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五四
史應物,字純夫,潁昌(今河南許昌)人,紹興中在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字文饒,一作子饒,學者稱為觀物先生。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由成都府路鈐轄司干辦公事請祠歸,杜門十年,著書多種。孝宗乾道中表進其書,除直徽猷閣。官至兵部郎中、知潼川府。隆興間汪應辰帥蜀,薦其有捐軀殉國之忠,又善于理財。有《皇極經(jīng)世索隱》、《皇極經(jīng)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翼玄》等。
全宋文·卷四三四三
張行成,字文饒,學者稱觀物先生,臨邛(今四川邛崍)人。通經(jīng)博古,尤邃于《》。紹興二年進士及第。紹興九年獻《芻蕘書》二十篇,論天下形勢甚悉。歷漢州教授。二十三年,官成都府路鈐轄司干辦公事。丐祠歸,杜門十年,著成《述衍》、《翼玄》、《易通變》等七種凡九十九卷,發(fā)揮邵雍象數(shù)之學,世稱「七《》」(今尚存五種共六十五卷)。孝宗初,知漢州。乾道二年,表進「七《》」,除直徽猷閣,遷兵部郎中。出知潼川府。見所作《進易書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一六五,汪應辰《文定集》卷六、一五,周必大《文忠集》卷三五,《玉海》卷三六,《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大觀,字物初,號慈云,俗姓陸,鄞縣橫溪(今浙江寧波)人。參北澗居簡于凈慈寺,悟旨,典文翰,聲稱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臨安府法相禪院,歷住安吉州顯慈禪寺、紹興府象田興教禪院、慶元府智門禪寺、大慈名山教忠報國禪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編《物初大觀禪師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凈慈寺志》卷一○《法嗣》?!♂尨笥^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九三五
大觀,字物初,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陸氏子。師事北澗居簡。淳祐間歷住臨安府法相禪院、安吉州顯慈禪寺、紹興府象田興教禪院、慶元府智門禪寺、大慈名山教忠報國禪寺。景定中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門弟子輯有《物初大觀禪師語錄》一卷。見《物初大觀禪師語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德興人,字子涇。度宗咸淳十年進士。授饒州路三司提干。年老乞休,御書“觀物樓”扁額賜之,遂自稱“觀物老人”。宋亡,元世祖詔征不起。嘗傳邵雍“皇極”之學于廖應淮。有《皇極經(jīng)世書鈐》。
全宋文·卷八○二三
祝泌,字子涇,晚號觀物老人,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傳邵雍皇極之學于廖應淮。舉進士,淳祐中為提領所干辦公事,以承直郎充江淮荊浙福建廣南路都大提點坑冶鑄錢司干辦公事。著有《皇極經(jīng)世書鈐》、《觀物篇解》、《皇極經(jīng)世解起數(shù)訣》、《六壬大占》(以上并存)等。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徵之不起,其甥傅立以其書上之。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觀物篇解》提要,《宋史翼》卷三五,光緒《江西通志》卷二三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泰州海陵人,徙居鎮(zhèn)江,字克遜。理宗景定、度宗咸淳中兩領鄉(xiāng)薦。宋亡,專意經(jīng)傳,精于《》。安貧樂善,自號觀物老人。江浙行省檄充濂溪書院、東川書院山長,皆不赴。卒年八十二。有詩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福州路長樂人,字物初。道士,學道龍虎山。泰定三年主泉州報恩光孝觀。順帝至元三年授至正元嘉文泰法師教門高士,主龍虎山繁禧觀。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仲羲,字物先,浙東僧也,為仲芳倫禪師弟子。洪武九年,被召住蔣山梁志公塔寺。以寺近宮闕,王氣攸聚,紫云黃霧,昕夕擁護。非惟僧徒,食息靡安,圣跡神靈,均未妥善,且佛法以方便為先,如得近地改建,誠至幸也。明祖許之,始擇地于朱湖洞南,功將就緒,有言其地湫隘,非京剎所宜。羲復以聞,有旨令舍舊圖新,大其規(guī)制,可容千僧。太師李善長相度地形,擇于獨龍岡東麓,西踞朱湖洞五里而近,回巒復阜,左右相向,方山在其南,儼然祇樹之境。羲以圖進,太祖答曰:“以此奉志公為宜?!彼煲允哪昃旁轮凶鞔蟮睿淝皷|曰“大悲”,西曰“經(jīng)藏”。食堂在東,庫院附焉。禪堂在西,方丈近焉,后為演法之堂,志公塔則樹于堂之陰。其崇五級,附以殿宇,以備禮誦,左右為屋以棲僧。翼以兩廡,其壁則繪諸佛梵像,神 師之跡。屏以重門,繚以周垣,其他規(guī)制,無有不具。踰年告成,賜額曰“靈谷禪寺”。羲實為開基之祖。是年授右闡教,敕曰:“入定于大千界里,談經(jīng)于不二門中。解脫為空,清虛成性。久留心于佛教,獨潛跡于禪林。去就維時,是非不染爾。仲羲,居山禪伯,對月詩宗。抱不墮之慈悲,樂無窮之清凈。乃命闡教之職,用副僧錄之司。尚宜深究佛書,詳窮禪教。條分本末,縷析始終。俾諸僧皆悟靜中之禪,而無教外之失。今特授爾僧錄司右闡教,往欽于訓,宜懋爾功?!睆唾n紫,開堂。風徽遠暢,宗法攸寄。其寺碑則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奉敕撰,具見《文集》。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物元,馀姚明真院僧,洪武初被徵至南京,寂于天界寺。
元詩紀事
如阜字物元,馀姚僧。洪武初徵至南京,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蘭州人,字濟物,號幸庵。弘治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勢豪殺人,澤處以死。中貴祈免,不聽。正德初,歷浙江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稱。再遷為右副都御史,提督軍務,鎮(zhèn)壓劉六、劉七、趙燧等起事。始至,申明軍法,將校畏縮當死,自此大小數(shù)十戰(zhàn),無不得勝。進右都御史??偠酱冎T軍,鎮(zhèn)壓廖麻子、喻思俸等。進左都御史。經(jīng)略哈密,以與王瓊忤,又得罪錢寧,遂因經(jīng)略不當被斥為民。世宗即位,起兵部尚書。未幾,因前經(jīng)略哈密事被劾奪職。隆慶初,復官。謚襄毅。
維基
彭澤(1459年—1529年),字濟物,號幸庵,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洮府蘭州(今甘肅省蘭州市)人,軍事將領。官至兵部尚書。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出為直隸徽州府知府,任內(nèi)賞識禮遇生員唐皋,后來唐皋考中狀元。正德初年,改任真定府知府,為政嚴明。升任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均已威猛而著稱。升任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改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撫。當時劉惠、趙燧在河南叛亂,命彭澤與咸寧伯仇鉞進剿,連續(xù)數(shù)十次戰(zhàn)役后,平定。后晉升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蔭子錦衣世百戶。替代洪鐘總督川、陜諸軍,討伐四川廖麻子、喻思俸叛軍。平定后,不久,內(nèi)江、榮昌賊亂再起,之后他轉(zhuǎn)移征討,平定后升任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其再三請求歸還后,得到批準;但未離開時,恰逢土魯番佔據(jù)哈密,逮捕忠順王速檀拜牙郎離去,并索要金幣??傊凄囪啊⒏拭C巡撫趙鑒等上報,請求派遣大臣經(jīng)略。大學士楊廷和等一同舉薦彭澤。彭澤因為久居戰(zhàn)場早已生厭,請求歸鄉(xiāng)引病辭職,并推舉鄧璋、咸寧侯仇鉞可繼任。明武宗下詔書慰問勉勵,方才赴任陜甘總督。為抵達后事平,遂歸還處理都察院事。當初,兵部尚書一職位缺,廷臣舉薦彭澤,但王瓊得到,且私下詆毀彭澤。言官多彈劾王瓊,于是兩人有矛盾。彭澤又時常辱罵錢寧,王瓊告訴錢寧,但錢未聽信。王瓊于是邀請彭澤喝酒,并在屏間藏匿錢寧,挑撥彭澤喝醉并辱罵,使得錢寧聽到。當時恰逢蒙古入侵宣府,廷臣商議以許泰率領部隊進攻,彭澤總制東西兩邊軍務。詔書剛下,罷免許泰,又不命彭澤總制,唯獨派遣提督率領兩個游擊部隊六千人,意以困住彭澤。彭澤于是上奏派遣成國公朱輔,恰逢蒙古撤軍,彭澤歸還梳理都察院事。當初寫亦虎仙私下與土魯蕃酋速檀滿速兒勾結(jié),而彭澤最初不知而派遣。滿速兒以城印來歸降,留下速檀拜牙郎等人。寫亦虎仙再次出使并私通滿速兒,準備進占肅州。當時,彭澤已經(jīng)離開,趙鑒也離去,李昆擔任甘肅巡撫,他顧慮有變,在甘州扣留人質(zhì),并驅(qū)逐寫亦虎仙出關(guān)。滿速兒聽后大怒,再次進占哈密,并分兵進攻沙洲,親自率萬余騎兵進犯嘉峪關(guān)。游擊芮寧與參將蔣存禮抵禦,芮寧率領七百部隊在沙子壩遇到敵軍,后兵敗陣亡。滿速兒遂屠城殺掠。明武宗再次詔彭澤提督三邊軍務。恰逢副使陳九疇稱因為逮捕使者而使得內(nèi)應絕,于是再次請求和議。于是撤銷彭澤出兵,彭澤乞求歸鄉(xiāng)。此后,王瓊追論嘉峪關(guān)戰(zhàn)敗,而錢寧從中參與,而大學士梁儲等堅持反對,于是事方止。王瓊?cè)匀粓猿肿氛撆頋墒?,李昆、陳九疇一同被逮捕追論。彭澤被貶為民、李昆被罷免官位,陳九疇除名。明世宗繼任后,錢寧事敗,王瓊亦得罪。御史楊秉中請求召回彭澤,隨即起用為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侍經(jīng)筵、奉敕提督團營軍務。李昆、陳九疇兩人亦恢復官職。嘉靖元年(1522年),彭澤對軍隊官員進行改制,淘汰錦衣衛(wèi)所等官員,從而招致大量積怨。言官交相彈劾,仍然加少保,賜敕乘傳歸。當時錦衣百戶王邦奇亦詆毀彭澤,稱哈密之事,是因為彭澤賄賂土魯番求和而導致,言語涉及楊廷和、陳九疇等。因此張璁、桂萼遂逮捕陳九疇戍邊。而彭澤亦被奪職為民,家居郁郁而卒。隆慶初年,恢復官職,謚襄毅。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秦樸,字物初,瑞五公曾孫,明無錫人。長身古貌,博學有文章,嘗崇祀鄉(xiāng)賢寺配享淮海祖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5—1635 【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君實,號竹懶,又號九疑。萬歷二十年進士,除九江推官,授西華知縣。崇禎元年升太仆少卿。和易安雅,恬于仕進。能書畫,善鑒賞,世稱博物君子,亞于王維儉、董其昌,而微兼二公之長。評畫之作,文字絕佳。詩亦纖艷可喜。有《官制備考》、《姓氏譜纂》、《槜李叢談》、《書畫想象錄》、《紫桃軒雜錄》、《六研齋筆記》等。
詞學圖錄
李日華(1565-1635) 字君實,號竹懶,又號九疑。浙江嘉興人。遷太仆少卿。工書畫,精鑒賞,聲名亞于董其昌。有《恬致堂集》、《竹懶畫媵》、《六研齋筆記》等。詞在集中。
槜李詩系·卷十六
日華,字君實,號九疑,嘉興人。萬歷壬辰進士,累官太仆少卿,告歸。通籍凡四十四載,乞養(yǎng)者二十四載,休沐者前后十載。其難進易退如此性沖淡嗜古弘博風力絕塵有李太仆集尤好輯錄神異之事雋永之言如紫桃軒雜綴六硯齋筆記是也一時士大夫風流儒雅好古博物者祥符王損仲云間董玄宰君實書畫亞于玄宰博雅亞于損仲而微兼二公之長落落穆穆韻度頹然可謂名士矣其自記天啟癸亥十二月廿五夜夢與道者遇談三生事謂予過去七生乃唐天寶中詞臣也憶上與玉真妃御浮香閣宣喚李白白不至因令長孫錫代之長孫錫者予也因作上已觀褉詩曰曉岸曈曈日春山藹藹嵐初逢雕輦出漸覺綺羅團花影鳥飛散絮毬魚觸殘水濱三日宴惟簡麗人看上與妃皆笑曰不忝作圭兒輩師也其事甚異并附志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君實,嘉興人。萬歷壬辰進士,除九江推官,謫判汝州,轉(zhuǎn)西華知縣,升南禮部主事,歷太仆少卿,有《恬致堂集》。
維基
李日華(1565年—1635年),字君實,一字九疑,號竹懶、癡居士,浙江嘉興人。晚明官員,書畫家、鑒賞家。李日華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幼時聰敏,其父“口授以《大學》,率能成誦”,萬歷十九年(1591年),李日華參加辛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為文放縱不羈,考官郝敬賞識其才,破格錄取,且稱:“天下那得如此好秀才?!比f歷二十年(1592年),李日華聯(lián)捷三甲二十二名進士,任江西九江府推官、西華知縣。官至太仆少卿。歸隱后,以著述、鑒藏自娛?!?a target='_blank'>明史·文苑傳》稱其“恬澹和易,與物無忤?!?,崇禎八年(1635年)卒。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齊體物(?~?),號誠庵。滿州人,漢軍正黃旗。清康熙丙辰年(1676)進士??滴跞辏?691)由漳州海防同知調(diào)任臺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臺銀本?!剑ㄊ┸擦兆?/blockquote>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伯玉,號月谷、觀物,謚文穆。

人物簡介

清詩別裁集
字慎庵,江南吳縣人。諸生。著有《錦峰樵稿》。

人物簡介

梁溪詩鈔
王世濟,字貽京,號豐亭,晚號欣物老人,無錫人。庚午舉人,官雩都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