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文德武功  拼音:wén dé wǔ gōng
治理國事恩德昭著,對外用兵戰(zhàn)績輝煌。用以稱頌帝王或位高者的功德?!短綇V記。卷二四一。王承休》:「陛下千年膺運,一國稱尊,文德武功,經(jīng)天緯地。」
《國語辭典》:戰(zhàn)略思想(戰(zhàn)略思想)  拼音:zhàn lüè sī xiǎng
廣義指戰(zhàn)場外用兵的一般理論。狹義則是針對我軍條件、未來之主要敵人與戰(zhàn)場,可能產(chǎn)生之武器,如何建軍、備戰(zhàn)與戰(zhàn)場外用兵的具體理論。
《國語辭典》:斬刈殺伐(斬刈殺伐)  拼音:zhǎn yì shā fā
作戰(zhàn)時用兵器互相砍殺。宋。蘇軾〈教戰(zhàn)守策〉:「使其心志安于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于驚潰?!?/div>
《國語辭典》:兵法家  拼音:bīng fǎ jiā
深諳研習兵法的專家,或善于用兵布陣的專家。
《國語辭典》:兵不厭權(兵不厭權)  拼音:bīng bù yàn quán
用兵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勝。參見「兵不厭詐」條?!逗鬂h書。卷五八。虞詡傳》:「今其眾新盛,難與爭鋒。兵不厭權,愿寬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閡而已。」
《國語辭典》:兵家大忌  拼音:bīng jiā dà jì
在用兵道理時絕對要避開的事。如:「陣前易將乃兵家大忌;鞏固軍心才是當務之急?!?/div>
《國語辭典》:恭行天罰(恭行天罰)  拼音:gōng xíng tiān fá
恭敬的奉行上天的意旨去懲罰?!稌?jīng)。甘誓》:「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也作「龔行天罰」。
《國語辭典》:黷武窮兵(黷武窮兵)  拼音:dú wǔ qióng bīng
用盡全部兵力,任意發(fā)動戰(zhàn)爭。參見「窮兵黷武」條?!吨軙?。卷六。武帝紀下》:「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jīng)營之志獲甲,黷武窮兵,雖見譏于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于前王者歟。」唐。陸贄 收河中后請罷兵狀:「然而陛下懷悔過之深誠,降非常之大號,知黷武窮兵之長亂,知急征重斂之剿財?!?/div>
《漢語大詞典》:放馬華陽(放馬華陽)
謂不再用兵。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 武王 伐 紂 ,天下既定,王巡岳瀆,放馬 華 陽,散牛 桃林 ,即此處也,其中多野馬?!眳⒁姟?放牛歸馬 ”。
分類:不再用兵
《國語辭典》:放牛歸馬(放牛歸馬)  拼音:fàng niú guī mǎ
語本《書經(jīng)。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贡扔餍荼粦?zhàn),一片太平氣象。清。侯方域〈贈季弟序〉:「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時,二百年之間,放牛歸馬,天下習之,士非登甲科不貴?!?/div>
分類:不再用兵
《國語辭典》:放牛歸馬(放牛歸馬)  拼音:fàng niú guī mǎ
語本《書經(jīng)。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贡扔餍荼粦?zhàn),一片太平氣象。清。侯方域〈贈季弟序〉:「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時,二百年之間,放牛歸馬,天下習之,士非登甲科不貴。」
分類:不再用兵
《國語辭典》:虎略龍韜(虎略龍韜)  拼音:hǔ lüè lóng tāo
略、韜,指《三略》、《六韜》,均為古代的兵書?;⒙札堩w比喻為作戰(zhàn)用兵的謀略?!豆卤驹麟s劇。飛刀對箭。第一折》:「我胸中虎略龍韜,看殺氣陣云高,蕩征塵土雨瀟瀟。」明。陸采《明珠記》第九出:「虎略龍韜,施展正在今日?!?/div>
《漢語大詞典》:諱兵畏刑(諱兵畏刑)
謂慎于用兵和用刑。 宋 張耒 《大禮慶成賦》:“於惟祖宗,有常則兮。諱兵畏刑,后貨食兮。政有損益,茲不易兮。”
《國語辭典》:歸馬放牛(歸馬放牛)  拼音:guī mǎ fàng niú
放回戰(zhàn)時軍用的牛、馬。比喻息兵。語本《書經(jīng)。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div>
《漢語大詞典》:兵聞拙速(兵聞拙速)
謂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zhàn)法的巧拙。孫子·作戰(zhàn):“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杜牧 注:“攻取之間,雖拙於機智,然以神速為上。蓋無老師、費財、鈍兵之患?!?span id="hcgotmw" class="book">《晉書·閔王司馬承傳》:“足下若能卷甲電赴、猶或有濟;若其狐疑,求我枯魚之肆矣。兵聞拙速,未覩工遲?!?span id="idrlu5s" class="book">《南史·賊臣傳·侯景》:“莫若直掩 揚都 , 臨賀 反其內(nèi),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兵聞拙速,不聞工遲,令今便須進路,不然 邵陵 及人?!?/div>
《漢語大詞典》:兵無常勢(兵無常勢)
用兵作戰(zhàn)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謂當根據(jù)敵情,采取靈活對策而取勝。孫子·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币嘧鳌?兵無常形 ”。孫子·計“兵者,詭道也” 三國 魏 曹操 注:“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