《記夢》詩:“夜夢神官與我言,羅縷道妙角與根?!?span id="qikhu71"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二六:“此十洲大丘靈阜皆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餘山川萬端并無覩者矣?!?趙令畤 侯鯖錄卷三引 宋 張耒 《七夕》詩:“神官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橫作橋?!?宋 范成大 《神弦》詩:“素空逗露晚花泣,神官行水鱗僮濕。”
(2).猶神漢。 歐陽山 《高干大》第一章:“咱們這里,七八十里地尋不出一個(gè)醫(yī)生,請了巫師,神官,花了錢沒頂事?!?/div>
《漢語大詞典》:神欲
心神的意向,精神活動(dòng)。莊子·養(yǎng)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陸德明 釋文引 晉 向秀 曰:“從手放意、無心而得謂之神欲?!?成玄英 疏:“從心所欲,順理而行?!?/div>
《國語辭典》:河神  拼音:hé shén
1.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即河伯。參見「河伯」條。
2.泛指河水中的神明。如:「每年七月,此地都有祭祀河神的盛典?!?/div>
《漢語大詞典》:神文
神妙莫測的文辭。 南朝 梁簡文帝 《重謝上降開講啟》:“伏以 香城 妙説,實(shí)仰神文;潤方云雨,明踰日月?!?/div>
《國語辭典》:歸神(歸神)  拼音:guī shén
謂人去世?!度龂萘x》第七七回:「關(guān)公夜走臨沮,為吳將所獲,義不屈節(jié),父子歸神?!?/div>
《漢語大詞典》:神旗
(1).指帥旗。晉書·石勒載記上:“自將軍神旗所經(jīng),衣冠之士靡不變節(jié),未有能以大義進(jìn)退者?!?唐 韓愈 《魏博節(jié)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告慶于宗,以降命書。旌節(jié)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長 魏 師?!?br />(2).代表神靈的旗幟。 清 末義和團(tuán)尊奉為神靈的象征。 老舍 《神拳》第三幕:“我受了坎字老團(tuán) 黃老師傅 的傳授,得到這一對神旗,我怎么學(xué)的,怎么教給你們,沒有半點(diǎn)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