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詞典 1分類詞匯 14
《漢語大詞典》:天統(tǒng)(天統(tǒng))
(1).“三統(tǒng)”之一。 周 正建子,稱天統(tǒng)。《禮記·檀弓上》“ 周 人尚赤” 鄭玄 注“以建子之月為正” 唐 孔穎達(dá) 疏:“建子之月為正者,謂之天統(tǒng)?!?br />(2).稱建子之月。 宋 蘇軾 《賀鄰帥及監(jiān)司冬至啟》:“月臨天統(tǒng),首冠於三正?!?br />(3).天之統(tǒng)緒;天之正統(tǒng)。史記·高祖本紀(jì)論:“故 漢 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tǒng)矣?!?span id="imeaj2d" class="book">《漢書·高帝紀(jì)贊》:“ 漢 承 堯 運(yùn),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xié)于火德,自然之應(yīng),得天統(tǒng)矣。” 唐 王維 《上張令公》詩:“天統(tǒng)知 堯 后,王章笑 魯 初。”
(4).指皇統(tǒng),帝位。宋書·殷景仁傳:“奉天統(tǒng)者,每屈情以申志?!?宋 王安石 《笏記》:“伏惟皇帝陛下,紹膺天統(tǒng),遵養(yǎng)圣功,旁招俊良,橫及疏賤?!?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四時(shí)樂時(shí)雍,圣主垂衣御天統(tǒng)?!?br />(5).猶天道,天理。《后漢書·郎顗傳》:“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不用之,則逆天統(tǒng)、違人望。逆天統(tǒng)則災(zāi)眚降,違人望則化不行。”
《漢語大詞典》:君統(tǒng)(君統(tǒng))
猶皇統(tǒng)。世代相傳的帝業(yè)。 清 志達(dá) 《保滿與排滿》:“實(shí)行大同主義,則當(dāng)先覆 愛新覺羅 氏之君統(tǒng)?!?/div>
《國語辭典》:天保  拼音:tiān bǎo
1.上天保佑。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嗟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br />2.《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據(jù)〈詩序〉:「天保,下報(bào)上也。」朱傳:「人君以鹿鳴以下五詩燕其臣,臣受賜者,歌此詩以答其君。」首章二句為:「天保定爾,亦孔之固?!?br />3.北齊文宣帝的年號(hào)(西元550~559)。
《國語辭典》:墜緒(墜緒)  拼音:zhuì xù
語本《書經(jīng)。五子之歌》:「荒墜厥緒,覆宗絕祀?!购笠詨嬀w指即將斷絕的皇統(tǒng)。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卷七:「愿王英德,各遂所安,無恤墜緒?!够蛑笇⑹鞯膶W(xué)說。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尋墜緒之茫茫,獨(dú)旁搜而遠(yuǎn)紹。」
《漢語大詞典》:丕祚
(1).猶言世系。 漢 趙岐 《〈孟子〉題辭》:“余生 西京 ,世尋丕祚,有自來矣?!?br />(2).指皇統(tǒng)、帝位。 唐 李商隱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輒復(fù)五言四十韻詩一章》:“待公三入相,丕祚始無窮?!?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98919'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九》:“天錫丕祚,施于后昆?!?span id="i7ittpe" class="book">《宣和遺事》前集:“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承祖宗萬世之丕祚,為華夷億兆之所瞻。”《元典章·禮部·儒學(xué)》:“朕以眇躬獲承丕祚,繼志述事,祖訓(xùn)是式?!?/div>
《漢語大詞典》:承緒(承緒)
承繼皇統(tǒng)。晉書·安平王孚傳:“陛下承緖,遠(yuǎn)人率貢?!?span id="ixmsbuh" class="book">《明史·張璁傳》:“ 興獻(xiàn)王 獨(dú)生朕一人,既不得承緒,又不得徽稱,罔極之恩,何由得報(bào)?”
《漢語大詞典》:開統(tǒng)(開統(tǒng))
謂開創(chuàng)世代相繼的皇統(tǒng)。舊唐書·肅宗紀(jì):“上御 丹鳳樓 ,下制曰:‘我國家出震乘乾,立極開統(tǒng)?!?元 徐世隆 《東昌路賀平宋表》:“至德體元,中華開統(tǒng)。”
《漢語大詞典》:天緒(天緒)
天子的世系,皇統(tǒng)。后漢書·質(zhì)帝紀(jì)贊:“ 孝順 初立,時(shí)髦允集…… 沖 夭未識(shí), 質(zhì) 弒以聰。陵折在運(yùn),天緒三終?!?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圣德嗣興,方恢天緒?!?唐 羅隱 《代韋征君遜官疏》:“況自陛下膺天緒,今內(nèi)有良相,外有良將。家至戶到,未有一處不似 唐 虞 時(shí)。”
《國語辭典》:沙俄  拼音:shā é
稱沙皇統(tǒng)治時(shí)代的俄國為「沙俄」。
《漢語大詞典》:金律
(1). 金 代的法典。 金熙宗 皇統(tǒng) 五年(公元1145年)頒行《皇統(tǒng)制》,后經(jīng)數(shù)次修訂,迄 章宗 泰和 二年(公元1202年)頒行《泰和律令敕條格式》,是 金 代最大的一部法典。全文已失傳。元史·刑法志一:“元興,其初未有法守,百司斷理獄訟,循用 金 律,頗傷嚴(yán)刻?!?br />(2).指黃金分割。謂各部分互成適當(dāng)比例的規(guī)律。 茅盾 《幻滅》一:“你不能指出 靜女士 面龐上身體上的那一部分是如何的合于 希臘 的美的金律?!?/div>
《國語辭典》:帝俄  拼音:dì é
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也稱為「沙俄」。
《漢語大詞典》:篡統(tǒng)(篡統(tǒng))
篡竊皇統(tǒng)。 季新 《〈紅樓夢〉新評(píng)》:“臣子篡統(tǒng),謂之篡竊?!?/div>
分類:皇統(tǒng)
《漢語大詞典》:竊統(tǒng)(竊統(tǒng))
不正規(guī)的皇統(tǒng)。與“正統(tǒng)”相對(duì)。 清 魏禧 《正統(tǒng)論上》:“天下之偏統(tǒng)絶,雖亂賊固已正乎其為天子、有天下,則不得不歸之竊統(tǒng)。” 清 魯一同 《正統(tǒng)論》:“ 魏氏 曰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故正統(tǒng)有時(shí)而絶,而統(tǒng)無絶,於是有正統(tǒng),有偏統(tǒng),有竊統(tǒng),三統(tǒng)明而天下之統(tǒng)不絶?!?/div>
《漢語大詞典》:衰統(tǒng)(衰統(tǒng))
衰微的皇統(tǒng)。北史·周紀(jì)下論:“ 靜帝 越自幼沖,紹茲衰統(tǒng),內(nèi)相挾 孫 劉 之詐,戚藩無 齊 代 之強(qiáng), 隋氏 因之,遂遷龜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