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8,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陽臺云雨
野有蔓草
野有死麇
勇男蠢婦
幽期密約
踰墻鉆隙
踰墻鉆穴
傳紅線
不良會
喜餅
性徵
搞破鞋
發(fā)草帖
做牽頭
褒歌
《國語辭典》:陽臺云雨(陽臺云雨)  拼音:yáng tái yún yǔ
比喻男女合歡之事?!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六。紅拂記。樂昌鏡合》:「關(guān)河鴻雁稀,魂迷,陽臺云雨疑?!?/div>
分類:男女合歡
《國語辭典》:野有蔓草  拼音:yě yǒu màn cǎo
《詩經(jīng)。鄭風(fēng)》的篇名。共二章。根據(jù)〈詩序〉:「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够蛞嘀改信嘤鲇谔镆爸小J渍露錇椋骸敢坝新?,零露漙兮?!?/div>
《國語辭典》:野有死麇(野有死麇)  拼音:yě yǒu sǐ jūn
《詩經(jīng)。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野有死麇,惡無禮也?!够蛞嘀改信鄲傊姟J渍露錇椋骸敢坝兴厉澹酌┌??!?/div>
《國語辭典》:勇男蠢婦(勇男蠢婦)  拼音:yǒng nán chǔn fù
粗魯愚鈍的男女?!?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三五回:「寶玉素昔最厭勇男蠢婦的,今日卻如何又命這兩個婆子進(jìn)來?其中原來有個原故?!?/div>
《國語辭典》:幽期密約(幽期密約)  拼音:yōu qí mì yuē
男女秘密的約會。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焚名香暗中禱告:只愿得紅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兒休惡!佛啰,早成就了幽期密約!」《紅樓夢》第一五回:「那秦鐘與智能百般不忍分離,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約,俱不用細(xì)述,只得含恨而別。」
《國語辭典》:踰墻鉆隙(踰墻鉆隙)  拼音:yú qiáng zuān xì
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處,踰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怪改信g不合禮法的私愛幽會?!读凝S志異。卷二。紅玉》:「妾與君無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踰墻鉆隙,何能白首。」
《國語辭典》:踰墻鉆穴(踰墻鉆穴)  拼音:yú qiáng zuān xuè
比喻男女偷情。參見「鉆穴踰墻」條。元。鄭光祖《?梅香》第二折:「背慈母以寄簡傳書,期少年踰墻鉆穴。以身許人,以物為信?!埂毒劳ㄑ浴>砣6攀锱涟賹毾洹罚骸附献拥?,最工輕薄,兄留麗人獨(dú)居,難保無踰墻鉆穴之事?!?/div>
《國語辭典》:傳紅線(傳紅線)  拼音:chuán hóng xiàn
撮合男女之間的姻緣。如:「陳媽媽一向最喜歡替人傳紅線,做媒人?!?/div>
《國語辭典》:不良會(不良會)  拼音:bù liáng huì
1.不,語助詞,無義。不良會指本領(lǐng)好,手段高強(qiáng)。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楔子》:「你便不良會可跳塔輪鍘,那一個官司敢把勾頭押,題起他名兒也怕?!?br />2.狠心、沒良心。男女間愛極相罵的反語。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羞答答不肯把頭抬,只將鴛枕挨?!涣紩讶私?,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
《國語辭典》:喜餅(喜餅)  拼音:xǐ bǐng
男女訂婚時,由男方贈送給女方,以分贈親友的糕餅。
《國語辭典》:性徵  拼音:xìng zhēng
人類男女性別的特徵。也指動物雌雄的外形特徵。
《國語辭典》:搞破鞋  拼音:gǎo pò xié
破鞋,舊時比喻男女關(guān)系復(fù)雜的女人。「搞破鞋」指和男女關(guān)系復(fù)雜的女人來往,含貶義。如:「對于輿論批評他搞破鞋一事,他雖感到委屈,卻無力申辯?!?/div>
《國語辭典》:發(fā)草帖(發(fā)草帖)  拼音:fā cǎo tiě
古人議婚時,男女雙方用來書寫各自生辰八字,交給對方,藉以推斷生剋的禮帖。
《國語辭典》:做牽頭(做牽頭)  拼音:zuò qiān tóu
為男女雙方拉攏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婆子只為圖這些不義之財,所以肯做牽頭。」《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說:『你怎知道他會說媒?』小夥說:『趙昂與皮氏都是他做牽頭?!弧?/div>
《國語辭典》:褒歌  拼音:bāo gē
流行于福建南部漳州一帶的民歌。內(nèi)容多表現(xiàn)男女愛情,歌詞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女聲曲調(diào),節(jié)奏較為自由,常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交替出現(xiàn),情緒柔婉含蓄。男聲曲調(diào),節(jié)奏較為工整,二拍子,情緒明朗剛勁。也稱為「相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