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42,分110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鎮(zhèn)物
從物
六物
忘憂物
付物
拯物
物土
使物
通物
五物
秋物
賞物
常物
不物
物斛
《國語辭典》:鎮(zhèn)物(鎮(zhèn)物)  拼音:zhèn wu
1.控制、安定情緒?!稌x書。卷七九。謝安傳》:「玄等既破堅(jiān),有驛書至,安方對(duì)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既罷,還內(nèi),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zhèn)物如此?!?br />2.施法術(shù)時(shí)用以鎮(zhèn)邪或咀咒的東西。
《漢語大詞典》:從物(從物)
(1).謂追求物質(zhì)享受或功名富貴。荀子·哀公:“日選擇於物,不知所貴,從物如流,不知所歸?!?楊倞 注:“為外物所誘蕩而不返也?!?span id="h6iynhd" class="book">《后漢書·周磐傳》:“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養(yǎng)和,不以榮利滑其生術(shù)。吾親以沒矣,從物何為?” 宋 秦觀 《和淵明〈歸去來辭〉》:“內(nèi)取足於一身,復(fù)從物兮何求!”
(2).順從自然。管子·內(nèi)業(yè):“是故圣人與時(shí)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列子·湯問:“人性婉而從物,不競不爭,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div>
《漢語大詞典》:六物
(1).謂歲、時(shí)、日、月、星、辰。左傳·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公曰:‘何謂六物?’對(duì)曰:‘歲、時(shí)、日、月、星、辰,是謂也?!?br />(2).六幣。周禮·秋官·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br />(3).釀酒所需之六物。禮記·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糵必時(shí),湛熾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jiān)之,毋有差貸?!?孔穎達(dá) 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麴糵二,湛熾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齊六也。物,事也,謂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span id="qgyqj69" class="book">《呂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 高誘 注:“六物,秫、稻、麴、糵、水、火也?!焙笠嘁灾妇?。 明 許潮 《武陵春》雜劇:“今是二月花朝節(jié),正桃花大放之時(shí),不免駕小舟,具六物,往 武陵谿 ,游翫一遭則箇。”
(4).佛教之制,比丘(受過具足戒的男僧)必備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羅僧(中衣),三、安陀會(huì)(下衣),四、波咀羅(鐵缽、木缽、瓦缽等),五、尼師壇(坐具),六、騷毘羅(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蟲),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標(biāo)舉之。
《國語辭典》:忘憂物(忘憂物)  拼音:wàng yōu wù
1.舊時(shí)認(rèn)為酒可以解愁忘憂,故稱為「忘憂物」。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七:「汎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04' target='_blank'>白居易 錢湖州以箬下酒李蘇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無因同飲聊詠所懷詩:「勞將箬下忘憂物,寄與江城愛酒翁?!?br />2.萱草的別名。參見「萱草」條。
分類:萱草
《韻府拾遺 物韻》:付物
易:六五童蒙吉。注:以夫陰質(zhì)居于尊位。不自任察而委于二。付物以能,不勞聰明,功斯克矣。故曰童蒙吉。
《漢語大詞典》:拯物
猶濟(jì)世。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知能拯物,愚足全生?!?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濟(jì)時(shí)拯物,無以加也?!?唐 劉禹錫 《傳信方述》:“其志在於拯物,予故申之以書。”
分類:濟(jì)世
《漢語大詞典》:物土
(1).土地所產(chǎn)的物品。 晉 袁宏 后漢紀(jì)·桓帝紀(jì)下:“先王疆理天下,畫為九壤,物土不同,風(fēng)俗亦異?!?br />(2).選擇合適的土地。儀禮·既夕禮:“筮宅,冢人物土?!?鄭玄 注:“物,猶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營之?!?span id="96exmfb" class="book">《文選·潘岳〈西征賦〉》:“在皇代而物土,故毀之而又復(fù)?!?李善 注:“在皇代物其土宜,故前毀之而今又復(fù)?!?br />(3).指土地。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圖而校?!?唐 顧況 《湖州刺史廳壁記》:“其英靈所誕,山澤所通,舟車所會(huì),物土所產(chǎn),雄於 楚 越 ?!?/div>
《漢語大詞典》:使物
日常使用的物品。紅樓夢第八回:“雇了三輛大車,單拉行李使物?!?br />使者和貨物。史記·南越列傳:“ 高后 時(shí),有司請(qǐng)禁 南越 關(guān)市鐵器。 佗 曰:‘ 高帝 立我,通使物,今 高后 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絶器物,此必 長沙王 計(jì)也?!?/div>
《漢語大詞典》:通物
謂通曉物理人情。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 宋 葉適 《沈元誠墓志銘》:“君閎而懋之,通物以性,成身以行,應(yīng)事以理?!?/div>
《漢語大詞典》:五物
(1).指五種地形上的物產(chǎn)。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xí)疄?,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dòng)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皁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dòng)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dòng)物宜羽物,其植物覈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dòng)物宜介物,其植物莢物,其民晳而瘠。五曰原隰,其動(dòng)物宜臝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
(2).猶言五事。《周禮·地官·鄉(xiāng)大夫》:“以鄉(xiāng)射之禮五物詢眾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興舞?!?賈公彥 疏:“物,事也?!?br />(3).五行。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徵:“其在體也,木骨、金筋、火氣、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眳⒁姟?五行 ”。
(4).指金、銀、龜、貝、布五種貨幣。漢書·食貨志下:“凡寳貨五物,六名,二十八品?!?br />(5).五色,五種顏色。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漢 鄭玄 注:“物,色也。視日旁云氣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國。 鄭司農(nóng) 云:以二至二分觀云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故曰凡此五物,以詔救政。” 宋 蘇軾 《賀年啟》:“效五物以觀云,咸知?dú)q美?!?/div>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zhì)。中國古代視為構(gòu)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yùn)行變化,形成各種現(xiàn)象?!抖Y記。禮運(yùn)》:「播五行于四時(shí)?!固???追f達(dá)。正義:「播謂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于春夏秋冬之時(shí)也?!埂犊鬃蛹艺Z。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shí)化育,以成萬物?!?br />2.舊時(shí)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運(yùn)。后借指命運(yùn)。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誰不愿黃金屋?誰不愿千鐘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br />3.仁、義、禮、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固?。楊倞。注:「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秋物
(1).秋季的農(nóng)作物。《詩·大雅·生民》“載謀載惟” 唐 孔穎達(dá) 疏:“秋物之成,賴郊祀之福。”
(2).秋季的景物。 唐 白居易 《內(nèi)鄉(xiāng)村路作》詩:“ 渭 村秋物應(yīng)如此,棗赤梨紅稻穗黃?!?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俯視重峯復(fù)嶺,秋物爛斑?!?/div>
《駢字類編》:賞物(賞物)
宋 歐陽修 冬后三日陪丁元珍游東山寺 為貪賞物來猶早,迎臘梅花吐未齊。
《漢語大詞典》:常物
(1).長久存在之物;固定不變之物。 晉 葛洪 抱樸子·自敘:“且榮位勢力,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span id="zx2wrev"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十》:“凡貢物各將其土實(shí),非土產(chǎn)者勿進(jìn)。 朝鮮 、 安南 、 琉球 、 緬甸 、 蘇祿 、 南掌 皆有常物,餘唯其所獻(xiàn)?!?br />(2).一般的東西;普通物品。 唐 王度 《古鏡記》:“友人 薛俠 者,獲一銅劍,長四尺,劍連於靶;靶盤龍鳳之狀,左文如火燄,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爍,非常物也。”
(3).指常人。 明 唐順之 《方圓硯銘》:“惡方喜圓,常物之情;喜方惡圓,幽人之貞。皆物我之相笑,無益損乎爾形?!?/div>
《漢語大詞典》:不物
(1).違禁的事物。周禮·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與其不物者而搏之。” 賈公彥 疏:“案《大司徒》,民當(dāng)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與眾同;又視占亦不與眾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違禁之物,故搏之也?!焙笥靡灾^不如常法,不合法度。北齊書·幼主紀(jì)論:“過庭所聞,莫非不軌不物。”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宣文閣:“以次入對(duì),從容密勿,蓋終日焉。而聲色狗馬,不軌不物者,無因而至前矣?!?br />(2).謂不分物我。莊子·庚桑楚:“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郭象 注:“各得其宜,則物皆我也。”
《漢語大詞典》:物斛
借指糧食。斛,古代量器。《元典章·刑部十一·偷粟米賊人免刺》:“比年田禾薄收,物斛涌貴,貧民缺食。”《元典章·工部二·糴販客船不許遮當(dāng)》:“近歲天旱,中原田禾薄收,物斛價(jià)高,百姓艱食。”《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六年》:“契勘屯田官兵共約三千餘人,其每年所收物斛大段數(shù)少,若將不堪?!?/div>
分類:糧食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