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石頭(石頭)  拼音:shí tou
由礦物質(zhì)集合而成的堅硬塊狀物質(zhì)?!堆θ寿F征遼事略》:「今兵兩向放過石頭去,在上又用石頭打,再閃過,爭奈嶺上矢石如雨!」《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園卻有二三百畝大,中間空隙之地,種了許多花卉,堆著幾塊石頭?!?/div>
《國語辭典》:石頭城(石頭城)  拼音:shí tóu chéng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頭山后面。本楚金陵城,漢獻帝十七年(西元212),孫權(quán)重筑,改稱為「石頭城」,為三國吳孫權(quán)的都城。六朝時,為建康的軍事重鎮(zhèn)。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5)廢。
《國語辭典》:石頭城(石頭城)  拼音:shí tóu chéng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頭山后面。本楚金陵城,漢獻帝十七年(西元212),孫權(quán)重筑,改稱為「石頭城」,為三國吳孫權(quán)的都城。六朝時,為建康的軍事重鎮(zhèn)。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5)廢。
《國語辭典》:雙石頭(雙石頭)  拼音:shuāng shí tou
舊時我國練習(xí)武技時所用的器具。為兩端各貫穿一塊圓盤狀巨石的木桿,可舉起舞動,以鍊筋力,類似舉重。也稱為「仙人擔」、「石擔」。
《國語辭典》:石頭記(石頭記)  拼音:shí tóu jì
書名。紅樓夢的別名。參見「紅樓夢」條。
《漢語大詞典》:一塊石頭落地(一塊石頭落地)
比喻心事放下,不再顧念。《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 月娘 眾人一塊石頭纔落地,好好安撫他睡下,各歸房歇息?!?span id="ue6ea0m"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 張姑娘 聽了這話,心里先一塊石頭落了地了?!?冰心 《冬兒姑娘》:“這次總算停當了,我也是一塊石頭落了地?!?/div>
《國語辭典》:石頭火鍋(石頭火鍋)  拼音:shí tou huǒ guō
一種用石材制成的鍋子盛湯加火烹煮食物的方法。源自韓國。因先用麻油和調(diào)味料熱炒過部分食物,再加水烹調(diào),故味道特別濃烈。
《國語辭典》:石頭子兒(石頭子兒)  拼音:shí tou zǐ ér
小石頭。如:「他喜歡到河邊撿各種石頭子兒?!挂卜Q為「石子」。
分類:小石石頭
《國語辭典》:雞蛋碰石頭(雞蛋碰石頭)  拼音:jī dàn pèng shí tou
(諺語)比喻自不量力。如:「你單獨向那群流氓挑戰(zhàn),簡直是雞蛋碰石頭?!?/div>
《國語辭典》:拿雞蛋往石頭上碰(拿雞蛋往石頭上碰)  拼音:ná jī dàn wǎng shí tou shàng pèng
比喻自不量力,自討苦吃。如:「你和一個拳擊國手打架,不正是拿雞蛋往石頭上碰!何苦來哉?」也作「雞蛋往石頭上碰」。
《國語辭典》:一塊石頭掉井里(一塊石頭掉井里)  拼音:yī kuài shí tou diào jǐng lǐ
(歇后語)不懂。石頭掉入井中,發(fā)出撲通聲,而撲通音諧「不懂」。如:「剛才王先生的一連串解說,對我們而言,如同一塊石頭掉井里──不懂。」
《國語辭典》:一塊石頭落了地(一塊石頭落了地)  拼音: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
比喻放心而不再憂慮?!?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四五回:「這文書回了去,那里再不來提了,余二先生一塊石頭落了地?!?/div>
《國語辭典》:一塊石頭拋上天(一塊石頭拋上天)  拼音:yī kuài shí tou pāo shàng tiān
(歇后語)總有落腳處。如:「別擔心我,一塊石頭拋上天──總有落腳處?!?/div>
《國語辭典》:茅廁里的石頭(茅廁里的石頭)  拼音:máo si lǐ de shí tou
(歇后語)又臭又硬。意謂茅廁里的石頭很臭且質(zhì)地又硬,就像一個人固執(zhí)不通的脾氣。《醒世姻緣傳》第一九回:「莫說一個晁大舍,就是十個晁大舍,當真怕他強奸了不成?誰想這樣邪皮物件,就如那茅廁里的石頭一般,又臭又硬,見了晁大舍,故意躲藏不迭。」
《國語辭典》: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河)  拼音:mō zhe shí tóu guò hé
(歇后語)走一步算一步。比喻無力改變事實現(xiàn)狀,只能聽任事情自由發(fā)展。如:「事到如今,只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div>
《國語辭典》:糞坑里的石頭(糞坑里的石頭)  拼音:fèn kēng lǐ de shí tou
(歇后語)又臭又硬。意謂糞坑里的石頭很臭,質(zhì)地又硬,像一個人頑固不通的脾氣。如:「他是糞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想要說服他,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