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27,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墓碑
碑記
一碑
廟碑
淚碑
遺碑
石碑
墮淚碑
勒碑
碑志
二碑
漢碑
韓碑
為碑
黨碑
《國語辭典》:墓碑  拼音:mù bēi
墓前的石碑。上面刻有文字以識別或表彰死者。
《國語辭典》:碑記(碑記)  拼音:bēi jì
碑上的記事文。唐。張說〈過漢南城嘆古墳〉詩:「松柏剪無馀,碑記滅罔傳?!?/div>
分類:記事文章
《駢字類編》:一碑
水經(jīng)注:山桑邑城東南有一碑,碑文悉破,無驗亭。祁順游白鹿洞記:石橋東有陸羽泉,西冇飛來亭,側(cè)一碑嵌石壁,刻宋郡守錢聞詩。
《漢語大詞典》:廟碑(廟碑)
宗廟、祠廟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廟碑上的記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唐 韓愈 《答魏博田仆射書》:“頃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令譔廟碑?!?明 唐順之 《常州新建關(guān)侯祠記》:“ 趙公 請於朝,立廟於 嘉興 以祀矦,事具公所自為廟碑中?!?/div>
《漢語大詞典》:淚碑(淚碑)
指 羊祜 碑。晉書·羊祜傳:“ 襄陽 百姓於 峴山 祜 生平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預(yù) 因名為‘墮淚碑’?!?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身塔不 出虎 溪,淚碑有 同羊 峴?!?/div>
分類:羊祜
《漢語大詞典》:遺碑(遺碑)
指前代遺留之碑;古碑。 宋 韓駒 《次韻曾通判登擬峴臺》:“循墻讀遺碑,歲久苔蘚涴?!?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殺字碑:“余謂 獻忠 固天地間之沴氣所鐘,當時全 蜀 被其荼毒,今其遺碑,尚能為祟,是不可解?!?/div>
分類:前代遺留
《國語辭典》:石碑  拼音:shí bēi
石質(zhì)碑刻。上有文字或圖案,可供紀念或作為標志。如:「這座廟的建造經(jīng)過全刻在廟前的石碑上?!?/div>
《漢語大詞典》:墮淚碑(墮淚碑)
晉 羊祜 都督 荊州 諸軍事,駐 襄陽 。死后,其部屬在 峴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廟,每年祭祀。見碑者莫不流淚。 杜預(yù) 因稱此碑為墮淚碑。見《北堂書鈔》卷一○二引《荊州圖記》、《晉書·羊祜傳》。 唐 李白 《襄陽曲》:“ 峴山 臨 漢江 ,水淥沙如雪,上有墮淚碑,青苔久磨滅?!?宋 范仲淹 《寄題峴山羊公祠堂》詩:“于今墮淚碑,觀之益欽戴。” 清 錢謙益 《送林自名憲使歸閩》詩之一:“獨有 君山 石,猶存墮淚碑?!?/div>
《國語辭典》:勒碑  拼音:lè bēi
刻字在碑石上。如:「古人對于重大事件往往勒碑為記。」
《國語辭典》:碑志(碑誌)  拼音:bēi zhì
碑文和墓志,多為紀念功德而作?!赌鲜?。卷七二。文學傳。劉協(xié)傳》:「協(xié)為文長于佛理,都下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請協(xié)制文?!埂缎绿茣?。卷一二五。張說傳》:「長于碑志,世所不逮?!挂沧鳌副尽?。
《駢字類編》:二碑
禮記檀弓:三家祖桓楹。注:時僭諸侯,諸侯下天子,斲之,形如大楹耳,四植謂之桓。諸侯四繂二碑,碑如桓矣。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無碑陵。晉書杜預(yù)傳:預(yù)好為后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 刻石為二碑,紀其勛績。一沈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 元史順帝紀:夏四月癸巳,立巴延南口、過街塔二碑。故。水經(jīng)注: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又西南徑介休縣。 城西城東有徵士郭林宗、宋子浚二碑。費宏賜同游西苑賦序:臣得伏誦皇考恭睿淵仁寬穆純圣獻皇帝所作農(nóng)家忙律詩,及皇上所題豳風圖長句,與左右二碑。
《漢語大詞典》:漢碑(漢碑)
漢 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 漢 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明 張萱 疑耀卷六:“ 孫宗鑑 《東皋雜録》言 漢 碑額多篆,身多隸,是矣?!?/div>
《漢語大詞典》:韓碑(韓碑)
指 唐 代 韓愈 撰寫的《平淮西碑》。 憲宗 時,攝 蔡州 刺史 吳元濟 反于 淮西 ,宰相 裴度 及 唐 、 隨 、 鄧 節(jié)度使 李愬 受命討伐,平定叛亂。 韓愈 為行軍司馬, 淮 蔡 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詔撰《平淮西碑》文頌其功績,因稱“韓碑”。 唐 李商隱 有《韓碑》詩,極稱其文。 清 大汕 海外紀事卷一:“混茫收 禹 甸,靈異紀 韓 碑?!?清 李元度 《與柳毅齋書》:“顧以逸周書考之, 宣王 中興諸詩,多夸而失實,無論 韓 碑、 柳 雅之過侈也?!?/div>
分類:韓愈刺史
《韻府拾遺 支韻》:為碑(為碑)
李充起居戒:古之為碑者,蓋以述德紀功,歸于實錄也。
《漢語大詞典》:黨碑
即黨人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莫不是清流欲向濁流拋,莫不是黨碑又刻 元祐 號?!眳⒁姟?黨人碑 ”。
《漢語大詞典》:黨人碑
宋哲宗 元祐 元年, 司馬光 為相,盡廢 神宗 熙寧 、 元豐 間 王安石 新法,恢復(fù)舊制。 紹圣 元年 章惇 為相,復(fù) 熙豐 之制,斥 司馬光 為奸黨,貶逐出朝。 徽宗 崇寧 元年 蔡京 為宰相,盡復(fù) 紹圣 之法,并立碑于 端禮門 ,書 司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狀,后因星變而毀碑。其后黨人子孫更以先祖名列此碑為榮,重行摹刻。 明 何景明 《寄李郎中》詩:“海內(nèi)競傳高士傳,朝廷誰訴黨人碑?!?柳亞子 《感事呈冶公用進退格》詩:“千載炎涼廷尉客,一門生死黨人碑?!眳㈤?span id="mp8g6xy" class="book">《宋史·徽宗紀》、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蔡京擅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