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沾接(霑接)
(1).接待。 南朝 梁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王丞相 拜 揚州 ,賓客數(shù)百人并加霑接,人人有説色。”
(2).相與;相處。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況兩君勝士,相與的必是高賢,老朽何幸得以霑接。”
《國語辭典》:披襟  拼音:pī jīn
1.袒露胸襟?!段倪x。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br />2.比喻降服的意思?!段倪x。沈約。應詔樂游苑餞呂僧珍詩》:「函轘方解帶,峣武稍披襟?!?/div>
《國語辭典》:論語(論語)  拼音:lún yǔ
書名。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問答之言,由孔門后學記錄而成的書。原有《魯論》、《齊論》、《古論》三種,《齊論》、《古論》久亡,今《論語》即《魯論》,凡二十篇。宋時以《論語》合《大學》、《中庸》、《孟子》為四書。
《國語辭典》:二府  拼音:èr fǔ
1.宋時因中書省、樞密院分掌文武二權,故稱為「二府」。
2.明、清時俗稱各府同知為「二府」?!度辶滞馐贰返诙寤兀骸肝以诎矕|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轉(zhuǎn)了個二府,今年才升到這里。」
《國語辭典》:將星(將星)  拼音:jiàng xīng
將帥的星宿。《三國演義》第七回:「某夜觀天象,見一將星欲墜。以分野度之,當應在孫堅?!?/div>
《國語辭典》:比數(shù)(比數(shù))  拼音:bǐ shǔ
比較計算?!稘h書。卷六十七。梅福傳》:「三倍春秋,水災亡與比數(shù)?!顾?。蘇軾寄劉孝叔〉詩:「平生學問只流俗,眾里笙竽誰比數(shù)?!?/div>
分類:考校計算
《國語辭典》:同事  拼音:tóng shì
1.同一件事。三國魏。嵇康 聲無哀樂論:「五方殊俗,同事異號,舉一名以為標職耳。」
2.相與共事?!豆攘簜?。襄公十九年》:「與人同事,或執(zhí)其君,或取其地?!埂俄n非子。說林上》:「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br />3.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如:「今晚我要和同事們聚餐?!埂陡∩洝>砣???部烙洺睢罚骸赣型掠徭谕ふ?,挈眷居焉?!挂沧鳌竿省?、「同人」。
《漢語大詞典》:我人
佛教語。我相與人相。與眾生相、壽者相,合稱我人四相。《圓覺經(jīng)》:“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zhí)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唐 王維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覩蔭界,何方置我人?!?唐 白居易 《唐東都奉國寺禪德大師照公塔銘》:“由是裂疑網(wǎng),拔惑箭,漸離我人相者,日日有焉?!?/div>
《漢語大詞典》:相事
(1).兩國間互相聘問。國語·楚語上:“春秋相事,以還軫於諸侯。” 韋昭 注:“言四時相聘問之事?!?br />(2).互相侍奉。荀子·王制:“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shù)也。”
(3).相與從事戰(zhàn)爭。
(4).共同辦事。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其徒 善祚 、 仁偉 、 悅儔 ,皆併力相事。”
《漢語大詞典》:騎竹馬(騎竹馬)
古時兒童常相與騎竹馬為戲,后因用作詠兒童生活與友誼的典故。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公 語諸人曰:‘少時與 淵源 共騎竹馬?!?唐 白居易 《喜入新年自詠》:“ 大歷 年中騎竹馬,幾人得見 會昌 春?!?前蜀 韋莊 《途次逢李氏兄弟感舊》詩:“曉傍柳陰騎竹馬,夜隈燈影弄先生?!币嗍∽鳌?騎竹 ”。 唐 杜甫 《清明》之一:“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傳略》:“與兩從兄,自鬭草騎竹,以至就外傅,皆未嘗一語失敬愛之度。”
《國語辭典》:拜塵(拜塵)  拼音:bài chén
語本《晉書。卷五五。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后用以諷刺諂媚有權勢的人。唐。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div>
《漢語大詞典》:宰牧
(1).宰相與州牧的并稱。泛指治民的官吏。 晉 孫綽 《喻道論》:“三辟五刑,犯則無赦。此王者之常制,宰牧之所司也?!?清 錢學綸 《語新》卷上:“今賢宰牧屢申婦女入廟燒香之禁,而迄不能改,大可怪矣。”
(2).掌管,治理。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德以居全為稱,仁以不害物為名,方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職,與本操將不乖乎?”
《漢語大詞典》:談賓(談賓)
相與談論的賓客。 晉 劉琨 《答盧諶》詩:“素卷莫啟,幄無談賓?!?唐 劉禹錫 《送盧處士歸嵩山別業(yè)》詩:“送君從此去,鈴閣少談賓。” 宋 張先 《感皇恩》詞:“暫時趨府冠談賓?!?/div>
《國語辭典》:別歲(別歲)  拼音:bié suì
舊時民間習俗,歲末設酒宴慶賀,辭別舊歲,稱為「別歲」。晉。周處《風土記》:「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喂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挂沧鳌皋o歲」。
《漢語大詞典》:披款
(1).敝開誠意。晉書·姚興載記下:“主辱臣憂,故重繭披款,惟陛下亮之?!?span id="jjfrnnb" class="book">《周書·蕭撝傳》:“臣披款歸朝,十有六載,恩深海岳,報淺涓埃?!?br />(2).謂推誠相與。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安》:“吾與 永固 ,雖未披款,而鄉(xiāng)里先達,風味相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