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50,分37頁顯示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試劑
熔劑
熔體
溶劑
溶蝕
溶質
鞣料
燃點
熱傳導
熱力學
熱能
山道年
抗菌素
勞動資料
勞動保險
《國語辭典》:試劑(試劑)  拼音:shì jì
1.化學實驗中,檢查某化合物是否含有某項物質的藥劑。也稱為「試藥」。
2.化學分析或實驗中所使用的物質,例如:鹽酸、氫氧化鈉。也稱為「化學藥品」。
《漢語大詞典》:熔劑(熔劑)
為促進原料、礦石或金屬的熔化,在熔煉、焊接或煅接時加進的物質。如石灰石、二氧化硅等。
《漢語大詞典》:熔體
熔融的物質;熔融狀態(tài)的材料。例如:玻璃是熔體而不是晶體,它在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上都有廣闊的范圍。
《國語辭典》:溶劑(溶劑)  拼音:róng jì
1.可溶解其他溶物質,而形成均勻混合物的液體。如水、酒精等。也稱為「溶媒」。
2.化學上是指均勻混合物中成分較高者為溶劑。
《國語辭典》:溶蝕(溶蝕)  拼音:róng shí
地面水或地下水對巖石中的可溶性化學物質所進行的溶解和搬移作用。此一作用在石灰?guī)r地區(qū)表現(xiàn)得特別顯著。
《國語辭典》:溶質(溶質)  拼音:róng zhí
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質。如食鹽溶液中的食鹽。
《國語辭典》:鞣料  拼音:róu liào
用來使皮革柔軟的物質。如魚油、栲膠等。
《國語辭典》:燃點(燃點)  拼音:rán diǎn
在沒有任何火源的情況下,物質開始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稱為「著火點」。
《國語辭典》:熱傳導(熱傳導)  拼音:rè chuán dǎo
物體各部分間因溫度差異引起由高溫移轉到低溫的能量傳遞。一般而言,金屬的熱傳導能力高于氣體。
《國語辭典》:熱力學(熱力學)  拼音:rè lì xué
研究熱能相關的能量轉換規(guī)律的學科;著重研究物質的物理、化學過程中的物態(tài)轉變、平衡狀態(tài)或近似平衡狀態(tài)。
《國語辭典》:熱能(熱能)  拼音:rè néng
一種能源。由物質燃燒或物體內部分子不規(guī)則運動時所放出的能量。
《國語辭典》:山道年  拼音:shān dào nián
一種藥品。為英語santonin的音譯。由菊科植物山道年或其他同屬植物的乾燥花蕾中提煉而出。以前曾用為驅蟲劑,因毒性大,現(xiàn)已少用。也譯作「山道寧」、「山杜年」、「珊篤寧」、「散道寧」、「散特寧」。
《國語辭典》:抗菌素  拼音:kàng jùn sù
由微生物所產生的化學物質,能抑制或殺死病菌,多用來治療感染癥,常用的有青黴素、金黴素等。也稱為「抗生素」。
《漢語大詞典》:勞動資料(勞動資料)
人用來影響和改變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的總和,包括生產工具、土地、建筑物、道路、運河、倉庫等等,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工具。
《國語辭典》:勞動保險(勞動保險)  拼音:láo dòng bǎo xiǎn
指勞工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