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74,分99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福物
浮物
安物
范物
物品
物宗
嬰物
資物
宿物
物流
蠹物
肖物
訓(xùn)物
物運
物氣
《國語辭典》:福物  拼音:fú wù
祭祀用的食物?!端疂G傳》第二回:「且說兩個軍牌,買了福物,煮熟在廟,等到巳牌,也不見來?!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只見堂前燈燭熒煌,三牲福物,正在那里獻(xiàn)神?!?/div>
分類:祭祀酒肉
《漢語大詞典》:浮物
猶浮財。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一部二:“房子呢,看誰敢搬進(jìn)這黑大門樓里來?唯有浮物,得挪動一下。”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七:“他陪他看了起出的浮物?!?/div>
《駢字類編》:安物
揚子:君子寬裕足以長眾,和柔足以安物。
《漢語大詞典》:范物(範(fàn)物)
(1).用模子制造器物。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且夫洪陶范物,大象流形,躁靜異尚,翔沉舛情?!?br />(2).示范于人。宋書·武帝紀(jì)上:“ 高祖 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內(nèi)外,百官皆肅然奉職,二三日間,風(fēng)俗頓改?!?/div>
《國語辭典》:物品  拼音:wù pǐn
東西、物件。唐。杜佑《通典。卷九。食貨。錢幣下》:「既欲均齊物品,廛井斯和,若不繩以嚴(yán)法,無以肅茲違犯。」
《漢語大詞典》:物宗
指眾人所景仰的人。 晉 孫綽 《竺法護(hù)匹山巨源》:“ 護(hù)公 德居物宗, 巨源 位登論道,二公風(fēng)德高遠(yuǎn),足為流輩矣?!?/div>
《漢語大詞典》:嬰物(嬰物)
謂縈懷世務(wù);糾纏于外界事物。 晉 張協(xié) 《雜詩》之三:“至人不嬰物,餘風(fēng)足染時?!?宋 葉適 《劉建翁墓志銘》:“ 建翁 韻甚清,氣安而貌和,懸會宿解,不以滯吝嬰物?!?/div>
《漢語大詞典》:資物(資物)
(1).憑借他物。列子·楊朱:“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衛(wèi),肌膚不足以自捍御,趨走不足以從利逃害,無毛羽以御寒暑,必將資物以為養(yǎng),任智而不恃力?!?br />(2).資財物品。后漢書·董卓傳:“ 卓 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下·法顯:“后風(fēng)火忽起,延及其家,資物皆盡?!?span id="5yqik6x" class="book">《隋書·藝術(shù)傳·萬寶常》:“ 寶常 貧無子,其妻因其臥疾,遂竊其資物而逃?!?/div>
《漢語大詞典》:宿物
存留之物。多以“胸?zé)o宿物”喻人坦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下:“ 謝仁祖 云:‘ 庾赤玉 胸中無宿物?!?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其詩頗得 唐 人古澹處,此老胸中仍無宿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夢:“ 畢 為人坦直,胸?zé)o宿物,微洩之。”
分類:存留
《國語辭典》:物流  拼音:wù liú
大型批發(fā)公司為求其貨物快速分送,而成立物流中心。近年改稱為「物流公司」。
《漢語大詞典》:蠹物
亦作“蠧物”。 蛀食器物的蟲類。周禮·秋官·剪氏:“翦氏,掌除蠧物?!?鄭玄 注:“蠧物,穿食人器物者,蟲魚亦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肖物
謂刻畫事物。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檀弓》《考工記》孟子《左氏》戰(zhàn)國策、 司馬遷 ,圣於文者乎,其敘事,則化工之肖物?!?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 初白 則隨事隨人,各如其量,肖物能工,用意必切。”
分類:刻畫
《漢語大詞典》:訓(xùn)物(訓(xùn)物)
謂教誨民人。《晉書·裴頠傳》:“故大建厥極,綏理羣生,訓(xùn)物垂范,於是乎在,斯則圣人為政之由也?!?span id="0jbdgnf" class="book">《隋書·循吏傳·梁彥光》:“賞以勸善,義兼訓(xùn)物?!?宋 贊寧 宋高僧傳·興福三·義莊:“始於 洛邑 采聽《法華》,見識過人,闡揚訓(xùn)物,眾請居 九曜院 焉?!?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四:“簞瓢陋室,若飫萬鐘,訓(xùn)物刑家,惟孝惟忠。”
分類:教誨民人
《漢語大詞典》:物運(物運)
猶世運。后漢書·張純等傳論:“況物運遷回,情數(shù)萬化,制則不能隨其流變,品度未足定其滋章,斯固世主所當(dāng)損益者也?!?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近觀物運,遠(yuǎn)訪師圣,聲數(shù)后彰,律理前定?!?/div>
分類:物運世運
《漢語大詞典》:物氣(物氣)
指所謂物質(zhì)性的妖氣。 漢 王充 論衡·訂鬼:“而世獨謂鬼者不在妖祥之中,謂鬼猶神而能害人,不通妖祥之道,不睹物氣之變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