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鄒式金,(1596-1677) ,無錫人。字仲愔,號木石、香眉居士。明清戲曲作家。崇禎十三年進士。歷任南戶部主事、戶部郎中等。清順治三年(1646)任泉州知府時,因得罪鄭芝龍免職南返。明亡后,在福建參加抗清。清順治末以僧服歸隱故里眾香庵。他工古文詞,曉通聲律,思致艷逸,所制詞曲,命侍兒吟唱,時吹簫度之,自己也能唱曲吹簫。作有雜劇《風流》。另著有《香眉亭詩集》、《香眉詞錄》、《宋遺民錄》等著作。
維基鄒式金,字促憚,號木石、香眉居士。直隸無錫(今江蘇)人,進士出身。崇禎六年舉人,十三年(1640年)進士,工部觀政,歷官南京戶部主事,南京戶部郎中,福建泉州知府等職。曾參與抗清。入清后,隱居眾香庵,工畫山水。著有雜劇《風流家》,編有《雜劇三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00—1678
【介紹】:
清江南溧陽人,字見末,號長眉,別號繭雪。順治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遷郎中,官至潮州知府。以病歸。晚筑西疇草堂,一時碑版撰記,多出其手。有《蒪羹堂集》、《溧詩選》等。
人物簡介
維基張如芝(?—1641年),號云眉,河南信陽州(今信陽市)人,同進士出身。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兵部觀政,授德安府教授,六年升國子監(jiān)博士,七年升南京戶部主事,八年升福建司員外郎,九年升郎中,十四年授安慶府知府,未任而卒。
人物簡介
維基黃其晟(?—17世紀),原名黃仲曄,字芝仲,號平墅,又號元眉,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黃其晟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十三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戶部觀政,本年擔任內(nèi)閣中書,七年任順天同考,授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崇禎元年(1628年)巡視東城,又巡青。二年巡視陜西茶馬,三年出為江西撫州府知府,四年丁憂歸。十年起補南昌府知府,奉旨改名其晟。十六年補任桂林府知府,升廣西南寧道副使,任內(nèi)有德政。永歷帝繼位,讓黃其晟升任工部右侍郎;永歷二年(1648年)正月,他和蔡世承一同出任兵部左侍郎及右侍郎,但未赴官。之后他跟隨永歷帝到緬甸,被清朝軍隊抓拿入獄六年,回鄉(xiāng)后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03—1644
【介紹】:
明廣平府永年人,字孔嘉,又字井眉。崇禎四年進士。授儀封知縣,調(diào)杞縣,擢吏部文選主事,歷太仆丞,閱馬近畿。聞李自成破居庸關(guān),馳入京,謁大臣策畫戰(zhàn)守。大順軍破京師后,投井死。有《君子亭集》。
人物簡介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明末官員,《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諱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人。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大理寺評事、太仆寺丞等職。甲申之變,佳胤殉國死節(jié),贈太仆寺少卿,謚節(jié)憫。入清,褒揚忠烈,賜謚端憫。有《申端憫公詩集》、《申端憫公文集》傳世。
維基申佳胤(1603年—1644年4月25日),字孔嘉,號浚源、素園。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人。明末官員、詩人、經(jīng)學家,甲申之變時自殺殉國,年四十二。南明追贈太仆寺少卿,謚節(jié)憫。清順治賜謚端憫。清雍正年間避諱清世宗改稱佳允、佳蔭、佳印。六歲喪父而孤,家庭貧困,經(jīng)濟方面無所仰賴,其母靠紡織維生,有時一日只食一餐。申佳胤自幼便以節(jié)操剛正自勵,面對他人不顯露饑寒的神色,他人無法看出其境況。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補生員。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進士出身。崇禎六年(1633年),授河南開封府儀封縣知縣。儀封民風勤謹簡樸易于治理,申佳胤減省繁苛的教條,打算與民休息;儀封縣原本多盜賊,申佳允嚴格實行保甲法,使盜賊無處容身,治安漸佳;遇到大雨不止,黃河決口,申佳胤親自冒著怒濤乘船組織民工堵塞決口;縣內(nèi)有大土豪,奸詐狡猾而擾亂治安,申佳胤將之捕捉處刑,縣境內(nèi)為之震撼。崇禎七年(1634年),申佳胤因有才改調(diào)杞縣。崇禎八年(1635年),流寇「掃地王」率萬人攻打杞縣縣城,城墻土垣多處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擊潰流寇,因之將土城改建磚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鍵率兵勤王,勤王軍即將抵達開封府時,諸位省、府大吏甚為惶恐不安,聚集會議說:「留之,不聽。行,守土者且得罪?!股昙沿分鲝垼骸肝┲芡蹩闪糁!贡娙朔Q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計。崇禎十年(1637年),因政績卓異,擢吏部文選司主事。上疏防備邊患之五項策略。崇禎十三年(1640年),升吏部考功司員外郎。佐理京察。因大學士薛國觀傾軋少詹事文安之,文安之因是崇禎辛未科會試主考官,申佳胤奉之為師,故受牽連,又因舉劾公正之事忤逆溫體仁,貶官出為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后升遷大理寺評事。再升太仆寺丞,于近畿巡閱御馬。崇禎十七年(1644年),以太仆寺丞奉旨出巡牧場。而聽聞李自成攻破居庸關(guān)后圍攻京師,情勢仍可避難躲藏,旁人勸申佳胤不要進京,申佳胤流淚說:「固知京師必不守,然我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谷率?,申佳胤行山路回京,馳馬入都城,到處拜謁軍政大臣,籌畫與投遞守城戰(zhàn)之策略,都不被接受。申佳胤留給長子申涵光書信寫道:「行己曰義,順數(shù)曰命,義不可背也,命不可違也。吾受國恩,誓死相報,不復顧家矣;天下事莫不壞于貪生而畏死。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幃、于斗戰(zhàn),均死也。死數(shù)者,不死君父,蓋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事,君父之事,死義也,猶命也,我則行之?!谷率湃?,京師遭流寇攻陷。申佳胤穿戴整齊冠服,叩拜辭別年老母親,騎馬至王恭廠,隨從家仆請求申佳胤改換便服以逃避賊兵。申佳胤說:「吾起微賤,食祿十三年;國事至此,敢愛死乎!」兩個家仆圍守著不離去,申佳胤欺騙他們說:「吾不死也,我將擇善地焉?!瓜埋R向北叩拜,申佳胤看見一灌溉水田用的巨井,突然跳入巨井中,家仆大驚呼號,欲將申佳胤救出。但井水淺,只超過腹部高度,申佳胤喊道:「告太安人,有子作忠臣,勿過傷也?!褂谑亲匚缢溃晁氖?。南明福王監(jiān)國時追贈太仆寺少卿,謚節(jié)憫。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下詔褒揚甲申死難諸臣,賜謚端憫。申佳胤死后,名士陳子龍為其作〈申節(jié)憫公傳〉、殷岳為其作〈行狀〉,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編有年譜。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俊彥,字開眉,桐鄉(xiāng)人。崇禎戊辰進士,授廣州推官。被劾,再補松江。后棄官歸,放浪江湖以終。
維基顏俊彥(?—17世紀),字開眉或開美,號雪臞,浙江嘉興府桐鄉(xiāng)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七年(1627年),顏俊彥參加順天鄉(xiāng)試,中式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擔任廣東廣州府推官。當時市舶司官員都會在海外歸來的船只掠奪貨物,并收受賄賂;他抵任后,拒絕舶商進獻的珠塔,遭兩廣總督熊文燦嘲諷,他回答:「不知道制府喜歡它,我還回了,不可再索取了?!沽顚Ψ酱笈?。適逢海盜鄭芝龍在廣州出沒,熊文燦就藉機徵召他撫定;他在鄭芝龍舉辦的宴會不喝酒,又斬殺舞姬,說:「賊臣王敦也不會屈服于石勒,我奉王命而來,怎能被這些東西打動?」鄭芝龍感到羞愧,因此受撫,使熊文燦大感懊悔。崇禎三年(1630年)他擔任廣東鄉(xiāng)試主考官,遭議論罷官,到十六年(1643年)復任松江推官,弘光年間與徐葆初、朱日爃、賈必選、陳文顯、蔡宸恩、文伯達、吳憲湯、姜紹書、包壯行、史延曇、胡其枝、汪挺、余長弘、沈璇卿、周必強、鄭俠如、徐弘道在工部共事,遷任營繕司主事;南京失陷后隱居在菁山,建立菩提精舍修佛學。他在廣東時搜羅百多塊端硯,隱居后悉數(shù)勒在精舍墻壁,號稱「硯室」,之后因戰(zhàn)亂被毀壞,端硯全部損毀,有著作流傳;弟弟顏俊豪擅長詩歌,也出家為僧。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46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君晦。博學工文詞,在復社號為眉目。福王立,以恩貢授中書舍人,參揚州史可法幕。歸與吳易起兵抗清,屯于長白蕩,出沒旁近諸縣。及敗,與弟沈自駉均投水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07—1675
【介紹】:
明末清初寧國府宣城人,字眉生,號耕農(nóng)。沈懋學從孫。諸生。崇禎中,受巡撫張國維保舉,至京即疏劾兵部尚書楊嗣昌、總督熊文燦,由是名動天下。亦以此罷官,從此不復應舉。后與吳應箕等草擬《留都防亂公揭》,聲討阮大鋮。清初,隱居金華山中,拒絕招聘。有《姑山集》。
人物簡介沈壽民,字眉生,號耕巖,宣城人,崇禎諸生,順康間隱居,著《姑山文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眉生,宣城諸生。舉賢良方正。有剩庵詩槁。
人物簡介
維基王起峨(1607年3月14日—1644年12月14日),字眉鐘,亦字如蘇,四川潼川州安岳縣人,崇禎十三年庚辰科進士。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第六十五名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書四房會試第215名進士,殿試三甲164名,戶部觀政,授戶部主事,居家,張獻忠陷蜀,舉義兵萬馀戰(zhàn),歿于陣。謚忠憫(或作烈憫)。
人物簡介
維基林嵋(?—1648年),字小眉,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少隨父長茂宦鎮(zhèn)江,弱冠負才名,有圣童之譽。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壬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二十六名,崇禎十六年(1643年)聯(lián)捷癸未科進士,除吳江知縣。蘇州失守,歸仕唐王朱聿鍵,為吏科給事中。戊子(1648年)三月,清兵破興化,自縊死。
人物簡介
簡介字匠先,號眉居,河南南陽人。明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進士,官至簽都御史,福王時授兵部侍郎。入清授通政司參議,遷大理寺卿,擢戶部左侍郎。順治六年(一六四九)卒。(有《豹陵集》)
人物簡介
維基宋一貞,字復元、號眉居,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人,進士出身。宋國華之孫。崇禎六年,鄉(xiāng)試中舉;崇禎十五年,登進士,授山東沾化縣知縣,李自成兵至,出走,十七年五月邑人李百殺順朝所派縣令李調(diào)鼎,擁護一貞復任,七月降清。清朝入關(guān)后,順治元年,擔任云南道試監(jiān)察御史、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中城。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二學瞻,字原眉,朗先子。崇禎己卯舉人。兩叩九閽,白父冤。奔走燕、兗十馀年,荼苦倍至,遂屏跡公車,自號退庵。著述頗多,而簡于吟詠,所見皆悲思厥考之詞,足占其至性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三釋超況,字重眉,姓蔡氏,同安甪里人也。夙根神穎,髫齡就塾,雖抱儒經(jīng),已具佛性。因投龍池巖禮惟云為師,勤習凈行,弗憚寒暑。年二十一,始從披剃。掩關(guān)三載,拜誦《華嚴》致誠百萬,又閱藏教中有云能三日不食七日不食者,俱力行之。但日夜思諦,終非究竟。有禪客自金粟至,具道費隱棒喝接人最直捷法門。況聞之,喜曰:“吾固疑有是,可效春蠶作繭,徒自縛乎?”即破關(guān)而出。日夕咨參,未有入處,適雪峰亙從羅山至龍池,與之盤桓。一日,問曰:“如何是第一義?”況擬議,峰便掌云:“這鈍置阿師。”況云:“請師道?!狈宀艈⒋?,況遂以手掩之,峰乃笑云:“向汝道了也?!睕r亦爽然有省,然胸臆猶滯。偶過戲場于人叢中,見其舉首向上,鼻孔一一俱見唇上,覺礙滯之胸渙爾解釋,遂作偈曰:“二十年來被孰瞞,剛才放下便平安。早知鼻孔在唇上,總不者中覓易難?!蹦嗽匋S檗隱元處隨眾參請,不露鋒铓。明年出嶺,叩金粟費隱,亦默契之。時值嚴冬,潛穎眾中,自居樵汲,手足凍皴,亦不暇恤。嘗有偈曰:“牯牛無貫四方周,放去收來得自由。蹄角雖然未顯露,分明觸處便昂頭。”時年二十八,始受具。明年春,還閩途中,作偈有“今朝踏破芒鞋底,赤腳迢迢入閩山”之句。歸則仍就龍池,鍵關(guān)三稔。后值雪峰出主芙蓉,一日,問:“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汝作么生?”況但云:“仲夏酷煩,幸自珍重?!毖┓迥S之。未幾,受峰付屬,即旋泉南居清溪貴湖龍安,寺為唐清豁禪師退隱舊址,編茅為屋,翛然自得。雪峰至泉昭慶,況充首座,立僧秉拂,發(fā)揮宗乘,旨趣亹亹,傾動四來。繼席南山,千指圍繞,三冬學足,啟迪尤多。閔司馬子奇請住隆壽,兵燹之馀,寺宇凋殘,而近寺兵眾雜處,尤難調(diào)攝,況躬率行道,接以等慈,莫不傾服,叢席改觀。歷十數(shù)載,忽爾辭退,請還舊山,留之不得。無何,世局變更,郡城內(nèi)外,幾頻危殆,人始知其先見云。以康熙十四年乙卯三月二十六日示寂,壽六十有六,臘三十有四,塔于青林之麓,釋超弘為之志銘,稱其知鑒瑩朗而器量舍弘,人莫窺其涯際,時以為知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14—1673
【介紹】:
清山東沾化人,字道生,改字劍浦。順治副貢。歷任平陽通判,河間、撫州兩府同知,以征舟船應大軍不如數(shù)罷歸。好學深思,于二戴《禮》尤精熟。有《竹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