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非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tài)下不能形成離子,因而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乙醇、甘油等。
《國語辭典》:電解質(電解質)  拼音:diàn jiě zhí
熔化或溶解在溶劑中,會解離成離子且能導電的物質。如酸類、堿類及鹽類。依其解離度,又可分為強電解質及弱電解質。
《國語辭典》:鹽度(鹽度)  拼音:yán dù
海水中所含溶解電解質的總量,常以千分比表示,一般海水鹽度約為33~35‰。
《國語辭典》:糊劑(糊劑)  拼音:hú jì
一種外用的軟膏狀制劑??煞譃槎悾阂活悶橛伤湍z漿制成,如水和果膠即為一例;第二類則為脂肪質糊劑,如氧化鋅糊,具有保護患處、吸收分泌物等作用。
《漢語大詞典》:電離
液體或氣體的原子或分子受到高能粒子的撞擊、射線的照射等作用而變成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的離子
電解質在溶液中由于溶劑極性分子的吸引形成離子
《漢語大詞典》:電離度
當弱電解質達到電離平衡時,溶液中電解質已電離的分子數(shù)占原總分子數(shù)的百分比。一般電解質越弱,電離度越小。對于同一種電解質,通常溶液的濃度越小,電離度越大;溫度升高,電離度增大。
《漢語大詞典》:電離方程式
用來表示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電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式子。如:na2co32na++co2-3碳酸鈉ba(oh)2ba2++2oh-氫氧化鋇在以上方程式中,陽離子的正電荷總數(shù)和陰離子的負電荷總數(shù)相等。
《漢語大詞典》:電離平衡
指弱電解質的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度和離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時的狀態(tài)。如動態(tài)平衡,不穩(wěn)定,當條件(溫度、濃度)發(fā)生變化,平衡會朝著某一方向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