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1,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王禮
宿齋
體正
儀文
祼獻(xiàn)
豐儀
六禮
瘞玉
重禮
國禮
三宥
家禮
監(jiān)酒
跪起
宗卿
《漢語大詞典》:王禮(王禮)
(1).天子的禮儀。禮記·明堂位:“凡四代之服器官, 魯 兼用之。是故 魯 王禮也?!?鄭玄 注:“王禮,天子之禮也?!?br />(2).指侯王之禮。《后漢書·馬援傳》:“故 高祖 赦 蒯通 而以王禮葬 田橫 ,大臣曠然,咸不自疑?!?李賢 注:“ 田橫 初自稱 齊 王。 漢 定天下, 橫 猶以五百人保於海島。 高祖 追 橫 , 橫 自殺,以王禮葬之?!?/div>
《漢語大詞典》:宿齋(宿齋)
古代指舉行祭祀等禮儀前的齋戒。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還車反,宿齋三日,請於廟。” 唐 賈島 《賀龐少尹除太常少卿》詩:“朝謁此時閑野屐,宿齋何處止鳴砧?!?宋 周密 武林舊事·乾淳奉親:“九月十五日,明堂大禮。十三日值雨,未時,奏請宿齋?!?/div>
《漢語大詞典》:體正(體正)
禮儀規(guī)矩。體,通“ 禮 ”。世說新語·德行“ 郗公 值 永嘉 喪亂”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注引《郗鑒別傳》:“少有體正,躭思經(jīng)籍,以儒雅著名。”
《漢語大詞典》:儀文(儀文)
禮儀形式。 唐 張九齡 《請行郊禮疏》:“圣朝典則,盛世儀文,亦云咸備,可謂無遺矣?!?span id="1jfxkda"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燈燭輝煌,儀文璀璨,好不富貴!”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先生襟懷蕭散,僕亦倦於儀文,但得神交,何必定在形骸之內(nèi)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國文》:“ 京 津 之輿論……大抵于 袁公 南行就職之舉,甚為輕視,或謂之儀文,或謂之少數(shù)人之意見?!?/div>
分類:禮儀
《漢語大詞典》:祼獻(xiàn)(祼獻(xiàn))
古代帝王、王后祭祀時,以香酒灌地、以腥熟之食獻(xiàn)神的禮儀。亦泛指祼禮。周禮·天官·內(nèi)宰:“大祭祀,后祼獻(xiàn)則瓚,瑤爵亦如之。” 鄭玄 注:“謂祭宗廟。王既祼而出迎牲,后乃從后祼也……獻(xiàn),謂王薦腥薦孰,后亦從后獻(xiàn)也。” 孫詒讓 正義:“凡祼亦通謂之獻(xiàn)。故《祭統(tǒng)》以祼為獻(xiàn)之屬。《內(nèi)宰》亦云祼獻(xiàn)是也……此經(jīng)於饗不云祼者,亦以祼獻(xiàn)通言不別也。”書·洛誥“王入太室祼” 唐 孔穎達(dá) 疏:“清廟,神之所在。故王入太室祼獻(xiàn)鬯酒以告神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廟歌·皇夏》:“禮殫祼獻(xiàn),樂極休成?!?倪璠 注:“禮殫祼獻(xiàn)者,謂祼獻(xiàn)之禮已畢也。”
《國語辭典》:豐儀(豐儀)  拼音:fēng yí
容貌儀態(tài)?!队讓W(xué)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暮云春樹,想望豐儀。」《醒世恒言。卷二二。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見你豐儀出眾,決非凡品,故此對你說知。」
《國語辭典》:六禮(六禮)  拼音:liù lǐ
1.古代在確立婚姻過程中的六種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明。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小生與姐姐,雖無六禮之期,偶有半面之雅?!?br />2.古代冠、婚、喪、祭、鄉(xiāng)、相見等士禮?!抖Y記。王制》:「司徒脩六禮,以節(jié)民性?!?br />3.古享祭宗廟之禮,指肆獻(xiàn)、饋食、祠、礿、嘗、烝。見《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唐。賈公彥。疏。
4.古代朝見之禮,指朝、宗、覲、遇、會、同。見《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
《漢語大詞典》:瘞玉(瘞玉)
(1).古代祭山禮儀。治禮畢埋玉于坑。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皇夏》:“瘞玉埋俎,藏芬斂氣?!?唐 岑文本 《奉和正日臨朝》:“方陪瘞玉禮,珥筆 岱山 隅?!?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故燔柴瘞玉,載在六經(jīng)。”
(2).見“ 瘞玉埋香 ”。
分類:禮儀禮畢
《國語辭典》:瘞玉埋香(瘞玉埋香)  拼音:yì yù mái xiāng
比喻美女亡歿。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回頭樂事浮云改,瘞玉埋香今幾載?!?/div>
《國語辭典》:重禮(重禮)  拼音:zhòng lǐ
1.尊重禮儀。《禮記。聘義》:「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則民作讓矣?!?br />2.大禮。漢。陳琳〈為袁紹上漢帝書〉:「臣爵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豈敢闞覬重禮,以希彤弓旅矢之命哉。」
《漢語大詞典》:國禮(國禮)
政府迎送國君或接待來使的禮儀。史記·晉世家:“ 宋襄公 新困兵於 楚 ,傷於 泓 ,聞 重耳 賢,乃以國禮禮於 重耳 。” 司馬貞 索隱:“以國君之禮禮之也?!?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xué)士北使》詩:“ 燕山 常苦寒, 漢 使涉窮臘……見其酋長時,國禮何勤納?!?/div>
《漢語大詞典》:三宥
(1).指古代對犯罪者可從輕處理的三種情況。周禮·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span id="28wordg" class="book">《孔子家語·刑政》:“ 孔子 曰:‘成獄成於吏,吏以獄成告於正,正既聽之,乃告大司寇。聽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獄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聽命而制刑焉?!?王肅 注:“君王尚寬宥,罪雖以定,猶三宥之?!?span id="5vrsfxv" class="book">《隋書·刑法志》:“ 周 王立三刺以不濫,弘三宥以開物。” 清 沈育 《皋陶祠》詩:“主德寬三宥,臣心慎五章?!?br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寬恕三次之制。禮記·文王世子:“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湫套?,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唬骸吨??!兴居衷唬骸诒?。’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叭叮粚?,走出,致刑于甸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張酺傳》:“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br />(3).古代天子、諸侯勸食的禮儀。宥,同“ 侑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鄭玄 注:“宥,猶勸也?!?南朝 梁 蕭子云 《雍雅》詩之二:“百禮斯洽,三宥已行?!卑?,天子、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進(jìn)食,稱大食。
《漢語大詞典》:家禮(家禮)
大夫之家的禮儀。周禮·春官·家宗人:“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掌家禮與其衣服宮室車旗之禁令?!?/div>
《漢語大詞典》:監(jiān)酒(監(jiān)酒)
(1).監(jiān)督造酒的官吏。說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齋閑覽·人事》:“四十年前, 撫州 監(jiān)酒 范寺成 妻色美而妒, 范 甚寵而憚之?!?br />(2).指酒宴上臨時監(jiān)察禮儀的官員。《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公可佩我劍作監(jiān)酒:今日宴飲,但敘朋友交情;如有提起 曹操 與 東吳 軍旅之事者,即斬之!”
《漢語大詞典》:跪起
跪下和起立。古代卑幼對尊長表示敬意的一種禮儀。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婦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guī)矩繩墨,無敢出聲。”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察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div>
《漢語大詞典》:宗卿
(1).與國君同宗之大臣。左傳·成公十四年:“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不許,將亡。雖惡之,不猶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 杜預(yù) 注:“同姓之卿?!?span id="o2woqsq" class="book">《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吾子為 魯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
(2).宗正寺卿的省稱。 唐 杜甫 《別李義》詩:“丈人領(lǐng)宗卿,肅睦古制敦。” 仇兆鰲 注:“唐書:宗正寺卿一人,從三品,掌天子族親屬籍,以辨昭穆。”
(3).泛稱朝廷中掌禮儀、祭祀、宗廟之長官。 南朝 梁 陸倕 《為王光祿轉(zhuǎn)太常讓表》:“故拜命無辭,受爵不讓,況宗卿清重,歷選所難。” 宋 蘇軾 《謝除兩職守禮部尚書表》:“備員西學(xué),已愧空疎;易職東班,尤驚忝冒。遂領(lǐng)宗卿之事,併為儒者之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