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嶧山碑(嶧山碑)
秦 碑名。 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時登 嶧山 所刻,頌贊 秦 的功德,后有 二世 詔辭。相傳為 李斯 篆書。原刻石已佚。 宋 歐陽修 《集古錄跋尾·秦嶧山刻石》:“右 秦 嶧山碑者, 始皇帝 東巡,羣臣頌德之辭。至 二世 時丞相 李斯 始以刻石。今 嶧山 實無此碑,而人家多有傳者,各有所自來。”
《漢語大詞典》:桓碑
指墓碑。 宋 歐陽修 《集古錄目序》:“ 漢 魏 已來,圣君賢士,桓碑彝器,銘詩序記。下至古文籀篆分隸諸家之字書,皆三代以來至寳?!?/div>
分類:墓碑
《漢語大詞典》:廟堂碑(廟堂碑)
《孔子廟堂碑》。立于 唐 貞觀 初, 虞世南 撰并書,記述 唐 武德 九年封 孔子 二十三世孫 孔德倫 為“褒圣侯”及修葺 孔 廟等事,書法俊朗圓腴,內剛外柔,為 唐 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隨廟毀。 武后 長安 三年重刻,相王 李旦 篆額,冠以“大周”二字, 大中 四年琢去,后佚。 宋 初 王彥超 重刻,今存 西安 碑林 ,俗稱“西廟堂碑”。 山東 城武 亦存一石, 元 刻,稱“東廟堂碑”。東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參閱《金石粹編》卷四一。
《漢語大詞典》:頌德碑(頌德碑)
后漢書·竇章傳:“貴人早卒,帝追思之無已,詔史官樹碑頌德?!焙笠蚍Q歌頌功德的碑刻為頌德碑。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頌德:“在官有異政,考秩已終,吏人立碑頌德者,皆須審詳事實,州司以狀聞奏,恩勅聽許,然后得建之,故謂之‘頌德碑’,亦曰‘遺愛碑’,稱‘樹之風聲’者,正此之謂。”參見“ 頌石 ”。
《漢語大詞典》:頌石(頌石)
史記·秦始皇本紀:“立石,與 魯 諸儒生議,刻石頌 秦 德?!焙笠蚍Q贊美歌頌功績政德的碑刻為“頌石”。 唐 楊炎 《河西節(jié)度史杜公碑》:“以 炎 耳目馨香,記之篆刻……徘徊頌石,永代作好?!?/div>
《漢語大詞典》:碑誄(碑誄)
碑上敘述死者生前事跡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輅 隨軍西行,過 毌丘儉 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其故, 輅 曰:‘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后可守。’”晉書·虞預傳:“所著詩賦、碑誄、論難數(shù)十篇?!?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及 孫綽 為文,志在碑誄?!?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北方流勢,本臃腫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漢 ,碑誄尤近,造辭竄句,猶兼 晉 宋 。”
《國語辭典》:曹娥碑  拼音:cáo é bēi
東漢孝女曹娥的墓碑。度尚立,邯鄲淳作誄,稱揚其孝行,今碑石已不存?,F(xiàn)所傳曹娥碑法帖,相傳為晉王羲之所書。
《漢語大詞典》:羊公碑
見“ 羊碑 ”。
《漢語大詞典》:羊碑
晉 羊祜 都督 荊州 諸軍事,鎮(zhèn) 襄陽 十年,有德政。及卒, 襄陽 百姓為立碑于 峴山 。見其碑者無不流淚。舊時因以“羊碑”為頌揚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南朝 梁 劉孝綽 《棲隱寺碑銘》:“ 召 棠且思, 羊 碑猶泣?!币喾Q“ 羊公碑 ”、“ 羊峴 ”。 唐 孟浩然 《與諸子登峴山》詩:“ 羊公 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凈覺禪師碑銘》:“身塔不出 虎溪 ,淚碑有同 羊 峴?!眳⒁姟?墮淚碑 ”。
《漢語大詞典》:貞碑(貞碑)
碑石的美稱。 唐 崔致遠 《謝借示法云寺天王記狀》:“既成國寶,豈許家藏;竊聆將勒貞碑,始揮神筆?!?/div>
分類:碑石
《駢字類編》:碑樓(碑樓)
宋史禮志:政和三年,奉安哲宗神御于重光殿。昭懷皇后神御殿成,詔名正殿曰柔儀,山殿曰靈娭。于是兩宮合為前殿九,后殿八,山殿十六,閣一,鐘樓一,碑:樓一,四經(jīng)閣一,齋殿三,神廚二,道院一,及齋宮廊廡,共為二千三百二十區(qū)。晁氏客語:又嘗托山谷草司馬公休謝起碑樓表,竄改正馀數(shù)字,以示山谷,略無忤色,但遜謝而已。
《漢語大詞典》:碑拓
拓印的碑帖。 阿英 《胡沙隨筆·賣碑記》:“到了 蘇州 的 日本 人;很歡喜在戎馬倉皇之中,到 寒山寺 去走動走動,并且很熱心的購求《楓橋夜泊》詩的碑拓。”
分類:拓印碑帖
《駢字類編》:四碑
南史安成康王秀傳:佐史夏侯亶等表立墓碑志,詔許焉。當世高才游王門者,東海王僧孺、吳郡陸倕、彭城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各制其文,欲擇用之,而咸稱實錄,遂四碑并建。
《駢字類編》:碑苔
唐 劉長卿 長沙桓王墓下別李紓張南史 碑苔幾字滅,山木萬株齊。
《漢語大詞典》:牲碑
亦稱“ 牲石 ”。 古時宮、廟前用以拴系祭牲的豎石。后泛指紀功德的刻石。儀禮·聘禮“上當碑” 漢 鄭玄 注:“凡碑引物者,宗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宋 陸游 《夢游華岳廟》詩:“牲碑偽正朔,祠祝虜衣冠?!?明 方孝孺 《關王廟碑》:“ 寧海 故有侯廟,邑人虔奉如侯尚存,咸愿紀德刻之牲石,俾永世無惑?!?/div>
分類:廟前祭牲
《漢語大詞典》:受禪碑(受禪碑)
碑名。 三國 魏 曹丕 黃初 元年立,記 曹丕 受 漢 禪讓事。也稱《受禪表》。相傳為 魏 鍾繇 所寫。其碑隸法方整渾厚,因時代久遠,筆畫模糊,多已不可辨認。另說碑為 王朗 文, 梁鵠 書, 鍾繇 鐫字,謂之三絕。故又稱《三絕碑》。參閱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分類:曹丕元年
《國語辭典》:南碑  拼音:nán bēi
統(tǒng)稱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朝之碑碣文字。流傳較少,但書法皆高逸神妙。
分類: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