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韻府拾遺 豪韻》:碑下得刀
刀劍錄:鄧艾年十二,曾讀陳太丘碑,碑下掘得一刀,黑如漆,長三尺馀,刀上常有氣凄凄然,時人以為神物。
《漢語大詞典》:碑陰文(碑陰文)
寫或刻在碑背面的文字。 漢 代碑陰文大多數(shù)是門生、故吏、撰書人以及石工的題名。 唐 代開始,才在碑背面作題記等文字。參閱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碑陰文》。
《漢語大詞典》:碑宇
即碑亭。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陰溝水:“ 濄水 逕 大扶 城西。城之東北,悉諸 袁 舊墓,碑宇傾低,羊虎碎折?!眳⒁姟?碑亭 ”。
《國語辭典》:碑亭  拼音:bēi tíng
保護碑石的亭子。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一折:「我也曾拳到處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擔打碎了天靈?!骨?。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從新修造享殿碑亭,門墻橋道,與十二陵一般規(guī)模?!?/div>
《漢語大詞典》:碑座
碑的底座。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王子直誤疵坡詩:“ 王子直 詩話云:‘ 東坡先生 作《程筠歸真亭詩》有:會看千字誄,木杪見龜趺。龜趺,是碑座,不應(yīng)見於木杪。’指以為病。初不知亭在山半,自下望碑,則龜趺正在木杪,豈真在木上耶!”
分類:碑座底座
《漢語大詞典》:北碑南帖
清 阮元 分 南北朝 時書法為南北兩派,稱 北朝 的碑版為北碑,稱 南朝 的書帖為南帖。詳見 阮元 《北碑南帖論》。 康有為 對此說持有異議。
《漢語大詞典》: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唐 代基督教碑刻。 唐 德宗 建中 二年(公元781年)立。高2.36米,寬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碑文為景教士 景凈 撰, 呂秀巖 書,概述 大秦 景教于 唐 貞觀 九年(公元635年)從 波斯 傳入 中國 后的活動和基督教教義。碑底和兩側(cè)有古 敘利亞 文教士題名。為研究基督教在 中國 的傳布和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
《漢語大詞典》:打窮碑(打窮碑)
相傳 范仲淹 鎮(zhèn) 鄱陽 時,有一書生來獻詩,自稱是世上最貧寒的人。當時風行 歐陽詢 的字,他的《薦福碑》很值錢。 范 想給書生拓一千本,紙墨都已備好。不料前一天夜里,碑被雷擊碎。事見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二。后因以“打窮碑”比喻文士時運不佳。 清 李漁 《憐香伴·議遷》:“打窮碑雷聲息轟,送 滕王 風帆自通?!币嘧鳌?打碑 ”。 元 薩都剌 《送莫秀才歸番陽》:“打碑過《薦福》,攜酒看 芝山 ?!?/div>
《分類字錦》:燈碑(燈碑)
宇文虛中有燈碑詩。
分類:
《國語辭典》:爨寶子碑(爨寶子碑)  拼音:cuàn bǎo zǐ bēi
東晉碑刻。碑額題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之墓」。大亨四年(西元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在云南南寧縣(今曲靖縣)南七十里揚旗田出土。書法質(zhì)樸,體在隸、楷之間,可見漢字由隸書演變?yōu)檎龝^程中的一種風格。與南朝宋的爨龍顏碑并稱為「二爨」。
《國語辭典》:爨龍顏碑(爨龍顏碑)  拼音:cuàn lóng yán bēi
南朝宋碑刻。碑額題為「宋故龍驤將軍護鎮(zhèn)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孝武帝大明二年(西元458)立,清道光年間,阮元在云南陸涼訪得,始著于世。碑文敘述爨龍顏平定當?shù)厣贁?shù)民族動亂的事跡。其書用筆多隸意,神韻高美,與東晉爨寶子碑并稱為「二爨」。
《韻府拾遺 支韻》:刋碑
王隱晉書:陶侃薨,遺令葬國南一十五里,故吏刋石碑畫像于武昌西。
《漢語大詞典》:石碑丕
猶實丕丕。實實在在。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藕絲兒將咱腸肚牽,石碑丕將咱肺腑鐫?!?/div>
分類:實實在在
《國語辭典》:史晨碑  拼音:shǐ chén bēi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立于山東省曲阜縣孔廟內(nèi)的碑文。為漢魯相史晨祭饗孔子的奏銘。其書法端莊樸質(zhì),圓渾古勁,用筆含蓄,磨滅處極少,法度謹嚴,為便于初學者臨摹之漢隸碑石。與乙瑛、禮器合稱為「孔廟三碑」。因碑正反兩面均有刻文,故也稱為「史晨前后碑」。
《漢語大詞典》:雙兔碑(雙兔碑)
碑名。魏書·尒朱榮傳:“初, 榮 之將討 葛榮 也,軍次 襄垣 ,遂令軍士列圍大獵。有雙兔起於馬前, 榮 乃躍馬彎弓而誓之曰:‘中之則擒 葛榮 ,不中則否?!榷?yīng)弦而殪,三軍咸悅。及破賊之后,即命立碑於其所,號 雙兔碑 ?!焙笥脼榈鋵?。 沈礪 《感懷》詩:“冰山瑞獻 三鵶路 ,羽翦功銘 雙兔碑 。”
分類:典實
《國語辭典》:樹碑立傳(樹碑立傳)  拼音:shù bēi lì zhuàn
將某人的功績刻在石碑或?qū)懗蓚饔?。后用以比喻通過某種途徑樹立個人威信,以抬高個人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