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5—1105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進(jìn)士。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初,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才能為文彥博所重。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哲宗立,累進(jìn)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復(fù)謫宜州。工詩詞文章,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論詩推崇杜甫,講究修辭造句,強調(diào)“無一字無來處”,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擅長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全宋詩黃庭堅詩,以《武英殿聚珍版書》所收《山谷詩注》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刊《山谷詩注》(簡稱宋本;殘存三卷,藏北京圖書館),元刻《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元本;殘存內(nèi)集十六卷,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黃先生文集》(簡稱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詩注》(簡稱影元本),明嘉靖間蔣芝刊《黃詩內(nèi)篇》十四卷(簡稱蔣刻本)、明版《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明大全本;此書與蔣刻本并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山谷集》(簡稱山谷集)、清光緒間陳三立覆宋刻本(簡稱陳刻本)。并參校乾隆間翁方綱校樹經(jīng)堂本(簡稱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語稱翁校)。《內(nèi)集》《外集》的編年說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別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據(jù)《四庫全書·山谷集》所附黃??《山谷年譜》拾補,分別系于詩題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語、手跡、石刻及版本文字異同的注釋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騷體詩及偈、贊、頌(其中多為六言或七言詩)等,參校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喬遷重修本(簡稱明本),編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從他書中輯得的集外詩和斷句,編為第四十九卷。
詞學(xué)圖錄黃庭堅(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江西詩派宗主。宋宋四大書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黃庭堅(1045—1105) 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jìn)士,哲宗時為校書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貶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別駕,處世泊然不以迂謫為意。其詩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調(diào)獨特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為江西詩派開山祖師。其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書家。有《山谷集》《豫章黃先生詞》等。元祐年間(1086—1094),多次游覽黃鶴樓及南樓,曾作《鄂州南樓書事》四首等。其中“江東湖北行畫圖,鄂州南樓天下無”為黃鵠山南樓自宋以來見稱于世的名句。黃鶴樓古碑廊現(xiàn)存諸可權(quán)集黃庭堅墨跡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聯(lián)語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舉進(jìn)士第,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五年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改知吉州太和縣,六年調(diào)監(jiān)德州德平鎮(zhèn)。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擢起居舍人、秘書丞等。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黨謂其修《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還,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一。庭堅工詩,主學(xué)杜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善草書、行書,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別集》、《遺文》、《山谷老人刀筆》、《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跡見黃?《山谷年譜》、《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周直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詳定編修三司令式所刪定官。四年,權(quán)發(fā)遣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四、二二八)。元豐中權(quán)同判司農(nóng)寺(《續(xù)會稽掇英集》卷四)。
全宋文·卷一六五四周直孺,澶淵(今河南濮陽縣西)人,長孺弟。熙寧三年任著作佐郎、詳定編修三司令式刪定官,歷太子中允,權(quán)發(fā)遣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入為太常博士、權(quán)同判司農(nóng)寺。元豐三年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見《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蘇州人,字望圣。神宗元豐中知南康軍,有治狀。公暇建堂,植八杉,號為直節(jié),言當(dāng)守節(jié)如杉樹之直;又筑亭明月泉上,稱欲守廉似泉水之清。蘇轍為作《直節(jié)堂記》,黃庭堅賦《明月泉銘》,名重于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9—1101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元直。蘇軾妻兄。舉進(jìn)士不第,遂不復(fù)事科舉。專心讀書,學(xué)古文。軾見其文甚愛之。哲宗元祐中詔征,力辭而免。
全宋文·卷二五二八王箴,元祐中人,郡望瑯琊。按蘇過《王元直墓碑》(《斜川集》卷六)、《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四有王箴(一○四九——一一○一),字元直,青神(今四川青神)人,蘇軾妻兄。九歲通經(jīng),曉解句義。弱冠為文,見稱于世。元祐間薦舉經(jīng)明行修,力辭而免。蘇軾貶嶺南,箴浮舟往會。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夔州傳舍,年五十三。與本文作者王箴未知是否一人。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何洵直,字邦彥,治平四年進(jìn)士。元豐元年任御史臺主簿、著作佐郎。十一月,除詳定正旦御殿儀注所檢討官。二年十月,為秘閣校理。三年七月,兼詳定官制所檢討文字,擢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改司勛員外郎。四年八月,除秘書郎,尋罷,以考功員外郎知楚州。所著有《禮說》一卷、《禮文》三十卷(與蔡確同著)。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禮一之三二、職官五六之一、職官六六之三六、選舉三三之一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七、二九四、三四八、四三一,《宋史》卷二○二、二○四,《吳興備志》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字平叔。神宗元豐中進(jìn)士。為彭澤尉,不茍取,不沽名。以母老不仕歸。臨歿,郡守曾諤命部屬問后事,答以附葬先塋,不為齋具。守贈錢五萬以供湯藥,拒而不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人,字景溫。第進(jìn)士。知光化縣,民皆編竹為屋,康直始教用陶瓦,以杜火患。與谷城知縣豐稷俱有治績,時有“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之謠。曾布行新法,以為司農(nóng)屬。哲宗元祐間以寶文閣待制知亳州,通浚積潦,民獲田數(shù)十萬畝。召為兵部侍郎卒,年六十四。
全宋文·卷一八二七葉康直(一○二八——一○九一),字景溫,建州(治今福建建甌)人。熙寧中擢進(jìn)士第,知光化縣,有政績。為司農(nóng)寺勾當(dāng)公事,歷永興、秦鳳、陜西等路轉(zhuǎn)運判官,涇原、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祐初加直龍圖閣、知秦州,改知河中府,復(fù)知秦州。遷寶文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亳州。元祐六年,召為兵部侍郎,尋卒,年六十四。見《宋史》卷四二六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順中。神宗熙寧間進(jìn)士。知鞏縣,修橋梁,壘石堤,邑人受利。被劾,移知王屋縣。性簡素雅,好山水之勝。
全宋詩宋直方,哲宗元符三年(一一○○)入黨籍(《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柨h(民國《鞏縣志》卷一九)。
全宋文·卷二八六六宋直方,字順中,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熙寧三年進(jìn)士及第。建中靖國初為奉議郎、知河南府鞏縣事。移知王屋縣,卒。見《萬姓統(tǒng)譜》卷九二,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七八二張景溫,字敦直,和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嘉祐中登進(jìn)士第。熙寧七年為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勾當(dāng)公事,次年以大理寺丞提舉出賣解鹽,遷殿中丞。元符間歷廣西提點刑獄、廣西轉(zhuǎn)運副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一、二六三、三○五、五○八、五一九,《桂勝》卷二,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容直,一字公濟(jì)。仁宗嘉祐六年進(jìn)士。少以詞賦得名。歷知邵武軍,條鹽法利害,奏減其課。后移知處州,官終朝奉大夫。博貫群書。有《韻類》。
全宋詩袁轂,字容直,一字公濟(jì),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jìn)士。歷知邵武軍,通判杭州,知處州。終朝奉大夫。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見《寶慶四明志》卷八
全宋文·卷一七○四袁轂,字容直,一字公濟(jì),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祐六年進(jìn)士。尉建安,歷青州錄事參軍,后以薦知邵武軍。通判杭州,與蘇軾唱酬篇什甚富。移知處州。終朝散大夫,贈光祿大夫。有文集七十卷,《韻類題選》一百卷。見《寶慶四明志》卷八,《攻愧集》卷七七《跋袁光祿與東坡同官事略》,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六八。
人物簡介
簡介元豐元年(1078)任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元豐五年(1082)任湖州知州,三月到任。元豐八年(1085)任淮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元祐元年(1086)2月知蘄州。元祐元年(1086)任蘄州知州。
人物簡介
簡介熙寧十年(1077)任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元豐元年(1078)12月丁母憂。元豐五年(1082)任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元祐元年(1086)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元祐元年(1086)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副使。元祐五年(1090)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綏州人,徙汾州西河,字直夫。好學(xué)通兵法。嘗從征儂智高,以戰(zhàn)功積官廣西都監(jiān)。獻(xiàn)《安邊策》,神宗召對。又隨章惇至南江,平懿州、黔江蠻,擢引進(jìn)副使、熙河鈐轄。從李憲征山后羌。元豐四年攻西夏,率前軍收復(fù)蘭州,升隴州防御使,知蘭州兼熙河涇原安撫副使。哲宗時歷鄜延等路副都總管,再知蘭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何友直,道州(今湖南道縣)人。登進(jìn)士第,元豐中知淳安縣,紹圣中為吏部員外郎。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三之六,雍正《湖廣通志》卷三二,雍正《浙江通志》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