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陳元直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七年(1092)任陜西路轉(zhuǎn)運(yùn)副使。
李仲侯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3—1141 【介紹】: 宋綿州巴西人,字君直。以父蔭補(bǔ)官。歷蜀州司理參軍,調(diào)眉州錄事,治獄有聲。改通直郎知蓬溪縣,一掃弊政,縣大治。調(diào)梓州刑曹。有《歸田唱和集》。
毛直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九年紹圣元年(1094)任雷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5—1147 【介紹】: 宋澧州人,徙居潤州丹陽之后湖,字養(yǎng)直,號后湖居士。少能詩,蘇軾見其《清江曲》,大愛之,謂置李白集中,誰疑其非。由是知名。高宗紹興間居廬山,以徐俯薦,被召,固辭不赴。善文詞,尤工詩。有《后湖集》、《后湖詞》。
全宋詩
蘇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養(yǎng)直,丹陽(今屬江蘇)人。初以病目,自號眚翁(《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一三),后改稱后湖居士。早年嘗就舉中程,以犯諱黜。高宗紹興中,累召不起。十七年卒,年八十三(《全宋詞》)。有《后湖集》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已佚。《宋史》卷四五九、《咸淳毗陵志》卷一九、《嘉定鎮(zhèn)江志》卷二一、《京口耆舊傳》卷四有傳。今錄詩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八
蘇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養(yǎng)直,號眚翁,更號后湖,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堅(jiān)子,頌之族也。工詩,不事科舉,紹興三年以禮敦遣不至。十七年卒,年八十三。有《后湖集》三十卷,《后湖詞》一卷(存)。見《京口耆舊傳》卷四,《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卷四五九《隱逸傳》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三、一五六,《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九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涪州涪陵人,字彥直,一字伯直,號西疇居士。剛介有守,雖衣食不足而志氣裕然。與蘇軾、黃庭堅(jiān)游,曾為知滁州曾肇作《茶仙亭記》,刻石醉翁亭側(cè),庭堅(jiān)稱為六合佳士。通《春秋》學(xué),哲宗紹圣間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報(bào)。乃隱居真州六合縣,杜門著書三十余年。有《春秋經(jīng)解》、《春秋本例》、《春秋例要》。
全宋詩
崔子方,字彥直,一字伯直,號西疇居士(《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九九引《江子和墓志》),涪陵(今屬四川)人。通《春秋》學(xué),與歐陽修、蘇軾、黃庭堅(jiān)、曾肇游。哲宗紹圣間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報(bào),遂隱真州六合縣,杜門著書三十馀年,卒。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永樂大典》卷二七四一引《儀真志》。
全宋文·卷二一一一
崔子方,字彥直,一字伯直,號西疇居士,涪州涪陵(今屬重慶)人。通《春秋》學(xué),與蘇軾、黃庭堅(jiān)游。紹圣間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報(bào)。乃隱居真州六合縣,杜門著書。著有《春秋經(jīng)解》十二卷(存)、《春秋本例》二十卷(存)、《春秋例要》一卷(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永樂大典》卷二七四一,《宋詩紀(jì)事小傳補(bǔ)正》卷二,《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九九,《宋蜀文輯存作者考》卷八。

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
字元直。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jìn)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9—1109 【介紹】: 宋汴州人,字立之,號歸叟。以蔭補(bǔ)承奉郎。平生無他嗜好,唯晝夜讀書,手自傳錄。嘗監(jiān)懷州酒稅,尋易冀州糴官,僅數(shù)月,投劾歸。居城隅小園,嘯傲自適。有《王直方詩話》及《歸叟集》。
全宋詩
王直方(一○六九~一一○九),字立之,號歸叟,密縣(今屬河南)人。棫子。以假承奉郎監(jiān)懷州酒稅,尋易冀州糴官,僅累月,投劾歸侍不復(fù)出,居汴京凡十五年。徽宗大觀三年卒,年四十一。事見《景迂生集》卷一九《王立之墓志銘》。有《詩話》并集,已佚。今錄詩五首。
韓宗直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九年(1094)任淮南東路提舉常平茶鹽等事。崇寧元年(1102)任江南西路提舉常平等事。大觀元年(1107)任太平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39 【介紹】: 宋滄州樂陵人,徙齊州,字元直。哲宗紹圣元年進(jìn)士。徽宗時(shí)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yùn)使。高宗即位,除知揚(yáng)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yáng)州。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兵變,與張浚倡議勤王。拜右相,進(jìn)航海避金兵之策,尋罷相。紹興元年復(fù)任左相,力傾秦檜,罷檜右相,遂獨(dú)秉政,屢請興師復(fù)中原。然挾私用人,排斥李綱、趙鼎等主戰(zhàn)派。曾立江、浙、湖南諸路月椿錢,大為東南患。卒謚忠穆。有《忠穆集》。
全宋詩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滄州樂陵(今山東樂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齊州,遂為齊州(今山東濟(jì)南)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jìn)士。歷成安尉,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轉(zhuǎn)輸功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yùn)使。以病辭,提舉崇福宮。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揚(yáng)州。三年,金人犯揚(yáng)州,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幾,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罷充醴泉觀使,旋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同上書卷三二、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宣撫淮南,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同上書卷四四、四九)。三年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同上書卷六八)。五年,為荊南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書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同上書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觀使(同上書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贈秦國公,謚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傳?!晤U浩詩,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他書,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齊州(治今山東濟(jì)南)人。紹圣元年進(jìn)士,歷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轉(zhuǎn)運(yùn)副使、都轉(zhuǎn)運(yùn)使。高宗即位,除知揚(yáng)州。建炎三年,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苗傅等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以與趙鼎不協(xié),罷為醴泉觀使。尋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張琪之亂。紹興元年拜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zhèn)江。三年,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罷相,提舉洞霄宮。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謚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呂忠穆公奏議》。見《宋史》卷三六二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
李直柔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建中靖國元年(1101)任屯田郎中。
何康直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崇寧元年(1102)任廣南西路提舉常平等事。大觀元年(1107)任泰州知州。大觀二年(1108)任虢州知州。大觀三年(1109)8月24日放罷。

人物簡介

簡介
崇寧五年(1106)任洪州知州兼安撫使。大觀元年(1107)4月3日放罷,落職。
古洵直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金水人,字夢符。哲宗元符末上書得罪,后登徽宗崇寧間進(jìn)士第。復(fù)追究上書之事,詔獄徙淮陽,歷二年而歸。又六年,始得賜進(jìn)士出身入仕。高宗紹興二年,由知華陽縣遷一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7—1148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少蘊(yùn),號石林。哲宗紹圣四年進(jìn)士。為丹徒尉?;兆诔圻w翰林學(xué)士,極論士大夫朋黨之弊。帥潁昌府,發(fā)常平粟賑民,抵制宦官楊戩等搜括,捕抑貪吏,遭廢黜。高宗即位,除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紹興中,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務(wù)及籌措軍餉。官終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平生嗜學(xué)博洽,尤工于詞。有《建康集》、《石林詞》、《避暑錄話》、《石林燕語》、《石林詩話》等。
全宋詩
葉夢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蘊(yùn),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后定居吳興弁山,家有石林園,因號石林居士。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遷翰林學(xué)士,三年,出知汝州,尋落職,提舉洞霄宮。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帥穎昌府。忤楊戩、李彥,提舉鴻慶宮。欽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職,提舉太平觀。二年,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三年,罷歸湖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紹興元年(一○三一),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抗擊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十四年,請老,提舉洞霄宮。十六年,致仕(同上書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葉氏家富藏書,著述繁多,《石林總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十卷,今存八卷,系帥建康時(shí)詩文)、《石林燕語》、《避暑錄話》、《巖下放言》等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夢得詩,以毛晉汲古閣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為底本,校以鄧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簡稱影宋本)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葉夢得(1077-1148) 字少蘊(yùn),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居烏程。有《石林詞》。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葉夢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蘊(yùn),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后卜居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號石林居士。紹圣四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丹徒尉。大觀中,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以忤童貫,降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汝州,尋落職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歷知潁昌府、應(yīng)天府、杭州,或起或廢。高宗建炎二年,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侍讀,尋除戶部尚書。三年二月,拜尚書左丞。以與宰相朱勝非意見不合,執(zhí)政十四日而罷,以資政殿學(xué)士歸隱卞山。紹興元年,起為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次年罷。八年,再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兩鎮(zhèn)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資政殿大學(xué)士、觀文殿學(xué)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軍節(jié)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夢得博學(xué)強(qiáng)記,著書三十馀種。今尚存《春秋讞》、《春秋考》、《春秋傳》、《石林燕語》、《避暑錄話》、《老子解》、《石林詩話》、《石林詞》等十七八種?!?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張茂直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崇寧五年(1106)任監(jiān)察御史。大觀元年(1107)任鄧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