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潘騎省
潘省
散騎省
安仁省
潘生驂閣
潘安寓直
散騎云閣
相關(guān)人物潘岳
《昭明文選》卷十三晉·潘安仁(岳)《秋興賦·序》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高閣連云,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
例句
東望安仁省,西臨子云閣。
傷秋非騎省,玄發(fā)白成斑。
聞?wù)f潘安方寓直,與君相見漸難期。
謝庭瞻不遠(yuǎn),潘省會(huì)于斯。
潘生驂閣遠(yuǎn),黃霸璽書增。
散騎未知云閣處,啼猿僻在楚山隅。
露寒潘省夜,木落庾園秋。
天高散騎省,月冷建章臺(tái)。
二毛非騎省,朝鏡忽秋風(fēng)。
高閣安仁省,名園廣武廬。
向夕野人思,難忘騎省文。
傷心潘騎省,華發(fā)不禁秋。
典故羲皇上
北窗風(fēng)
傲羲皇
臥北窗
北窗眠
北窗涼
羲皇人
北窗臥
羲皇以上人
北窗高枕
北窗一枕
陶窗
臥羲皇
慕羲皇
上皇人
白日羲皇
羲皇情
羲皇侶
傲羲軒
北窗臥羲皇
北窗羲皇
北窗寄傲
老北窗
羲皇叟
宇宙一北窗
北牖羲皇
人似上皇
羲和人
北窗睡美
閉門尋羲皇
風(fēng)期結(jié)陶叟
高臥偃羲皇
高枕晤羲皇
靖節(jié)窗風(fēng)
笑羲皇
直到羲皇世
身致羲皇上
陶令塌
陶令羲皇
相關(guān)人物陶潛
伏羲氏
羲和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百十一〈陶潛·與子儼等書〉~2097~
告儼、俟、份、佚、佟。夫天地賦命,有生必有終,自古圣賢,誰能獨(dú)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顾挠阎?,親受音旨。發(fā)斯談?wù)?,豈非窮達(dá)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qǐng)故邪。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荼毒。每以家斃,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已,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耳。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dú)罔罔。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shí)鳥變聲,亦復(fù)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shí)陋,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jī)巧好疏。緬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恨汝輩稚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shí)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dāng)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cái)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jì)北氾稚春,晉時(shí)操行人也。七世同財(cái),家人無怨色。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闺m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fù)何言。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列傳·陶潛〉~2462~
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又不營生業(yè),家務(wù)悉委之兒仆。未嘗有喜慍之色,惟遇酒則飲,時(shí)或無酒,亦雅詠不輟。嘗言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fēng)颯至,自謂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huì),則撫而和之,曰:「但識(shí)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簡釋
羲皇人:指生活清閑自適。唐李白《戲贈(zèng)鄭溧陽》:“清風(fēng)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例句
腹中無一物,高話羲皇年。
竹庭瓶水新,深稱北窗人。
時(shí)入閭巷醉,好是羲皇人。
誰向劉靈天幕內(nèi),更當(dāng)陶令北窗風(fēng)。
清風(fēng)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百里獨(dú)太古,陶然臥羲皇。
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
長嘯無一言,陶然上皇逸。
學(xué)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機(jī)心付當(dāng)路,聊適羲皇情。
豈同求羊徑,共是羲皇人。
清風(fēng)北窗臥,可以傲羲皇。
寧唯北窗月,自謂上皇人。
應(yīng)令尉陀俗,還作上皇人。
翛然靜者事,宛得上皇馀。
默語誰能識(shí),琴樽寄北窗。
何須問今古,便是上皇人。
不羞莽卓黃金印,卻笑羲皇白接?。
中虛得暴下,避冷臥北窗。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時(shí)。
人生只為此,亦足傲羲皇。
喜于無聲地,暫傲羲皇俗。
典故白鷗盟
忘機(jī)鷗
不驚鷗
海上鷗
白鷗波
盟鷗鷺
馴鷗
白鷗親
狎鳥
狎鷗鳥
鷺鷗盟
波上鷗
隨白鷗
沙邊鷗鷺
舊鷗
鷗相狎
逐輕鷗
鷗浩蕩
海翁機(jī)
鷗鳥伴
同盟鷗鷺
盟在白鷗
白鷗猜
鷗鳥情
海邊鷗鳥
海鳥忘機(jī)
忘情魚鳥
魚鳥忘情
海上狎鷗
海鳥作朋儔
海上逢鷗
機(jī)忘鳥不猜
鷗驚恥海濱
鷗鳥相猜
鷗鳥相親
無機(jī)鷗不驚
相忘鷗鳥
海鷗高翔
海鷗相疑
黃魯直笛弄
機(jī)息海濱
驚鷗
舊鷗能記
鷗可親
鷗鳥莫猜
沙鷗盟寒
問訊白毆
相關(guān)人物列子
《列子集釋》卷二〈黃帝篇〉~67~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姑魅罩I希瑵a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晉·張湛注:「心和而形順者,物所不惡。住當(dāng)作數(shù)?!?/span>
《宋詩鈔·山谷詩鈔》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例句
自顧疏野性,難忘鷗鳥情。
今日卻回垂釣處,海鷗相見已高翔。
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
只被浮名系,寧無愧海鷗。
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
誰見白鷗鳥,無心洲渚間。
牢落機(jī)心盡,惟憐鷗鳥親。
海鷗知吏傲,砂鶴見人衰。
躍馬非吾事,狎鷗宜我心。
不知鱸魚味,但識(shí)鷗鳥情。
莫奏琴中鶴,且隨波上鷗。
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
只恐東歸后,難將鷗鳥親。
功名如不立,豈易狎汀鷗。
時(shí)人見黃綬,應(yīng)笑狎鷗還。
心閑鷗鳥時(shí)相近,事簡魚竿私自親。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搖裔雙白鷗,鳴飛滄江流。宜與海人狎,豈伊云鶴儔。
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
愿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
白鷗兮飛來,長與君兮相親。
舊綬有香籠驛馬,皇華無暇狎沙鷗。
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jī)。
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聞道偏為五禽戲,出門鷗鳥更相親。
霏微傍青靄,容與隨白鷗。
白鷗驚不起,綠芡行堪采。
海邊曾狎鳥,濠上正觀魚。
邑有弦歌宰,翔鸞狎野鷗。
久臥云間已息機(jī),青袍忽著狎鷗飛。
客在煙霞里,閑閑逐狎鷗。
忘懷不使海鷗疑,水映桃花酒滿卮。
舉翮籠中鳥,知心海上鷗。
我逐江潭雁,君隨海上鷗。
枕上見漁父,坐中常狎鷗。
指期乘禁馬,無暇狎沙鷗。
寄謝鴛鷺群,狎鷗拙所慕。
無階異漸鴻,有志慚馴鷗。
不及能鳴雁,徒思海上鷗。
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
卻去金鑾為近侍,便辭鷗鳥不歸來。
白衣雖不至,鷗鳥自相尋。
息慮狎群鷗,行藏合自由。
我心寄青霞,世事慚白鷗。
攬轡隼將擊,忘機(jī)鷗復(fù)來。
典故 峴首沈碑
峴山漢水
杜預(yù)沈碑
碑沈漢水
漢水沈碑
萬山直下
碑沉楚山
碑沉漢水
沉碑會(huì)
相關(guān)人物杜預(yù)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yù)傳》
預(yù)好為后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jì)其勛績,一沈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
簡釋
碑沉漢水:詠世事變遷,或喻建立功業(yè)。唐溫庭筠《中書令裴公挽歌詞》:“銘勒燕山暮,碑沉漢水春?!?/p>
例句
極浦沉碑會(huì),秋花落帽筵。
遙仰沉碑會(huì),鴛鴦?dòng)衽迩谩?
碑沉楚山石,珠徹漢江秋。
銘勒燕山暮,碑沉漢水春。
《春秋左傳·成公十五年》
晉三郤害伯宗,譖而殺之……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難?!?/span>
例句
不厭梁鴻貧,常譏伯宗直。
盜憎猶念物,花盡不知春。
典故同舍子
誤持金
不偷金
金有誤持
直氏偷金枉
偷金枉
相關(guān)人物直不疑
《史記》卷一百三〈萬石張叔列傳·直不疑〉~2770~
塞侯直不疑者,南陽人也。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覺,妄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而告歸者來而歸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慚,以此稱為長者。文帝稱舉,稍遷至太中大夫。朝廷見,人或毀曰:「不疑狀貌甚美,然獨(dú)無奈其善盜嫂何也!」不疑聞,曰:「我乃無兄?!谷唤K不自明也。
簡釋
偷金枉:喻指蒙受不白之冤。唐劉長卿《按履后歸睦州贈(zèng)苗待御》:“直氏偷金枉,于家決獄明?!?/p>
同舍子:喻指同居郎官的人。唐韓愈《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歸來捧贈(zèng)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例句
直氏偷金枉,于家決獄明。
人皆知飲水,公輩不偷金。
璧非真盜客,金有誤持郎。
歸來捧贈(zèng)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典故 夜銜枚
夜入蔡州
蔡州平
雪夜入蔡州
夜入蔡州城
銜枚入蔡州
蔡州鵝鴨
鵝池平蔡
將軍半夜鵝
平蔡壘
入蔡縛賊
入蔡奇兵
誤了吳元濟(jì)
直入蔡州城
鵝池雪
入蔡
吳元濟(jì)失家
相關(guān)人物李愬
裴度
吳元濟(jì)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李晟列傳·李愬〉~3680~
陳許節(jié)度使李光顏勇冠諸軍,賊悉以精卒抗光顏。由是愬乘其無備,十月,將襲蔡州。其月七日,使判官鄭澥告師期于裴度。十日夜,以李祐率突將三千為先鋒,李忠義副之,愬自帥中軍三千,田進(jìn)誠以后軍三千殿而行。初出文成柵,眾請(qǐng)所向,愬曰:「東六十里止?!怪临\境,曰張柴砦,盡殺其戍卒,令軍士少息,繕羈靮甲冑,發(fā)刃彀弓,復(fù)建旆而出。是日,陰晦雨雪,大風(fēng)裂旗旆,馬慄而不能躍,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其川澤梁徑險(xiǎn)夷,張柴已東,師人未嘗蹈其境,皆謂投身不測(cè)。初至張柴,諸將請(qǐng)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jì)也?!怪T將失色。監(jiān)軍使哭而言曰:「果落李祐計(jì)中!」愬不聽,促令進(jìn)軍,皆謂必不生還;然已從愬之令,無敢為身計(jì)者。愬道分五百人斷洄曲路橋,其夜凍死者十二三。又分五百人斷朗山路。自張柴行七十里,比至懸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擊之,以雜其聲。賊恃吳房、朗山之固,晏然無一人知者。李祐、李忠義坎墉而先登,敢銳者從之,盡殺守門卒而登其門,留擊柝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濟(jì)外宅。蔡吏告元濟(jì)曰:「城已陷矣?!乖獫?jì)曰:「是洄曲子弟歸求寒衣耳。」俄聞愬軍號(hào)令將士云:「常侍傳語?!鼓嗽唬骸负纬J痰弥劣诖??」遂驅(qū)率左右乘子城拒捍。田進(jìn)誠以兵環(huán)而攻之。愬計(jì)元濟(jì)猶望董重質(zhì)來救,乃令訪重質(zhì)家安恤之,使其家人持書召重質(zhì)。重質(zhì)單騎而歸愬,白衣泥首,愬以客禮待之。田進(jìn)誠焚子城南門,元濟(jì)城上請(qǐng)罪,進(jìn)誠梯而下之,乃檻送京師。其申、光二州及諸鎮(zhèn)兵尚二萬馀人,相次來降。
《漢書》卷五十一〈賈鄒枚路傳·賈山〉~2327~
賈山,潁川人也。祖父袪,故魏王時(shí)博士弟子也。山受學(xué)袪,所言涉獵書記,不能為醇儒。嘗給事潁陰侯為騎。孝文時(shí),言治亂之道,借秦為諭,名曰至言。其辭曰:「臣聞為人臣者,盡忠竭愚,以直諫主,不避死亡之誅者,臣山是也。臣不敢以久遠(yuǎn)諭,愿借秦以為諭,唯陛下少加意焉。」
典故 賜尚方劍
朱云劍
斷佞臣頭
朱云請(qǐng)劍
朱云請(qǐng)
上方請(qǐng)劍
朱云地下游
攀檻朱云
尚方請(qǐng)劍
折檻郎
直言旗
叱禹
檻?yīng)毰?/div>
折檻英風(fēng)
請(qǐng)劍折檻
斬馬上方劍
朱云直言
相關(guān)人物張禹
朱云(字游)
參考典故朱阿游
《漢書》卷六十七〈楊胡朱梅云列傳·朱云〉~292~
朱云字游,魯人也,徙平陵。少時(shí)通輕俠,借客報(bào)仇。長八尺馀,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好倜儻大節(jié),當(dāng)世以是高之?!脸傻蹠r(shí),丞相故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jìn),甚尊重。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馀?!股蠁枺骸刚l也?」對(duì)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褂穼⒃葡?,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將云去。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dāng)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當(dāng)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復(fù)仕,常居鄠田,時(shí)出乘牛車從諸生,所過皆敬事焉。薛宣為丞相,云往見之。宣備賓主禮,因留云宿,從容謂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東閤,可以觀四方奇士?!乖圃唬骸感∩擞嗬粜??」宣不敢復(fù)言。
例句
致君期折檻,舉職在埋輪。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shí)。
當(dāng)時(shí)物議朱云小,后代聲華白日懸。
十載丈夫堪恥處,朱云猶掉直言旗。
揚(yáng)鑣隨日馭,折檻出云臺(tái)。
不學(xué)朱云能折檻,空羞獻(xiàn)納在丹墀。
朱云若不直,漢帝終自由。
折檻未為切,沉湘何足悲。
典故芰荷裳
楚裳
女媭嫌直
相關(guān)人物女媭
《楚辭補(bǔ)注》卷一〈離騷經(jīng)·王逸序〉~6~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yuǎn)。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jìn)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脩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dú)好脩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紛獨(dú)有此姱節(jié)。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dú)離而不服。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dú)而不予聽。
典故 董狐執(zhí)筆
董狐直筆
狐董仗毫端
相關(guān)人物董狐
趙盾
趙穿
《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一〈宣公·傳二年〉~365~
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fù)。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duì)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鬃釉?。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簡釋
董狐直筆:詠史官秉筆直書,剛正不阿。宋黃庭堅(jiān)《王彥祖惠其祖黃州制草書其后》:“董狐常直筆,汲黯少居中。”
例句
惟我之有頌兮,奚斯躍而董狐蹶。
禍?zhǔn)嘴萑耸?,厲階董狐筆。
典故 青云人
青云自致
飛上青云
自致青云上
魏雎張祿
自致青冥上
青云志應(yīng)
《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243~
范雎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shí)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舍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于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門下曰:「無范叔?!鬼氋Z曰:「鄉(xiāng)者與我載而入者?!归T下曰:「乃吾相張君也?!鬼氋Z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膝行,因門下人謝罪。于是范雎盛帷帳,待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賈不敢復(fù)讀天下之書,不敢復(fù)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qǐng)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雎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發(fā)以續(xù)賈之罪,尚未足?!狗饿略唬骸溉曜镉腥?。昔者楚昭王時(shí)而申包胥為楚卻吳軍,楚王封之以荊五千戶,包胥辭不受,為丘墓之寄于荊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為有外心于齊而惡睢于魏齊,公之罪一也。當(dāng)魏齊辱我于廁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鼓酥x罷。入言之昭王,罷歸須賈。
例句
青云已是酬恩處,莫惜芳時(shí)醉酒杯。
綠綬便當(dāng)身是貴,青霄休怨志相違。
今來唯問心期事,獨(dú)望青云路未通。
終期白日青云路,休感鬢毛霜雪侵。
白屋青云至懸闊,愚儒肝膽若為傾。
青云直上路初通,已在明君倚注中。
青云應(yīng)有望,白發(fā)未相侵。
莫嫌黃綬官資小,必料青云道路平。
白雪振聲來輦下,青云開路到床前。
青云舊路歸仙掖,白鳳新詞入圣聰。
拔上青云巔,輕如一毫發(fā)。
一旦公道開,青云在平地。
上國共知傳大寶,舊交寧復(fù)在青云。
朝作青云士,暮為玄夜人。
鏡機(jī)沖漠非吾事,自要青云識(shí)五侯。
春風(fēng)不見尋花伴,遙向青云泥子虛。
鱗翼思風(fēng)水,青云方阻修。
蓮幕青云貴,翱翔絕后期。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亦有同門生,先升青云梯。
主人憶爾爾知否,拋卻青云歸白云。
如何一瑞車書日,吹取青云道路平。
西上青云未有期,東歸滄海一何遲。
但是秕糠微細(xì)物,等閑抬舉到青云。
青云知有路,自是致無因。
我行三十載,青云路未達(dá)。
青云未見路,丹車勞出門。
朝為青云士,暮作白頭囚。
《全唐文》卷七百十九〈蔣防·呂望釣玉璜賦〉~740~
昔太公之未遇也,隱于渭之濱,釣于渭之津。坐磻石而不易其摻,垂直鉤而不撓其神。波萬重而我心惟一,歲三周而吾道方申。既而寒潭曉霽,莫不遺乎巨細(xì)。兀忘形而有待,引經(jīng)綸而不替。期陰騭以旁行,忽冥符而下濟(jì)。于是拔深泉,激細(xì)漣。振錦鱗而云霞煥若,獲玉璜而篆籀昭然。皎皎霜凈,亭亭月懸。表蒼兕之期,功鄰造化;騰白虹之氣,理契先天。所以耀川靈,所以誇漁者。徘徊自適,憤惋俱寫。臨清流而素彩熒煌,昭白日而祥光上下。公乃起川隅,懷寶符。禺昂志氣,振奮泥涂。捧抵鵲之容,彌彰潔白;入飛熊之兆,寧掩瑕瑜。眾皆釣其名,我則釣其道。眾皆釣其魚,我則釣其寶。故知神全者不辭于貧賤,志大者不嘆于枯槁。皤皤兮白發(fā),湜湜兮清流。其來也釣于周,所謂運(yùn)良謀,擁神休。豈芳餌而能獲,匪嘉魚而足求。異和氏之功,疵瑕受戮;賤詹何之術(shù),溪澗空投。然則道感其誠,德亦有報(bào),天以我為忠告。客有悅其性者,莫不望茲川而高蹈
《漢書》卷八十五《谷永傳》
成帝性寬而好文辭,又久無繼嗣,數(shù)為微行,多近幸小臣,趙、李從微賤專寵,皆皇太后與諸舅夙夜所常憂。至親難數(shù)言,故推永等使因天變而切諫,勸上納用之。永自知有內(nèi)應(yīng),展意無所依違,每言事輒見答禮?!佟⒕┦弦鬃蠲?,故善言災(zāi)異,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反覆,專攻上身與后宮而已。黨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親信也。
例句
谷水直言身不顧,郤詵高第轉(zhuǎn)名香。
谷永獨(dú)言事,匡衡多引經(jīng)。
典故霧中看
花如霧
老眼看花
直北是長安
老年花似夢(mèng)中看
霧中相對(duì)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三〈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強(qiáng)飯食猶寒【佳辰強(qiáng)飲食猶寒】,隱幾蕭條帶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閒?!揪昃陸虻^開幔】,片片輕鷗下急湍。云白山青萬馀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愁看西北是長安】。
《漢語大詞典》:騎省(騎省)
(1).官署名。 唐 兩省皆有散騎常侍,故稱之為騎省。 唐
王維 《春日直門下省早朝》詩:“騎省直 明光 ,鷄鳴謁 建章 ?!?趙殿成 箋注:“謂散騎之省。出
潘岳 《〈秋興賦〉序》, 唐 時(shí)兩省皆有散騎常侍,故亦謂之騎省。” 唐
張籍 《和盧常侍寄華山鄭隱者》:“寄知騎省客,長向白云閑?!?br />(2).指 潘岳 。語本 晉
潘岳 《秋興賦序》:“寓直于散騎之省。” 唐
錢起 《閑居酬張起居見贈(zèng)》:“向夕野人思,難忘 騎省 文?!?清 褚繼曾
《〈小螺庵病榻憶語〉后序》:“夫蛾眉易逝, 騎省 有金鹿之悲;鶴舞含愁, 蘇臺(tái) 留紫玉之跡。”
《國語辭典》:北窗高臥(北窗高臥) 拼音:běi chuāng gāo wò
語本晉。陶淵明〈與子儼等書〉:「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贡扔饔崎e自得。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shí)淵明〉詞:「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yīng)有別、歸來意?!?/div>
《國語辭典》:羲皇上人 拼音:xī huáng shàng rén
伏羲氏之前的人。指太古時(shí)代的人。太古時(shí)代的人恬淡無營,心無俗念,生活悠閑,故隱士常用以自喻。晉。陶淵明〈〉:「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div>
《國語辭典》:海鷗(海鷗) 拼音:hǎi ōu
動(dòng)物名。一種海鳥。鳥綱鷸形目鷗科。嘴尖朝下彎曲,捕食魚類,常飛翔于海上,群棲于靠近陸地的島嶼。
《漢語大詞典》:狎鷗(狎鷗)
《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魅罩I希瑵a鳥舞而不下也?!睗a,同“ 鷗 ”。后以“狎鷗”指隱逸。 南朝 梁
任昉 《別蕭咨議》詩:“儻有 關(guān) 外驛,聊訪狎鷗渚?!?明
李贄 《客吟》之二:“正是狎鷗老,又作塞上翁?!眳⒁姟?鷗鷺忘機(jī) ”。
《國語辭典》:鷗鷺忘機(jī)(鷗鷺忘機(jī)) 拼音:ōu lù wáng jī
隱者恬淡自適,不存機(jī)心忘身物外。參見「鷗鳥忘機(jī)」條。宋。
陸游 詞:「鏡湖西畔秋千頃,鷗鷺共忘機(jī)?!?/div>
《國語辭典》:白鷗(白鷗) 拼音:bái ōu
動(dòng)物名。鳥綱鷗科。喙纖細(xì),濃紅色。頭黑褐色,眼周圍有一白圈。全身大部分的羽毛均為白色,故稱為「白鷗」。
《漢語大詞典》:盟鷗(盟鷗)
(1).謂與鷗鳥訂盟同住水鄉(xiāng)。喻退隱。 宋
陸游 《雨夜懷唐安》詩:“小閣簾櫳頻夢(mèng)蝶,平湖煙水已盟鷗。” 宋
戴復(fù)古 《子淵送牡丹》詩:“海上盟鷗客,人間失馬翁?!?元 吳鍈 逸句:“塞翁休問馬,??妥悦塌t。”
(2).指結(jié)為伴侶的鷗鳥。 明
徐復(fù)祚《投梭記·大會(huì)》:“美人何處狎盟鷗,江水湯湯如舊?!?/div>
《漢語大詞典》:鷗夢(mèng)(鷗夢(mèng))
指隱逸的志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一四:“男兒解讀 韓愈 詩,女兒好讀 姜夔 詞;一家倘許圓鷗夢(mèng),晝課男兒夜女兒?!?清
王鵬運(yùn) 《水調(diào)歌頭·淮安舟中》詞:“試看滄波冷,鷗夢(mèng)不能驚。”
《國語辭典》:鷗盟(鷗盟) 拼音:ōu méng
形容隱居江湖的人,與鷗鳥為伴侶,如有盟約。宋。陳造〈次丁嘉會(huì)韻〉二首之二:「百年袞袞須今日,歲晚鷗盟要重尋?!?/div>
《國語辭典》:鷗鳥忘機(jī)(鷗鳥忘機(jī)) 拼音:ōu niǎo wáng jī
人沒有心機(jī),連鷗鳥也能和他親近。見《列子。黃帝》。后以鷗鳥忘機(jī)指隱者恬淡自適,不存機(jī)心忘身物外。唐。李商隱〈贈(zèng)田叟〉詩:「鷗鳥忘機(jī)翻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挂沧鳌跟t鷺忘機(jī)」。
《漢語大詞典》:沈碑
亦作“沉碑”。
《晉書·杜預(yù)傳》:“ 預(yù) 好為后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jì)其勛績,一沉 萬山 之下,一立 峴山 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后以“沉碑”指 杜預(yù) 的紀(jì)功碑。 唐
元稹 《渡漢江》詩:“山遙遠(yuǎn)樹纔成點(diǎn),浦靜沉碑欲辨文?!?宋
曾鞏 :“永念沉碑之舊,自顧何功;未忘投博之勤,庶幾小補(bǔ)?!?明
李東陽 《裕遠(yuǎn)庵記》:“彼區(qū)區(qū)顧計(jì),如 漢水 之沉碑, 桓山 之石槨?!?/div>
《國語辭典》:盜憎主人(盜憎主人) 拼音:dào zēng zhǔ rén
盜賊憎恨物主對(duì)己設(shè)立防禦,以致不能獲得財(cái)物。后即以此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蹲髠鳌3晒迥辍罚骸赋醪诿砍?,其妻必戒之曰:『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難?!弧埂逗鬂h書。卷二四。馬援傳》:「而囂自挾奸心,盜憎主人,怨毒之情,遂歸于臣?!挂沧鳌副I怨主人」。
《國語辭典》:不疑誣金(不疑誣金) 拼音:bù yí wú jīn
漢代直不疑被誣告盜金的事。見《漢書。卷四六。直不疑傳》。
《漢語大詞典》:偷金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塞侯 直不疑 者, 南陽 人也。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覺,妄意 不疑 , 不疑 謝有之,買金償。而告歸者來而歸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稱為長者?!焙笾副徽_不辯,久而得白為“偷金”。 唐
杜甫 《贈(zèng)裴南部》詩:“人皆知飲水,公輩不偷金?!?仇兆鰲 注:“此言 裴君 以清節(jié)受誣?!?/div>
《漢語大詞典》:同舍
所棄相同。
《韓非子·奸劫弒臣》:“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br />(1).共居一舍。舍,館舍或官舍。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與諸生同舍?!?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歸來捧贈(zèng)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宋
曾鞏 :“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師,始合同舍之士,聽其琴于 相國寺 之 維摩院 ?!?br />(2).住同一館舍的人。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br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韋員外迢牧韶州》詩:“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輝光。”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予在館中時(shí),盛暑中 傅崧卿 給事以冰餽同舍?!?清
吳偉業(yè) 詩:“同舍展歡謔,失語輒面斥?!?/div>
《漢語大詞典》:懸瓠(懸瓠)
古城名。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 隋 唐 為 蔡州 治所。 唐憲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進(jìn)軍,擒 吳元濟(jì) 于此。后泛指擒敵之處。 清
趙翼 詩:“半夜遂成 懸瓠 擒,膽落 金陵 東海 鯉?!?/div>
《漢語大詞典》:丹檻折
《漢書·朱云傳》:“上( 漢成帝 )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 云 下, 云 攀殿檻,檻折……及后當(dāng)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焙笥脼槌甲臃杆乐敝G的典實(shí)。 唐
杜甫 《聞高常亡》詩:“致君丹檻折,哭友白云長。”
《漢語大詞典》:折檻(折檻)
漢 槐里 令 朱云 朝見 成帝 時(shí),請(qǐng)賜劍以斬佞臣 安昌 侯張禹 。 成帝 大怒,命將 朱云 拉下斬首。 云 攀殿檻,抗聲不止,檻為之折。經(jīng)大臣勸解, 云 始得免。后修檻時(shí), 成帝 命保留折檻原貌,以表彰直諫之臣。見
《漢書·朱云傳》。后世殿檻正中一間橫檻?yīng)毑皇诟?,謂之折檻,本此。后用為直言諫諍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國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shí)?!?元
宇文虛中 :“嶙峋折檻霽天威,將軍拜伏姦臣泣?!?清
龔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獄》詩:“九重容折檻,萬死待浮 湘 ?!币嘧鳌?折庭檻 ”。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怪當(dāng)朝無肯折庭檻,又誰箇敢牽裳?”
《漢語大詞典》:攀朱檻(攀朱檻)
漢 槐里 令 朱云 上書 成帝 ,請(qǐng)賜劍斬佞臣 安昌侯 張禹 。 成帝 大怒,命斬 朱 。 朱云 被拉下殿時(shí)抗聲不止,攀住殿檻不放,把檻柱也拉斷了。經(jīng)人說情, 朱云 得以不死。后來修檻時(shí), 成帝 命令保留折檻的原樣,以表彰 朱云 的直諫。事見
《漢書·朱云傳》。后以“攀朱檻”為直言進(jìn)諫的典故。 清
蒲松齡 《過孫給諫芙蓉齋》詩:“圣明無待攀朱檻,痛哭應(yīng)煩裂白麻。”亦省作“ 攀欄 ”、“ 攀檻 ”。 元
馬致遠(yuǎn) 第二折:“你們乾請(qǐng)了皇家俸,著甚的分破帝王憂,那壁廂鎖樹的怕彎著手,這壁廂攀欄的怕攧破了頭?!?清
黃遵憲 詩之五:“裂麻要帝諾,攀檻碎臣頭。”
《國語辭典》:斬馬劍(斬馬劍) 拼音:zhǎn mǎ jiàn
漢代宮中寶劍,劍利可以斬馬,故名?!稘h書。卷六七。朱云傳》:「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馀。」《太平御覽。卷三四二。兵部。劍》:「王莽使武賁以斬馬劍挫董忠?!?/div>
《國語辭典》:朱云折檻(朱雲(yún)折檻) 拼音:zhū yún zhé jiàn
漢代朱云勇于向成帝請(qǐng)斬丞相張禹,成帝使人將他拿下,要定其死罪,他用手攀殿前欄桿致使折斷。見《漢書。卷六七。朱云傳》。后比喻直臣冒死進(jìn)諫。南朝梁。元帝〈〉:「子政鏗鏗,誠存社稷。朱云折檻,遂其婞直?!?/div>
《漢語大詞典》:請(qǐng)劍(請(qǐng)劍)
(1).
《漢書·朱云傳》:“ 云 上書求見,公卿在前。 云 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蠁枺骸l也?’對(duì)曰:‘ 安昌侯 張禹 ?!洗笈?,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 云 下, 云 攀殿檻,檻折。 云 呼曰:‘臣得下從 龍逄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請(qǐng)劍”為忠直敢諫,請(qǐng)誅奸佞之典。 明
王世貞 《京山過故王侍御時(shí)育宅有感因伸薄酹仍許為其子銘墓》詩:“ 漢 賊不兩立,臣死安足辭。唯憐請(qǐng)劍恨,猶鬱蓋棺時(shí)?!?清
閻爾梅 《黃石齋先生南謫余于珠梅閘送之》詩:“魑魅充朝須請(qǐng)劍,豺狼當(dāng)?shù)狼衣褫??!?清
林昌彝 《章檻詞》:“休休休,伊誰請(qǐng)劍斬而頭?”
(2).捧劍。舊時(shí)皇帝坐朝,有捧劍的侍者。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 王翱 ﹞歷陞 乾清宮 牌子,隨朝請(qǐng)劍?!?/div>
《國語辭典》:董狐 拼音:dǒng hú
人名。春秋時(shí)晉國史官,生卒年不詳。晉靈公無道,正卿趙盾屢次勸諫,靈公不聽,反欲殺之,趙盾于是逃亡國外。其后族人趙穿弒靈公,盾還晉國,而不討穿。董狐乃書曰:「趙盾弒其君。」孔子因稱:「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國語辭典》:董狐筆(董狐筆) 拼音:dǒng hú bǐ
春秋時(shí)晉國的史官董狐,不畏強(qiáng)權(quán),直筆記載史事,孔子譽(yù)為「古之良史」。見《左傳。宣公二年》。后世因稱直筆記事,無所畏懼為「董狐筆」。宋。
文天祥 :「時(shí)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青云器(青雲(yún)器)
指胸懷曠達(dá)、志趣高遠(yuǎn)的人才。
《文選·顏延之〈五君詠·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實(shí)秉生民秀。” 李善 注:“青云,言高遠(yuǎn)也?!?李周翰 注:“青云器,高大者也?!?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詩:“嚮者玉珂人,誰是青云器?” 仇兆鰲 注:“ 顏延之
《五君詠》‘ 仲容 青云器’,言其器之高遠(yuǎn);此云‘誰是青云器’,嘆貴者未必賢也?!?span id="kxzykpf" class="book">《
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huì)》:“嘗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清
董樵 《劉旅皇半剌》詩:“嗟爾青云器,徘徊將焉如?”
《國語辭典》:青云志(青雲(yún)志) 拼音:qīng yún zhì
1.遠(yuǎn)大的志向。唐。張九齡〈照鏡見白發(fā)聯(lián)句〉詩:「宿昔青云志,蹉跎白發(fā)年;誰知明鏡裡,形影自相憐?!?br />2.高潔的志趣。如:「雖寄跡紅塵間,但胸懷青云志,心無雜思。」
《國語辭典》:青云直上(青雲(yún)直上) 拼音:qīng yún zhí shàng
青云,指顯要的地位。青云直上比喻順利的迅速升到高位。唐。劉禹錫〈〉三首之二:「青云直上無多地,卻要斜飛取勢(shì)回?!埂秲号⑿蹅鳌返谑呕兀骸傅译m不曾中那進(jìn)士,卻也教育了無數(shù)英才,看將去來,大半都要青云直上。」也作「直上青云」。
《漢語大詞典》:青云路(青雲(yún)路)
喻高位或謀求高位的途徑。 唐
張喬 《別李參軍》詩:“靜想青云路,還應(yīng)寄此身?!?明
陶宗儀 《輟耕錄·白日圜文》:“未得青云路,且坐白日圜。” 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卷一:“
《白雪》曲高,青云路阻?!?/div>
《漢語大詞典》:直鉤(直鉤,直鈎)
亦作“ 直鈎 ”。
(1).傳說 姜太公 出仕前釣于 渭 濱,所用釣鉤是直的且不設(shè)餌。后因以“直鉤”借指歸隱生活。 唐
方干 《早發(fā)洞庭》詩:“舉目無平地,何心戀直鉤。”
(2).借指 姜太公 。 唐
黃滔 《嚴(yán)陵釣臺(tái)詩》:“直鉤猶逐熊羆起,獨(dú)是先生真釣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