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通文達禮(通文達禮)
謂有學問懂禮儀。《平山冷燕》第七回:“況甥女雖係一小小村女,然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減古之列女,豈有上以白璧之姿,下就青衣之列?”一本作“ 通文達理 ”。
分類:學問禮儀
《漢語大詞典》:通書達禮(通書達禮)
謂通詩書,懂禮儀。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原來 田氏 是東村 田貢元 的女兒,到有十分顏色,又且通書達禮。”
分類:詩書禮儀
《漢語大詞典》:儀號(儀號)
禮儀與名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漢 五年,已并天下,諸侯共尊 漢王 為皇帝於 定陶 , 叔孫通 就其儀號?!?/div>
分類:禮儀
《漢語大詞典》:馌禮(饁禮)
古代君主送飯菜到田頭慰問農民的禮儀。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jié):“農夫出耕的時候, 周 君帶著妻子到田頭上舉行饁禮,表示給農夫親自送飯。”
《漢語大詞典》:小歲賀(小歲賀)
古代臣子在小歲日向君親朝賀的禮儀。太平御覽卷三三引 南朝 宋 徐爰 《家儀》:“蠟本施祭,故不賀。其明日為小歲賀,稱初歲福始,罄無不宜?!?span id="115yo7f" class="book">《魏書·高祖紀》:“﹝十五年﹞十有一月……丙戌,初罷小歲賀。”
《國語辭典》:太常博士  拼音:tài cháng bó shì
職官名。掌管宗廟禮儀。兩漢太常博士兼掌選試之官,魏晉以后則專為議禮之官,到清代僅掌繕寫文牘。
《國語辭典》:閨門禮法(閨門禮法)  拼音:guī mén lǐ fǎ
在內室中應遵守的禮儀法度?!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申蘭是個強盜中人,財物為重,他們心上有甚么閨門禮法?」
《國語辭典》:禮貌運動(禮貌運動)  拼音:lǐ mào yùn dòng
一種推廣人際禮儀的活動。如:「校園里推行禮貌運動后,學生變得更溫文有禮了?!?/div>
《國語辭典》:禮俗所拘(禮俗所拘)  拼音:lǐ sú suǒ jū
為禮儀習俗所束縛,不得自由伸展?!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肝覀?yōu)槎Y俗所拘,就有教育熱心,也苦于無從發(fā)現(xiàn)?!?/div>
《國語辭典》:雞鳴問寢(雞鳴問寢)  拼音:jī míng wèn qǐn
古時每日清晨太子向皇帝問安的禮儀。唐。杜甫〈洗兵馬〉詩:「鶴駕通宵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
《國語辭典》:上不得臺盤(上不得臺盤)  拼音:shàng bù dé tái pán
不懂禮儀、不善應酬,不宜在公開場合露面。《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臺盤,只好在廚房里或女兒房里,幫著量白布、秤肉,亂竄?!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二五回:「這老三還是這么毛腳雞是的。我說你上不得臺盤!──趙姨娘平時也該教導教導他?!挂沧鳌干喜涣伺_面」。
《國語辭典》:有失體統(tǒng)(有失體統(tǒng))  拼音:yǒu shī tǐ tǒng
不符合身分、規(guī)矩、禮儀。如:「在正式場合要穿著整齊,言行得體,才不會有失體統(tǒng)。」
《國語辭典》:不客氣(不客氣)  拼音:bù kè qì
不遵守應有的謙讓禮儀?!段拿餍∈贰返诙呋兀骸改菑埾壬M讓他吃,他說:『我不餓,你先請罷?!粡埾壬筒豢蜌馓崞鹂陙?,呼拉呼拉幾口就吃了一碗?!?/div>
《漢語大詞典》:子孫餑餑(子孫餑餑)
舊時婚禮儀式中給新娘、新郎做的餑餑。舊時以為新婚夫婦食后可多子多孫。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進門便放下金盞銀臺,行交杯合巹禮。接著扣銅盆,吃了孫餑餑,放捧盒,挑長壽麵;吃完了,便搭衣襟,倒寶瓶,對坐成雙,金錢撒帳。但覺洞房中歡聲滿耳,喜氣揚眉?!?愛新覺羅·溥儀 《我的前半生》第三章六:“行過‘合巹禮’,吃過了‘子孫餑餑’,進入這間一片暗紅色的屋子里?!?/div>
《國語辭典》:牽亡(牽亡)  拼音:qiān wáng
1.民俗喪葬禮儀中,牽引亡魂的儀式。
2.在閩南習俗中有人死后數(shù)年,因其親人想念,透過靈媒召請亡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