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碑林  拼音:bēi lín
地名。在今陜西西安市內(nèi)。因石碑林立,故稱為「碑林」。目前共收漢魏以至清代碑志二千三百馀件,包括漢隸書《曹全碑》、唐《開成石經(jīng)》、唐。智永、張旭、懷素草書《千字文》等,為藝林珍藪。
《漢語大詞典》:路碑
猶路標(biāo)。 李冰 《你和我們生活在一起》詩:“如今你的墳丘像路碑一樣屹立在這里,指引千萬女孩向那幸福走去?!?/div>
分類:路標(biāo)
《漢語大詞典》:碧落碑
唐 碑。在今 山西省 新絳縣 龍興宮 。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絳州 《碧落碑》文乃 高祖 子 韓王 元嘉 四男為先妃所製, 陳惟玉 書。今不知者皆妄有指説?!?宋 歐陽修 《六一題跋·唐龍興宮碧落碑》:“有《碧落碑》,在 絳州 龍興宮 ,宮有碧落尊像,篆文刻其背,故世傳為《碧落碑》。據(jù) 李璿之 以為 陳惟玉 書, 李漢 以為 黃公譔 書,未知孰是。”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說分:“《碧落碑》筆法亦奇,不獨託體之古, 陽冰 ( 李陽冰 )見之,寢臥數(shù)日不去,則過 陽冰 遠(yuǎn)矣?!币嗍∽鳌?碧落 ”。 唐 司空圖 《書屏記》:“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可以視《碧落》矣?!?/div>
分類:山西
《駢字類編》:玉碑
唐 盧仝 哭玉碑子 顏子不少夭,玉碑中路折。
宋 梅堯臣 和吳沖卿學(xué)士石屏 留為千古作好玩,慎勿傾撲同玉碑。
《漢語大詞典》:神碑
指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上的禹碑。 柳亞子 《二十世紀(jì)大舞臺發(fā)刊詞》:“研究羣理,昌言民族,仰屋梁而著書,鯫生狗曲,見而唾之;以示屠夫牧子,則以為 岣嶁 之神碑也?!眳⒁姟?禹碑 ”。
《漢語大詞典》:禹碑
即岣嶁碑。凡七十七字,象繆篆,又象符箓。后人附會 夏禹 治水時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長沙 、 紹興 、 南京 棲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處,皆有摹刻。 唐 韓愈 《岣嶁山》詩:“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div>
分類:繆篆符箓
《漢語大詞典》:黃絹碑(黃絹碑)
《曹娥碑》。 明 徐渭 《女狀元》第四出:“看他年朱欄字蘚,黃絹碑陰,定賞殺中郎 蔡 ?!眳⒁姟?黃絹幼婦 ”。
《漢語大詞典》:黃絹幼婦(黃絹幼婦)
“絶妙”二字的隱語。鏡花緣第八十回:“古來如‘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至今傳為美談,也不過取其顯豁?!币嗍》Q“ 黃絹 ”。 唐 白居易 《賦賦》:“掩黃絹之麗藻,吐白鳳之奇姿;振金聲於寰海,增紙價於京師。” 宋 王禹偁 《送晁監(jiān)丞赴婺州關(guān)市之役》:“黃絹辭高位尚卑,白華行潔身猶困。” 清 鈕琇 觚賸·紉蘭詞:“三 吳 詞家,稱 朱 陳 兩檢討, 陳 以蒼雄擅奇, 朱 以生新標(biāo)雋,俱已譽高黃絹,價重烏絲?!?/div>
《韻府拾遺 支韻》:曹碑
邾經(jīng)詩:異時傾孔蓋,八字讀曹碑。
《漢語大詞典》:神禹碑
碑名。即 禹 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后人附會為 夏禹 治水時所刻,故名。 唐 韓愈 《岣嶁山》詩:“ 岣嶁山 尖 神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眳⒁姟?禹碑 ”。
《漢語大詞典》:禹碑
即岣嶁碑。凡七十七字,象繆篆,又象符箓。后人附會 夏禹 治水時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長沙 、 紹興 、 南京 棲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處,皆有摹刻。 唐 韓愈 《岣嶁山》詩:“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
分類:繆篆符箓
《駢字類編》:雙碑(雙碑)
薛道衡老氏碑見九井下。
權(quán)德輿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見一字下。
《漢語大詞典》:雞碑(雞碑)
晉書·戴逵傳:“少博學(xué),好談?wù)摚茖傥?,能鼓琴,工書畫,其餘巧藝靡不畢綜??偨菚r,以雞卵汁溲白瓦屑作《鄭玄碑》,又為文而自鐫之,詞麗器妙,時人莫不驚嘆?!焙笠浴半u碑”為多才多藝之典。 唐 丁用晦 《〈芝田錄〉序》:“予才慙鼠獄,智昧雞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偕計》:“學(xué)富五車,才高八斗,睿智聿超鼠獄,玄明克駕雞碑?!?/div>
分類:多才多藝
《漢語大詞典》:碑闕(碑闕)
石碑和石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滱水:“ 漢 末喪亂,山道不通此,舊有下階神殿。中世以來,歲書法族焉。 晉 魏 改有東西二廟,廟前有碑闕,壇場列柏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汶水:“水出 無鹽城 東北五里 阜山 下,西逕 無鹽縣 城北。水側(cè)有 東平憲王 倉 冢,碑闕存焉?!?/div>
分類:石碑石闕
《國語辭典》:碑趺  拼音:bēi fū
碑的底座。
分類:碑座
《國語辭典》:魏碑  拼音:wèi bēi
元魏時代碑刻的統(tǒng)稱。書法大都結(jié)構(gòu)嚴(yán)整,筆力強勁,其中以北魏水準(zhǔn)最高,為后世書法典范之一。
《國語辭典》:碑帖  拼音:bēi tiè
1.泛指書法作品的墨拓本或墨跡本。
2.古代書法家留傳后代的書法,刻于石碑者稱之為「碑」,寫于紙絹者稱之為「帖」。后世用版刻或石刻翻刻前人墨跡的拓本,也稱為「帖」。如「淳化閣帖」等。
《漢語大詞典》:遺愛碑(遺愛碑)
頌德碑。舊時為頌揚官員德政而所立的碑。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頌德:“在官有異政,考秩已終,吏人立碑頌德者,皆須審詳事實,州司以狀聞奏,恩勅聽許,然后得建之,故謂之頌德碑,亦曰遺愛碑?!?span id="eupnzxi" class="book">《舊唐書·崔圓傳》:“ 肅宗 即位, 玄宗 命 圓 同 房琯 、 韋見素 并赴 肅宗 行在所, 玄宗 親制遺愛碑于 蜀 以寵之?!?唐 陳子昂 有《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文。 金 王若虛 有《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