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1,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禮信
私取
殺禮
虛拘
右袒
宿戒
哭踴
禮刑
治禮
廢典
軍儀
禮分
拜送
正會(huì)
身文
《漢語大詞典》:禮信(禮信)
(1).禮儀與信義。《司馬兵法·仁本》:“以禮信親諸侯。”
(2).禮敬與相信。后漢書·方術(shù)傳上·謝夷吾:“ 倫 以此益禮信之。”
(3).猶禮儀、禮節(jié)。《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五回:“但是外國人既不懂得 中國 禮信,又不會(huì)説 中國 話……雖然外國禮信不作興磕頭,但是咱的官同人家的官比起來,本來用不著人家還禮?!?span id="v3o2aqf" class="book">《文明小史》第二回:“見面之后,礦師一隻手揮掉帽子; 柳知府 是懂外國禮信的,連忙伸出一隻右手,同他拉手?!?/div>
《漢語大詞典》:私取
未遵照一定的禮儀程序,私下與女子結(jié)婚。宋史·高宗紀(jì)七:“以 李顯宗 私取故妻于 金 ,降為 平海軍 承宣使, 臺(tái)州 居住。”
《漢語大詞典》:殺禮(殺禮)
減省禮儀。《周禮·秋官·象胥》:“凡禮賓客,國新殺禮,兇荒殺禮,札喪殺禮,禍烖殺禮,在野在外殺禮。” 唐 柳宗元 《亡姑渭南縣尉陳君夫人權(quán)厝志》:“且愿殺禮,以成吾私?!?span id="oyrhysf" class="book">《新唐書·趙憬傳》:“ 寳應(yīng) 中,方營 泰建 二陵,用度廣,又 吐蕃 盜邊,天下薦饑, 憬 褐衣上疏,請殺禮從儉,士林嘆美?!?宋 司馬光 《乞節(jié)用上殿札子》:“臣聞國有兇荒,則殺禮?!?/div>
分類:減省禮儀
《漢語大詞典》:虛拘
(1).以虛假的禮儀籠絡(luò)人。孟子·盡心上:“食而勿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shí),君子不可虛拘。”
(2).指虛假不實(shí)。 宋 洪巽 《旸谷漫錄》:“﹝廚娘﹞探囊取數(shù)幅紙以呈,曰:‘是昨在某官處所得支賜判單也?!匾曋?,其例每展會(huì)支賜或至千券數(shù)疋;嫁娶或至三二百千雙疋。無虛拘者?!?/div>
《漢語大詞典》:右袒
(1).脫右袖,露出右臂、右肩。漢書·高后紀(jì):“ 勃 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 呂氏 右袒,為 劉氏 左袒?!娊宰筇弧!焙笠浴坝姨弧北硎镜瓜虿涣x者一方。 宋 岳珂 《百韻詩》:“虜焰猶繁熾, 吳 都忽震驚。東巡傳警蹕,右袒半公卿?!?清 李漁 《義士李倫表傳》:“詎意集眾之令未下,而所屬文武已先易服以示右袒?!?br />(2).脫右袖,露出右臂、右肩。佛教禮儀之一。 晉 慧遠(yuǎn) 《沙門袒服論》:“佛出於世,因而為教。明所行不左,故應(yīng)右袒?!?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釐國:“時(shí) 三菩伽 於眾中右袒長跪,揚(yáng)言曰:‘眾無譁!欽哉,念哉!’”
《漢語大詞典》:宿戒
(1).古代舉行祭祀等禮儀前十日,與祭者齋戒兩次,第二次齋戒在事前第三日進(jìn)行,稱宿戒。周禮·春官·世婦:“世婦掌女宮之宿戒。” 鄭玄 注:“宿戒,當(dāng)給事豫告之齊戒也。”儀禮·鄉(xiāng)飲酒禮:“鄉(xiāng)朝服而謀賓介,皆使能不宿戒?!?鄭玄 注:“再戒為宿戒,禮,將有事,先戒,而又宿戒?!?br />(2).事先警戒。《東觀漢記·祭遵傳》:“兵退無宿戒,糧食不豫具,今乃調(diào)度,恐力不堪。”明史·陶魯傳:“羽書狎至,戎裝宿戒,聲色不動(dòng)。”
《漢語大詞典》:哭踴
喪禮儀節(jié)。邊哭邊頓足。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jié)。”漢書·禮樂志:“哀有哭踴之節(jié),樂有歌舞之容?!?顏師古 注:“踴,跳也。哀甚則踴?!?元 謝應(yīng)芳 《辨惑論·治喪》:“廣集浮屠大作佛事,甚者經(jīng)旬踰月以極齋修布施之盛,顧其身之哀麻、哭踴,反茗虛文也?!?/div>
《漢語大詞典》:禮刑(禮刑)
(1).謂使刑罰合乎禮法。 漢 崔駰 《大理箴》:“ 子罕 禮刑, 衛(wèi) 人釋艱?!?br />(2).禮儀與刑罰。 晉 潘尼 《乘輿箴》:“忠信之薄,禮刑實(shí)滋。”
《漢語大詞典》:治禮(治禮)
(1).講習(xí)禮儀。《禮記·哀公問》:“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漢 劉向 說苑·雜言:“ 孔子 困于 陳 蔡 之間,居環(huán)堵之內(nèi),席三經(jīng)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糝,弟子皆有饑色,讀,治禮不休。”
(2).司禮。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div>
《國語辭典》:廢典(廢典)  拼音:fèi diǎn
廢置常法?!度龂萘x》第九回:「滅紀(jì)廢典,豈能久乎?!?/div>
《漢語大詞典》:軍儀(軍儀)
(1).軍隊(duì)的禮儀。魏書·陽平王熙傳:“ 太宗 治兵於東部,詔 熙 督十二軍校閲,甚得軍儀, 太宗 嘉之,賞賜隆厚?!?br />(2).軍事儀仗。 北周 庾信 《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永熙 元年,補(bǔ)子都督,并加鼓節(jié)軍儀,除 桑乾 太守,轉(zhuǎn)補(bǔ)都督。”北史·李遷哲傳:“仍給軍儀鼓節(jié),令與 田弘 同討 信州 ?!?span id="ya9mbw6" class="book">《南史·垣護(hù)之傳》:“ 崇祖 聞 陳顯達(dá) 、 李安人 皆增給軍儀,乃啟求鼓吹橫吹。”
《漢語大詞典》:禮分(禮分)
謂禮儀之分限。 唐 李商隱 《華州周大夫宴席》詩:“若共門人推禮分, 戴崇 爭得及 彭宣 。” 宋 王讜 唐語林·方正:“﹝ 李汧公 ﹞召 澥 ,讓之曰:‘久聞公名,故超禮分相召,何忽而不至?’”
分類:禮儀分限
《漢語大詞典》:拜送
(1).古代的一種禮儀。謂賓客拜受所敬之酒后,主人拜而送之入席。禮記·鄉(xiāng)飲酒義:“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孫希旦 集解:“拜送者,賓既受爵,主人於阼階上拜送也。”
(2).拜而相送。梁書·傅岐傳:“ 岐 后去縣,民無老小,皆出境拜送,啼號(hào)之聲,聞於數(shù)十里?!?/div>
《漢語大詞典》:正會(huì)(正會(huì))
皇帝元旦朝會(huì)群臣、接受朝賀的禮儀。晉書·禮志上:“ 漢 建安 中,將正會(huì),而太史上言,正旦當(dāng)日蝕。”晉書·禮志下:“ 漢 儀有正會(huì)禮,正旦,夜漏未盡七刻,鐘鳴受賀,公侯以下執(zhí)贄來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稱萬歲,然后作樂宴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寵禮:“ 元帝 正會(huì),引 王丞相 登御牀?!?/div>
《漢語大詞典》:身文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為?’”本謂人身的文飾,后以“身文”借指人際交往中的禮儀和言語修養(yǎng)。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舊唐書·崔珙傳:“禮樂二事,以為身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