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云中雞犬
   
雞犬云中
 
仙家雞犬
 
劉安雞犬
 
云間雞犬
 
犬吠白云
  
淮南犬
 
淮王雞犬
 
雞犬飛升
 
雞犬入云
 
雞犬云間
 
劉安宅
 
犬吠白云間
 
淮王宅
 
舐丹雞犬
 
淮南舉
 
雞犬神仙
 
舉家飛升
 
劉安升
 
犬入五云
 
瀛洲雞犬
 
拔宅淮王
 
飛雞犬
 
淮南雞舐藥
 
雞犬礙云關(guān)
 
雞犬不留殘
 
雞犬登天
 
雞犬劉安
 
雞犬上層城
 
雞犬偷仙藥
 
犬影入云
 
舐藥鼎
 
藥沾雞犬
 
雞犬不將去
 
雞犬登仙
 
問雞犬

相關(guān)人物
劉安(淮南王)


《論衡校釋》卷七〈道虛〉~37~
儒書言:淮南王學(xué)道,招會(huì)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shù)之士,是以道術(shù)之士,并會(huì)淮南,奇方異術(shù),莫不爭(zhēng)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chǎn)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此言仙藥有馀,犬雞食之,并隨王而升天也。

簡(jiǎn)釋

云中雞犬:喻仙家生活。唐羅隱(廣陵開元寺閣上作》:“云中雞犬劉安過,月里留歌揚(yáng)帝歸?!?/p>


例句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儲(chǔ)嗣宗 春游望仙谷

犬入五云音信絕,鳳樓凝碧悄無聲。 儲(chǔ)嗣宗 胡山

淮南雞舐藥,翻向云中飛。 李商隱 井泥四十韻

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 杜甫 滕王亭子

白雞黃犬不將去,寂寞空馀葬時(shí)路。 楊衡 哭李象

若許移家相近住,便驅(qū)雞犬上層城。 白居易 酬贈(zèng)李煉師見招

自古圣賢放入土,淮南雞犬驅(qū)上天。 盧仝 憶金鵝山沈山人二首之一

云中雞犬劉安過,月里笙歌煬帝歸。 羅隱 廣陵開元寺閣上作

卻羨淮南好雞犬,也能終始逐劉安。 羅隱 東歸別所知

云雨有歸時(shí),雞犬無還日。 邵謁 經(jīng)安容先生舊居

雞犬偷仙藥,兒童授道書。 錢起 過王舍人宅

雞聲隨羽化,犬影入云看。 韋渠牟 步虛詞十九首

淮王去后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 韋莊 過揚(yáng)州

殘藥沾雞犬,靈香出鳳麟。 顧況 步虛詞

藥將雞犬云間試,琴許魚龍?jiān)孪侣牎?高駢 和王昭符進(jìn)士贈(zèng)洞庭趙先生

典故  
浮云蒼狗
 
蒼狗浮云
 
素云蒼狗
 
云狗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二〈可嘆〉
天上浮云如白衣【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shí),人生萬事無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近者抉眼去其瞇】,河?xùn)|女兒身姓柳。丈夫正色動(dòng)引經(jīng),酆城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jīng)一通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屐【貧窮老瘦家賣履】,好事就之為攜酒。豫章太守高帝孫【案:謂李勉?!?,引為賓客敬頗久。聞道三年未曾語【問道三年未曾語】,小心恐懼閉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人生反覆看已丑】。明月無瑕【案:即指季友為妻所棄事?!控M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時(shí)??烧陶婧揽。说弥镁齻?cè)否。太守頃者領(lǐng)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王生早曾拜顏色,高山之外皆培塿。用為羲和天為成,用平水土地為厚。王也論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曠前后【李也丞凝曠前后】。死為星辰終不滅,致君堯舜焉肯朽。吾輩碌碌飽飯行,風(fēng)后力牧長回首。
典故
白云巘

相關(guān)人物
陶弘景


《太平廣記》卷二○二
《談藪》:南朝齊·陶弘景《詔門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梗〒?jù)《太平廣記》卷二○二引《談藪》)

例句

猶及九峰春,歸吟白云巘。 李騭 自惠山至吳下寄酬南徐從事

無何一名系,引出白云間。 杜荀鶴 懷廬岳書齋

典故 
白云歸帝鄉(xiāng)
 
相關(guān)人物
莊子

參考典故
溫柔鄉(xiāng)


《莊子》外篇·卷五上《天地》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

例句

何由首西路,目斷白云鄉(xiāng)。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北別黃榆塞,南歸白云鄉(xiāng)。 于濆 戍客南歸

珠履會(huì)中簫管思,白云歸處帝鄉(xiāng)遙。 武無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一作臺(tái))

白云失帝鄉(xiāng),遠(yuǎn)水恨天涯。 獨(dú)孤及 癸卯歲赴南豐道中聞京師失守寄權(quán)士繇韓幼深

何事小臣偏注目,帝鄉(xiāng)遙羨白云歸。 韋莊 聞官軍繼至未睹凱旋

典故
白云黃鶴
 
乘黃鶴
 
跨鶴仙
 
騎鶴仙人
 
素云黃鶴
 
鶴去臺(tái)空
 
黃鶴樓人
 
黃鶴樓中仙客
 
鶴飛仙去
 
黃鶴舊山頭
 
黃鶴有歸日
 
黃鵠呼子安
 
黃鶴不復(fù)返


《南齊書》卷十五〈州郡志下·郢州〉~276~
夏口城據(jù)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鵠過此上也。邊江峻險(xiǎn),樓櫓高危,瞰臨沔、漢,應(yīng)接司部,宋孝武置州于此,以分荊楚之勢(shì)。
《述異記》~84~
荀鑲字叔瑋,事母孝,好屬文及道術(shù),潛棲卻粒。嘗東游,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止戶側(cè),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duì)。已而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

例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崔顥 黃鶴樓

典故 
望云人
 
親舍云
 
白云行處
 
白云迷故鄉(xiāng)
 
鄉(xiāng)共白云連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836~
輕舟反溯,吊影獨(dú)留。白云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
《大唐新語》卷六〈舉賢第十三〉~92~
狄仁杰為兒童時(shí),門人被害者,縣吏就詰之。眾咸移對(duì),仁杰堅(jiān)坐讀書。吏責(zé)之,仁杰曰:「黃卷之中,圣賢備在,猶未對(duì)接,何暇偶俗人而見耶?」以資授汴州判佐。工部尚書閻立本黜陟河南,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驚謝曰:「仲尼云:『觀過,斯知仁矣?!蛔阆驴芍^海曲明珠,東南遺寶。」特薦為并州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yè),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佇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大唐新語》卷六〈舉賢〉~92~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shí),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zhēng)辨對(duì),仁杰誦書不置,吏讓之,答曰:「黃卷中方與圣賢對(duì),何暇偶俗吏語耶?」舉明經(jīng),調(diào)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拐皭澗弥?,云移乃得去。

簡(jiǎn)釋

親舍云:喻客旅在外思念父母。元龔琉《次韻鄭僉事送千壽道之慈湖長》:“親舍云飛千里客,客篷雨漲一川黃?!?/p>

典故  
西母空言


《穆天子傳》卷二
「乙丑,天子觴西王母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遠(yuǎn),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復(fù)能來。』」

例句

丘陵今一變,無復(fù)白云謠。 張籍 莊陵挽歌詞三首

不知瑤水宴,誰和白云篇。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西母一杯酒,空言浩劫春。 林寬 寓興

典故
望白云
 
白云思友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晉·陶潛《陶淵明集》卷一《停云·序》
「《停云》,思親友也?!埂钙湓娫疲骸红\靄停云。濛濛時(shí)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dú)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弧涸秆詰讶耍圮嚸覐??!弧贺M無他人,念子實(shí)多。愿言不獲,抱恨如何。』」

例句

致君丹檻折,哭友白云長。 杜甫 聞高常侍亡(原注。忠州作。)

老罷知明鏡,悲來望白云。 杜甫 懷舊

典故
山中何所有
 
白云休贈(zèng)


《太平廣記》卷二百二〈儒行憐才高逸·高逸·陶弘景〉~525~
丹陽陶弘景幼而惠,博通經(jīng)史。睹葛洪《神仙傳》,便有志于養(yǎng)生。每言仰視青云白日,不以為遠(yuǎn)。初為宜都王侍讀,后遷奉朝請(qǐng)。永明中,謝職隱茅山。山是金陵洞穴,周?一百五十里,名曰華陽洞天,有三茅司命之府,故時(shí)號(hào)茅山。由是自稱華陽隱居,人間書疏,皆以此代名。亦士安之玄晏,稚川之抱樸也。惟愛林泉,尤好著述。縉紳士庶稟道伏膺,承流向風(fēng),千里而至。先生嘗曰:「我讀外書未滿萬巷,以內(nèi)書兼之,乃當(dāng)小出耳?!过R高祖問之曰:「山中何所有?」弘景賦詩以答之,詞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高祖賞之。
典故
白云穴


舊題漢·玄伶《飛燕外傳》
(帝)謂嫕曰:「吾老是鄉(xiāng)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鄉(xiāng)也。」

例句

學(xué)道玉笥山,燒丹白云穴。 李群玉 別尹煉師

典故
白云檐頭宿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卷十七〈陶潛·擬古詩九首〉~004~
〈擬古詩九首〉其五:「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苦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guān)。青松夾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愿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span>

例句

白云南山來,就我檐下宿。 李白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典故
北斗南
 
北斗以南
  
斗南人
 
斗南人杰
 
狄公斗南人
 
梁公歸興
 
一片白云關(guān)念

相關(guān)人物
狄仁杰


《新唐書》卷一百十五〈狄仁杰列傳〉~4207~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shí),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zhēng)辨對(duì),仁杰誦書不置,吏讓之,答曰:「黃卷中方與圣賢對(duì),何暇偶俗吏語耶?」舉明經(jīng),調(diào)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拐皭澗弥埔颇说萌ァM畢④娻嵆缳|(zhì)母老且疾,當(dāng)使絕域。仁杰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qǐng)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shí)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典故  
桃花流水
   
武陵春
 
避秦人
 
武陵人
   
不知秦
   
桃源境
 
武陵洞
 
洞中人
  
武陵桃花
 
桃源雞犬
 
不知有漢
 
武陵路
  
武陵水
 
見秦人
 
問秦人
 
源桃
 
流水桃源
 
避世桃源
 
武陵事
  
秦人雞犬
  
秦人跡
 
秦人路
  
秦人溪
 
逃秦人
 
武陵趣
 
隱桃花
 
避秦村
 
迷武陵
 
如今不是秦
 
桃花閉洞門
 
聞犬洞
 
避秦溪
 
洞犬謝秦人
 
秦漢迷
 
秦人南避
 
秦人桃花
 
秦世客
 
秦漁
 
如今已是漢
 
山中秦晉
  
桃花白云
 
桃散武陵霞
 
桃源士
  
嫌秦
 
尋源
 
避秦路
 
不識(shí)東西晉
 
晉客入洞
  
秦人洞天
 
桃花迷洞口
 
桃源土
  
源水無路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參考典故
阮郎


《陶淵明集》卷六〈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荅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dòng)写巳?,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閒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馀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劉歆即遣人隨之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簡(jiǎn)釋

桃源:后用以指隱居處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壘滿山谷,桃源何處求?”


例句

浮世度千載,桃源方一春。 于武陵 贈(zèng)王道士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于鵠 南溪書齋

不言沁園好,獨(dú)隱武陵花。 儲(chǔ)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儲(chǔ)嗣宗 春游望仙谷

僻居謀道不謀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劉商 袁十五遠(yuǎn)訪山門

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里人。 劉商 題水洞二首

樓臺(tái)爭(zhēng)聳漢,雞犬亦嫌秦。 劉言史 題茅山仙臺(tái)藥院

蘭渚催新幄,桃源識(shí)故蹊。 劉長卿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jǐn)上太尉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劉長卿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dá)洞尋靈山寺

何勞問秦漢,更入武陵溪。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余干后溪

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劉長卿 尋張逸人山居

重見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歸。 劉長卿 會(huì)赦后酬主簿所問

深藏武陵客,時(shí)過洞庭人。 劉長卿 湘中紀(jì)行十首云母溪

渡口問漁家,桃源路深淺。 劉長卿 石圍峰

初迷武陵路,復(fù)出孟嘗門。 劉長卿 秦系傾以家事獲謗因出舊山每荷觀察崔公見知欲歸未遂感其流寓詩以贈(zèng)之

千載桃花春,秦人深不見。 劉長卿 自紫陽觀至華陽洞宿侯尊師草堂簡(jiǎn)同游李延年

柏樹榮新壟,桃源憶故蹊。 劉長卿 賈侍郎自會(huì)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見寄一首與余有掛冠之期因書數(shù)事率成十韻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別是武陵源。 劉長卿 送臺(tái)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

殷勤囑歸客,莫話桃源人。 劉長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yáng)州四首

他日山中逢勝事,桃源洞里幾人家。 劉長卿 送常十九歸嵩少故林

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劉長卿 過鄭山人所居

桃源君莫愛,且作漢朝臣。 劉長卿 題大理黃主簿湖上高齋

春來武陵道,幾樹落仙家。 包融 賦得岸花臨水發(fā)

帆色起歸越,松聲厭避秦。 厲玄 從軍行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qǐng)D 丁未歲歸王官谷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司空?qǐng)D 春山

雨臺(tái)誰屬楚,花洞不知秦。 吳融 倒次元韻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吳融 偶書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吳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吳融 花村六韻

盡日更無鄉(xiāng)井念,此時(shí)何必見秦人。 唐彥謙 緋桃

杜陵猶識(shí)漢,桃源不辨秦。 喬侃 人日登高

桃源若遠(yuǎn)近,漁子棹輕舟。 奚賈 尋許山人亭子

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忽聞荊山子,時(shí)出桃花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相逢武陵客,獨(dú)送豫章行。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歸客莫相待,尋源殊未還。 孟浩然 題李十四莊兼贈(zèng)綦母校書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驚彼武陵?duì)?,移歸此巖邊。 孟郊 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 崔涂 江雨望花

不逢秦世亂,未覺武陵深。 崔涂 王逸人隱居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張仲方 贈(zèng)毛仙翁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張南史 寄靜虛上人云門

長揖桃源士,舉世同企羨。 張說 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境

桃花春徑滿,誤識(shí)武陵源。 張說 翻著葛巾呈趙尹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閨。 張賁 和襲美醉中先起次韻

悔學(xué)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師。 戎昱 寄梁淑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萬水訪君難。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二首

桃源寧異此,猶恐世人聞。 戴叔倫 晚春

他時(shí)愿攜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倫 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漸識(shí)楚人言。 戴叔倫 桂陽北嶺隅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霄漢九重辭鳳闕,云山何處訪桃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桃源寂寂煙霞閉,天路悠悠星漢斜。 戴叔倫 贈(zèng)韓道士

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 戴叔倫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

春花正夾岸,何必問桃源。 戴叔倫 過友人隱居

為是仙才登望處,風(fēng)光便似武陵春。 方干 睦州呂郎中郡中環(huán)溪亭

云水千重繞洞門,獨(dú)歸何處是桃源。 施肩吾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

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秦。 曲信陵 移居洞庭

玉皇賜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路傍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 朱灣 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

地閑分鹿苑,景勝類桃源。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fā)

湘浦眠銷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韋司直西行

祈門官罷后,負(fù)笈向桃源。 李嘉祐 送韋邕少府歸鐘山

蓬閣桃源兩處分,人間海上不相聞。 李嶠 送司馬先生

洞天應(yīng)不夜,源樹秪如春。 李德裕 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常見尊師稱先師呈跡今重賦此詩兼寄題黃先生舊館

仙路迷人應(yīng)有術(shù),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涉 贈(zèng)長安小主人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 李白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時(shí)見歸軒。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zèng)別

行盡綠潭潭轉(zhuǎn)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雞犬桃花里,將比通塘渠見羞。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李白 擬古十二首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李白 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zèng)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李白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群遠(yuǎn)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秦人如舊識(shí),出戶笑相迎。 李白 贈(zèng)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薜帶何辭楚,桃源堪避秦。 李白 酬王補(bǔ)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zèng)別

見說桃源洞,如今猶避秦。 李益 尋紀(jì)道士偶會(huì)諸叟

誰知武陵路,亦有漢家臣。 李端 歸山居寄錢起

柳市名猶在,桃源夢(mèng)已稀。 李端 聞吉道士還俗因而有贈(zèng)

蒲澤逢胡雁,桃源見晉人。 李端 送郭參軍赴絳州

武陵花木應(yīng)長在,愿與漁人更一尋。 李端 送馬尊師

武陵洞里尋春客,已被桃花迷不歸。 李群玉 惱從兄

誰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陽。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金谷園無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贈(zèng)花

錦洞桃花遠(yuǎn),青山竹葉深。 李群玉 送秦?zé)拵?/a>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雙。 李質(zhì) 宿日觀東房詩

此花不逐溪流出,晉客無因入洞來。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多壘滿山谷,桃源無處求。 杜甫 不寐

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 杜甫 北征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

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 杜甫 奉留贈(zèng)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

龐公隱時(shí)盡室去,武陵春樹他人迷。 杜甫 寄從孫崇簡(jiǎn)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傳語桃源客,人今出處同。 杜甫 巫峽敝廬奉贈(zèng)侍御四舅別之灃朗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fèi)獨(dú)尋。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楊憑 千葉桃花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楊發(fā) 南溪書院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滿枝。 歐陽袞 和項(xiàng)斯游頭陀寺上方

桃源在在阻風(fēng)塵,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春齋夜雨憶郭通微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一見桃花發(fā),能令秦漢迷。 殷遙 友人山亭

同作危時(shí)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汪遵 東海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間便是武陵溪。 汪遵 短歌吟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鑿帝堯人。 沈佺期 入少密溪

漾舟人不見,臥入武陵花。 法振 月夜泛舟

源桃不余欺,先發(fā)秦人家。 獨(dú)孤及 傷春懷歸

欲識(shí)桃花最多處,前程問取武陵兒。 獨(dú)孤及 送別荊南張判官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鏈師院三首

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 王維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寺寺即陳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維 田園樂七首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王維 菩提寺禁口號(hào)又示裴迪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維 送錢少府還藍(lán)田

斜溪橫桂渚,小徑入桃源。 王績 游仙四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之二

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占四時(shí)天。 白行簡(jiǎn) 贈(zèng)毛仙翁

草遍潁陽山,花開武陵水。 皇甫冉 春早

花源君若許,雖遠(yuǎn)亦相尋。 皇甫冉 賦得荊溪夜湍送蔣逸人歸義興山

我來隱道非隱身,如今世上無風(fēng)塵。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

應(yīng)向秦時(shí)武陵路,花間寂歷一人行。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 盧照鄰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 盧照鄰 過東山谷口

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 祖詠 題韓少府水亭

如今非是秦時(shí)世,更隱桃花亦笑人。 秦系 山中贈(zèng)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

一似桃源隱,將令過客迷。 秦系 春日閑居三首

向此隱來經(jīng)幾載,如今已是漢家朝。 秦系 題章野人山居

武陵緣源不可到,河陽帶縣詎堪誇。 竇群 假日尋花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綦毋潛 若耶溪逢孔九

疏屬便同巫峽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羅虬 比紅兒詩

跡似桃源客,身攖竹使符。 羊士諤 郡齋讀經(jīng)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憐后進(jìn),不應(yīng)來向武陵迷。 胡曾 早發(fā)潛水驛謁郎中員外

方馳桂林譽(yù),未暇桃源美。 蕭穎士 蒙山作

??直汶S巫峽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薛濤 牡丹

聞?wù)f花源堪避秦,幽尋數(shù)月不逢人。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

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hào)與別

聞?wù)f桃源好迷客,不如高臥眄庭柯。 裴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何妨將我去,一看武陵春。 貫休 江邊道士

帶月時(shí)聞山鳥語,郡城知近武陵溪。 賈島 夏夜上谷宿開元寺

無云秦漢隔,別訪武陵花。 鄭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獻(xiàn)詩四首

誰謂桃源里,天書問考槃。 錢起 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錢起 初黃綬赴藍(lán)田縣作

桃源數(shù)曲盡,洞口兩岸坼。 錢起 尋華山云臺(tái)觀道士

宛謂武陵洞,潛?dān)椩旎啤?錢起 山居新種花藥與道士同游賦詩

桃源應(yīng)漸好,仙客許相尋。 錢起 歲暇題茅茨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錢起 洞仙謠

忽憶武陵事,別家疑數(shù)秋。 錢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那知幽石下,不與武陵通。 錢起 石井

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

今宵竹林下,誰覺花源遠(yuǎn)。 錢起 酬王維春夜竹亭贈(zèng)別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訣一延年。 錢起 題嵩陽焦道士石壁

何必武陵源上去,澗邊好過落花中。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桃花谷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韋莊 江上別李秀才

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韋處厚 桃塢

桃源洞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 韓偓 六言三首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韓偓 無題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以同尋三字為韻。愈分得尋字)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書尋劉尊師不遇

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韓愈 游青龍寺贈(zèng)崔大補(bǔ)闕

桂水遙相憶,花源暗有期。 韓翃 寄武陵李少府

聞君招隱地,髣髴武陵春。 駱賓王 同辛簿簡(jiǎn)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緝芰知還楚,披榛似避秦。 駱賓王 同辛簿簡(jiǎn)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時(shí)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自堪成獨(dú)往,何必武陵源。 高適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

典故 
買青山
  
買山貲
 
賣山
 
買山而隱
 
無錢買山
 
錢買山
 
道林錢
 
買峰
  
作意買山
 
不費(fèi)青蚨買
 
不用道林錢
 
買得前山
 
買山歸老
 
西山買白云
 
買山巢由笑
 
支遁不惜錢
 
支公計(jì)

相關(guān)人物
支遁
 
深公
 
巢父
 
許由


《世說新語》下卷下《排調(diào)》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弧?/span>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史傳部二〉~348~
支遁遣使求買仰山之側(cè)沃洲小嶺,欲為幽棲之處。潛答云:「欲來輒給,豈聞巢、由買山而隱遁?!?/span>

例句

沃洲能共隱,不用道林錢。 劉長卿 初到碧澗招明契上人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買山。 孟浩然 宿立公房

于焉已是忘機(jī)地,何用將金別買山。 朱慶馀 歸故園

失意因休便買山,白云深處寄柴關(guān)。 李涉 山居送僧

巢父將許由,未聞買山隱。 李白 北山獨(dú)酌寄韋六

從亂移家擬傍山,今來方辦買山錢。 杜荀鶴 亂后山居

從此萬緣都擺落,欲攜妻子買山居。 白居易 端居詠懷

停橈橫水中,舉目孤煙外。借問吳溪人,誰家有山賣。 蔡京 假節(jié)邕交道由吳溪

須尋最近碧霄處,擬倩和云買一峰。 陸暢 送獨(dú)孤秀才下第歸太白山

終當(dāng)學(xué)支遁,買取個(gè)青山。 齊己 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之四

王維愛甚難拋畫,支遁高多不惜錢。 齊己 題鄭郎中谷仰山居

《國語辭典》:白云(白雲(yún))  拼音:bái yún
白色的云?!段倪x。漢武帝。秋風(fēng)辭》:「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鼓铣骸L蘸昃啊?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20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漢語大詞典》:白云謠(白雲(yún)謡)
古神話中 西王母 為 周穆王 所作之歌。 明 馮惟訥 《古詩紀(jì)》前集三有《白云謠》。參見“ 白云 ”。參閱穆天子傳卷三。
《漢語大詞典》:白云篇(白雲(yún)篇)
(1). 漢武帝 《秋風(fēng)辭》中有“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帝王的詩作。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hào)》:“菊有芳兮蘭有秀,從臣誰和《白云篇》?”
(2). 晉 隱士 陶潛 《和郭主簿》中有“遙遙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隱士之詩。 唐 郎士元 《馮翊西樓》詩:“ 陶令 好文嘗對(duì)酒,相招一和《白云篇》?!?br />(3).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詩中有“白云在天, 龍門 不見”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親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與諸生留別》詩:“去國已違丹壑志,望鄉(xiāng)空賦《白云篇》。”
《漢語大詞典》:白云亭(白雲(yún)亭)
(1).亭名。在 江西省 馀干縣 之南。 唐 劉長卿 《登馀干古縣城》:“孤城上與 白云 齊,萬古荒涼 楚 水西。”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西三·饒州府》:“又縣( 餘干縣 )西南八十步有 白云亭 ,亦 德裕 ( 李德裕 )所建,跨古城之危,瞰 長江 之深,與 干越亭 對(duì)峙?!?br />(2).亭名。在 湖北省 巴東縣 之西。 宋 寇準(zhǔn) 建。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六:“ 白云亭 則天下幽奇絶境……予自 吳 入 楚 ,行五千餘里,過十五州,亭榭之勝,無如 白云 者。”
《國語辭典》:淮南雞犬(淮南雞犬)  拼音:huái nán jī quǎn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隨八位神仙白日升天,家中雞犬也因吃到剩下的藥而得以升天。見晉。葛洪《神仙傳。卷四。劉安》。后比喻攀附別人而得勢(shì)的人。
《國語辭典》:雞犬升天(雞犬升天)  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淮南王劉安得道升天,雞犬吃了剩下的仙藥,也隨之升天。見晉。葛洪《神仙傳》卷六。后比喻一個(gè)人發(fā)達(dá)得勢(shì),左右有關(guān)系的人也跟著發(fā)跡。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挂沧鳌鸽u犬皆仙」、「雞犬俱升」。
《國語辭典》:雞鳴犬吠(雞鳴犬吠)  拼音:jī míng quǎn fèi
雞啼狗叫。形容鄉(xiāng)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度龂萘x》第六○回:「雞鳴犬吠相聞,市井閭閻不斷?!挂沧鳌鸽u鳴狗吠」。
《國語辭典》:雞鳴狗吠(雞鳴狗吠)  拼音:jī míng gǒu fèi
雞啼狗叫。形容鄉(xiāng)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孟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dá)乎四境?!埂度龂?。卷一三。魏書。王朗傳》:「雞鳴狗吠,達(dá)于四境。」也作「雞鳴犬吠」。
《國語辭典》:白衣蒼狗(白衣蒼狗)  拼音:bái yī cāng gǒu
語本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東海揚(yáng)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挂沧鳌赴自粕n狗」、「蒼狗白云」。
《國語辭典》:白云蒼狗(白雲(yún)蒼狗)  拼音:bái yún cāng gǒu
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參見「白衣蒼狗」條。清。姚鼐 慧居寺詩:「白云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div>
《國語辭典》:帝鄉(xiāng)(帝鄉(xiāng))  拼音:dì xiāng
1.天帝所在之處?!肚f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鼓铣?。鮑照舞鶴賦〉:「去帝鄉(xiāng)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br />2.天子之故鄉(xiāng)?!逗鬂h書。卷二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jiān)馬列傳。劉隆》:「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xiāng),多近親,田宅踰制,不可為準(zhǔn)?!埂读簳?。卷三。武帝本紀(jì)下》:「庚戌,幸回賓亭,宴帝鄉(xiāng)故老及所經(jīng)近縣奉迎候者少長數(shù)千人,各賚錢二千?!?br />3.京師。天子所居之處。唐。賈至 送王道士還京詩:「一片仙云入帝鄉(xiāng),數(shù)聲秋雁至衡陽。」宋。王禹偁 送郝校書從事相州詩:「提筆從戎別帝鄉(xiāng),官清兼領(lǐng)校書郎。」
《國語辭典》:白云鄉(xiāng)(白雲(yún)鄉(xiāng))  拼音:bái yún xiāng
語本《莊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贡扔魃裣伤幼〉牡胤?。漢。伶玄《飛燕外傳》:「吾老是鄉(xiāng)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鄉(xiāng)也?!固?。劉禹錫〈送深法師游南岳〉詩:「師在白云鄉(xiāng),名登善法堂?!?/div>
《國語辭典》:白云親舍(白雲(yún)親舍)  拼音:bái yún qīn shè
唐狄仁杰離鄉(xiāng)到并州做官,一日登太行山,望見故鄉(xiāng)方向的天上有白云孤飛,因而想起在河陽的雙親,于是告訴左右的人說:「吾親舍其下。」狄氏瞻視甚久,待白云移去,方才離開。典出《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杰傳》。后世因以比喻客居思親。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四出:「白云親舍,俺孤影舊梅梢?!挂沧鳌赴自乒嘛w」、「暮云親舍」。
分類:思念親人
《漢語大詞典》:白云篇(白雲(yún)篇)
(1). 漢武帝 《秋風(fēng)辭》中有“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帝王的詩作。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hào)》:“菊有芳兮蘭有秀,從臣誰和《白云篇》?”
(2). 晉 隱士 陶潛 《和郭主簿》中有“遙遙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隱士之詩。 唐 郎士元 《馮翊西樓》詩:“ 陶令 好文嘗對(duì)酒,相招一和《白云篇》?!?br />(3).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詩中有“白云在天, 龍門 不見”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親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與諸生留別》詩:“去國已違丹壑志,望鄉(xiāng)空賦《白云篇》。”
《漢語大詞典》:白云謠(白雲(yún)謡)
古神話中 西王母 為 周穆王 所作之歌。 明 馮惟訥 《古詩紀(jì)》前集三有《白云謠》。參見“ 白云 ”。參閱穆天子傳卷三。
《漢語大詞典》:望斷白云(望斷白雲(yún))
喻想念父母。典出新唐書·狄仁杰傳:“親在 河陽 , 仁杰 在 太行山 ,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皭澗弥?,云移乃得去?!?元 沈禧 《一枝花·題張思恭望云思親卷時(shí)父母已歿矣》套曲:“且休説 唐 時(shí) 仁杰 專前美,誰知道 晉 代 張翰 有遠(yuǎn)孫,家居積祖松陵隱,雙親淪歿,一念猶存。既歸黃壤,望斷白云。”
分類:想念父母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div>
《國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文中描述武陵漁人遇見一群因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度。后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宋。陸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挂嘤靡员扔飨删??!读凝S志異。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烏得有城郭署哉!」也稱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tái)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tái)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huì)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mèng)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張生煮?!?/span>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借指隱士。 唐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詩:“再尋畏迷誤,明發(fā)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唐 丘丹 《奉酬韋使君送歸山之作》詩:“側(cè)聞郡守至,偶乘黃犢出。不別桃源人,一見經(jīng)累日?!币槐咀鳌?桃園人 ”。
分類:隱士
《漢語大詞典》:桃源客
(1).指隱者。 唐 盧綸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br />(2).稱《桃花源記》中的漁人。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詞:“怕他年、重到路應(yīng)迷,桃源客?!眳⒁姟?桃花源 ”。
分類:隱者漁人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div>
《漢語大詞典》: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詩:“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 松子 家。” 宋 辛棄疾 《水龍吟·題雨巖》詞:“有怒濤聲遠(yuǎn),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清 納蘭性德 《海棠春》詞:“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fēng)寒,月在雀飛處?!眳⒁姟?桃花源 ”。白雪遺音·南詞·烏啼花落:“臨別訂期贈(zèng)肺腑,緣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覓桃源路,許久全無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兒報(bào)花無心賞?!眳⒁姟?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處的路。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隴頭云,桃源路,兩魂銷?!?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挑燈夜半自嘆吁,幾回夢(mèng)入桃源路,須再聘沉魚美姿。”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tái)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tái)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huì)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mèng)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隱居之地。 唐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詩:“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宋 梅堯臣 《次韻和吳長文舍人即事見寄》:“桃花洞遠(yuǎn)迷應(yīng)久,杏樹壇荒跡自傳。”
(2).傳說 漢 劉晨 、 阮肇 入 天臺(tái)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翠娥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臺(tái)夢(mèng),一片春愁誰與共!”參閱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3). 四川省 長壽縣 有桃花洞,以出產(chǎn)棺木板料而著稱,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詞話》第六三回:“ 尚舉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舉人 父親,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時(shí)帶來,預(yù)備他老夫人用的,兩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這一副,墻磕底蓋堵頭俱全?!?/div>
《國語辭典》: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神仙居住的地方。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太上曰七十二福地,……第四東仙源,……第五西仙源,亦在臺(tái)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
2.晉朝陶淵明描寫的理想境界桃花源。唐。王維桃源行〉:「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國語辭典》:武陵  拼音:wǔ líng
1.山脈名。苗嶺的支脈,連綿于川鄂湘境。
2.山名。位于江西省馀干縣界。也稱為「武林山」。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zhēng)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乖M鯇?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zhēng)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div>
《漢語大詞典》:武陵溪
見“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zhēng)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div>
《漢語大詞典》:源花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春草封歸恨, 源花 費(fèi)獨(dú)尋?!?蕭滌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潛 有《桃花源記》,相傳即在 湖南 ?!?/div>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秦客
(1).指從 秦 地來的人。國語·晉語五:“有 秦 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duì)也,吾知三焉。”
(2).指 秦 時(shí)避亂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隱居之士。 唐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詩:“ 秦 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br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蕭史 。 唐 李商隱 《和孫樸韋蟾孔雀詠》:“ 西施 因網(wǎng)得, 秦 客被花迷?!?馮浩 箋注引 朱鶴齡 曰:“列仙傳、水經(jīng)注俱云 蕭史 吹簫,能致白鶴、孔雀,自是用 秦樓 蕭史 事?!?葉蔥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蕭史 ,這里借來指 孫 韋 ?!?/div>
《漢語大詞典》:秦洞
指 桃源洞 。 宋 楊億 《櫻桃》詩:“石髓凝 秦 洞,珠胎剖 漢 津?!币喾Q“ 秦人洞 ”。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吳正仲屯田重臺(tái)梅花詩》:“桃花已滿 秦 人洞,杏樹猶存 董奉祠 ?!?/div>
《漢語大詞典》: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稱。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迴谿碧流寂無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窺 花源 ?!?宋 梅堯臣 《新安錢學(xué)士以近詩一軸見貺用敘單悃》詩:“何須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清 孫枝蔚 《為農(nóng)》詩之四:“生年當(dāng) 萬歷 ,臨老憶京師。勸誡尤難忘, 花源 去莫遲?!?/div>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逃秦
猶避 秦 。避亂。 唐 曲信陵 《移居洞庭》詩:“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 秦 。” 宋 葉適 《余頃為中塘梅林詩他日來游復(fù)作》:“初如別逃 秦 ,疏附恥獨(dú)賢。”
分類:避亂
《國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時(shí)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购蟊扔魈与x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gè)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
《國語辭典》:買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購買山地田舍。比喻歸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唐。溫庭筠 春日訪李十四處士詩:「誰言有策堪經(jīng)世,自是無錢可買山?!?/div>
《漢語大詞典》:買山錢(買山錢)
為隱居而購買山林所需的錢。 唐 劉禹錫 《酬樂天閑臥見憶》詩:“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明 無名氏 《鳴鳳記·流徙分途》:“我那老爺呵,官居清白,無有買山錢?!?清 趙翼 《園居》詩之一:“必待買山錢,始慰棲巖志?!眳⒁姟?買山 ”。
《國語辭典》:買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購買山地田舍。比喻歸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唐。溫庭筠 春日訪李十四處士詩:「誰言有策堪經(jīng)世,自是無錢可買山?!?/div>
《漢語大詞典》:買山隱(買山隱)
謂退隱。 宋 朱熹 《水調(diào)歌頭·次袁仲機(jī)韻》詞:“何處車塵不到,有個(gè)江天如許,爭(zhēng)肯換浮名?只恐買山隱,卻要鍊丹成?!?清 金農(nóng) 《懷人絕句》之二十:“聞?wù)h休糧買山隱,白髭鬚稱罷官人?!眳⒁姟?買山 ”。
分類:退隱
《國語辭典》:買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購買山地田舍。比喻歸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弧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032' target='_blank'>溫庭筠 春日訪李十四處士詩:「誰言有策堪經(jīng)世,自是無錢可買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