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2
詞典
22
分類詞匯
40
共40,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愁結(jié)
骨都
扣子
軫粟
榾柮
瑕颣
大包
土塊
肌粟
寒粟
銀粟
寒慄
楠榴
皴皰
瘤贅
《漢語大詞典》:
愁結(jié)(愁結(jié))
(1).憂愁郁結(jié)。 唐
皮日休
《三羞詩》
之一:“而於方寸內(nèi),未有是愁結(jié)。” 宋
阮逸女
《花心動》
詞:“斷魂遠,閑尋翠徑,頓成愁結(jié)?!?br />(2).指由憂愁郁結(jié)成的疙瘩。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
卷四:“頓不開眉尖上的眉鎖,解不開心頭愁結(jié)?!?br />(3).謂愁苦而使眉頭皺起。 柔石
《二月》
十八:“婦人愁結(jié)著眉,十分無力地發(fā)怒?!?/div>
分類:
憂愁
愁苦
愁郁
郁結(jié)
眉頭
疙瘩
《國語辭典》:
骨都
拼音:
gū dū
形容撅起、鼓起的樣子?!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概F值搅讼绿?,惹了一肚子的氣,把嘴骨都著坐在那里。」也作「骨嘟」、「骨篤」、「骨董」。
分類:
象聲詞
眼珠
疙瘩
轉(zhuǎn)動
嘴巴
《國語辭典》:
咕嘟
拼音:
gū dū
形容急飲的聲音?!秲号⑿蹅鳌返谒幕兀骸赴逊讲艣龅哪峭霙霾瓒似饋?,咕嘟咕嘟的喝了?!?/div>
《國語辭典》:
咕嘟
拼音:
gū du
北方方言:(1)撅嘴含怒的樣子?!都t樓夢》第八五回:「說的兩個人都咕嘟著嘴坐著去了。」(2)煮。如:「可別把魚咕嘟爛了?!?/div>
分類:
象聲詞
嘴巴
液體
沸騰
涌出
大口
喝水
水聲
《國語辭典》:
扣子
拼音:
kòu zi
1.可以扣合的紐結(jié)?!段拿餍∈贰返谖宥兀骸更S參贊整理衣服,那廣東妓女還替他扣扣子?!挂沧鳌讣~扣」、「鈕扣」。
2.章回小說或說書發(fā)展至關(guān)鍵性情節(jié),突然停止、以引起讀者或聽眾高度關(guān)切的地方。
《國語辭典》:
扣子(釦子)
拼音:
kòu zi
扣住衣物分片部分的東西。如:「穿上制服時,前排扣子一律扣起來?!?/div>
分類:
扣子
章回小說
紐扣
預(yù)設(shè)
心里
圈套
說書
疙瘩
嫌隙
條狀
狀物
緊張
熱鬧
突然
停頓
關(guān)節(jié)
《漢語大詞典》:
軫粟(軫粟)
指人體因受寒而起的疙瘩。軫,通“ 疹 ”。 宋
梅堯臣
《戲作嫦娥責》
詩:“又將清光射我腹,但覺軫粟生枯皮?!?/div>
分類:
人體
受寒
疙瘩
《國語辭典》:
榾柮
拼音:
gǔ duò
木頭,可當炭用?!段饔斡洝返诙嘶兀骸竷蓚€拳頭,和尚缽盂模樣;一雙藍腳,懸崖榾柮枒槎?!挂沧鳌腹菛谩埂?/div>
分類:
木柴
根部
樹根
疙瘩
《漢語大詞典》:
瑕颣(瑕纇)
瑕,玉上的斑點;纇,絲上的疙瘩。比喻事物的缺點、毛病。 唐
柳宗元
《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
:“凡為六十七篇,命之曰
《非國語》
……思欲盡其瑕纇,以別白中正?!?元 蔣易
《〈極玄集〉序》
:“蓋當是時以詩鳴者,人有其集,製作雖多,鮮克全美,譬之握珠懷璧,豈得悉無瑕纇者哉。” 清
李楷
《〈嵞山集〉序》
:“凡古人之不合於我者,輒訾其瑕纇?!?/div>
分類:
斑點
疙瘩
缺點
毛病
《漢語大詞典》:
大包
(1).指宇宙。 唐
韓愈
《苦寒》
詩:“芒碭大包內(nèi),生類恐盡殲?!?錢仲聯(lián) 集釋引 方崧卿 曰:“大包,以宇宙言也?!?br />(2).突起的大疙瘩。 左鄰
《金鈴段》
:“他早晚要把釘子碰,碰個大包就不輕!”
(3).食品名。比較大的包子。有餡,用發(fā)面做皮,包成后蒸熟。
分類:
突起
食品
食品名
宇宙
品名
疙瘩
包子
發(fā)面
《國語辭典》:
土塊(土塊)
拼音:
tǔ kuài
結(jié)成塊狀的泥土。如:「小朋友們用土塊圍成花圃,栽種許多花樹來綠化校園?!?/div>
分類:
土塊
疙瘩
泥土
《漢語大詞典》:
肌粟
因遇驚恐或寒冷而在皮膚上隆起小疙瘩。 清
蒲松齡
《
聊齋志異·董生
》
:“待之既久,足冰肌粟,故借被以自溫耳。” 許杰
《鄰居》
四:“本來是不十分膽大的 金龍 現(xiàn)在聽他們說著,雖然不同小孩兒一樣的怕懼,但周身也曾經(jīng)起了一次肌粟?!?/div>
分類:
驚恐
寒冷
皮膚
上隆
隆起
起小
疙瘩
《漢語大詞典》:
寒粟
亦作“ 寒粟子 ”。 因受冷或驚恐等皮膚上形成的小疙瘩。
《水滸傳》
第一回:“太尉方纔爬得起來,説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粟子比餶飿兒大小?!币槐咀鳌?寒栗子 ”。 明
顧起綸
《
國雅品·閨品
》
:“其( 賽貞 )
《寄妹三四》
云:‘寒粟侵肌玉,秋蓬亂鬢蟬。’”
分類:
受冷
驚恐
皮膚
上形
疙瘩
《漢語大詞典》:
銀粟(銀粟)
(1).比喻浮在茶水液面上的白色泡沫。 宋
黃庭堅
《以小團龍及半挺贈無晷并詩》
:“赤銅茗椀雨斑斑,銀粟翻光解破顏?!痹ⅲ骸般y粟,謂茗花?!?宋
陸游
《十一月上七日蔬飯騾嶺小店》
詩:“ 建溪 小春初出碾,一碗細乳浮銀粟?!?br />(2).比喻人因受冷等皮膚上形成的小疙瘩。 明
屠隆
《綵毫記·漁陽鼙鼓》
:“風露瑤臺,莫管肌生銀粟?!?br />(3).比喻雪花。 宋
楊萬里
《雪凍未解散策郡圃》
詩:“獨往獨來銀粟地,一行一步玉沙聲。”
(4).比喻螢火。 元
謝宗可
《螢燈》
詩:“銀粟無煙棲碧蘚,玉蟲留影綴青莎?!?/div>
分類:
雪花
螢火
茶水
受冷
水液
皮膚
上形
白色
白色泡沫
泡沫
疙瘩
《國語辭典》:
寒慄
拼音:
hán lì
因寒冷或害怕而發(fā)抖?!冻蹩膛陌阁@奇》卷四:「試一俯瞰,神魂飛蕩,毛發(fā)森豎,滿身生起寒慄來?!?/div>
分類:
受寒
受冷
受驚
皮膚
身體
上出
顫抖
疙瘩
《漢語大詞典》:
寒栗
見“ 寒慄 ”。
分類:
寒栗
《國語辭典》:
楠榴
拼音:
nán liú
枝干糾結(jié)盤繞的樹木?!段倪x。左思。吳都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唐。李善。注:「楠榴,木之盤結(jié)者,其盤節(jié)文尤好,可以作器?!?/div>
分類:
楠木
癭瘤
疙瘩
《漢語大詞典》:
皴皰(皴皰)
粗糙而有疙瘩。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
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分類:
粗糙
疙瘩
《漢語大詞典》:
瘤贅(瘤贅)
(1).體表或筋骨間增生的肉疙瘩。
《
舊唐書·方伎傳·孫思邈
》
:“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jié)而為瘤贅,陷而為癰疽?!?br />(2).比喻多馀無用的事物。 晉
干寶
《
搜神記
》
卷六:“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瘤贅也?!?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訓(xùn)俗》
:“今各州縣教官幾同瘤贅?!?/div>
分類:
體表
筋骨
無用
增生
事物
疙瘩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