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盼 → 眄盼”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延望
(1).引頸遠望。后漢書·方術傳上·李南:“旦日, 棱 延望景晏,以為無徵?!?唐 劉商 《泛舒城南溪賦得沙鶴歌》:“延望乘虛入紫霞,陌頭回首空煙樹。” 明 鐘惺 《五月七日吳伯霖要集秦淮水榭》詩:“今茲坐綺閣,閒閲舟遲疾。從舟視閣中,延望當如昔?!?br />(2).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東觀漢記·鄧禹傳:“今 長安 饑民,孰不延望?”《宋書·何承天傳》:“經畧既張,宏圖將舉,士女延望,華、夷慕義?!?清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 安應 ﹞存亡尚無消息,大軍亦未進戰(zhàn),上日延望,甚切?!?br />(3).延請?zhí)酵?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先君﹞授左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尚父 汾陽王 居 朔方 ,備禮延望?!?/div>
《國語辭典》:渴望  拼音:kě wàng
1.十分思念。南朝宋。謝靈運 武帝誄:「將陟井陘,薄掃白登,北朔渴望,飛旌衡輣?!挂沧鳌缚誓睢?、「渴想」。
2.希望、盼望。如:「出國多年,他十分渴望與你見面?!?/div>
《漢語大詞典》:翹足(翹足)
(1).舉足。形容時間短暫。舊唐書·陸贄傳:“覆亡之禍,翹足可期?!?唐 劉得仁 《陳情上李景讓大夫》詩:“從茲更無限,翹足俟為霖?!眳⒁姟?翹足而待 ”、“ 翹陸 ”。
(2).形容盼望仰慕之切。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風響應。” 唐 慧立 彥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望 給園 而翹足,相 鷲嶺 而載懷,愿一拜臨,啟伸宿惑?!?/div>
《漢語大詞典》:翹望(翹望)
仰首而望。形容盼望殷切。舊唐書·陸贄傳:“想聞德聲,翹望圣澤?!?宋 范仲淹 《韓魏公書》:“每想松柏之情,金石之論,則心醉神騖,坐越千里,翹望翹望?!?明 張景《飛丸記·得稿賡詞》:“一似春光泄漏滿庭芳,游人墻外多翹望。” 宋慶齡 《兩個“十月”》:“我們翹望自由,我們的心隨著鼓舞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瞻企
亦作“ 瞻跂 ”。 盼望;仰望。 晉 陸云 《與戴季甫書》:“瞻企勒戀,守以委重。” 明 李東陽 《修建廣平府廟學記》:“然則學必有廟,自昔而然。而以祭為教者,亦惡可徒有其誠而無瞻企對越之地哉?” 明 歸有光 《與徐子言》:“會晤未卜,不勝瞻跂?!?清 吳嘉賓 《上林少穆先生》:“蓋公為國之公誠,自處之高曠,經濟宏富,道德淵深,后學須瞻跂之無由?!?/div>
分類:盼望仰望
《國語辭典》:守望  拼音:shǒu wàng
看守瞭望?!睹献印k墓稀罚骸赋鋈胂嘤?,守望相助?!顾巍LK軾?!稇t集。策斷二五》:「其居處以逐水草為常,故無城郭邑居聚落守望之勤?!?/div>
《國語辭典》:翹企(翹企)  拼音:qiáo qì
翹首企足。形容非常盼望的樣子?!逗鬂h書。卷七四下。袁紹傳》:「翹企延頸,待望讎敵?!?/div>
分類:盼望殷切
《漢語大詞典》:盼盼
(1).急切盼望貌。 宋 文天祥 《議糾合兩淮復興》詩序:“予既遺書,盼盼焉望報?!?br />(2). 唐 代 徐州 妓 關盼盼 。 貞元 中, 張建封 納為妾。 建封 死后,樓居十五年不嫁。后因 白居易 贈詩中有“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死不相隨”之句,遂感憤不食而死。 清 汪立名 著《白香山年譜》,考定納 盼盼 為妾者,非 建封 ,乃其子 愔 。《剪燈馀話·田洙遇薛濤聯(lián)句記》:“ 小小 ( 蘇小小 )真能謔, 盼盼 最解詩?!?/div>
《國語辭典》:懸望(懸望)  拼音:xuán wàng
掛念、系念。《三國演義》第二六回:「公速作回書,免致劉使君懸望。」《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但只愿你早去早來,免使我兩口兒懸望?!?/div>
分類:盼望掛念
《漢語大詞典》:跂踵
(1).踮起腳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宋 蘇軾 《上執(zhí)政乞度牒賑濟因修廨宇書》:“日與吏民延頸跂踵,雖大旱望云,執(zhí)熱思濯,未喻其急也?!?元 元明善 《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秦 蜀 士女,跂踵引領?!?明 歸有光 《顧夫人八十壽序》:“天下之士,誰不扼腕跂踵而慕艷之?”
(2).舉足。比喻頃刻。宋書·自序傳·沈田子:“ 泓 喪旗棄眾,奔還 霸 西, 咸陽 空盡,義徒四合,清蕩餘燼,勢在跂踵?!?span id="9qejcwp" class="book">《南史·張弘策傳》:“ 祏 怯而無斷, 暄 弱而不才,折鼎覆餗,跂踵可待?!?br />(3).企求達到。南齊書·王僧虔傳:“曲全者祿厚,藝妙者位優(yōu)。利以動之,則人思刻厲。反本還源,庶可跂踵?!?宋 范仲淹 《四德說》:“后之人孰能生知,宜乎跂踵而勤行矣。”
(4).傳說中的鳥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二十里,曰 復州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跂踵》:“青耕御疫,跂踵降災?!?br />(5).傳說中的國名。山海經·海外北經:“ 跂踵國 在 拘纓 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 大踵 。” 郭璞 注:“其人行,腳根不著地也。”
(6).指邊遠化外之地或化外之人。 南朝 梁 沈約 《齊武帝謚議》:“ 丹徼 、 青丘 之野, 跂踵 、 反舌 之民?!?譚作民 噩夢詩:“ 蓐收 凜命舞節(jié)旄,挺鉞立斬 蠻蠻 、 獙獙 兼 跂踵 。”
《國語辭典》:引首  拼音:yǐn shǒu
1.伸頭?!缎挛宕?。卷三五。唐六臣傳。蘇循傳》:「循父子皆自以附會梁得所托,旦夕引首,希見進用?!顾巍I蚶ā秹粝P談。卷二○。神奇》:「祭之日,既酌酒,蛇乃自奩中引首吸之。」
2.說書人于開講前用以引入正文的詩詞或小故事。亦指小說前導出正文的開頭部分。也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候望
(1).伺望;偵察。墨子·備穴:“城內為高樓,以謹候望敵人。” 宋 王明清 《摭青雜說》:“主將每遣小校將數(shù)隊四出,游奕候望?!?br />(2).指用以候望的軍中哨所。新唐書·元結傳:“ 嶺南 諸州,寇盜不盡,得守捉候望四十餘屯,一有不靖, 湖南 且亂?!?br />(3).觀望。南史·齊文惠太子長懋傳:“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頗著威名, 沈攸之 事起,候望形勢,事平,朝廷遣 王玄邈 代之?!?br />(4).占候觀察(星象時氣)。 清 龔自珍 《平均篇》:“歲終,太師執(zhí)律而告聲;月終,太史候望而告氣。”參見“ 候氣 ”。
(5).等候盼望。 清 曾國藩 《大界墓表》:“吾……又好賓接文士,候望音塵,常愿通材宿儒,接跡吾門,此心乃快?!?/div>
《漢語大詞典》:候氣(候氣)
占驗節(jié)氣的變化。古人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jié)氣,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據(jù)此,可預測節(jié)氣的變化。后漢書·律歷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涂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元 劉塤 隱居通議·律管候氣:“ 北齊 神武 霸府田曹參軍 信都芳 ,世號知音,能以管候氣?!?清 吳偉業(yè)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候氣推黃鐘,攷風定六律?!?/div>
《國語辭典》:舉踵(舉踵)  拼音:jǔ zhǒng
提起腳跟。形容企盼的樣子?!读凶?。黃帝》:「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愿安利之?!埂妒酚洝>硪灰黄?。司馬相如傳》:「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div>
《漢語大詞典》:祝望
祝愿和盼望。 葉圣陶 《萌芽》:“我祝望你所猜想的僅僅是一個猜想!” 沙汀 《困獸記》二一:“這點好轉,確乎又正是她私心所祝望的?!?/div>
分類:祝愿盼望
《國語辭典》:企佇(企佇)  拼音:qì zhù
1.踮起腳尖來等待。形容急切盼望?!度龂?。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是臣慺慺之誠,竊所獨守,實懷鶴立企佇之心?!?br />2.因景仰而佇立不去。《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敬問墟墳,企佇原隰;墟墓徒存,精靈永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