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37
詞典
2
分類詞匯
235
共235,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鈕扣
撚子
黏接
膩子
胚珠
獅頭鵝
樹瘤
肉鰭
舌苔
蠟筆
拉絲
蠟燭珠
擴孔
欖醬
褲腿
《國語辭典》:
鈕扣(鈕扣)
拼音:
niǔ kòu
扣住衣服的鈕子,式樣繁多,大小亦應(yīng)有盡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我將這鈕扣兒松,把縷帶兒解。」也作「紐扣」、「紐子」、「鈕扣」、「鈕子」、「扣子」、「扣兒」。
分類:
鈕扣
紐扣
衣服
狀物
《漢語大詞典》:
撚子
用紙搓成的條狀物或用線織成的帶狀物。 沈從文
《生》
:“老頭子把那捐條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邊?!?/div>
分類:
條狀
狀物
帶狀
《漢語大詞典》:
黏接
謂以黏性糊狀物將物體連接在一起。 明
陶宗儀
《
輟耕錄·黏接紙縫法
》
:“ 光 云:‘古法用楮樹汁、飛麪、白笈末三物調(diào)和如糊,以之黏接紙縫,永不脫解。’”
分類:
黏性
狀物
連接
《國語辭典》:
膩子(膩子)
拼音:
nì zi
1.桐油、石膏、松香等混合的泥狀物。用以涂抹墻壁或物品的縫隙,使表面平整。也稱為「泥子」。
2.久坐不去,使人厭煩的顧客。如茶館中有茶膩子,飯鋪中有酒膩子,澡堂中有澡膩子。
分類:
久坐
不去
人生
桐油
生厭
石膏
顧客
松香
茶館
混合
狀物
《國語辭典》:
胚珠
拼音:
pēi zhū
種子植物之大孢子囊及其周圍的珠被,受精后可發(fā)育成種子,其成熟前多色白質(zhì)軟,呈小球形。
分類:
胚珠
植物
子房
房內(nèi)
小球
狀物
《漢語大詞典》:
獅頭鵝(獅頭鵝)
鵝的品種之一。體形大,羽毛灰白色,頭上長著黑色帶黃斑的瘤狀物,略似獅頭。生長快,成熟早,肉質(zhì)優(yōu)良。
《新華日報》
1979.9.27:“獅頭鵝原產(chǎn) 廣東省 饒平縣 一帶,是世界罕見的大型鵝種?!?/div>
分類:
品種
體形
羽毛
灰白
白色
上長
黑色
狀物
《漢語大詞典》:
樹瘤(樹瘤)
樹干受傷后因病理或生理的作用而形成的瘤狀物。有些樹木的樹瘤部分,經(jīng)加工呈現(xiàn)美麗的木材花紋,是很有價值的工藝用材。
分類:
樹干
受傷
病理
生理
狀物
《國語辭典》:
肉鰭(肉鰭)
拼音:
ròu qí
指烏賊等軟體動物身上的鰭狀物,主要功能在輔助游泳。
分類:
烏賊
軟體動物
狀物
《國語辭典》:
舌苔
拼音:
shé tāi
舌面上所生的苔狀物。中醫(yī)師用來診斷病情。也作「舌胎」。
分類:
狀物
《國語辭典》:
蠟筆(蠟筆)
拼音:
là bǐ
混合顏料和蠟所制成的條狀物,可供作畫。
分類:
和顏
顏料
混合
加熱
條狀
狀物
繪畫
《國語辭典》:
拉絲(拉絲)
拼音:
lā sī
1.拖拖拉拉。如:「老陳辦事絕不拉絲,難怪經(jīng)理這么賞識他。」
2.語言冗長。如:「發(fā)言時請簡潔,不要拉絲?!?br />3.在不加熱的情形下,把金屬材料拉制成條狀或絲狀物。也作「拔絲」。
分類:
拖拉
金屬材料
條狀
絲狀
狀物
常在
加熱
《漢語大詞典》:
蠟燭珠(蠟燭珠)
蠟淚凝結(jié)成的珠狀物。
《
南史·王僧虔傳
》
:“父 曇首 與兄弟集會子孫,任其戲適。 僧達 跳下地作彪子。時 僧虔 累十二博棊,既不墜落,亦不重作。 僧綽 採蠟燭珠為鳳凰?!币嗍》Q“ 蠟珠 ”。 唐
溫庭筠
《海榴》
:“蠟珠攢作蒂,緗綵翦成叢。”
分類:
凝結(jié)
狀物
《漢語大詞典》:
擴孔
將鉆孔底部或某些類型的基礎(chǔ)墩的底部加以擴大,以便增加其承受荷載的區(qū)域
用來增加管子、杯狀物或殼體等帶孔工件的內(nèi)徑的方法
分類:
鉆孔
增加
底部
管子
狀物
類型
基礎(chǔ)
工件
擴大
以便
承受
荷載
區(qū)域
《漢語大詞典》:
欖醬(欖醬)
指橄欖肉捶碎干放后出現(xiàn)的霜狀物??扇胨帯?明
李時珍
《
本草綱目·果三·橄欖
》
:“又有緑欖色緑,烏欖色青黑,肉爛而甘,取肉捶碎乾放,自有霜如白鹽,謂之欖醬?!?/div>
分類:
橄欖
后出
狀物
入藥
《國語辭典》:
褲腿(褲腿)
拼音:
kù tuǐ
1.褲子的兩腿部分。
2.舊時纏足婦女在褲子的下端,另以布帛制成的桶狀物縛于踝間,以前遮足面,后蔽足根,稱為「褲腿」。
分類:
褲腿
褲子
纏足
婦女
狀物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