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鬭蝕”。亦作“鬭食”。
(1).一種天文現(xiàn)象。謂星體相互遮掩。
《呂氏春秋·明理》:“其日有鬭蝕,有倍僪,有暈珥?!?高誘 注:“鬭蝕,兩日共鬭而相食?!?span id="er1y0uc" class="book">《
漢書·天文志》:“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歷鬭食。”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星相擊為鬭也。” 宋
蘇舜欽 :“日星光明不鬭食,山澤棣達(dá)而不童涸?!?br />(2).互相搏斗以期吃掉對方。 南朝 梁
江淹 :“蜆鷸鬭食,日月朏精。” 胡之驥 注:“此言天下淆亂,如鷸蚌相持,而 太祖 得之未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