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975
典故
2
詞典
391
佛典
549
其它
33
共549,分37頁顯示
上一頁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3
34
35
36
下一頁
佛類詞典
(續(xù)上)
火界聚
風(fēng)界聚
空界聚
識界聚
心境界
慧境界
智境界
見境界
超二見境界
超子地境界
如來自到境界
欲界人天識住
遍入法界禮
示一塵身滿大千界
第八識緣根身器界唯實唯量
火界聚
【三藏法數(shù)】
火以燥熱為性。謂人之身,有內(nèi)火界,而受于生,即熱身、煖身、煩悶身、溫壯身、及能消飲食之類,是名火界聚。
風(fēng)界聚
【三藏法數(shù)】
風(fēng)以動轉(zhuǎn)為性。謂人之身,有內(nèi)風(fēng)界,而受于生,即出息入息,及掣縮等風(fēng)之類,是名風(fēng)界聚。(掣縮風(fēng)者,凡身動轉(zhuǎn),皆屬于風(fēng)故也。)
空界聚
【三藏法數(shù)】
空以無礙為性。謂人之身,有內(nèi)空界,而受于生,即眼空、耳空、鼻空、口空、咽喉動搖,食消下過之類,是名空界聚。
識界聚
【三藏法數(shù)】
識以分別為性,即心識也。所謂樂識、苦識、喜識、憂識,是名識界聚。
心境界
【三藏法數(shù)】
謂中道之理無二無別,即諸佛、菩薩心之所造至極之處,是名心境界。
慧境界
【三藏法數(shù)】
謂至極之理心既能造,即發(fā)通明慧性,以此慧性分明照了,是名慧境界。
智境界
【三藏法數(shù)】
謂既發(fā)慧明,則成智用,智力現(xiàn)前,于一切法無所不知,是名智境界。
見境界
【三藏法數(shù)】
謂智用既成,則發(fā)正見,正見現(xiàn)前,則無諸邪妄,是名見境界。
超二見境界
【三藏法數(shù)】
謂正見現(xiàn)前,則能超過斷、常二見,是名超二見境界。(斷、常二見者,謂外道妄計此身滅已,再不更生,是名斷見。復(fù)計此身滅已,后當(dāng)更生,是名常見也。)
超子地境界
【三藏法數(shù)】
子地,即登地菩薩,等視眾生,猶如一子,謂諸佛菩薩,能以第一義心,發(fā)明智慧,正見現(xiàn)前,則超于十地,而成正覺,是名超子地境界。(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yuǎn)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菩薩得證此地,能發(fā)生佛法,故言地也。)
如來自到境界
【三藏法數(shù)】
謂諸如來,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世間、出世間上上之法,是名如來自到境界。(如來性自性者,性即不遷不變之義,謂如來以此之性,而為自性也。成就世間、出世間者,世間即示同人法而化他也。出世間即同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也。上上法者,唯佛與佛能究竟自到也。)
欲界人天識住
【三藏法數(shù)】
謂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識即托母胎,遂依母息出入。及出胎后,依身而住。又若因修戒善,感報而生欲天,此識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為欲界人天識住。(戒善者,五戒十善也。)
遍入法界禮
【三藏法數(shù)】
謂人禮佛,想自己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本無增減。今禮一佛,即遍通諸佛,如一室中,懸百千鏡,有人觀鏡,鏡皆現(xiàn)像,鏡無不照,影無不現(xiàn)。如是正觀,則功歸法界,德用無邊,是名遍入法界禮。
示一塵身滿大千界
【三藏法數(shù)】
一塵身滿大千界者,謂如來法身,體無不遍。故一塵之身與法身之量,同一廣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滿,自在無礙也。
第八識緣根身器界唯實唯量
【三藏法數(shù)】
根身者,即眼等諸根也。器界者,以世界如器也。謂此根本之識,染凈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識相分皆為所緣,是實有現(xiàn)前之量,是故所緣之境最廣也。(根本識,即第八藏識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