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74,分99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水物
比物
貢物
歲物
役物
具物
假物
身外物
超物
恤物
燭物
服物
市物
物誘
改物
《漢語大詞典》:水物
水中生物;水產(chǎ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龍,水物也。” 晉 左思 《蜀都賦》:“水物殊品,鱗介異族,或藏蛟螭,或隱碧玉?!?span id="bonlhln" class="book">《南史·徐羨之傳》:“城北有陂澤,水物豐盛?!?span id="7nbxq27" class="book">《南史·謝靈運(yùn)傳》:“ 會(huì)稽 東郭有 回踵湖 , 靈運(yùn) 求決以為田, 文帝 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 顓 堅(jiān)執(zhí)不與?!?/div>
《國語辭典》:比物  拼音:bǐ wù
排比事類,歸納推演?!俄n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埂段倪x。枚乘。七發(fā)》:「比物屬事,離辭連類。」
《漢語大詞典》:貢物(貢物)
封建時(shí)代官吏、人民或?qū)賴I(xiàn)給帝王的物品。 清 王士祿 《詔罷高麗貢鷹歌》:“ 西旅 之獒 越裳 雉,貢物各各因其方?!?/div>
《漢語大詞典》:歲物(歲物)
指草木。因其一歲一榮枯,故謂。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秋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唐 李白 《新林浦阻風(fēng)寄友人》詩:“歲物忽如此,我來定幾時(shí)?!?/div>
《國語辭典》:役物  拼音:yì wù
控制、役使事物?!盾髯?。修身》:「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漢語大詞典》:具物
(1).萬物。《隋書·音樂志中》:“和氣洽,具物滋。”
(2).謂所備祭品。指酒牲食具等祭物。 唐 于邵 《唐釋奠武成王樂章·迎俎酌獻(xiàn)》:“五齊絜,九牢碩,梡橜循,罍斝滌,進(jìn)具物,揚(yáng)鴻勣?!?/div>
《漢語大詞典》:假物
(1).借用事物。公孫龍子·跡府:“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br />(2).假造的東西。列子·湯問:“ 偃師 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huì)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視之,內(nèi)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jié)、皮毛、齒髮,皆假物也?!?/div>
《漢語大詞典》:身外物
見“ 身外之物 ”。
《國語辭典》:身外之物  拼音:shēn wài zhī wù
身體以外的東西。指無足輕重的東西。《儒林外史》第一七回:「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div>
《漢語大詞典》:超物
謂離塵脫俗,超然物外。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二:“ 東方曼倩 、 管公明 、 郭景純 俱以奇才挾神術(shù)……若其超物之哲, 曼倩 為最, 公明 次之, 景純 下矣?!?/div>
《漢語大詞典》:恤物
謂憐惜百姓。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 宋璟 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shí)人咸謂 璟 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div>
分類:憐惜百姓
《漢語大詞典》:燭物(燭物)
明察事物。《魏書·李彪傳》:“賴遇陛下體明叡之真,應(yīng)保合之量,恢大明以燭物,履靜恭以安邦。” 宋 葉適 《瑞安縣重修縣學(xué)記》:“彼雖知以學(xué)為吏,燭物之智淺,察己之功不深。”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至當(dāng):“以理燭物,則順逆、美惡皆容光必照。”
分類:明察察事
《國語辭典》:服物  拼音:fú wù
1.衣服及器物。唐。韓愈〈畫記〉:「于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載服物者?!?br />2.使民敬服?!稌x書。卷三三。列傳。石苞》:「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div>
《漢語大詞典》:市物
(1).貨物,商品。周禮·地官·質(zhì)人“掌稽市之書契” 漢 鄭玄 注:“書契,取予市物之券也。”漢書·食貨志下:“而不軌逐利之民畜積餘贏以稽市物,痛騰躍,米至石萬錢,馬至近百金?!?span id="7nbfnrr" class="book">《宋史·食貨志下八》:“使審知市物之價(jià),賤則增價(jià)市之,貴則損價(jià)鬻之。”
(2).購買貨物。宋史·食貨志下八:“平準(zhǔn)務(wù)官吏等給費(fèi)多,并遣官市物,搔動(dòng)于外?!?span id="flkyme2" class="book">《宋史·食貨志下八》:“先是,帝出手詔付 布 ,謂市易司市物,頗害小民之業(yè),眾言喧譁。”
《漢語大詞典》:物誘(物誘)
為外物所引誘。 晉 支遁 《詠大德詩》:“既喪大澄真,物誘則智蕩?!?/div>
分類:外物引誘
《漢語大詞典》:改物
改變前朝的文物制度。多指改正朔、易服色。后因以指改朝換代。左傳·昭公九年:“ 文 之伯也,豈能改物?” 杜預(yù) 注:“言 文公 雖霸,未能改正朔、易服色?!?span id="xw7uuko" class="book">《國語·周語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chuàng)制天下,自顯庸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梁書·武帝紀(jì)中》:“五精遞襲,皇王所以受命;四海樂推, 殷 周 所以改物?!?宋 陳亮 《謝安比王導(dǎo)論》:“此固 王猛 之所不屑就也, 晉 於是無中州之望矣,而 溫 方專制朝廷,幾於改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