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山陰道士
寫鵝經(jīng)
右軍鵝
換黃庭
山陰道士鵝
博白鵝
換鵝帖
換經(jīng)鵝
惜鵝群
白鵝書
鵝費羲之墨
鵝歸逸少
換字鵝
寫黃庭不要鵝
好鵝尋道士
換鵝文
將鵝與右軍
籠歸憶右軍
籠隨王右軍
內(nèi)史寫黃庭
山陰書罷
書邀道士鵝
黃庭換鶴
揮翰邀鵝
揮帖致白鵝
覓鵝群
內(nèi)史寫道經(jīng)
書經(jīng)愛鵝
書字換鵝
俗書博白鵝
寫經(jīng)不惜鵝
學(xué)溪老鵝
相關(guān)人物王羲之
《晉中興書》卷七〈瑯琊王錄〉~424~
王羲之字逸少。導(dǎo)之從子也。初訥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嘗見周顗。顗異之。時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乃為寫訖?;\鵝而去。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0~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耳?!刽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覽》卷二百三十八〈職官部三十六·右將軍〉~258~
《晉中興書》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chuàng)其議。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荒藶閷懹櫍\鵝而去?!?/span>
簡釋
換鵝:喻以自己的高才絕技換取心愛之物,或喻書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賀賓客歸越》:“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
例句
道經(jīng)今為寫,不慮惜鵝群。
櫪嘶支遁馬,池養(yǎng)右軍鵝。
彭澤先生柳,山陰道士鵝。
林棲居士竹,池養(yǎng)右軍鵝。
金粉為書重莫過,黃庭舊許右軍多。請看今日酬恩德,何似當(dāng)年為愛鵝。
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
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山陰豈無爾,繭字換群鵝。
鳳皇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鵝費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尚書舊用裁天詔,內(nèi)史新將寫道經(jīng)。
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
新傳左慈訣,曾與右軍鵝。
似君換得白鵝時,獨憑闌干雪滿池。
山陰妙術(shù)人傳久,也說將鵝與右軍。
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群。
便使筆精如逸少,懶能書字換群鵝。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典故 寫練裙
書白練裙
白練題裙
書破白練裙
寫榴裙
羊欣練裙
練裙誰題
裙練偷書
獻(xiàn)之書裙
寫羊裙
相關(guān)人物王羲之
羊欣
《宋書》卷六十二〈羊欣列傳〉~66~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晉徐州刺史。祖權(quán),黃門郎。父不疑,桂陽太守。欣少靖默,無競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汎覽經(jīng)籍,尤長隸書。不疑初為烏程令,欣時年十二,時王獻(xiàn)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獻(xiàn)之嘗夏月入縣,欣著新絹裙晝寢,獻(xiàn)之書裙數(shù)幅而去。欣本工書,因此彌善。
例句
愛竹只應(yīng)憐直節(jié),書裙多是為奇童。
典故傳庾翼
庾翼服右軍
相關(guān)人物庾翼
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嘗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嘆伏,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span>
例句
逸翰應(yīng)藏法,高詞肯浪吟。數(shù)須傳庾翼,莫獨與盧諶。
憶昔鄱陽寺中見一碣,逋翁詞兮逋翁扎。庾翼未服王右軍,李白不知誰擬殺。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20~
王右軍見杜弘治,嘆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典故 露腹
東床腹
東床人
東床佳客
東床玉
東床禁臠
東床俊選
王郎坦腹
舊選床
坦臥東床
臥床東
羲之當(dāng)選
相關(guān)人物王羲之
《王隱晉書》卷七〈王羲之〉~32~
晉·王隱《晉書》:王羲之幼有風(fēng)操,郗虞卿聞王氏諸子皆俊,令使選婿。諸子皆飾容以待客,羲之獨坦腹東、嚙胡餅。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問為誰。果是逸少,乃妻之。」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62~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归T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观疲骸刚撕?!」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簡釋
坦腹:稱美女婿。唐盧綸《送申屠正字湖南迎親》:“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yīng)伴庾公閑?!?/p>
例句
賴有東床客,池塘免寂寥。
鴛鴦卷新贈,遙戀東床空。
羲之當(dāng)妙選,孝若近歸寧。
我非東床人,令姊忝齊眉。
坦腹東床下,由來志氣疏。
時稱渡河婦,宜配坦床賓。
禁臠去東床,趨庭赴北堂。
鼓鼙喧北里,圭玉映東床。
既傾南國貌,遂坦東床腹。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yīng)伴庾公閑。
南郭群儒從,東床兩客居。
幕府若容為坦腹,愿天速變作男兒。
典故相關(guān)人物王獻(xiàn)之
王羲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卷七《雜藝》
「梁氏秘閣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骨?#183;趙曦明注:「二王,羲之、獻(xiàn)之也?!?/span>
《顏氏家訓(xùn)》卷七〈雜藝〉~5~
梁氏秘閣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嘗得十卷;方知陶隱居、阮交州、蕭祭酒諸書,莫不得羲之之體,故是書之淵源。蕭晚節(jié)所變,乃右軍年少時法也。
例句
書札二王爭巧拙,篇章七子避風(fēng)流。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王右軍見杜弘治,嘆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粫r人有稱王長史形者,蔡公曰:『恨諸人不見杜弘治耳!』」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江左名氏傳》:「永和中,劉真長、謝仁祖共商略中朝人士。或曰:『杜弘治清標(biāo)令上,為后來之美,又面如凝脂,眼如點漆,粗可得方諸衛(wèi)玠?!弧?/span>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羲之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dāng)抗行;比張芝書,猶當(dāng)雁行也。』」唐。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卷一晉。王右軍(羲之)《自論書》「吾書比之鐘張,當(dāng)抗行?!?/span>
典故 蘭亭修禊
山陰會
蘭亭字
群賢畢集
山陰游
蘭亭古墨
蘭亭序飲
三月群賢畢集
山陰醉
禊亭晉帖
永和節(jié)
長少群賢畢會
山陰禊飲
山陰修禊帖
禊飲
相關(guān)人物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坑[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例句
閨馀春早景沉沉,禊飲風(fēng)亭恣賞心。紅袖青娥留永夕,漢陰寧肯羨山陰。
長憶山陰舊會時,王家兄弟盡相隨。
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若憶山陰會,孤琴為我援。
徒記山陰興,祓禊乃為榮。
豈同王謝山陰會,空敘流杯醉暮春。
為報會稽亭上客,永和應(yīng)不勝元和。
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不因醉本蘭亭在,兼忘當(dāng)年舊永和。
竹林七子去道賒,蘭亭雄筆安足誇。
人逢轂陽望,春似永和年。
蘭亭舊趾雖曾見,柯笛遺音更不傳。
從今留勝會,誰肯畫蘭亭。
流觴想蘭亭,捧劍傳金人。
地殊蘭亭會,人似山陰歸。
蘭亭應(yīng)駐楫,今古共風(fēng)光。
蘭亭舊都講,今日意如何。
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壺觴須就陶彭澤,時俗猶傳晉永和。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賞譽〉~479~
王右軍道謝萬石「在林澤中,為自遒上」。嘆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風(fēng)領(lǐng)毛骨,恐沒世不復(fù)見如此人」。道劉真長「標(biāo)云柯而不扶?」。
典故右軍誓墓
墓前自誓
誓墓羲之
相關(guān)人物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0~
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及述為揚州刺史,將就徵,周行郡界,而不過羲之,臨發(fā),一別而去。先是,羲之常謂賓友曰:「懷祖正當(dāng)作尚書耳,投老可得仆射。更求會稽,便自邈然?!辜笆雒娠@授,羲之恥為之下,遣使詣朝廷,求分會稽為越州。行人失辭,大為時賢所笑。既而內(nèi)懷愧嘆,謂其諸子曰:「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dāng)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檢察會稽郡,辯其刑政,主者疲于簡對。羲之深恥之,遂稱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維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兇,不蒙過庭之訓(xùn)。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乏,蒙國寵榮。進(jìn)無忠孝之節(jié),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炙劳鰺o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嘆,若墮深谷。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謹(jǐn)以今月吉辰肆筵設(shè)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貪冒茍進(jìn),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皦日!」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王羲之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
典故人那得知
相關(guān)人物王獻(xiàn)之
王羲之
《世說新語》中卷下《品藻》
「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dāng)不同?!还唬骸和馊苏撌獠粻枴!煌踉唬骸和馊四堑弥??』」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宋明帝(劉彧)《文章志》:「獻(xiàn)之善隸書,變右軍法為今體。字畫秀媚,妙絕時倫,與父俱得名。其章草?弱,殊不及父?;蛴崼I(xiàn)之云:『羲之書勝不?』『莫能判。』有問羲之云:『世論卿書不逮獻(xiàn)之?』答曰:『殊不爾也?!凰找姭I(xiàn)之,問:『尊君書何如?』獻(xiàn)之不答。又問:『論者云,君固當(dāng)不如?』獻(xiàn)之笑而答曰:『人那得知之也。』」
簡釋
人那得知:喻父子書法皆工妙。唐柳宗元《重贈二首》之一:“如今試遣隈墻問,已道世人那得知?!?/p>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93~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chuàng)其議。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dǎo)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為敦主簿。敦嘗謂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dāng)不減阮主簿。」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
《北齊書》卷四十二〈盧潛列傳〉~557~
正山子公順,早以文學(xué)見知。武平中符璽郎,待詔文林館。與博陵崔君洽、隴西李師上同志友善,從駕晉陽,寓居僧寺,朝士謂「康寺三少」,為物論推許。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方伎列傳·李嗣真〉~5098~
李嗣真,滑州匡城人也。父彥琮,趙州長史。嗣真博學(xué)曉音律,兼善陰陽推算之術(shù)。弱冠明經(jīng)舉,補許州司功。時左侍極賀蘭敏之受詔于東臺修撰,奏嗣真弘文館參預(yù)其事。嗣真與同時學(xué)士劉獻(xiàn)臣、徐昭俱稱少俊,館中號為「三少」。
典故團(tuán)扇草書
相關(guān)人物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焕讶缙溲?,人競買之。」《白氏六帖》卷九:「王右軍草書于團(tuán)扇?!?/span>
例句
屏風(fēng)誤點惑孫郎,團(tuán)扇草書輕內(nèi)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