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牽扯(牽扯)  拼音:qiān chě
牽連。如:「事情本來就已經(jīng)夠復(fù)雜了,你還把他牽扯進(jìn)來!」
《漢語大詞典》:坐率
幼年子弟因父兄犯法被牽連而治罪。漢書·石奮傳:“孤兒幼年未滿十歲,無罪而坐率。” 顏師古 注:“ 服虔 曰:‘率,坐刑法也?!?如淳 曰:‘率,家長也。’幼年無罪,坐為父兄所率而并徙, 如 説近之?!?王先謙 補(bǔ)注:“ 王文彬 曰:‘言無罪而坐以適徙之法, 服 説近之,特不當(dāng)言刑耳。’注文‘率’上當(dāng)有坐字?!?/div>
《國語辭典》:指攀  拼音:zhǐ pān
檢舉告發(fā)。元。鄭光祖《?梅香》第三折:「這小賤人,連我也指攀著。」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恰才拿住這賊,他道這婦人是他渾家,指攀你殺了來?!?/div>
《漢語大詞典》:招涉
牽連,關(guān)涉。《元典章·吏部五·給由》:“又廉訪司因事取問官吏,事內(nèi)止寫某官亦有招涉,俱無所犯斷決緣由?!?span id="ag1akcu"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殺人》:“其 李寶 雖有招涉,不合治罪?!?/div>
《漢語大詞典》:鉤嬰(鉤嬰)
亦作“鉤嬰”。 牽連纏繞。 唐 柳宗元 《晉問》:“若化若遷,鉤嬰蟬聯(lián),然后融為平川。”
分類:牽連纏繞
《漢語大詞典》:擺蹤(擺蹤)
謂擺脫牽連。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今搢紳因薦士被斥,即嘵嘵辯數(shù),謂己之進(jìn),出於親擢,凡可以擺蹤者,無所不用其至,誰肯自列如 尹 之言乎?”
分類:擺脫牽連
《漢語大詞典》:攀連(攀連)
誣供牽連。 廖平子 《史堅(jiān)如案拾遺》:“ 堅(jiān)如 當(dāng)日供詞,牽連旗籍與軍政界甚眾,非旗籍人與軍政界實(shí)有事實(shí),特有意攀連,使內(nèi)起風(fēng)波?!?/div>
《漢語大詞典》:牽頓(牽頓)
牽連困頓。新唐書·裴耀卿傳:“ 夷州 刺史 楊濬 以贓抵死,有詔杖六十,流 古州 。 耀卿 上言:‘刺史、縣令異諸吏,為人父母,風(fēng)化所瞻……屈挫牽頓,民且哀憐,是忘免死之恩,而有傷心之痛,恐非崇守長、勸風(fēng)俗意?!?/div>
分類:牽連困頓
《漢語大詞典》:手尾
首尾。猶瓜葛。比喻互有牽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六回:“我們是交割清楚的了,彼此沒有了手尾,便是事忙路遠(yuǎn),不寫信也極平常;糾葛未清的,如何也好這樣呢。”
分類:首尾牽連
《漢語大詞典》:連纏(連纏)
糾纏,牽連。 明 劉基 《感時(shí)述事》詩之一:“大臣國柱石,憂喜相連纏?!?/div>
分類:糾纏牽連
《漢語大詞典》:薰胥
謂因牽連而受刑。漢書·敘傳下:“烏呼 史遷 ,薰胥以刑?!?顏師古 注:“ 晉灼 曰:‘薰,帥也,從人得罪相坐之刑也?!?晉 説近是矣。此敍言 史遷 因坐 李陵 ,橫得罪也?!?王念孫 曰:“薰胥以刑,謂相率而入於刑也?!币?span id="1m9xqfw" class="book">《讀書雜志·漢書十五》。一說指服腐刑。 王先謙 補(bǔ)注:“官本引 蕭該 《音義》曰:‘ 韋昭 曰:腐刑必薰之,餘殘?jiān)获恪!?清 周亮工 《壽青溪三老序》:“復(fù)懼以薰胥之燄,累及朋儔?!?/div>
《漢語大詞典》:證案(證案)
指與案件有牽連的人。史記·酷吏列傳:“章大者連逮證案數(shù)百,小者數(shù)十人;遠(yuǎn)者數(shù)千,近者數(shù)百里?!?span id="j7exoj1" class="book">《漢書·元帝紀(jì)》:“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證案,興不急之事,以妨百姓?!?/div>
《國語辭典》:扯落  拼音:chě luo
牽扯、羈絆。《金瓶梅》第七五回:「可知你心不得閒,可不了一了心愛的扯落著你哩!」
分類:牽扯牽連
《漢語大詞典》:黏惹
黏附著;牽連著。 清 蔣士銓 臨川夢·訪夢:“情生這些,處處皆黏惹;情銷那些,件件都拋捨?!?/div>
《漢語大詞典》:染逮
牽連,連累。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及黨事大起,天下名賢多見染逮?!?span id="1vmftk9"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九年》:“時(shí)黨人獄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賢?!?胡三省 注:“染,謂獄辭所污染也。逮,謂連及也?!?/div>
分類:牽連連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