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nèi)篇·卷二中《人間世》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經(jīng)典釋文》~
司馬(彪)云:「木為斧柄,還自伐;膏起火,還自消?!勾蓿ㄗ┰疲骸干接心荆驶鸱僖??!?/span>
例句
何言為用薄,而與火膏同。
木直幾自寇,石堅亦他攻。
《史記》卷一二○《汲黯列傳》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其先有寵于古之衛(wèi)君。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缓觾?nèi)失火,延燒千馀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簧腺t而釋之,遷為滎陽令。黯恥為令,病歸田里。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shù)切諫,不得久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臥閨閤內(nèi)不出。歲馀,東海大治。稱之。上聞,召以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務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span>
例句
只緣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卻為掾。
汲黯言當直,陳平智本奇。
寬饒狂自比,汲黯直為鄰。
汲黯匡君切,廉頗出將頻。
今日朝廷須汲黯,中原將帥憶廉頗。
賈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三〈柳宗元五·與李翰林建書〉~5794~2~
杓直足下:州傳遞至,得足下書,又于夢得處得足下前次一書,意皆勤厚。莊周言,逃蓬藋者,聞人足音,則跫然喜。仆在蠻夷中,比得足下二書,及致藥餌,喜復何言!仆自去年八月來,痞疾稍已。往時間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檳榔余甘,破決壅隔大過,陰邪雖敗,已傷正氣。行則膝顫,坐則髀痹。所欲者補氣豐血,強筋骨,輔心力,有與此宜者,更致數(shù)物。忽得良方偕至,益喜。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五〈李遜列傳·(弟)李建〉~425~
建字杓直,家素清貧,無舊業(yè)。與兄造、遜于荊南躬耕致養(yǎng),嗜學力文。舉進士,選授秘書省校書郎。德宗聞其名,用為右拾遺、翰林學士。元和六年,坐事罷職,降詹事府司直。高郢為御史大夫,奏為殿中侍御史,遷兵部郎中、知制誥。自以草詔思遲,不愿司文翰,改京兆尹。與宰相韋貫之友善,貫之罷相,建亦出為澧州刺史。徵拜太常少卿,尋以本官知禮部貢舉。建取舍非其人,又惑于請托,故其年選士不精,坐罰俸料。明年,除禮部侍郎,竟以人情不洽,改為刑部。
《荀子·勸學篇》~4~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例句
勁節(jié)暫因君子移,貞心不為麻中直。
鴳翼嘗披隼,蓬心類倚麻。
典故南史筆
南史與董狐
南史直筆
相關(guān)人物董狐
《春秋左傳正義》卷三十六〈襄公·傳二十五年〉~69~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后漢書》志第十三〈五行志一·謠〉~328~
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拱疙樀奂词?,孝質(zhì)短祚,大將軍梁冀貪樹疏幼,以為己功,專國號令,以贍其私。太尉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又屬親,立長則順,置善則固。而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斃于獄,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廣封安樂鄉(xiāng)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云。
例句
魂兮不可問,應為直如弦。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鉤。
儒生直如弦,權(quán)貴不須干。
如弦心自直,秀木勢恒孤。
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
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
清高金莖露,正直朱絲弦。
徒見枯者艷,誰言直如鉤。
清如寒玉直如絲,世故多虞事莫期。
如愚何止直如弦,只合深藏碧嶂前。
不應驚若厲,只為直如弦。
典故一錢不直
灌夫罵
灌夫醉
人欺程不識
相關(guān)人物灌夫
程不識
《漢書》卷五十二〈竇田灌韓傳·灌夫〉~2387~
夏,鼢取燕王女為夫人,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嬰過夫,欲與俱。夫謝曰:「夫數(shù)以酒失過丞相,丞相今者又與夫有隙?!箣朐唬骸甘乱呀??!箯櫯c俱。酒酣,鼢起為壽,坐皆避席伏。已嬰為壽,獨故人避席,馀半膝席。夫行酒,至鼢,鼢膝席曰:「不能滿觴?!狗蚺?,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畢之!」時鼢不肯。行酒次至臨汝侯灌賢,賢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夫無所發(fā)怒,乃罵賢曰:「平生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曹兒呫囁耳語!」鼢謂夫曰:「程、李俱東西宮衛(wèi)尉,今眾辱程將軍,仲孺獨不為李將軍地乎?」夫曰:「今日斬頭穴匈,何知程、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嬰去,戲夫。夫出,鼢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也。」乃令騎留夫,夫不得出。藉福起為謝,案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順。鼢乃戲騎縛夫置傳舍,召長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詔?!观拦喾蛄R坐不敬,系居室。遂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皆得棄韨罪。嬰愧,為資使賓客請,莫能解。鼢吏皆為耳目,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鼢陰事。
簡釋
一錢不直:喻對人或事物的蔑視。宋黃庭堅《次韻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之一:“一錢不直程衛(wèi)尉,萬事稱好司馬公?!?/p>
灌夫罵:喻為人剛直,或指漫罵同座之人。清王以慜《復答冬丈聊廣其意》:“有耳休矜巢父洗,有口休從灌夫罵?!?/p>
典故史魚直
相關(guān)人物史?
參考典故史魚黜殯
《論語·衛(wèi)靈公》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新唐書》卷九十七〈魏徵列傳〉~3876~
它日,宴群臣,帝曰:「貞觀以前,從我定天下,間關(guān)草昧,玄齡功也。貞觀之后,納忠諫,正朕違,為國家長利,徵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帝后臨朝嘆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nèi)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鑒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其可識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公卿之內(nèi),情有愛憎,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其大略如此。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于笏,知而必諫也?!?/span>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故唬骸复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瓜戎髟唬骸干疲 褂谑桥c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于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朮,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陰規(guī)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yè)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發(fā)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于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于市●,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于是感激,棄其刀戟,更●巾單衣,折節(jié)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jīng)業(yè),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及荊州內(nèi)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nóng)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例句
今代徐元直,高風自可親。
徐庶高交友,劉牢出外甥。
何事明廷有徐庶,總教三徑臥蓬蒿。
《孟子》卷六《滕文公下》
「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幻献釉唬骸何酏R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
《春秋左傳正義》卷四十七〈昭公·傳十四年〉~82~
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晉·杜預注:「言叔向之直,有古人遺風?!?/span>
典故翟璜直言
相關(guān)人物田子方(魏文侯)
翟黃(璜)
《新序·雜事一》
魏文侯與士大夫坐,問曰:「寡人何如君也?」群臣皆曰:「君仁君也?!勾沃恋渣S曰:「君非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對曰:「君伐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長子。臣以此知君之非仁君。」文侯大怒,而逐翟黃,黃起而出。次至任座,文侯問曰:「寡人何如君也?」任座對曰:「君仁君也?!乖唬骸缸雍我匝灾??」對曰:「臣聞之,其君仁,其臣直。向翟黃之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刮暮钤唬骸干??!箯驼俚渣S,拜為上卿。
《春秋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史嚚曰:「虢其亡乎!吾聞之:『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簧?,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
《昭明文選》卷二十八南朝宋·鮑明遠(照)《白頭吟》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固?#183;李善注:「朱絲,朱弦也?!?/span>
例句
日守朱絲直,年催華發(fā)新。
時昏卻笑朱弦直,事過方聞鎖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