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24—1590
【介紹】:
明云南后衛(wèi)人,字公直,號寅所、直甫。嘉靖二十三年進士。除富順知縣,擢工部主事,歷四川右布政使。公正恤民,以清望著。隆慶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川中僚吏憚其風采,不敢為非。萬歷間歷兩京大理卿,三遷刑部尚書。改吏部尚書,自丞佐下皆親署,無一幸進者,中外師其廉儉。卒贈太子太保,謚恭肅。
維基嚴清(1524年—1590年),字公直、直卿、直甫,號寅所,謚恭肅,云南都指揮使司云南后衛(wèi)軍籍浙江嘉興縣人。嘉靖甲辰進士,萬歷間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卒謚恭肅。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嚴清鄉(xiāng)試中舉;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聯(lián)捷甲辰科進士,授四川富順縣知縣,為官廉潔愛民,頗有名望。丁母憂歸鄉(xiāng),之后起用邯鄲縣知縣。進入中央后,擔任工部主事、工部屯田司郎中,負責主持北京外城和皇陵,工程結(jié)束后,屬下沒有絲毫貪贓公款的行為。隨后父親去世,除服后,補兵部郎中,升任保定府知府,任內(nèi)廢除每年的保定府到京師所承擔的庫役、賑災開墾荒地并逮捕盜賊,百姓將他與此前知府吳岳齊名。歷遷易州副使、陜西參政、四川按察使。隆慶元年,任四川右布政使,均以廉潔能干而聞名,朝廷官員屢次舉薦。隆慶二年(1568年),嚴清以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未上任,改為四川巡撫。他在四川任內(nèi)擔任巡撫多年,下屬畏懼他的威嚴、相互勸誡并加以自律,所以一時之間四川官員少有貪贓違法的案件。他廢除了團操成都的安排,并接受番人入貢。當時陜西民變流竄作案到四川境內(nèi),當時巡按御史王廷瞻彈劾嚴清縱容流寇。當時大學士趙貞吉進言勸阻,隆慶帝不聽,命解除嚴清官職,嚴清遂辭職不出仕。萬歷二年(1574年),明神宗起用嚴清為山西巡撫。不久,萬歷三年,改為貴州巡撫,歷任南京、北京大理寺卿。萬歷五年,任刑部右侍郎,同年改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萬歷六年,擔任刑部尚書。當時張居正當政,各部尚書只有嚴清不攀附他。張居正死后,馮保家被抄,查到官員饋贈禮物的賬本,上面唯獨沒有嚴清名字,因此深得明神宗器重。恰逢吏部尚書梁夢龍被罷免,即以嚴清接替。他在任內(nèi)對官員考察、任免親力親為,沒有官員僥幸升職。大臣們知道他廉潔簡樸,都不敢找他請托辦事。六個月后,他因病休息,明神宗之后仍多次詢問內(nèi)閣他是否康復。萬歷十五年,兵部尚書空缺,特以楊博先例,起用嚴清擔任。然而使者抵達后,嚴清的病情更加嚴重,無法赴任。三年后,他因病去世。贈太子太保,謚恭肅。
人物簡介
維基王尚直(1524年—?),字舉之,號松坡,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八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四十三名進士。禮部觀政,授山西襄垣縣知縣,三十八年擢工部主事,三十九年升員外,四十一年升郎中,四十四年疏請養(yǎng)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山東濟寧人,字直卿。嘉靖三十四年舉人。授聞喜知縣。清苦自矢,不畏豪強。后謝病辭官里居,周濟本族,賑濟貧民。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三六六梁直,字養(yǎng)浩,一字允行。號集吾。東莞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舉人,官云南廣南知府。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二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郭志選(1526年—?),字舜舉,號直齋,萬全都司宣府萬全右衛(wèi)(今河北省萬全縣)軍籍,山西汾州平遙縣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九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會試第二百六十六名,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進士。大理寺觀政,初授河南陽武縣知縣,三十七年復除吳江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復除河南杞縣知縣。四十三年升刑部主事,四十四年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69
【介紹】:
明江西彭澤人,字司直,號柏庵。嘉靖三十八年進士。由蕭山知縣召為刑科給事中,劾罷大臣多人。隆慶初,附徐階而攻高拱,劾拱專權(quán)擅國。遷太常少卿。后高拱再起柄政,一敬懼,即日告歸,半道以憂死。
維基歐陽一敬(16世紀—1570年),字司直,江西彭澤人。明朝著名言官。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九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九十四名進士。任蕭山知縣,四十一年十一月考選,授刑科給事中,四十三年二月升本科右,七月遷戶科左。敢于彈劾權(quán)貴。四十四年六月劾罷禮部尚書董份,四十五年三月升兵科都給事中,論救吏科都給事中胡應嘉,又劾權(quán)臣高拱“威制朝紳,專權(quán)擅國”,迫使高拱乞休。嚴嵩倒臺后,言官爭相上疏論事,一敬尤其敢言。隆慶元年(1567年)巡視京營,二年二月升太常寺少卿,給假歸。四年(1570年)四月,高拱復出柄政,一敬當日即辭職歸里,途中憂懼而死。《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邵廉(1529年—?年),字虛直,號圭齋,江西建昌府南豐縣人。治《書經(jīng)》,由縣學增廣生中式江西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十四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三百一十名進士。吏部觀政,隆慶元年(1567年)十月授工部主事,三年閏六月改兵科給事中,四年二月升建寧知府。于隆慶五年(1571年)接替朱奎任福建建寧府知府,隆慶年間(1567~1572年)由曹當勉接任。萬歷二年(1574年)正月調(diào)任太平府知府,丁憂歸。五年七月復除肇慶府,丁憂。九年二月復除成都府,十一年正月致仕。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華啟直(1533--1597),字禮成,號豫庵。明無錫人。恩孫。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授湖廣孝感知縣,疏請愿就學職便養(yǎng),改順天教授,尋遷國子監(jiān)丞,刑部浙江司主事。
維基華啟直(1533年—1597年),字禮成,號豫庵,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八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三名,三甲第一百零六名進士。授湖廣孝感縣知縣,擢刑部主事,升郎中,出為永州府知府,歷貴州副使,官至四川參政,致仕歸卒,年六十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35—1604
【介紹】:
明湖廣臨武人,字直卿。萬歷五年進士。授編修,直史局,進侍讀。官至禮部尚書,充東宮侍講。卒謚文恪。有《易測》。
維基曾朝節(jié)(1535年—1604年),字直卿,號植齋,湖廣臨武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十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第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二十年遷國子監(jiān)祭酒,升南京禮部侍郎,官至禮部尚書。臨武人稱其“曾探花”。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會試副主考官。病卒于京師住所,贈太子太保,謚文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浙江仁和人,字直夫。隆慶二年進士。授閩縣知縣,有治績,擢監(jiān)察御史,按河南,改江西。張居正密囑糾巡撫,不應,移疾歸。居正卒,起巡撫云南、貴州。姚關(guān)兵亂,調(diào)兵進討,改鎮(zhèn)鄖陽,未至卒。
維基許子良(1535年—1589年),字直夫,浙江杭州府仁和縣。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六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三甲進士。歷福建閩縣知縣。五年(1571年)九月選授廣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萬歷四年(1576年)八月復除河南道御史,十一月巡按江西。八年閏四月復除河南道御史,巡按河南,十三年六月升大理寺右寺丞,添注管事,十五年二月轉(zhuǎn)左寺丞,十二月升右少卿,十六年四月累官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十七年十月改任鄖陽撫治,未赴任而卒,二十二年賜祭葬。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四子直,字舜舉,崇德人。隆慶辛未進士,官閩臬。有《三游草》。歸后杜門掃跡,招里中工詩者吳大今郡宋山人旭西林僧明曠諸生沈稚圭等,為殳山社子。張?zhí)撝睹享w皆與焉方宋元時高人結(jié)社殳山姓名莫考至明初貝清江朱以貞輩繼其盛而舜舉復行之風流不墜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舜舉,崇德人。隆慶辛未進士。除行人。歷官福建按察副使。
維基郭子直(1535年—?),字舜舉,浙江杭州府海寧縣民籍嘉興府崇德縣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第三甲第六名進士。萬歷四年(1576年),任河南尉氏縣知縣。擢禮部主事,萬歷三年(1575年)七月與監(jiān)生梁椿延、上林苑監(jiān)署丞徐繼孝、錦衣衛(wèi)千戶李如柏等人會飲,私放火炮,聲徹大內(nèi),被降邊方雜職。后累升兵部武庫司主事,十三年六月升廣東僉事、提督學政,十七年二月升山西右參議,十九年十一月被兵科給事中張貞觀論劾,調(diào)簡僻。
人物簡介
維基宋豸(1536年—1586年),字思直,號貞庵,直隸保定府容城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三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進士。都察院觀政,四十五年二月授行人,隆慶三年(1569年)閏六月升戶部主事,五年三月升郎中,萬歷二年(1574年)正月升汝寧知府,五年正月調(diào)任鄖陽府,七年十一月升山東運使,九年十月致仕,十四年六月卒。
人物簡介
維基史思敬(1537年—?),字直卿,錦衣衛(wèi)校籍,直隸真定府冀州棗強縣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三百九十七名,三甲第五十二名進士。授山西襄陵縣知縣,五年九月選授浙江道試監(jiān)察御史,萬歷元年(1573年)正月奉命押解直隸山東薊鎮(zhèn)逃軍及各衛(wèi)應改薊鎮(zhèn)者,三年二月升陜西僉事,五年四月升本省行太仆寺少卿。
人物簡介
維基陳諫(1538年—1597年),字直卿,陜西西安府華州華陰縣人,匠籍。正月初一日生,行二,治《書經(jīng)》,由縣學生中式戊午科(1558年)陜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年三十七歲中式萬歷二年甲戌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一名,第三甲第五十九名進士。為內(nèi)江令,素履小心,精明端亮,猾胥莫能欺。擢戶部主事,歷郎中,轉(zhuǎn)餉榆林,以勞卒。
人物簡介
維基史邦直(1539年—1586年),本名筆直,字敬司,山東濟南府樂陵縣人,軍籍。幼從父親學習《易經(jīng)》,十三歲為邑諸生,初名筆直,督學副使鄒善改為邦直,讓他入讀湖南書院。因捐贈百金為賑濟,又得皇帝賜堂額曰喻義。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一百二十五名,三甲第二百五十七名進士,成為樂陵首位進士。初授山西臨晉縣知縣,兼攝安邑、猗氏二縣,遷西安府同知,以仰慕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高胤先之名,命名長子為史高胤,次子為史高先。萬歷四年(1576年)九月升河南僉事、管新設(shè)水利道事,七年(1579年)十月以淮安府屬鹽城等十州縣照舊改屬營田道,令見任僉事史邦直充之,仍給敕以便行事。工科給事中尹瑾巡視河工,以治績上聞,晉河南副使。八年(1580年)十二月戶部郎中柴承學奏稱淮鳳所開之地原是拋荒熟田,冒稱新開者,史邦直被革職。十四年(158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