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9詞典 5分類詞匯 124
《國語辭典》:褒衣  拼音:bāo yī
寬大的衣服。《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官屬多褒衣大袑,不中節(jié)度,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
《漢語大詞典》:博帶(博帶)
(1).寬大的衣帶。用于禮服。管子·五輔:“博帶梨,大袂列,文綉染,刻鏤削?!?span id="2roqtax" class="book">《漢書·雋不疑傳》:“﹝ 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huán)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span id="15r1ng7" class="book">《新唐書·劉子玄傳》:“博帶褒衣,革履高冠。” 清 惲敬 《重建東湖書院記》:“于是深衣博帶之士,揖讓弦誦于其中,而書院復(fù)興?!?br />(2).雌蟹名。
《漢語大詞典》:大裘
(1).古時天子祭天的禮服。周禮·天官·司裘:“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zhì)?!?span id="ybjtvya" class="book">《周禮·春官·司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span id="6oa16d1" class="book">《孔子家語·郊問》:“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袞象天,乘素車,貴其質(zhì)也?!?br />(2).大皮衣。 唐 白居易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 洛陽 城?!?清 唐孫華 《哭座主玉峰尚書徐公》詩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尋援溺人。”
《國語辭典》:霞帔  拼音:xiá pèi
1.古代受封號的婦女披于前胸的禮服服飾。隨品位高低而異其形制,且非皇帝恩賜不得服?!睹魇贰>砹摺]浄救罚骸缸喽?,……,一品,衣金繡文霞帔,金珠翠妝飾,玉墜。二品,衣金繡云肩大雜花霞帔,金珠翠妝飾,金墜子?!?br />2.婦女的服飾,似披肩,上繡彩霞花紋。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孫家老太太,戴著鳳冠,穿著霞帔,把我奉在上席正中間,臉朝下坐了。」
3.道士的衣服,其上有彩霞花紋,為道家所貴重。見《通俗編。服飾》。
《漢語大詞典》:端冕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貴族的禮服。禮記·樂記:“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 鄭 衛(wèi) 之音,則不知倦。” 鄭玄 注:“端,玄衣也?!?孔穎達 疏:“云‘端,玄衣也’者,謂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稱端也?!?span id="cj0vypx" class="book">《國語·楚語下》:“圣王正端冕,以其不違心,帥其羣臣精物以臨監(jiān)享祀,無有苛慝於神者,謂之一純。” 韋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楊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詩:“稱觴山色和元氣,端冕爐香疊瑞煙?!?唐 黃滔 《白日上昇賦》:“揮毫而金簡初載,端冕而玉皇有佇。”
《漢語大詞典》:卷衣
(1).謂君王贈衣與所愛女子。語出樂府古題《秦王卷衣曲》。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秦王卷衣曲:“右言 咸陽 春景及宮闕之美, 秦王 卷衣以贈所歡也?!?北周 庾信 《燈賦》:“卷衣 秦后 之牀,送枕 荊臺 之上?!?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fēng)?!?br />(2).借以泛指宮眷;君王之所歡。 唐 李頎 《鄭櫻桃歌》:“后庭卷衣三萬人,翠眉清鏡不得親?!?清 錢謙益 《丙戌南還贈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絕句》之三:“卷衣宮女知多少,誰記 邯鄲 一曲歌?!?/div>
《國語辭典》:祭服  拼音:jì fú
古代祭祀時所穿的禮服。《周禮。天官。內(nèi)宰》:「中春,詔后,帥外內(nèi)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div>
《國語辭典》:大帶(大帶)  拼音:dà dài
1.古代以絲編成的腰帶。也稱為「絲絳」。
2.適用于錄放影機VHS系統(tǒng)的錄影帶,因形體較大,故稱為「大帶」。
《國語辭典》:臣服  拼音:chén fú
1.奉人為君,自己稱臣?!度龂尽>硭亩?。蜀書。譙周傳》:「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yún)?,固?dāng)臣服?!挂沧鳌赋际隆?。
2.服輸。如:「職棒年度總冠軍賽,雄獅發(fā)威,巨象臣服?!?/div>
《漢語大詞典》:袨服
(1).黑色禮服。指武士之服。漢書·鄒陽傳:“夫全 趙 之時,武力鼎士袨服 叢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
(2).盛服;艷服。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胡氏子》:“俄一女子袨服出,光麗動人?!?span id="xewyvn1"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還有那十六樓官妓,新粧袨服,招接四方游客?!?/div>
《漢語大詞典》:臺袞
猶臺輔。袞,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叔方》:“ 叔方 爾乃翻然改志,以禮進退,三登臺袞,號為名宰。”北史·豆盧寧楊紹等傳論:“﹝ 觀德王 ﹞位登臺袞,慶流后嗣?!?唐 白居易 《與韓弘詔》:“夫外擁旌旄,爪牙之重任;內(nèi)參臺袞,股肱之寄深。”
《漢語大詞典》:朱芾
紅色蔽膝。古代禮服上的一種裝飾物,縫于長衣之前。《詩·小雅·斯干》:“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鄭玄 箋:“芾者,天子純朱,諸侯黃朱。室家,一家之內(nèi), 宣王 所生之子,或其為諸侯,或其為天子,皆將佩朱芾煌煌然?!?明 陸采 《懷香記·奉詔班師》:“彤庭納禮誠丕赫,宜家慶朱芾。”
《漢語大詞典》:玄衣
(1).古代祭祀穿的一種赤黑色禮服,天子祭群小祀時服之。《周禮·春官·司服》“祭羣小祀則玄冕” 漢 鄭玄 注:“玄者,衣無文、裳刺黻而已……凡冕服皆玄衣纁裳?!?br />(2).為卿大夫的命服。禮記·王制:“ 周 人冕服而祭,玄衣而養(yǎng)老。” 孔穎達 疏:“儀禮:‘朝服緇布衣素裳?!l則玄,故為玄衣素裳?!?康有為 《無政府》:“高冠玄衣,只同 優(yōu)孟 ,不敬之也。”
《漢語大詞典》:素積(素積)
(1).亦作“ 素績 ”。腰間有褶裥的素裳。是古代的一種禮服。禮記·郊特牲:“三王共皮弁素積?!?孫希旦 集解:“素積,以素繒為裳而襞積之也。素言其色,積言其制?!?span id="1mk1l6z" class="book">《荀子·富國》“士皮弁服” 唐 楊倞 注:“素積為裳,用十五升布為之。積,猶辟也,辟蹙其腰中,故謂之素積也?!?span id="gjwjls2" class="book">《漢書·外戚傳下·孝平王皇后》:“﹝太后﹞遣 長樂 少府 夏侯藩 ……及太卜、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賜皮弁素績。” 顏師古 注:“素績謂素裳也,朱衣而素裳??冏只蜃鞣e。積謂襞積之,若今之襈為也。”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古之素積,即今之細褶布衫也。”
(2).平素所蓄積。《后漢書·馮衍傳上》:“德不素積,人不為用。備不豫具,難以應(yīng)卒。”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若 呂頤浩 既去, 朱勝非 未來,使七月受命,八月之鎮(zhèn),九月弓勁馬肥,敵人向南,兵不素練,糧不素積,又不設(shè)險,何以御之!”
《國語辭典》:上服  拼音:shàng fú
1.古代施于臉部割鼻或刺額的刑罰?!吨芏Y。秋官。小司寇》:「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jié)h。鄭玄。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宮刖也。」
2.上等服裝。《魏書。卷一○○。契丹傳》:「靈太后以其俗嫁娶之際,以青氈為上服。」《元史。卷一三三。塔出傳》:「復(fù)賜珍珠上服,拜榮祿大夫、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3.外衣。漢。司馬相如 美人賦:「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