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解界法
【佛學大辭典】
(術語)真言之修法,初行結界之法((參見:結界)),修法竟,而行解界法,次作撥遣本尊之法。秘藏記鈔六曰:「結界者,攝法界歸于一處,是一法界之表示也。解界者,開一塵會于法界,是多法界之表示也。一一解前結界之印明,謂為解界。結界時,一一真言,三遍誦之。解界之時,一遍誦之,以成之難而破之易故也。而解界有投花之法,為奉送其本尊投花也。投花時,投向諸佛之本土。本土為法界宮,諸佛乘此投花各還其本土也。」((參見:投花))。
盡虛空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約豎而謂為盡未來際。就橫而謂為盡虛空界。顯物之無際限,佛門之套語也。
【佛學常見辭匯】
盡十方虛空以為界,虛空無界,故無窮盡。
塵道世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稱加持世界。見密軌問辯上。
僧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結界之一,一寺一山之總界也。是為攝僧之結界,故曰僧界。因而住此界內者,成一團之和合眾。使比丘住此離別眾之罪。凡以為諸寺諸山之結界,不入外之俗人或女子等者,實為大誤。蓋為使僧無別眾之咎之善巧也。資持記上二之一曰:「僧界者,攝人以同處,令無別眾罪?!?/div>
境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Vis!aya,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又,我得之果報界域,謂之境界。無量壽經上曰:「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谷肜阗そ浘旁唬骸肝覘墐茸C智,妄覺非境界?!?br />【俗語佛源】
本指疆域,佛教講境界有兩種意義: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塵),包括色、聲、香、味、觸、法,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開活動的對象?!妇辰纭瓜喈斢谌藗兯f的客觀世界,然而,佛教認為「境界」乃是意識所現出來的「相分」?!镀鹦耪摗分^:「以能見故,境界妄現?!褂种笇W佛修行所達到的境地。如《無量壽經》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购髞恚蛞浴妇辰纭狗褐妇跋?。如元·耶律楚材《再和呈景賢》詩:「我愛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够蛞苑褐杆枷?、藝術所達到的境地、意境。如云:思想境界很高。又如:詩中的境界很美。(李明權)
境界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起信論所說三細之一。自第二之轉相現一切之境界者。亦名現相。又名現識。唯識論所謂果能變。與識之自體分所現之相分同。起信論曰:「境界相,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
【三藏法數】
境界相者,即轉相,分別初動之境界也,亦名現相。由前轉相則境界妄現也。
境界般若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五種般若之一,一切諸法為般若所對境界(般若為能緣之智,諸法為所緣之境),故指一切諸法曰境界般若。見三藏法數二十。
【佛學常見辭匯】
五種般若之一。
【三藏法數】
境界即諸法之境界也。謂境無自相,由智顯發(fā),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諸法境界,悉本空寂,從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薩親證本有之智也。后得智者,謂證根本智后,所起化他之智也。)
境界有對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有對之一。(參見:有對)
境界愛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種愛之一。(參見:愛)
稱法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稱性。華嚴經之所說。稱于法界之真性也。華嚴傳記一曰:「此乃圓滿法輪稱法界之談耳?!?/div>
兩界種子
【佛學大辭典】
(術語)金胎兩曼之種子也。秘藏記鈔一曰:「胎藏界以真言初字為種子,胎藏因曼荼羅故以初因為法體意也。金剛界以真言終字為種子,金剛果曼荼羅故以后果為法體意也。」
種種界智力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力之一。悉知種種不同之佛智力。
【佛學常見辭匯】
十力之一。
種種色世界
【佛學大辭典】
(雜語)世界之種種色相也。華嚴經光明覺品曰:「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薝卜花色世界,優(yōu)缽羅花色世界,金色世界,寶色世界,金剛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網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金剛網。護摩壇上界之結界也?!?/div>
語輪境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稱佛之陀羅尼身境界。是百光遍照真言字所成也。大日經六曰:「佛言:秘密主,觀我語輪境界廣長,遍至無量世界,清凈門。」義釋十三曰:「汝可觀我語輪,謂即觀佛陀羅尼身字輪境界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