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75,分65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墨界
末界
六界
冥界
武界
遐界
拓界
文界
銅界
義界
全世界
夾界
異界
畛界
緣界
《駢字類編》:墨界
妝樓記:姑園戲作剪刀,以苜蓿根粉養(yǎng)之,裁衣則盡成墨界,不用人手而自行。
《漢語大詞典》:末界
指與人類相對而言的動(dòng)物界。左傳·僖公四年“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 晉 杜預(yù) 注:“牛馬風(fēng)逸,蓋末界之微事?!?/div>
分類:動(dòng)物
《漢語大詞典》:六界
見“ 六大 ”。
《漢語大詞典》:六大
商 周 時(shí)六種官職之總稱。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稱“ 六卿 ”。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三節(jié):“在 周 王及其師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職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稱六卿。六卿經(jīng)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銅器銘文里簡稱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于 周 王的兩側(cè),協(xié)助 周 王處理政務(wù)?!?br />佛教語。謂地大、水大、火大、風(fēng)大、空大、識(shí)大。亦稱“ 六界 ”。以此六者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則,是構(gòu)成眾生世界的六種要素,故名為大。參閱《仁王經(jīng)》
《漢語大詞典》:冥界
(1).佛教語。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總稱。 蘇曼殊 《遁跡記》:“攝化頑愚,盡超冥界?!?br />(2).指陰間。 王以仁 《流浪》:“我冷清清的靠在鐵門的外面,心疑我自己已經(jīng)被鬼魂鉤捉到冥界中去了。”
《漢語大詞典》:武界
軍事界。 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蕭紅》:“文界的腐敗,和武界也并不兩樣?!?/div>
分類:軍事
《漢語大詞典》:遐界
邊遠(yuǎn)之地。 唐 長孫無忌 《謝敕秘書省寫新翻經(jīng)論奏》:“澤霑遐界,化溢中區(qū)?!?/div>
《漢語大詞典》:拓界
開拓疆界。 清 蔣湘南 《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三書》:“我朝造邦東土,拓界西疆。”
分類:開拓疆界
《漢語大詞典》:文界
文化界、文學(xué)界。 黃人 《〈錢牧齋文鈔〉序》:“蒼茫文界,與神州同在荊榛,不可無此一老。” 魯迅 《三閑集·路》:“ 上海 的文界今年是恭迎無產(chǎn)階級(jí)文學(xué)使者,沸沸揚(yáng)揚(yáng),說是要來了。”
《漢語大詞典》:銅界(銅界)
以銅柱作為標(biāo)志的邊界。 南朝 陳 徐陵 《歐陽顧德政碑》:“去 衡 移 廣 ,遷征自鎮(zhèn)。悠悠銅界,藐藐金鄰。”參見“ 銅柱 ”。
《國語辭典》:銅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銅制的柱子。古代立銅柱以標(biāo)示國界。唐。張謂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zèng)詩:「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div>
《國語辭典》:義界(義界)  拼音:yì jiè
一種訓(xùn)詁方式。以許多字說明某一字之意義。如《說文解字。一部》:「吏,治人者也?!?/div>
《國語辭典》:全世界  拼音:quán shì jiè
全球、整個(gè)世界。如:「臺(tái)灣半世紀(jì)以來締造的經(jīng)濟(jì)奇跡,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埂丢{子吼》第一回:「日后子孫當(dāng)漸次吞滅各國,先取亞細(xì)亞洲,再并吞全世界。無論何處都要?dú)w入我俄國的版圖?!?/div>
《國語辭典》:夾界(夾界)  拼音:jiá jiè
交界。如:「眼前你已走到夾界處,前進(jìn)或后退,應(yīng)該要拿個(gè)主意了?!?/div>
分類:交界
《分類字錦》:異界(異界)
春秋說題辭:州之言殊也,合同類,異其界也。
分類:州郡
《漢語大詞典》:畛界
界限;范圍。 清 李天馥 《〈溉堂集〉序》:“曩時(shí)讀 鐘嶸 詩品,謂詩必有源……而究其流沫, 顏 、 陶 、 鮑 、 謝 ,縱橫百變。毋論 隋 唐 ,迄今七字相嬗,別有端委,而即以五字推之,吾不知其畛畍之所極當(dāng)何如也?!?/div>
分類:界限范圍
《漢語大詞典》:緣界(緣界)
沿界。后漢書·魯恭傳:“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 中牟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