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如來智界無盡
【三藏法數】
謂如來智慧,能知自心所緣法界,無有盡故,是名如來智界無盡。
佛智所入境界無盡
【三藏法數】
謂佛之智,即是真性,了了常知,能入無盡境界,是名佛智所入境界無盡。
佛法界
【三藏法數】
佛,梵語具云佛陀,華言覺。覺具三義:一者自覺,謂悟性真常,了惑虛妄;二者覺他,謂運無緣慈,度有情眾;三者覺行圓滿,謂萬行具足,為三界師,是名佛法界。(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菩薩法界
【三藏法數】
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謂自行成就,而能覺悟一切眾生,是名菩薩法界。
天法界
【三藏法數】
天者,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清凈光明,世間無比。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因修上品十善,兼修禪定,感報而生,是名天法界。(二十八天者,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也。色界有十八天:初禪有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有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有三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四禪有九天,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也。無色界有四天: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也。十善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邪見也。謂之上品者,以作善時,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時之中,心俱不悔也。)
人法界
【三藏法數】
人者,忍也。于世違順之境,皆能安忍也。謂人生于四洲之中,能行仁義禮智信之五常,能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五戒,具修中品十善,感報而生,是名人法界。(四洲者,東弗于逮、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單越也。中品者,謂于作善已后,起少悔之心也。)
阿脩羅法界
【三藏法數】
梵語阿脩羅,華言非天。凈名疏云:此神果報最勝,鄰次諸天,而非天也。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行五常,欲勝他故,作下品十善,感報而生,是名阿脩羅法界。(下品者,謂于作善之時,即生悔心也。)
畜生法界
【三藏法數】
畜生者,亦云旁生。此類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受苦無窮。宿由愚癡貪欲,作中品五逆十惡,感報而生,是名畜生法界。(旁生者,謂其身形橫生也。中品者,謂作惡已后,起少悔心也。)
地獄法界
【三藏法數】
地獄者,在地之下也。謂八寒、八熱等獄,其中眾生,受苦無窮,經劫無量。因作上品五逆十惡重罪,感報而生,是名地獄法界。(八寒者,頞浮陀獄、泥賴浮陀獄、阿吒吒獄、阿波波獄、嘔喉獄、郁波羅獄、波頭摩獄、芬陀利獄也。八熱者,想獄、黑繩獄、堆壓獄、叫喚獄、大叫喚獄、燒炙獄、大燒炙獄、無間獄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上品者,謂人作惡,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時之中,俱不能悔也。)
境界念處
【三藏法數】
謂菩薩于諸可意及不可意色聲香味觸諸境界中,觀察思惟,皆是虛假,不生貪恚;又作是念,我今不應于此空法之中,而起貪恚。作是觀時,不為境壞,不著所得,自能行已,復教他人亦如是而修也。
深心普照三界受生藏
【三藏法數】
謂菩薩具清凈增上深心,得如來菩提光明,普能照耀過現未來三世諸障礙山,即得生如來家,是名深心普照三界受生藏。(障礙山者,喻眾生惑業(yè)高厚如山,不易動拔也。)
莊嚴世界
【三藏法數】
菩薩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以諸佛國土最上莊嚴之具而莊嚴之,故云莊嚴世界。
法界無量回向
【三藏法數】
謂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圓滿成就,含攝遍周,其量無外,十界差別之相,了不可得。經云: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離垢地寄欲界天乘
【三藏法數】
謂二地菩薩,明修十善之行,而復示現生于欲界天上,以作天王。故云離垢地寄欲界天乘。(十善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瞋、不邪見也。)
發(fā)光地寄色界無色界天乘
【三藏法數】
謂三地菩薩,明修八禪定行,同于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空處,故云發(fā)光地寄色無色界天乘。(八禪定者,色界、無色界各四禪定也。四禪者,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也。四空者,即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