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1,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葬禮
禮訓(xùn)
賓儀
合門
掌禮
將禮
典儀
正服
漢禮
筮日
降登
文禮
禮正
禮將
贊拜
《國語辭典》:葬禮(葬禮)  拼音:zàng lǐ
埋葬死者的禮儀?!都t樓夢(mèng)》第九八回:「如今已經(jīng)死了,無可盡心,只是葬禮上要上等的發(fā)送。」
《漢語大詞典》:禮訓(xùn)(禮訓(xùn))
有關(guān)禮儀的教育訓(xùn)導(dǎo)。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年始志學(xué),家門禮訓(xùn),皆折衷於公。”隋書·列女傳·鄭善果母:“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婦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xùn),何可負(fù)荷忠臣之業(yè)乎?”
《漢語大詞典》:賓儀(賓儀)
亦作“賔儀”。 賓客所遵行的禮儀。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睟容有穆,賔儀式序?!?/div>
《漢語大詞典》:合門(合門,閤門)
全家;全家族。后漢書·陳蕃傳:“﹝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覺繫獄,合門桎梏。”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九:“后人白 喜 謀叛,合門被誅?!?span id="slk0iwm" class="book">《魏書·高祖紀(jì)上》:“一人為惡,殃及合門?!?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三:“俄而其家人見室內(nèi)坐一翁……合門大擾?!?br />閤門:1.古代宮殿的側(cè)門。 唐 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zèng)王二十補(bǔ)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xué)士》:“拜疏移閤門,為忠寧自謀?” 沈欽韓 注:“《六典》:‘ 宣政殿 之左曰 東上閤 ,右曰 西上閤 。’《事文類聚》:‘《續(xù)通典》:“ 天祐 二年勅: 東上 西上 閤門,制置各別。至于常事,則以 東上 居先?;虼蠹蛇M(jìn)名,遂用 西閤 為便?!敝H照伦囔?東閤 門進(jìn)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會(huì)昌 中, 回 為刑部侍郎, 謩 為御史中丞,嘗與次對(duì),官三數(shù)人候?qū)堕x門。” 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故事一:“今學(xué)士初拜,自 東華門 入,至 左承天門 下馬;待詔、院吏自 左承天門 雙引至閤門。此亦用 唐 故事也?!?清 唐孫華 《戲詠古事》:“閤門驅(qū)出后房空,一事無情事事同?!?br />(2). 宋 代負(fù)責(zé)官員朝參、宴飲、禮儀等事宜的機(jī)關(guān)。 宋 吳自牧 夢(mèng)粱錄·閤職:“閤門,在和 寧門外 ,掌朝參、朝賀、上殿、到班、上官等儀范。有知閤、簿書、宣贊及閤門祗候、寄班等官。”一本作“閣門”。 宋 陳亮 《與徐彥才大諫書》:“伏見朝廷繇一閤門之官而遷一執(zhí)政,公論沸騰。” 清 吳偉業(yè) 《吾谷行》:“便殿含毫題詔溼,閤門走馬報(bào)花開?!?br />(3).指閤門使。 宋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百官入殿門,閤門輒促之曰:‘那行?!?清 獨(dú)逸窩退士 笑笑錄·劉貢父謔王汾:“ 王 使人詢之閤門,乃是有旨。”參見“ 閤門使 ”。
《漢語大詞典》:掌禮(掌禮)
主持禮儀。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八折:“寵兒!兩位新人俱到,不曾叫得掌禮的,怎好?便是你胡謅幾句罷!” 茅盾 《子夜》十七:“ 孫吉人 就充了掌禮的?!?/div>
《漢語大詞典》:將禮(將禮)
大禮。謂祭祀之禮。《書·洛誥》:“惇宗將禮?!?孔 傳:“厚尊大禮?!?孔穎達(dá) 疏:“將,大也。厚尊大禮,謂祭祀之禮?!?br />(1).將帥帶兵的法度。黃石公三略卷上:“軍讖曰:‘軍井未達(dá),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br />(2).將帥的禮儀。 唐 蘇颋 《同餞陽將軍兼原州都督御史中丞》詩:“將禮登壇盛,軍容出塞華?!?/div>
《國語辭典》:典儀(典儀)  拼音:diǎn yí
典禮、儀式?!逗鬂h書。卷七九。儒林傳上。劉昆傳》:「教授弟子恒五百馀人,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
《漢語大詞典》:正服
(1).古代禮儀所規(guī)定的正式服裝。包括朝服、祭服、喪服。《論語·鄉(xiāng)黨》“紅紫不以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國 魏 王肅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會(huì)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無所施。”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裼襲:“周禮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喪服義例:“蓋義服亦正服也,豈有臣為君之義斬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三年之喪:“此以禮記諸篇證儀禮,而知三年之喪,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jǐn)y 胡亥 ,出現(xiàn)于窗口?!?br />(3).端正衣冠。 晉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彈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div>
《漢語大詞典》:漢禮(漢禮)
(1). 漢 代禮法。 唐 李竦 《長至日上公獻(xiàn)壽》詩:“ 漢 禮方傳珮, 堯 年正捧觴?!?br />(2).漢族禮儀。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謁廟行香》:“如行 漢 禮,唱跪興四拜;行 滿 禮,唱三跪九叩頭?!?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四章第一節(jié):“在這樣不同的經(jīng)濟(jì)關(guān)系基礎(chǔ)上, 夏國 建立起所謂‘蕃官’與‘ 漢 官’兩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時(shí)也存在著‘蕃禮’與‘ 漢 禮’兩種不同的文化?!?/div>
《漢語大詞典》:筮日
行卜筮禮儀之當(dāng)日。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昏禮下達(dá):“《少牢禮》始于筮日。然必先諏丁巳之日?!?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喪服昆弟兄弟:“禮筮日,子姓兄弟如主人之屬,立于主人之南。”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筮人史:“《士冠》《特牲》筮日,士喪,筮宅皆云筮人,惟少牢筮日稱史,互文也?!?/div>
《漢語大詞典》:降登
謂古代按照一定的禮儀升階、降階或升席、降席,以示恭敬和禮讓。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降登有數(shù),神具醉飽。”《宋史·樂志十一》:“虔恭降登,神乎安留?!?/div>
分類:按照禮儀
《漢語大詞典》:文禮(文禮)
(1).謂行禮如儀,不失其度。《韓詩外傳》卷四:“愛由情出謂之仁,節(jié)愛理宜謂之義,致愛恭謹(jǐn)謂之禮,文禮謂之容?!?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下:“諸侯接士而使吏禮恭於人者,謂之文禮矣?!?br />(2).禮儀制度。后漢書·黨錮傳序:“及 漢祖 仗劍,武夫勃興,憲令寬賒,文禮簡闊?!?/div>
《漢語大詞典》:禮正(禮正)
謂禮儀之正道。《漢書·貢禹傳》:“ 昭帝 幼弱, 霍光 專事,不知禮正,妄多臧金錢財(cái)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臧之。” 晉 張華 《女史箴》:“性之不飾,或愆禮正?!?/div>
分類:禮儀正道
《漢語大詞典》:禮將(禮將)
重禮儀之將領(lǐng)。六韜·勵(lì)軍:“ 太公 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 三國 蜀 諸葛亮 《將苑·將材》:“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
《國語辭典》:贊拜(贊拜)  拼音:zàn bài
臣下朝拜君主,贊禮者在旁唱禮?!逗鬂h書。卷四七。梁慬傳》:「身長八尺五寸,善為威容,贊拜殿中,音動(dòn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