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璃 → 瓈璃”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乾燥器  拼音:gān zào qì
保持物質(zhì)乾燥的玻璃制容器。由一孔狀磁制底板分隔上下,下層放置乾燥劑,上層可放被乾燥物。
《國語辭典》:火玻璃  拼音:huǒ bō li
一種能耐高溫的玻璃陶瓷,為西元一九五○年代的商品。
《國語辭典》:黑曜巖  拼音:hēi yào yán
Obsidian
源于火山的天然玻璃質(zhì)火山巖,由花崗巖質(zhì)的巖漿噴出地面后,急速冷卻凝固而成?;瘜W(xué)成分和花崗巖相似,多呈黑色或墨綠色。具強(qiáng)烈的玻璃光澤,典型的貝殼狀斷口。美國黃石公園、義大利西西里島、冰島等為著名產(chǎn)地。
《國語辭典》:彈珠臺(彈珠臺)  拼音:dàn zhū tái
一種游戲器具。利用彈簧彈出鋼珠或玻璃珠,在特制的球盤上滾動,當(dāng)珠子滾入盤上球孔時(shí),或碰觸記載高分的簧片,即可獲獎或得分。
《國語辭典》:打彈珠(打彈珠)  拼音:dǎ dàn zhū
以玻璃珠、鋼珠等為器材的游戲。如:「放學(xué)回家后,他常和鄰居小朋友在門前空地上打彈珠?!?/div>
《國語辭典》:飛蚊癥(飛蚊癥)  拼音:fēi wén zhèng
病名。由于眼睛老化,眼球的玻璃透明液內(nèi),具有游離渾濁的飄浮物,以致在眼前看到有浮動的陰影,狀似飛蚊。深度近視及患有網(wǎng)膜剝離癥的人易患此癥。
《國語辭典》:安普  拼音:ān pǔ
一種玻璃容器。為英語Ampoule的音譯。用以保存注射液或藥液。
《國語辭典》:鎂土(鎂土)  拼音:měi tǔ
含氧化鎂的礦物。成分為碳酸鎂。有絹絲或玻璃光澤,可為水泥、耐火材料、紙漿、涂料填充劑等原料。也稱為「菱苦土」。
《國語辭典》:磨料  拼音:mó liào
研磨金屬、玻璃等的材料,稱為「磨料」。其硬度大,最常用者為金剛砂。
《國語辭典》:浮秤  拼音:fú chèng
一種測液體比重的儀器。為一玻璃管,其下盛水銀(或鉛粒等)處作球狀,管旁劃有分度。也稱為「比重計(jì)」。
《國語辭典》:半透明體(半透明體)  拼音:bàn tòu míng tǐ
能透光但不十分明亮的物體。如乳白色玻璃、油紙等。
《國語辭典》:不良導(dǎo)體(不良導(dǎo)體)  拼音:bù liáng dǎo tǐ
不易導(dǎo)電的物體。如玻璃為電的不良導(dǎo)體。
《國語辭典》:箔檢電器(箔檢電器)  拼音:bó jiǎn diàn qì
檢查物體帶電狀態(tài)的裝置。于玻璃容器內(nèi)金屬棒的前端,掛上兩片金屬(如箔、鋁、金、錫等)。當(dāng)金屬板通入電流時(shí),由于同類電流的抗拒,致使箔片相斥張開,可驗(yàn)知物體帶電的狀態(tài)。
《國語辭典》:蒸餾瓶(蒸餾瓶)  拼音:zhēng liù píng
蒸餾用的玻璃瓶,瓶口呈彎曲管狀。也稱為「曲頸瓶」。
《國語辭典》:硬玻璃  拼音:yìng bō li
以白砂、碳酸鉀、灰石為原料所制成的玻璃。此種玻璃的質(zhì)地較硬、熔點(diǎn)高,對化學(xué)藥品的抵抗力較強(qiáng),可做裝飾品及化學(xué)器具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