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王內(nèi)史
  
羲之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羲之既拜護(hù)軍,又苦求宣城郡,不許,乃以為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

例句

右軍多住寺,此夜后池秋。 司空曙 秋夜憶興善院寄苗發(fā)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軍。 孟浩然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

不絕羲之法,難窮智永流。 張祜 高閑上人

生兒古有孫征虜,嫁女今無王右軍。 李商隱 漫成五章

學(xué)書初學(xué)衛(wèi)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題處尚尋王內(nèi)史,畫時(shí)應(yīng)是顧將軍。 溫庭筠 法云寺雙檜

內(nèi)史書千卷,將軍畫一廚。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右軍尚少年,三領(lǐng)東方騎。 韓翃 贈別崔司直赴江東兼簡常州獨(dú)孤使君

湓城詩贈魚司馬,汝水人逢王右軍。 韓翃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空多篋中贈,長見右軍書。 高適 途中寄徐錄事

今日會稽王內(nèi)史,好將賓客醉蘭亭。 鮑溶 上巳日寄樊瓘樊完憲兼呈上浙東孟中丞簡

今日會稽王內(nèi)史,好將賓客醉蘭亭。 鮑防 上巳寄孟中丞

右軍書畫神傳髓,康樂文章夢授心。 齊己 荊州貫休大師舊房

典故
王謝登臨
 
王謝侶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謝安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揚(yáng)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縣敦逼,不得已赴召,月馀告歸。

例句

王謝登臨處,依依今尚存。 李嘉祐 送越州辛法曹之任

追懷王謝侶,更似會稽岑。 羊士諤 乾元初嚴(yán)黃門自京兆少尹貶牧巴郡乃賦詩十四韻刻于石壁

典故
王逸少不學(xué)衛(wèi)夫人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衛(wèi)鑠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二十六〈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60~2~
羲之少學(xué)衛(wèi)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jīng)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xué)衛(wèi)夫人書。徒費(fèi)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xué)習(xí)焉,遂成書爾。時(shí)年五十有三,或恐風(fēng)燭奄及,聊遺教于子孫耳,可藏之千金勿傳。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張懷瓘·書斷評〉~4404~
孫過庭云,元常專工于隸書,伯英猶精于草體,彼之二美,而羲獻(xiàn)兼之,并有得也。
典故
羲之有之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王羲之子玄之、凝之、徽之、徽之子楨之、徽之弟操之、獻(xiàn)之。

例句

獻(xiàn)子還生子,羲之又有之。 孟郊 子慶詩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chuàng)其議。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shí)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例句

鄒枚入梁苑,逸少在山陰。 劉長卿 寄會稽公徐侍郎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劉長卿 無錫東郭送友人游越

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 孟浩然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贈言王逸少,已見曲池平。 孫逖 登越州城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李白 草書歌行

今來并得三般事,靈運(yùn)詩篇逸少書。 鄭畋 酬隱圭舍人寄紅燭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鐘繇
 
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7~
制曰:書契之興,肇乎中古,繩文鳥跡,不可足觀。末代去樸歸華,舒箋點(diǎn)翰,爭相誇尚,競其工拙。伯英臨池之妙,無復(fù)馀蹤;師宜懸?guī)ぶ?,罕有遺跡。逮乎鐘王以降,略可言焉。鐘雖擅美一時(shí),亦為迥絕,論其盡善,或有所疑。
典故
右軍書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書·王羲之傳》
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

簡釋

右軍書:喻指書畫作品。唐高適《途中寄徐錄事》:“空多篋中贈,長見右軍書?!?/p>


例句

空多篋中贈,長見右軍書。 高適 途中寄徐錄事

《國語辭典》:王羲之  拼音:wáng xī zhī
人名。(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dǎo)之侄,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后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行書、楷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后人稱為「書圣」。
《漢語大詞典》:山陰(山陰)
(1).山朝北的一面。漢書·郊祀志上“從陰道下” 唐 顏師古 注:“山南曰陽,山北曰陰?!?唐 姚合 《寄楊工部聞毘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詩:“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劉大白 《春雪》詩:“可怕的卻是那些株守著嶺北山陰的,甘心埋沒在它底勢力范圍之下!”
(2). 晉 王羲之 的代稱。 王羲之 曾居 會稽 山陰 ,故以代指。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 文徵仲 得筆法於 巙子山 ,而參以 松雪 ,亦時(shí)為 黃 米 二家書,然皆非此公當(dāng)行,惟小楷正書,即 山陰 在世,亦當(dāng)虛高足一席。”
《國語辭典》:鐘王(鍾王)  拼音:zhōng wáng
三國魏鐘繇、晉王羲之皆為楷行書法的代表人物,故世并稱為「鐘王」。宋。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后:「予嘗論書,以謂鐘王之跡,蕭散簡遠(yuǎn),妙在筆畫之外。」《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至于字法,上逼鐘王,下欺顏柳,真是重出世的衛(wèi)夫人,得其片紙只字者,重如拱璧,一時(shí)稱他為『書仙』?!?/div>
《漢語大詞典》:鵝經(jīng)(鵝經(jīng))
(1).指 王羲之 為換鵝所寫的道德經(jīng)。 宋 蘇軾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詩:“一紙鵝經(jīng) 逸少 醉,他年《鵬賦》 謫仙 狂?!眳⒁姟?鵝羣 ”。
(2).《黃庭經(jīng)》的別稱。 元 盧大雅 《舟中寄張外史》詩:“輸與仙都老居士,一簾山雨聽《鵝經(jīng)》。”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鵝群(鵝羣)
(1).成群的鵝。特指 晉 王羲之 書道德經(jīng)所換之群鵝。典出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唐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詩:“《道經(jīng)》終為寫,不慮惜鵝羣。” 唐 陸龜蒙 《又次前韻酬廣文》:“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羣?!?br />(2).即鵝群帖。 明虞堪《贈倪云鎮(zhèn)》詩:“尚想君家清閟閣,臨池誰見搨《鵝羣》?!?清 查慎行 《送陳子文出守石阡》詩之五:“碑版光傳照裔文,臨池妙手繼《鵝羣》?!眳⒁姟?鵝羣帖 ”。
《國語辭典》:黃庭(黃庭)  拼音:huáng tíng
1.道教典籍《黃庭經(jīng)》的簡稱。參見「黃庭經(jīng)」條。唐。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詩:「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
2.道家稱腦中、心中、脾中為「黃庭」。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釋題》:「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nèi)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div>
《國語辭典》:右軍(右軍)  拼音:yòu jūn
1.古時(shí)天子三軍,為中軍、左軍、右軍?!蹲髠鳌;腹迥辍罚骸竿鯙橹熊姡焦指笇⒂臆?。」
2.晉書法家王羲之,曾為右軍將軍,故有王右軍之稱。唐。高適 途中寄徐錄事詩:「空多篋中贈,長見右軍書?!?/div>
《國語辭典》:大王  拼音:dà wáng
1.古代君主或諸侯王的尊稱?!段倪x。枚乘。上書重諫吳王》:「是大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湯武也?!?br />2.俗稱盜匪的首領(lǐng)。《水滸傳》第五回:「被此間有座山,喚做桃花山,近來山上有兩個(gè)大王扎了寨柵,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div>
《國語辭典》:王右軍(王右軍)  拼音:wáng yòu jūn
人名。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參見「王羲之」條。
《漢語大詞典》:羲獻(xiàn)(羲獻(xiàn))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 王獻(xiàn)之 父子二人的并稱。 唐 張懷瓘 書斷:“妙極於筆者 羲 獻(xiàn) ,精窮於實(shí)者 籀斯 ?!?唐 李都 《戲答朝士》詩:“應(yīng)笑 鐘 張 虛用力,卻教 羲 獻(xiàn) 枉勞魂?!?/div>
《漢語大詞典》:逸少
美少年。 南朝 梁武帝 《凈業(yè)賦》:“覽當(dāng)今之逸少,想后來之英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