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章臺路
章臺走馬
風(fēng)流京兆
走馬章臺路
便面章臺
京兆馬
章臺馬
馬過章臺
章臺系馬
便面章臺馬
翠眉誰畫
張郎走馬
歸來便面
修蛾章臺樣
玉馬戲走章臺下
章臺走畫猿
相關(guān)人物張敞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張敞〉~3222~
京兆典京師,長安中浩穰,于三輔尤為劇??愿叩苋胧兀盀檎?,久者不過二三年,近者數(shù)月一歲,輒毀傷失名,以罪過罷。唯廣漢及敞為久任職。敞為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shù)從之。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qū),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zé)也。然終不得大位。唐·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在長安中。」臣瓚曰:「在章臺下街也?!?/span>
簡釋
章臺走馬:指風(fēng)流瀟灑。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
例句
騎別章臺晚,舟行洛水春。
京兆歸何處,章臺空暮塵。
蹀躞朝馳過上苑,???暝走發(fā)章臺。
章臺折楊柳,春日路傍情。
驛使前日發(fā)章臺,傳道長安春早來。
章臺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梅花大庾嶺頭發(fā),柳絮章臺街里飛。
巴雷隱隱千山外,更作章臺走馬聲。
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綿相憶隔章臺。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青云年少子,挾彈章臺左。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
近映章臺騎,遙分禁苑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若教得似紅兒貌,走馬章臺任道遲。
寂寞想章臺,始嘆云泥隔。
今朝章臺別,楊柳亦依依。
鳴鞭曉出章臺路,葉葉春衣楊柳風(fēng)。
《初學(xué)記》卷九
南朝梁·孫柔之《瑞應(yīng)圖》:「玉馬者,瑞器也,王者清明尊賢則至?!梗〒?jù)《初學(xué)記》卷九引)
《昭明文選》卷四十南朝梁·任彥升(昉)《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
「是以玉馬駿奔,表微子之去。」唐·李善注:《論語比考讖》曰:「殷惑女妲己,玉馬走。宋均曰:女妲己,有美色也。玉馬,喻賢臣奔去也。」
《藝文類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下·馬〉~74~
《瑞應(yīng)圖》曰:玉馬者。王者清明尊賢則至。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842~
居今觀古,曾何足云?而惑甚盜鐘,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是以玉馬駿?,表微子之去;金版出地,告龍逄之怨。明公據(jù)鞍輟哭,厲三軍之志;獨(dú)居掩涕,激義士之心。故能使海若登祗,罄圖效祉;山戎孤竹,束馬景從。伐罪吊民,一匡靖亂,匪叨天功,實(shí)勤濡足。且明公本自諸生,取樂名教,道風(fēng)素論,坐鎮(zhèn)雅俗,不習(xí)孫吳,遘茲神武。驅(qū)盡誅之氓,濟(jì)必封之俗,龜玉不毀,誰之功歟?獨(dú)為君子,將使伊周何地?某等不達(dá)通變,實(shí)有愚誠,不任悾款,悉心重謁。伏愿時膺典冊,式副民望。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842~
唐·李善注引《論語比考讖》曰:「殷惑女妲己,玉馬走。」宋均曰:「女妲己,有美色也。玉馬,喻賢臣奔去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