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18,分115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一直
直進
直情
直亮
清直
內(nèi)直
直南
理直
直立
直繩
直通
直院
直詞
分直
直辭
《國語辭典》:一直  拼音:yī zhí
1.正朝著某方向?!都t樓夢》第六四回:「說畢,又說了些閒話,別過鳳姐,一直往園中走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向西,一直去就是,不要轉(zhuǎn)灣?!?br />2.一程、一段路程。《孤本元明雜劇。玩江亭。第二折》:「恰離紫府下瑤池,再向人間登一直?!埂端疂G傳》第一八回:「雷橫也趕了一直回來。」
3.持久不變、連續(xù)不斷。如:「這雨一直下了一天?!埂独蠚堄斡洝返谝凰幕兀骸敢恢濒[到太陽大歪西,夥計們才把俺媽灌醒了?!埂段拿餍∈贰返谌换兀骸敢恢钡鹊教鞂⒔冢T主事才來了?!?br />4.寫字一豎畫稱為「一直」。
《漢語大詞典》:直進(直進)
(1).謂以直道進身。管子·法法:“忠臣直進,以論其能?!?br />(2).謂徑直前趨。 晉 孫綽 《游天臺賦》:“濟 楢溪 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div>
《漢語大詞典》:直情
(1).剛直的性情。
(2).猶直率。 賀敬之 等《慣匪周子山》第二場第二小場:“ 楊國保 :‘那好,我早就知道你是個明白人么,你還有什么話,直情地說?!?/div>
《漢語大詞典》:直亮
正直信實。后漢書·鄭太傳:“ 北海 邴原 清高直亮?!?span id="8tmdtpi" class="book">《北史·于栗磾傳》:“ 烈 弟 果 ,嚴毅直亮,有父兄風。” 明 歸有光 《上王都御史書》:“閤下清明直亮,少所許可,而獨於 有光 而加顧?!眳⒁姟?直諒多聞 ”。
分類:正直信實
《國語辭典》:直諒多聞(直諒多聞)  拼音:zhí liàng duō wén
好朋友當具有正直信實,見識淵博的條件。語本《論語。季氏》:「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购笠嘀溉说膫€性正直誠信,見識淵博?!稘h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贊曰》:「豈非直諒多聞,古之益友矣?!?/div>
《漢語大詞典》:清直
(1).河水清澈順流貌。語出《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直猗?!?南朝 梁 沈約 《郊居賦》:“傍逸陌之修平,面 淮 流之清直?!?br />(2).清廉正直。晉書·應詹傳:“清直之風既澆,糟粃之俗猶在?!?唐 白居易 《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自 鹿邑 至 鞏縣 ,皆以清直靜理聞於一時?!?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用違其才:“ 沈思孝 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內(nèi)地,將見一路風清。”
《漢語大詞典》:內(nèi)直
(1).內(nèi)心正直。莊子·人間世:“然則我內(nèi)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nèi)直者與天為徒?!?br />(2).在宮內(nèi)值勤。 宋 梅堯臣 有《七夕永叔內(nèi)翰遺鄭州新酒言值內(nèi)直不遐相邀》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 錢唐 王文莊公 賜第在 護國寺 西,公內(nèi)直二十四年,以除夕蒙賜福字二十四,懸掛其間,曰‘二十四福堂’?!?br />(3).指服役于宮中的太監(jiān)。 明 無名氏 《下西洋》第三折:“俺那裡武將廣機謀,文臣多智量,更那堪一班內(nèi)直盡忠誠?!?/div>
《漢語大詞典》:直南
正南。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何曾敢與他和尚爭鋒,望著直南下便迓?!?/div>
《國語辭典》:理直  拼音:lǐ zhí
1.正義無私?!侗笔?。卷二三。列傳。于栗磾》:「案謚法,剛強理直曰武,怙威肆行曰丑,宜謚武丑公?!?br />2.理由正確、充足?!缎咽篮阊?。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理直千人必往,心虧寸步難移?!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九:「這事是他理直,不好曲拗得?!?/div>
《國語辭典》:直立  拼音:zhí lì
1.挺直立著。《金史。卷一二四。忠義傳四。楊達夫傳》:「達夫挺然直立馬首,略無所懼?!?br />2.立身正直,公正不阿?!盾髯?。榮辱》:「辯而不說者,爭也;直立而不見知者,勝也。」
《漢語大詞典》:直繩(直繩)
(1).正直如繩墨。晉書·李胤傳:“遷御史中丞,恭恪直繩,百官憚之?!?span id="yfwn3ew" class="book">《南史·褚玠傳》:“及為御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唐 杜甫 《贈裴南部聞袁判官自來欲有按問》詩:“使君傳舊德,已見直繩心?!?br />(2).指正直的人。 唐 盧綸 《早春游樊川野居卻寄李端校書》詩:“投足經(jīng)危路,收才遇直繩?!?br />(3).以法制裁。后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直繩則虧喪恩舊,橈情則違廢禁典;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三國 魏 曹操 《與太尉楊彪書》:“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span id="quo1mgz" class="book">《北史·裴延儁傳》:“ 延儁 在臺閣,守職而已,不能有所裁斷直繩也?!?宋 曾鞏 《待制王堯臣知單州制》:“無直繩肅下之誼,有浮言罔上之跡?!?br />(4).喻法制。北史·李彪傳論:“逮於直繩在手,厲氣明目,持堅無路,末路蹉跎?!?span id="df2ii3x" class="book">《魏書·高恭之傳》:“ 道穆 外秉直繩,內(nèi)參機密,凡是益國利民之事,必以奏聞。”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div>
《國語辭典》:直通  拼音:zhí tōng
直接通到某處。如:「這條路直通臺北?!埂肚迨犯?。卷一二六。河渠志一》:「查鐵門關故道尚有八十馀里,愈下愈寬深,直通???,形勢較絲網(wǎng)口、韓家垣為順,工費亦較省?!?/div>
《漢語大詞典》:直院
宋 代入翰林學士院而未授學士職者稱“直院”。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二:“國朝學士舍人皆置直院?!?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下:“已而 持國 ( 韓持國 )、 元素 ( 楊元素 )皆補外, 厚之 ( 元厚之 )尹京,后三年復與 元素 還職,而 鄧文約 相繼為直院,則三人之名又皆從絞絲,蓋終始皆同,決非偶然?!?span id="f7rh627"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二》:“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div>
《漢語大詞典》:直詞(直詞)
見“ 直辭 ”。
《漢語大詞典》:直辭(直辭)
亦作“ 直詞 ”。
(1).正直的言詞。晏子春秋·雜上五:“臣聞下無直辭,上有隱惡。民多諱言,君有驕行?!?漢 劉向 說苑·雜言:“百人操觿,不可為固結(jié);千人謗獄,不可為直辭?!?span id="lmfz7pj" class="book">《宋書·建平宣簡王宏傳》:“今后開不諱之涂,奬直辭之路,四海希風,普天幸甚。” 唐 杜甫 《行次昭陵》:“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直詞鬼膽懼,微文奸魄悲。” 明 宋濂 《元故翰林待制柳先生私謚文肅議》:“其於闢異端,扶倫紀,黜淫祀,排勢臣,勁氣直辭,可輔彝訓?!?br />(2).據(jù)實陳述。后漢書·獨行傳·戴就:“幽囚考掠,五毒參至。 就 慷慨直辭,色不變?nèi)??!?/div>
《漢語大詞典》:分直
猶分際。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弟 辰 謂 輅 曰:‘大將軍待君意厚,冀當富貴乎?’ 輅 長嘆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與我才明,不與我年壽?!?/div>
分類:分直分際
《漢語大詞典》:直辭(直辭)
亦作“ 直詞 ”。
(1).正直的言詞。晏子春秋·雜上五:“臣聞下無直辭,上有隱惡。民多諱言,君有驕行?!?漢 劉向 說苑·雜言:“百人操觿,不可為固結(jié);千人謗獄,不可為直辭?!?span id="fmgxmhb" class="book">《宋書·建平宣簡王宏傳》:“今后開不諱之涂,奬直辭之路,四海希風,普天幸甚?!?唐 杜甫 《行次昭陵》:“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直詞鬼膽懼,微文奸魄悲。” 明 宋濂 《元故翰林待制柳先生私謚文肅議》:“其於闢異端,扶倫紀,黜淫祀,排勢臣,勁氣直辭,可輔彝訓?!?br />(2).據(jù)實陳述。后漢書·獨行傳·戴就:“幽囚考掠,五毒參至。 就 慷慨直辭,色不變?nèi)?。?/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