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牛心分炙
 
牛心熟
 
王濟(jì)巧
 
王濟(jì)射牛
 
一臠牛斷領(lǐng)

相關(guān)人物
王愷
 
王濟(jì)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汰侈〉~88~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瑩其蹄角。王武子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duì)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jù)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
《晉書》卷四十二〈王渾列傳·(子)王濟(jì)〉~205~
濟(jì)字武子。少有逸才,風(fēng)姿英爽,氣蓋一時(shí)。好弓馬,勇力絕人,善易及莊老,文詞俊茂,伎藝過人,有名當(dāng)世,與姊夫和嶠及裴楷齊名。尚常山公主。年二十,起家拜中書郎,以母憂去官。起為驍騎將軍,累遷侍中,與侍中孔恂、王恂、楊濟(jì)同列,為一時(shí)秀彥。武帝嘗會(huì)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顧濟(jì)、恂而謂諸公曰:「朕左右可謂恂恂濟(jì)濟(jì)矣!」每侍見,未嘗不咨論人物及萬機(jī)得失。濟(jì)善于清言,修飾辭令,諷議將順,朝臣莫能尚焉,帝益親貴之。仕進(jìn)雖速,論者不以主?之故,咸謂才能致之。然外雖弘雅,而內(nèi)多忌刻,好以言傷物,儕類以此少之。以其父之故,每排王浚,時(shí)議譏焉。齊王攸當(dāng)之藩,濟(jì)既陳請(qǐng),又累使公主與甄德妻長(zhǎng)廣公主俱入,稽顙泣請(qǐng)帝留攸。帝怒謂侍中王戎曰:「兄弟至親,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jì)連遣婦來生哭人!」以忤旨,左遷國子祭酒,常侍如故。數(shù)年,入為侍中。時(shí)渾為仆射,主者處事或不當(dāng),濟(jì)性峻厲,明法繩之。素與從兄佑不平,佑黨頗謂濟(jì)不能顧其父,由是長(zhǎng)同異之言。出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見委任。而濟(jì)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性豪侈,麗服玉食。時(shí)洛京地甚貴,濟(jì)買地為馬埒,編錢滿之,時(shí)人謂為「金溝」。王愷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駁」,?,撈涮憬?。濟(jì)請(qǐng)以錢千萬與牛對(duì)射而賭之。愷亦自恃其能,令濟(jì)先射。一發(fā)破的,因據(jù)胡?,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而至,一割便去。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帝求之,不過數(shù)十。濟(jì)候其上直,率少年詣園,共啖畢,伐樹而去。帝嘗幸其宅,供饌甚豐,悉貯琉璃器中。蒸肫甚美,帝問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帝色甚不平,食未畢而去。
典故 
乘槎客
 
海上槎
 
泛靈槎
 
犯斗牛
  
上漢槎
 
秋槎
  
到斗牛
 
八月靈槎
 
滄海使
  
斗邊槎
 
牽牛渡
  
八月查
 
查上
  
犯牛仙
   
客槎來去
  
識(shí)天河
  
問津牛浦
 
仙查
  
仙石逐槎回
  
犯宿槎
  
津接斗牛
 
 
客星泛仙槎
 

晉·張華《博物志》卷十
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去十馀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yán)。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云:『君還至蜀都,訪嚴(yán)君平,則知之?!痪共簧习?,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挥?jì)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shí)也?!?/span>

簡(jiǎn)釋

乘槎客:喻指游仙之人。唐李山甫《贈(zèng)徐三十》:“從今不羨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p>

星槎:喻出行所乘之船。唐劉禹錫《逢王十二學(xué)士人翰林因以詩贈(zèng)》:“廄馬翩翩禁處逢,星槎上漢杳難從?!?/p>


例句

倩語張騫莫辛苦,人今從此識(shí)天河。 上官婉兒 游長(zhǎng)樂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天漢乘槎可問津,寂寥深景到無因。 劉商 上崔十五老丈

威鳳本池思泛泳,仙查舊路望回旋。 劉禹錫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韋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馀未五十薨歿豈早榮早枯之義今年將六十猶粗強(qiáng)健因親故勸酒率然成篇并見寄之作

廄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漢杳難從。 劉禹錫 逢王十二學(xué)士入翰林因以詩贈(zèng)

眼穿回雁嶺,魂斷飲牛津。 吳融 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隨風(fēng)逐浪年年別,卻笑如期八月槎。 吳融 商人

皋著通鳴鶴,津應(yīng)接斗牛。 吳融 御溝十六韻

殷勤莫礙星槎路,從看天津弄杼回。 吳融 汴上觀

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周繇 望海

四溟水合疑無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唐彥謙 秋霽豐德寺與玄貞師詠月

煙橫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唐彥謙 蒲津河亭

思得乘槎便,蕭然河漢游。 孔德紹 王澤嶺遭洪水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宋之問 魯忠王挽詞三首

掃雪自憐窗紙照,上天寧愧海槎流。 徐夤 長(zhǎng)安即事三首之一

皆言侍蹕橫汾宴,暫似乘槎天漢游。 徐彥伯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yīng)制

便擬乘槎應(yīng)去得,仙源直恐接星東。 方干 路入剡中作

垂情不用將閑氣,惱亂司空犯斗牛。 曹唐 勖劍

從今不羨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李山甫 贈(zèng)徐三十

石類支機(jī)影,池似泛槎流。 李嶠 同賦山居七夕

蜀郡靈槎轉(zhuǎn),豐城寶劍新。 李嶠

客星依釣隱,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之釣臺(tái)

將作乘槎去不還,便尋云海住三山。不知覺得支機(jī)石,卻逐黃河到世間。 李涉 逢舊二首之二

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腿ヒ丫?,誰人測(cè)沉冥。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三

欲浮闌下艇,一到斗牛星。 李群玉 湖闊(一作閣)

便欲尋河漢,因之犯斗牛。 李群玉 登蒲澗寺后二巖三首

漢陰有鹿門,滄海有靈查。 杜甫 喜晴

起草鳴先路,乘槎動(dòng)要津。 杜甫 奉贈(zèng)蕭二十使君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杜甫 有感五首之一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張騫。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

聽猿實(shí)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 杜甫 秋興八首

伏柱聞周史,乘槎有漢臣。 杜甫 贈(zèng)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不知滄海上,天遣幾時(shí)回。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

無勞問蜀客,此處即高天。 武三思 凝碧池侍宴應(yīng)制得出水槎

柳不成絲草帶煙,海槎東去鶴歸天。 溫庭筠 李羽處士故里

殷勤為報(bào)同袍友,我亦無心似海槎。 溫庭筠 送陳嘏之侯官兼簡(jiǎn)李常侍

年來若有乘槎客,為吊波靈是楚臣。 王初 銀河

庭養(yǎng)沖天鶴,溪流上漢槎。 王維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yīng)制

石似支機(jī)罷,槎疑犯宿來。 盧照鄰 七夕泛舟二首

鰲背樓臺(tái)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躕。 羅隱 寄竇澤處士二首之二

壇高已降三清鶴,海近應(yīng)通八月槎。 羅隱 寄西華黃煉師

只應(yīng)神物長(zhǎng)為主,未必浮槎即有靈。 羅隱 衡陽泊木居士廟下作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羅隱 黃河

不因星使至,誰識(shí)是靈槎。 翁洮 枯木詩辭召命作

今朝扈蹕平陽館,不羨乘槎云漢邊。 蘇颋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無路乘槎窺漢渚,徒知訪卜就君平。 邵升 奉和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鳳策聯(lián)華是國華,春來偶未上仙槎。 鄭谷 同志顧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輕如控鯉初離岸,遠(yuǎn)似乘槎欲上天。 韋莊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誰道我隨張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 韋莊 夏口行寄婺州諸弟

坐久忽疑槎犯斗,歸來兼恐海生桑。 韓偓 六月十七日召對(duì)自辰及申方歸本院

豈知卜肆嚴(yán)夫子,潛指星機(jī)認(rèn)海槎。 韓偓 南安寓止

穩(wěn)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馬夜翻營。 韓偓 喜涼

丹霄能幾級(jí),何必待乘槎。 韓偓 漫作二首之一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韓偓 無題

幾逢疑虎將,應(yīng)逐犯牛仙。 韓琮 興平縣野中得落星石移置縣齋

五湖秋葉滿行船,八月靈槎欲上天。 顧況 送李秀才入京

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zèng)高四

未能槎上漢,詎肯劍游燕。 駱賓王 海曲書情

典故
八字墻
 
鄭牛識(shí)字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94~
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馬元調(diào)本《白氏長(zhǎng)慶集》二十六〈雙鸚鵡詩〉云:「『鄭牛識(shí)字吾常嘆,丁鶴能歌爾亦知?!蛔宰⒁V云:『鄭玄家牛觸墻成八字。』」
典故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譬喻品》
長(zhǎng)者告諸子,言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來。

例句

師誦此經(jīng)經(jīng)一句,句句白牛親動(dòng)步,白牛之步疾如風(fēng)。 修雅 聞?wù)b法華經(jīng)歌

三車在門外,載你免飄蓬。 寒山 詩三百三首

門外有三車,迎之不肯出。 寒山 詩三百三首

門外不須催五馬,林中且聽演三車。 岑參 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

萬乘游仙宗有道,三車引路本無塵。 廣宣 安國寺隨駕幸興唐觀應(yīng)制

真僧法號(hào)號(hào)僧伽,有時(shí)與我論三車。 李白 僧伽歌

指喻三車覺,開迷五陰纏。 李紳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

昔事堪惆悵,談玄愛白牛。 貫休 和韋相公話婺州陳事

持經(jīng)功力能如是,任駕白牛安穩(wěn)行。 齊己 贈(zèng)念法華經(jīng)僧

此經(jīng)真體即毗盧,雪嶺白牛君識(shí)無。 齊己 贈(zèng)念法華經(jīng)僧

典故
射斗牛
  
雙龍劍
 
射牛斗
 
斗牛光
   
沖星劍
 
延平劍
 
干牛斗
 
龍光牛斗
 
望牛斗
 
牛斗之氣
   
寶劍出
 
斗間紫氣
 
兩劍
 
兩龍劍
 
豐城氣
 
牛斗氣
 
豐城雙劍
  
劍合延津
 
豐獄劍
  
豐城龍劍
 
雷劍
 
匣中孤劍
 
斗牛光焰
 
雷煥張華
 
沖斗劍
 
延平雙劍
 
沖天劍
 
劍合雙龍
 
劍躍雙龍
 
金劍沉埋
  
張公龍劍
 
報(bào)張華
  
劍虹浮
 
劍埋豐城
 
蛟龍子
 
龍劍合延津
 
南斗龍光
 
神光上斗牛
 
寶劍沉埋
 
寶劍沖牛斗
 
碧潭雙劍
 
斗沖劍氣
 
斗氣埋長(zhǎng)劍
 
酆獄氣
  
劍津?qū)殮?/div> 
劍埋獄底
 
雷煥掘劍
 
雷令劍龍
 
龍歸劍杳
 
龍淵觸牛斗
 
牛斗變化
 
牛斗空
 
牛斗龍泉?dú)?/div> 
射斗光芒
 
神龍雙劍
 
雙劍
  
為龍信息
 
匣龍雙起
 
星辰占寶劍
 
星斗見光氣
 
延津龍去
 
腰間劍去
 
張雷識(shí)劍
 
紫氣飛空
 
紫氣干星
 
寶劍豐城寒
  
豐城陸沉
 
豐城埋沒
 
豐獄埋劍
 
干將沖牛射斗
 
合劍龍津
 
化龍
 
劍龍辭延津
 
劍埋龍壤
  
劍氣射天
 
劍水二龍
 
劍閑夜沖星
 
掘預(yù)藏劍
 
掘獄張雷
  
龍泉?jiǎng)优6?/div> 
牛斗紫氣
 
神光埋泉壤
 
神劍躍平津
 
神物化延平
 
雙飛歸延津
 
雙劍埋獄
 
雙龍斗牛氣
 
匣劍同處
 
延平
 
一旦為龍
 
張雷辨氣
 
紫氣辨斗牛
 
紫氣劍一雙

相關(guān)人物
干將
 
張華
 
莫邪
 
雷煥

參考典故
干將


《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列傳〉~075~
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shù)者皆以吳方強(qiáng)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后,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dá)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兇?!挂虻菢茄鲇^。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谷A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谷A曰:「君言得之。吾少時(shí)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dāng)?shù)脤殑ε逯?。斯言豈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谷A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華大喜,即補(bǔ)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fā)。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自佩?;蛑^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dāng)受其禍。此劍當(dāng)系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dāng)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谷A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cè)。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bào)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fù)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dāng)合耳?!挂蛞匀A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zhǎng)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yàn)乎!」華之博物多此類,不可詳載焉。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劍〉~08~
《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斗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dá)緯象。乃要宿。問天文??渍略?。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zhǎng)八尺。開之。得二劍。其夕斗牛氣不復(fù)見??渍履肆羝湟幌?。而進(jìn)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fā)。后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渍屡R亡。戒其子。恒以劍自隨。后其子為建安從事。經(jīng)淺瀨。劍忽于腰閒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簡(jiǎn)釋

豐城氣:喻有聲譽(yù)。才華。唐楊炯《和劉長(zhǎng)莊答十九兄》:“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p>

豐城龍劍:指寶劍,或喻出類拔革之人及華美寶貴之物。金元好問《贈(zèng)答平陽仇舜臣》:“滄海驪珠能幾見,豐城龍劍不終藏?!?/p>

劍化:喻人去世。唐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huì)相從。”


例句

負(fù)戶愁讀書,劍光忿沖斗。 儲(chǔ)光羲 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元希聲 贈(zèng)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幽匣獄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煥有。 元稹 說劍

劍氣射云天,鼓聲振原隰。 劉希夷 將軍行

怪君近日文鋒利,新向延平看劍來。 劉禹錫 洛中酬福建陳判官見贈(zèng)

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 劉長(zhǎng)卿 哭張員外繼

竹在曉煙孤鳳去,劍荒秋水一龍沉。 周樸 哭李端

雙魂終會(huì)合,兩劍遂蜿蜒。 孟簡(jiǎn) 詠歐陽行周事

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孟郊 悼亡

埋劍誰識(shí)氣,匣弦日生塵。 孟郊 贈(zèng)李觀

可惜龍泉?jiǎng)?,流落在豐城。 宋之問 送杜審言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宋之問 魯忠王挽詞三首

蒿里埋雙劍,松門閉萬春。 岑參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二首之二

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 崔融 詠寶劍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huì)同處。 張潮 襄陽行

自于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李咸用 依韻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白虹時(shí)切玉,紫氣夜干星。 李嶠

蜀郡靈槎轉(zhuǎn),豐城寶劍新。 李嶠

雷煥張華久已無,沉冤知向何人說。 李涉 與弟渤新羅劍歌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雌雄終不隔,神物會(huì)當(dāng)逢。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六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shí)。 李白 梁甫吟

自從星坼中臺(tái)后,化作雙龍去不歸。 李群玉 寶劍

雷煥豐城掘劍池,年深事遠(yuǎn)跡依稀。 李群玉 寶劍

薛公龍泉姿,其氣在斗牛。 李群玉 將之京國贈(zèng)薛員外

半夜劍吹牛斗動(dòng),二年門掩雀羅愁。 李群玉 獻(xiàn)王中丞(時(shí)有除拜)

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杜牧 懷鐘陵舊游四首

斗間紫氣龍埋獄,天上洪爐帝鑄顏。 杜牧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學(xué)士簡(jiǎn)于圣明致霄漢皆與舍弟昔年還往牧支離窮悴竊于一麾書美歌詩兼自言志因成長(zhǎng)句四韻呈上三君子

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杜甫 可嘆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杜甫 哭王彭州掄

把臂開尊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 杜甫 相逢歌贈(zèng)嚴(yán)二別駕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杜甫 秦川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夜看豐城氣,回首蛟龍池。 杜甫 詠懷二首

經(jīng)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

斗間收紫氣,臺(tái)上掛清光。 柳宗元 弘農(nóng)公以碩德偉材屈于誣枉左官三歲復(fù)為大僚天監(jiān)昭明人心感悅宗元竄伏湘浦拜賀末由謹(jǐn)獻(xiàn)詩五十韻以畢微志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纻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楊炯 和劉長(zhǎng)史答十九兄

行看轉(zhuǎn)牛斗,持此報(bào)張華。 楊炯 送豐城王少府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

向非張茂先,孰辨斗牛光。 權(quán)德輿 豐城劍池驛感題

延平一旦為龍?zhí)?,看取風(fēng)云布九州。 汪遵 延平津

孤負(fù)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沈亞之 答殷堯藩贈(zèng)罷涇源記室

劍埋獄底誰深掘,松偃霜中盡冷看。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

杜陵書積蠹,豐獄劍生苔。 白居易 酬盧秘書二十韻

蕭散弓驚雁,分飛劍化龍。 白居易 重寄

淬之幾墮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龍子。 盧綸 難綰刀子歌

不知雷氏劍,何處更沖天。 盧駢 題青龍精舍

雙劍曾埋獄,司空問斗牛。 竇常 求自試

埋沒劍中生紫氣,塵埃瑟上動(dòng)清商。 竇庠 酬謝幸卿二十五兄俯贈(zèng)輒敢書情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竇鞏 題劍津

恩重匣中孤劍在,夢(mèng)余江畔數(shù)峰青。 羅隱 春日憶湖南舊游寄盧校書

延平有風(fēng)雨,從此是騰驤。 羅隱 送沈光侍御赴職閩中

發(fā)硎思剸玉,投水化為龍。 裴夷直 觀淬龍泉?jiǎng)?/a>

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 賈島 代邊將

良樂知騏驥,張雷驗(yàn)鏌铘。 賈島 寄令狐绹相公

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錢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

劍埋龍守壤,石臥虎司碑。 陳元光 太母魏氏半徑題石

寶劍終應(yīng)出,驪珠會(huì)見珍。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zèng)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韋莊 同舊韻

不應(yīng)雙劍氣,長(zhǎng)在斗牛傍。 韋莊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興十韻

成丹始見金無滓,沖斗方知?jiǎng)τ猩瘛?韋莊 題安定張使君

直應(yīng)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沉。 韓偓 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時(shí)李常侍洵嚴(yán)諫議龜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繼和馀久有是債今至湖南方暇牽課

斗間紫氣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龍。 韓偓 寶劍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huì)相從。 韓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

雷煥掘?qū)殑?,冤氛消斗?!?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zèng)王二十補(bǔ)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xué)士

雙劍來時(shí)合,孤桐去日凋。 顧況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

詎憐沖斗氣,猶向匣中鳴。 駱賓王 和李明府

有氣還沖斗,無時(shí)會(huì)鑿壞。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jiǎn)知己

雷令劍龍知去未,虎夷云鶴亦來無。 鮑溶 寄福州從事殷堯藩

典故  
田單火牛
 
縱火牛
   
燧牛尾
  
火牛兵
 
火牛突出
 
即墨功
 
即墨降城
 
即墨龍文
 
愧田車
 
燕陣橫功

相關(guān)人物
田單


《史記》卷八十二〈田單列傳〉~2453~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shí),單為臨菑市掾,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師長(zhǎng)驅(qū)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zhēng)涂,以?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燕既盡降齊城,唯獨(dú)莒、即墨不下。燕軍聞齊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齒既殺湣王于莒,因堅(jiān)守,距燕軍,數(shù)年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zhàn),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zhàn),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xí)兵?!沽⒁詾閷④?,以即墨距燕。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閒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shí)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鼓肆畛侵腥嗽唬骸府?dāng)有神人為我?guī)煛!褂幸蛔湓唬骸赋伎梢詾閹熀??」因反走。田單乃起,引還,東鄉(xiāng)坐,師事之。卒曰:「臣欺君,誠無能也?!固飭卧唬骸缸游鹧砸玻 挂驇熤?。每出約束,必稱神師。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zhàn),即墨敗矣?!寡嗳寺勚?,如其言。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jiān)守,唯恐見得。單又縱反閒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為寒心。」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閒,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愿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寡鄬⒋笙玻S之。燕軍由此益懈。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馀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dòng)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馀城皆復(fù)為齊。乃迎襄王于莒,入臨菑而聽政。

例句

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 孔紹安 結(jié)客少年場(chǎng)行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 李嶠

即墨龍文光照曜,常山蛇陣勢(shì)縱橫。 杜牧 東兵長(zhǎng)句十韻

不料邯鄲虱,俄成即墨牛。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

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莊南杰 雁門太守行

典故
筆勢(shì)回萬牛

相關(guān)人物
黃庭堅(jiān)


《山谷內(nèi)集詩注》卷六〈以團(tuán)茶洮州綠石硯贈(zèng)無咎文潛〉
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張子筆端可以回萬牛。
典故
映污渠
  
新涼燈火
 
鞭蛆
 
襟裾牛馬汝
 
無根潦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一〈符讀書城南〉
木之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xué)之力,賢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學(xué),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zhǎng)聚嬉戲,不殊同隊(duì)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三十骨骼【案:音格?!砍?,乃一龍一豬。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xué)與不學(xué)歟。金璧雖重寶,費(fèi)用難貯儲(chǔ)。學(xué)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鋤。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菑畬。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yù)。時(shí)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燈火稍可親,簡(jiǎn)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丙吉


《漢書》卷七十四〈魏相丙吉列傳·丙吉〉~347~
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dú)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dú)謂丞相前后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zhǎng)安令、京兆尹職所當(dāng)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dāng)于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shí)氣失節(jié),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diào)和陰陽,職當(dāng)憂,是以問之?!罐蚴纺朔?,以吉知大體。

例句

鳳巢方得地,牛喘最關(guān)心。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書言懷

倚馬才高猶愛藝,問牛心在肯容私。 盧延讓 逢友人赴闕

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 邵謁 論政

池碧將還鳳,原清再問牛。 鄭谷 丞相孟夏祗薦南郊紀(jì)獻(xiàn)十韻

道暢應(yīng)為蝶,時(shí)來必問牛。 鄭谷 送吏(一作祠)部曹郎中免官南歸

諫虎昔賜駿,安人將問牛。 長(zhǎng)孫佐輔 聞韋駙馬使君遷拜臺(tái)州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冉耕(伯牛)
 
孔子


《論語》卷三《雍也》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簡(jiǎn)釋

伯牛災(zāi):指不治之癥。唐王維《哭褚司馬》:“誰言老龍吉,未免伯牛災(zāi)。”


例句

誰言老龍吉,未免伯牛災(zāi)。 王維 哭褚司馬

典故   
紫氣關(guān)
 
迎紫氣
 
關(guān)門令尹
 
越流沙
 
青牛老子
 
青牛度關(guān)
 
伺關(guān)
 
函關(guān)令
 
柱史出關(guān)
 
出關(guān)周史
 
度關(guān)老子
 
關(guān)路紫煙
 
盼青牛
 
青牛出函關(guān)
 
紫氛
  
紫氣逢真

相關(guān)人物
老子
 
關(guān)令尹喜


《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老子〉~24~
老子脩道德,其學(xué)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褂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列仙傳》曰:「關(guān)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nèi)學(xué)星宿,服精華,隱德行仁,時(shí)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見其氣,知真人當(dāng)過,候物色而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與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勝實(shí),莫知其所終。亦著書九篇,名關(guān)令子?!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按:「《列仙傳》『老子西游,關(guān)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guān),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藝文類聚》卷七十八
《關(guān)令內(nèi)傳》:「關(guān)令登樓四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喜曰:『夫陽氣盡九,星宿值合,歲月并王,復(fù)九十日之外,法應(yīng)有圣人經(jīng)過京邑?!恢疗?,乃齋戒,其日果見老子?!?

例句

紫氣關(guān)臨天地闊,黃金臺(tái)貯俊賢多。 杜甫 承聞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hào)絕句十二首之九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杜甫 秋興八首之五

函關(guān)若遠(yuǎn)近,紫氣獨(dú)依然。 皇甫冉 登玄元廟

今朝紫氣新,物色果逢真。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zèng)

典故   
佩牛
 
鑄農(nóng)器
 
犢佩
   
刀買犢
 
銷兵鑄農(nóng)器
 
渤海賣刀劍
 
戴牛佩犢
 
刀換犢
 
賣腰間劍
 
腰下牛閑
 
持刀買黃犢
 
黃犢無人佩
 
龍泉候買牛
 
買牛捐寶劍
 
賣刀耕隴上
 
賣刀收繭栗
 
賣劍渤海
 
賣劍買牲
 
佩刀買犢
 
佩劍博牛羊
 
勸買耕牛
 
腰無犢
 
鋤犁化刀劍
 
帶牛
 
刀劍化耕蠶
 
龔牛
 
解劍換牛
 
令人買牛
  
買牛捐三尺
  
憑劍換牛
 
腰劍不換牛
 
易牛以劍

相關(guān)人物
龔遂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龔遂傳〉~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shí)遂年七十馀,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nèi)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duì)曰:「海瀕遐遠(yuǎn),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duì),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顾煸唬骸赋悸勚蝸y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股显S焉,加賜黃金,贈(zèng)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dú)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shí)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yǎng)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wù)農(nóng)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困實(shí)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shí)。獄訟止息。

簡(jiǎn)釋

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p>

賣劍買牛:喻重本務(wù)農(nóng)。宋蘇軾《常潤(rùn)道中有懷錢塘五首》之五:“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犢佩:指佩帶刀劍,或指棄農(nóng)背本。來蘇軾《次韻聰上人見寄》:“歸心忘犢佩,生術(shù)寄羊鞭”

典故 
無亭長(zhǎng)識(shí)
 
柴車奪牛
  
康伯駕牛
 
修道奪牛

相關(guān)人物
韓康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韓康〉~2770~
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于長(zhǎng)安市,口不二價(jià),三十馀年。時(shí)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jià)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jià)乎?」康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車連徵不至。桓帝乃備玄纁之禮,以安車聘之。使者奉詔造康,康不得已,乃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使者發(fā)。至亭,亭長(zhǎng)以韓徵君當(dāng)過,方發(fā)人牛脩道橋。及見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使奪其牛。康即釋駕與之。有頃,使者至,奪牛翁乃徵君也。使者欲奏殺亭長(zhǎng)。康曰:「此自老子與之,亭長(zhǎng)何罪!」乃止??狄蛑械捞佣?,以壽終。

例句

韓康靈藥不復(fù)求,扁鵲醫(yī)方曾莫睹。 李嘉祐 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

都市廣長(zhǎng)開大鋪,疾來求者多相誤。見說康舊姓名,識(shí)之不識(shí)先相怒。 李涉 春山三朅來之三

韓康雖復(fù)在人間,王霸終思隱巖竇。 李頎 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子十一

藥倩韓康賣,門容尚子過。 王維 游李山人所居因題屋壁

賣藥不二價(jià),著書盈萬言。 王維 鄭霍二山人

病添莊舄吟聲苦,貧欠韓康藥債多。 白居易 酬夢(mèng)得貧居詠懷見贈(zèng)

若非宗測(cè)圖山后,即是韓康賣藥回。 陸龜蒙 和襲美寄毗陵魏處士樸

洛陽無二價(jià),猶是慕風(fēng)聲。 高適 贈(zèng)別褚山人

典故
不辨牛馬
 
不分牛
 
河伯觀海
  
牛馬無色

相關(guān)人物
河伯
 
莊子


《莊子》外篇·卷六下《秋水》
秋水時(shí)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zhǎng)見笑于大方之家。」唐·成玄英疏:「河,孟津也。涇,通也。涘,岸也。涯,際也。渚,洲也,水中之可居曰洲也。大水生于春而旺于秋,素秋陰氣猛盛,多致霖雨,故秋時(shí)而水至也。既而凡百川谷,皆灌注黃河,通流盈滿,其水甚大,涯岸曠闊,洲渚迢遙,遂使隔水遠(yuǎn)看,不辨牛之與馬也。」

例句

悠悠想大方,此乃杯水濱。 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因?yàn)樵娨詫懼?/a>

驚濤遙起鷺,回岸不分牛。 孔德紹 王澤嶺遭洪水

牛馬行無色,蛟龍斗不開。 杜甫

去馬來牛不復(fù)辨,濁涇清渭何當(dāng)分。 杜甫 秋雨嘆三首 其二

典故
有馀地
   
投刃
 
刃有馀
 
地有馀
 
宰牛
 
庖刀
 
中肯綮
   
不見全牛
 
解全牛
 
刃游馀地
 
投虛刃
  
丁解牛
 
解牛
 
庖丁投刃
 
不目全
 
刀解牛
 
牛刀投隙
    
庖丁下刀
  
釋牛刀
 
馀刃

相關(guān)人物
庖丁


《莊子集釋》卷二上〈內(nèi)篇·養(yǎng)生主〉~7~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huì)。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duì)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shí),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dòng)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span>

簡(jiǎn)釋

中肯綮:喻正中要害、關(guān)鍵之處。明楊基《皂角灘》:“牛刀慣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鋒棱?!?/p>

庖丁解牛:喻指技能高超純熟。宋黃庭堅(jiān)《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監(jiān)市履豨知民心?!?/p>


例句

逢時(shí)將騁驥,臨事無全牛。 劉長(zhǎng)卿 送裴四判官處河西軍試

要衣須破束,欲炙須解牛。 李咸用 長(zhǎng)歌行

長(zhǎng)桑曉洞視,五藏?zé)o全牛。 李白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雅韻憑開匣,雄铓待發(fā)硎。 杜牧 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

印組縈光馬,鋒铓看解牛。 杜牧 牧陪昭應(yīng)盧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暮罷府周歲公宰昭應(yīng)牧在淮南縻職敘舊成二十二韻用以投寄

詩罷地有馀,篇終語清省。 杜甫 八哀詩(并序)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議論有馀地,公侯來未遲。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

清文動(dòng)哀玉,見道發(fā)新硎。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zèng)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杜甫 秦州見敕(一作除)目薛三璩(一作據(jù))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輪轅無匠石,刀幾有庖丁。 溫庭筠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

疇昔切玉刃,應(yīng)如新發(fā)硎。 獨(dú)孤及 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潁

盤根儻相值,試用發(fā)硎刀。 獨(dú)孤及 送虢州王錄事之任

觀君法苑思沖虛,使我真乘刃有馀。 知玄 答僧澈

雅論冰生水,雄材刃發(fā)硎。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zèng)(時(shí)子權(quán)知岳州事)

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 邵謁 送徐群宰望江

得性虛游刃,忘言已棄筌。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jiǎn)梁大官

著鞭驅(qū)駟馬,操刃解全牛。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

《漢語大詞典》:八百里
見“ 八百里駮 ”。
《漢語大詞典》:八百里駮
牛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 王君夫 ( 愷 )有牛,名八百里駮,?,撈涮憬?。 王武子 ( 濟(jì) )語 君夫 :‘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duì)之。’ 君夫 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 武子 先射。 武子 一起便破的,卻據(jù)胡牀,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駮,駿馬之稱。八百里,狀其善于奔馳。晉書·王濟(jì)傳作“駁”,古字同。后用為氣概豪邁的典實(shí)。 宋 蘇軾 《約公擇飲是日大風(fēng)》:“要當(dāng)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 宋 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div>
分類:駿馬奔馳
《漢語大詞典》:牛心炙
(1). 晉 代 王愷 有一頭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駮”,極為珍視。一次, 王愷 和 王濟(jì) 比射, 王濟(jì) 贏了這頭牛,“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币?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后用為豪侈的典故。 宋 唐庚 《次鄭太玉見寄韻》:“他時(shí)名譽(yù)牛心炙,晚歲窮空犢鼻褌。”
(2).指用牛心做的一種菜肴。晉書·王羲之傳:“時(shí)重牛心炙,坐客未噉, 顗 先割啗 羲之 ,於是始知名?!?清 趙翼 《桐山齋中杜鵑花》詩:“況有牛心炙,兼烹雀舌芽?!?/div>
《國語辭典》:乘槎  拼音:chéng chá
乘坐竹木編成的筏。傳說舊時(shí)天河與海相通,海邊的人每年八月見木筏往來;有人遂帶糧食乘筏,至天河,看到牛郎與織女。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蛞詾闈h張騫尋河源,而乘木筏到天河。見《太平御覽。卷五一。地部。石》引《荊楚歲時(shí)記》。后比喻登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況復(fù)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fēng)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固?。李商隱 海客詩:「??统碎渡献戏眨嵌鹆T織一相聞?!?/div>
《漢語大詞典》:仙槎
亦作“僊槎”。 神話中能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yán),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yán)君平 則知之?!共簧习?,因還如期。后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jì)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shí)也?!?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 ,萬里春風(fēng)掉晴雪?!?span id="ffx277j" class="book">《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span id="abpzog7"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四○五引《洞天集》:“ 嚴(yán)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長(zhǎng)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jiān)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xì)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fù)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唐 李適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yīng)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shí)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yīng)有仙槎待還家?!焙笠嘟璺Q行人所乘之舟。
《漢語大詞典》:八月槎
傳說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后借喻如期來往的船。 唐 杜甫 《秋興》之二:“聽猿實(shí)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唐 吳融 《商人》詩:“隨風(fēng)逐浪年年別,卻笑如期八月槎?!?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少年奇氣稱才華,登 岱 還浮八月槎?!?/div>
《漢語大詞典》:客槎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 晉 張華 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 唐 羅隱 《黃河》詩:“ 高祖 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頭客槎輕。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bào)太平?!?宋 蘇軾 《鵲橋仙·七夕》詞:“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fēng)海雨?!?宋 陸游 《予以壬戌慨然有賦》詩:“事似談春夢(mèng),身如寄客槎?!眳⒁姟?客星 ”。
分類:升天天河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沒有固定軌道、周期,突然出現(xiàn)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埂赌鲜?。卷二。宋文帝本紀(jì)》:「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yàn)殄?。?br />2.古代認(rèn)為不屬本座的外來亮星代表造訪的客人。后借指來訪的賓客。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塵筵躬灑,專候客星來?!?/div>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來于天河的木筏。傳說古時(shí)天河與海相通, 漢 代曾有人從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見牛郎織女。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詩:“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 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楫乘風(fēng)破浪圖》詩:“粉精墨妙誰經(jīng)營,恍疑 博望 星槎橫?!?br />(2).泛指舟船。 明 李東陽 《與衍圣公夜話》詩:“漫以平安慰別離,星槎動(dòng)是隔年期?!?明 唐順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詩:“天王玉冊(cè)頒三殿, 漢 使星槎下百蠻?!?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huì)議即日出洋》詩:“星槎今萬里,捷報(bào)盼飛來。”
《漢語大詞典》:槎客
(1).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載,傳說天河與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見一丈夫在河邊飲牛,便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yán)君平 則知?!昂笾?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jì)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shí)也?!薄伴犊汀奔创顺碎斗禾旌又恕?br />(2). 清 海寧 人 吳騫 字“槎客”。 吳 有書五萬卷,筑 拜經(jīng)樓 藏之。 傅增湘 《藏園群書題記·校〈北夢(mèng)瑣言〉跋》:“有北夢(mèng)瑣言一帙,繕録工雅,有 紅藥山房 、 拜經(jīng)樓 、 海寧 楊 氏諸印,卷首有‘ 宋 本’、‘乙’二印,審是 槎客 所鈐。”按,傳說 漢 使 張騫 曾乘槎窮 河 源,故 吳 以 槎客 為其字。
《漢語大詞典》:泛槎(汎槎)
亦作“泛槎”。亦作“泛查”。 據(jù)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載,相傳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見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來,因登木筏直達(dá)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 唐 李嶠 《同賦山居七夕》詩:“石類支機(jī)影,池似泛槎流?!?唐 任希古 《和東觀群賢七夕臨泛昆明池》:“泛查分寫漢,儀星別搆天?!?元 鄧文原 《題謝氏通濟(jì)橋》詩:“泛查客去銀河近,題柱人歸玉壘高。”參見“ 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話傳說天河通海,有個(gè)住在海邊的人,見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來,便帶糧乘筏,泛游至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又相傳 漢 張騫 出使 大夏 ,尋 河 源,乘槎見所謂 牛郎 織女 。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每舉筆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國語辭典》:浮槎  拼音:fú chá
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陽千種花,潤(rùn)梁園萬頃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邊。」
《國語辭典》:??汀 ?span id="qn7rwsa" class='label'>拼音:hǎi kè
1.航海的人。唐。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br />2.浪游四方的江湖客?!读凝S志異。卷三。道士》:「徐見其衣服垢敝,頗偃蹇,不甚為禮;韓亦??陀鲋?。」
《漢語大詞典》:海槎
同“ 海查 ”。 隋 虞茂 《賦昆明池一物得織女石》詩:“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來?!?唐 宋之問 《經(jīng)梧州》詩:“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 唐 劉長(zhǎng)卿 《贈(zèng)元容州》詩:“何事滄波上,漂漂逐海槎。”
《漢語大詞典》:犯斗槎
(1).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 唐 宋之問 《魯忠王挽詞》之三:“氣有衝天劍,星無犯斗槎?!?清 趙翼 《夜坐》詩:“浪説支機(jī)石,誰乘犯斗槎?”
(2).指遠(yuǎn)行所乘之舟。 宋 蘇舜欽 《送家靜及第后赴官清水》詩:“幾年塵土客京華,一日春乘犯斗槎?!?宋 范成大 《道中》詩:“蹤跡隨風(fēng)葉,程途犯斗槎?!眳⒁姟?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話傳說天河通海,有個(gè)住在海邊的人,見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來,便帶糧乘筏,泛游至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又相傳 漢 張騫 出使 大夏 ,尋 河 源,乘槎見所謂 牛郎 織女 。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每舉筆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div>
《漢語大詞典》:蜀客
(1).指旅居在外的 蜀 人。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四:“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 蜀 客駐蘭橈?!?唐 雍陶 《聞杜鵑》詩:“ 蜀 客春城聞 蜀 鳥,思?xì)w聲引未歸心。” 宋 蘇軾 《莘老葺天慶觀小園》詩:“ 蜀 客南游家最遠(yuǎn), 吳 山寒盡雪先晞?!?br />(2).海棠的別名。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海棠為蜀客。”
(3).指 漢 司馬相如 。 相如 為 蜀郡 人,故稱。 前蜀 韋莊 《乞彩箋歌》:“ 蜀客 才多染不供, 卓文 醉后開無力。”
《漢語大詞典》:靈查(靈查)
見“ 靈槎 ”。
《漢語大詞典》:靈槎(靈槎)
亦作“ 靈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隋 崔仲方 《奉和周趙王詠石》:“會(huì)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宋 辛棄疾 《西江月·為范南伯壽》詞:“靈槎準(zhǔn)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箇。” 明 孫柚 《琴心記·誓志題橋》:“人間空指泛靈槎,道我卜窮星斗?!?br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仇兆鰲 注:“引 鹿門 海槎,愧避世之已遲?!?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蹤浪跡,當(dāng)凄霰嚴(yán)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 郁達(dá)夫 《奉答長(zhǎng)嫂兼呈曼兄》詩之四:“何須指日比 長(zhǎng)安 ,春水靈槎會(huì)豈難?”
《漢語大詞典》:靈槎(靈槎)
亦作“ 靈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趙王詠石》:“會(huì)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宋 辛棄疾 《西江月·為范南伯壽》詞:“靈槎準(zhǔn)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箇?!?明 孫柚 《琴心記·誓志題橋》:“人間空指泛靈槎,道我卜窮星斗?!?br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 仇兆鰲 注:“引 鹿門 海槎,愧避世之已遲?!?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蹤浪跡,當(dāng)凄霰嚴(yán)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郁達(dá)夫 《奉答長(zhǎng)嫂兼呈曼兄》詩之四:“何須指日比 長(zhǎng)安 ,春水靈槎會(huì)豈難?”
《漢語大詞典》:飲牛津(飲牛津)
指天河。傳說海邊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宋 劉筠 《戊申七夕五絕》之四:“淅淅風(fēng)微素月新,鵲橋橫絶飲牛津?!?清 納蘭性德 《畫堂春》詞:“漿向 藍(lán)橋 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duì)忘貧?!?/div>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jīng)·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hào)號(hào) 僧伽 ,有時(shí)與我論三車?!?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dāng)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 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tái)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diǎn)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zèng)》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yīng)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div>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語。梵語tri-yāna的意譯。謂三種能使眾生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悟道的獨(dú)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biāo)的佛乘。獨(dú)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菩薩乘」?!洞蟪饲f嚴(yán)經(jīng)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该钛萑私?,精微萬法全?!?/div>
《漢語大詞典》:三乘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jìn)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zhǎng)遠(yuǎn),乃可登佛境矣?!?span id="mjymkb7" class="book">《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br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div>
《漢語大詞典》:白牛
(1).白色的牛。 晉 王嘉 拾遺記·昆吾山:“ 越王 勾踐 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 昆吾 之神?!?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毛篇:“ 太原縣 北有 銀牛山 , 漢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騎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唐 司空?qǐng)D 《涔陽渡》詩:“兩岸蘆花正蕭颯,渚煙深處白牛歸。”
(2).見“ 白牛車 ”。
分類:白色
《漢語大詞典》:白牛車(白牛車)
佛教語。比喻佛法中之大乘。《壇經(jīng)·機(jī)緣品》:“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jì),長(zhǎng)御白牛車?!?唐 杜甫 《上兜率寺》詩:“白牛車遠(yuǎn)近,且欲上慈航?!?仇兆鰲 注引《法華經(jīng)》:“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體殊好,以駕寳車?!卑?,《法華經(jīng)·譬喻品》:“牛車為大乘,即菩薩乘。”亦省作“ 白牛 ”。 唐 修雅 《聞?wù)b〈法華經(jīng)〉歌》:“師誦此經(jīng)經(jīng)一句,句句白牛親動(dòng)步?!?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話婺州陳事》:“昔事堪惆悵,談玄愛白牛?!弊宰ⅲ骸?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069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法華經(jīng)》以白牛喻大乘?!?五代 齊己 《贈(zèng)念〈法華經(jīng)〉僧》詩:“持經(jīng)功力能如是,任駕白牛安穩(wěn)行?!眳⒁姟?三車 ”。
《漢語大詞典》:別劍(別劍)
喻夫妻生離死別。語本 南朝 宋 鮑照 《贈(zèng)故人馬子喬》之六:“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雌沉 吳 江里,雄飛入 楚 城。 吳 江深無底, 楚 闕有崇扃。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按,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謂, 楚 人 干將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劍。 唐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之二:“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分類:夫婦
《國語辭典》:劍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晉時(shí)張華命雷煥于豐城掘得龍泉、太阿雙劍,華與煥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劍墮入水中,化為二龍的故事。見《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后比喻各從其類。唐。韓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huì)相從。」
《國語辭典》:劍氣(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寶劍的精光。如:「劍氣沖霄」?!读凝S志異。卷二。聶小倩》:「女曰:『室有劍氣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見者,良以此故?!弧?br />2.比喻人的才華和才氣。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劍氣凌云,而屈跡萬夫之下?!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0816' target='_blank'>錢起 江行無題詩一○○首之八三:「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div>
《漢語大詞典》:埋劍(埋劍)
晉書·張華傳載, 張華 時(shí)見有紫氣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間,邀 雷煥 共議,以為系寶劍之光上沖所致,當(dāng)在 豫章 豐城 ,因命 雷 為 豐城 令訪察其物。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龍泉、太阿二寶劍。后以“埋劍”喻被埋沒或不得彰顯。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詩:“埋劍誰當(dāng)辨,偷金以自誣?!?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除薛三璩畢四曜兼述索居》詩:“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fā)硎?!狈珠T集注引 梅堯臣 注:“喻 薛 畢 二子幾年埋沒,今始奮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延津劍(延津劍)
亦稱“ 延津?qū)殑?”。 指 龍泉 、 太阿 兩劍。 明 陳所聞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讓 延津 劍,棄擲休如緑綺絃?!?明 張鳳翼 《紅拂記·奇逢舊侶》:“ 延津 寶劍看重會(huì), 合浦 明珠喜再逢?!眳⒁姟?延平津 ”。
分類:龍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shí)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據(jù)《晉書·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bào)纯M,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更愛 延平津 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金 元好問 《換得云臺(tái)帖喜而賦詩》:“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參見“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張雷(張雷)
晉 張華 、 雷煥 的并稱。傳說二人據(jù)天象在 豐城 掘得寶劍龍泉、太阿。 唐 白居易 《聞李尚書拜相寄賀微之》詩:“ 夔 禼 定求才濟(jì)世, 張 雷 應(yīng)辯氣衝天。” 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 良 樂 知麒驥, 張 雷 驗(yàn)鏌鎁?!?宋 劉克莊 《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便煩問訊 張雷 ,甚斗宿無光劍不回。”參見“ 豐城劍氣 ”。
《國語辭典》:豐城劍氣(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寶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跡象。參見「豐城貫斗」條。
《漢語大詞典》:星劍(星劍)
寶劍。 唐 杜甫 《暝》詩:“正枕當(dāng)星劍,收書動(dòng)玉琴?!?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樓書懷》:“兵符嚴(yán)重辭金馬,星劍光芒射斗牛。”
分類:寶劍
《漢語大詞典》:星辰劍(星辰劍)
泛指寶劍。典出 晉 張華 望斗牛間紫氣掘獄屋基得劍事。見晉書·張華傳。 唐 杜甫 《偶題》詩:“鬱鬱星辰劍,蒼蒼雷雨池。”
《漢語大詞典》:沖斗(衝斗)
晉 司空 張華 ,望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shù)家 雷煥 。 煥 謂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其地當(dāng)在 豫章豐城 間。因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晉書·張華傳。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fā)。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jiǎn)知己》詩:“有氣還衝斗,無時(shí)會(huì)鑿壞?!?唐 劉禹錫 《望賦》:“諒衝斗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宋 王禹偁 《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詩:“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補(bǔ)履。”
《漢語大詞典》:豐劍(豐劍)
見“ 豐城劍 ”。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dá)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shí)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yuǎn)尋 豐城 劍,虛負(fù)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tái)》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 清 孫枝蔚 《贈(zèng)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dá)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shí)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yuǎn)尋 豐城 劍,虛負(fù)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tái)》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清 孫枝蔚 《贈(zèng)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雙龍(雙龍)
(1).兩條龍。 北周 庾信 《賀傳位于皇太子表》:“自當(dāng)八風(fēng)通,慶云聚,五老同游,三星運(yùn)曜,豈直雙龍?jiān)儋n,九雉重飛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清晨鳴天鼓,飆歘騰雙龍。” 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云隨 夏后 雙龍尾,風(fēng)逐 周王 八馬蹄?!?br />(2).稱譽(yù)同時(shí)著名的兩個(gè)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東漢 許虔 、 許邵 , 南朝 梁 謝舉 、 謝覽 , 柳惔 、 柳悅 , 唐 烏承玼 、 烏承恩 等。晉書·陸云傳:“矯翮南辭,翻棲火樹;飛鱗北逝,卒委湯池。遂使穴碎雙龍,巢傾兩鳳?!卑?,此指 陸機(jī) 、 陸云 。
(3).相傳 晉 代 張華 見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推知 豫章 豐城 有寶劍。 張華 派 雷煥 到 豐城 ,掘獄屋基,得寶劍二把。 張華 和 雷煥 各得其一。后 張華 被誅,其劍頓失。 雷煥 卒, 雷煥 之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下水取劍,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zhǎng)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后以“雙龍”用為寶劍之典。 唐 杜牧 《懷鍾陵舊游》詩之二:“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宋 司馬光 《華星篇時(shí)視役河上寄郡中諸同舍》詩:“匣中夜半雙龍吼,乃知神物不自藏?!?清 孫枝蔚 《遇張容庵話舊》詩:“匣里雙龍?jiān)?,人間猛虎愁?!?梁?jiǎn)⒊?《俠情記傳奇·緯憂》:“昨夜雙龍匣劍鳴,負(fù)汝汝難忍?!眳㈤?span id="wvft4sr" class="book">《晉書·張華傳》。
《漢語大詞典》:雷氏劍(雷氏劍)
傳說 三國 吳 未滅時(shí),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及 吳 平,紫氣愈明。 豫章 人 雷煥 妙達(dá)緯象,言紫氣為 豫章 豐城 寶劍之精。尚書令 張華 即補(bǔ) 雷煥 為 豐城 令,密令尋之。 煥 至任,掘獄屋基,得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氣不復(fù)見。及 張華 、 雷煥 死,兩劍化龍飛去。見晉書·張華傳。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韋思恭》:“昔 葛陂 之竹,漁父之梭, 雷氏 之劍,尚皆為龍,安知此名山大鎮(zhèn),豈非龍潛其身耶!”
《漢語大詞典》:龍劍(龍劍,龍劒)
亦作“ 龍劒 ”。古有寶劍名龍淵、龍泉。后因稱寶劍為“龍劍”。 晉 郭璞 《蚍蜉賦》:“虎賁比而不懾,龍劒揮而不恐?!?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 晉 庫走龍劒, 吳 宮傷燕雛?!?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萬里江湖龍劍合,一尊風(fēng)雨 薊門 分?!?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詩之五:“匣中龍劍光,一鳴四壁靜?!?柳亞子 《題〈張蒼水集〉》詩之四:“ 延津 龍劍沉淵久,出匣依然百煉鋼。”
《漢語大詞典》:即墨牛
戰(zhàn)國 時(shí), 齊 將 田單 固守 即墨 ,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葦于尾。夜燃牛尾,牛驚怒,沖潰 燕 軍。見《史記·田單列傳》。后用為典實(shí)。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深巖藏浴鳳,鮮隰媚潛虬。不料 邯鄲 蝨,俄成 即墨 牛。”舊唐書·黃巢傳:“不煩 即墨 之牛,若駕 昆陽 之象?!?/div>
分類:固守即墨
《漢語大詞典》:奔牛
(1). 戰(zhàn)國 時(shí) 燕 攻 齊 ,圍 即墨 。 齊 將 田單 用牛千馀頭,灌脂束葦于牛尾,燃之,牛驚,突奔 燕 軍, 燕 軍大潰。見史記·田單列傳。 三國 魏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攄八陣之列,騁奔牛之權(quán)?!?唐 孔紹安 《結(jié)客少年場(chǎng)行》:“ 吳 師驚燧象, 燕 將警奔牛?!?br />(2).地名。在 江蘇省 武進(jìn)縣 西。一名 奔牛塘 ,又名 奔牛堰 。傳說 茅山 曾出金牛,奔至此,故名。 宋 蘇軾 《次韻答賈耘老》:“東來六月井無水,仰看古堰橫 奔牛 ?!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南七·常州府》。
《漢語大詞典》:火牛
(1).雙角縛兵刃,尾部束葦灌脂,焚之使沖殺敵軍的牛。語本史記·田單列傳:“﹝ 田單 ﹞乃收城中得千餘?!徐镀浣牵嘀旍段?,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 燕 軍, 燕 軍夜大驚。” 宋 蘇軾 《云龍山觀燒得云字》詩:“火牛入 燕 壘,燧象奔 吳 軍?!?span id="qsn24rf" class="book">《元史·按竺邇傳》:“ 夔 夜驅(qū)火牛,突圍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種戰(zhàn)具。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槍揭火牛焚之,戰(zhàn)艦既然,賊皆潰走?!?胡三省 注:“火牛,縛草為之,爇以燒敵。”
《國語辭典》:火牛陣(火牛陣)  拼音:huǒ niú zhèn
戰(zhàn)國時(shí)齊將田單以油浸葦草,束扎在牛尾后,再放火燃燒,使牛發(fā)怒,而沖陷敵陣,大破燕軍的戰(zhàn)術(shù)。見《史記。卷八二。田單傳》。
《漢語大詞典》:火牛
(1).雙角縛兵刃,尾部束葦灌脂,焚之使沖殺敵軍的牛。語本史記·田單列傳:“﹝ 田單 ﹞乃收城中得千餘?!徐镀浣?,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 燕 軍, 燕 軍夜大驚?!?宋 蘇軾 《云龍山觀燒得云字》詩:“火牛入 燕 壘,燧象奔 吳 軍?!?span id="ps2raub" class="book">《元史·按竺邇傳》:“ 夔 夜驅(qū)火牛,突圍出奔?!?br />(2).古代火攻的一種戰(zhàn)具。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槍揭火牛焚之,戰(zhàn)艦既然,賊皆潰走?!?胡三省 注:“火牛,縛草為之,爇以燒敵?!?/div>
《漢語大詞典》:連牛(連牛)
舊以斗宿、牛宿連稱斗牛,故以“連?!彪[指斗宿。 唐 駱賓王 《久客臨海有懷》詩:“練光搖亂馬,劒?dú)馍线B牛。” 陳熙晉 箋注:“劒?d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張華傳》‘ 吳 有劒?dú)馍蠌囟放!隆0福?吳 地斗分野,故曰連牛也?!?唐 駱賓王 《上司列太常伯啟》:“登小 魯 之巖,辨練光於曳馬;臨大 吳 之國,識(shí)寶氣於連牛?!?/div>
《國語辭典》:飛黃騰踏(飛黃騰踏)  拼音:fēi huáng téng tà
比喻得意于仕途。參見「飛黃騰達(dá)」條。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姑鳌丁督鹜衽畫杉t記》:「飛黃騰踏去,身到鳳凰池?!?/div>
《國語辭典》:丙吉問牛(丙吉問牛)  拼音:bǐng jí wèn niú
漢丞相丙吉出游時(shí),遇到路人相毆,不聞不問,卻非常關(guān)心經(jīng)過的牛只為何喘息不停。典出《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后以丙吉問牛稱譽(yù)官吏關(guān)心民間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職。唐。邵謁〈論政〉詩:「賢哉三握發(fā),為有天下憂,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挂嘤薪枰苑粗S官吏本末倒置,問牛不問人。
《國語辭典》:問牛(問牛)  拼音:wèn niú
比喻官吏關(guān)心民間疾苦。參見「丙吉問?!箺l。唐。鄭谷丞相孟夏祗薦南郊紀(jì)獻(xiàn)十韻〉:「池碧將還鳳,原清再問牛?!乖jP(guān)漢卿《蝴蝶夢(mèng)》第三折:「包待制比問牛的省氣力,俺父親比那教子的少見識(shí)。」
分類:見人吐舌
《漢語大詞典》:牛喘
牛因熱而喘氣。 漢 丞相 丙吉 關(guān)心農(nóng)事的典故。漢書·丙吉傳:“ 吉 又嘗出,逢清道羣鬭者,死傷橫道, 吉 過之不問,掾史獨(dú)怪之。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dú)謂丞相前后失問,或以譏 吉 , 吉 曰:‘民鬭相殺傷, 長(zhǎng)安 令,京兆尹職所當(dāng)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罸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dāng)於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shí)氣失節(jié),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diào)和陰陽,職(所)當(dāng)憂,是以問之。’”后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書言懷》:“鳳巢方得地,牛喘最關(guān)心?!?宋 梅堯臣 《和劉原甫十二月十日試墨》:“道旁牛喘誰復(fù)問,佛寺吹螺空唱號(hào)?!?明 李東陽 《問喘詞》:“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車問牛喘?!?/div>
《漢語大詞典》:伯牛災(zāi)(伯牛災(zāi))
喻指患有惡疾。 唐 王維 《哭褚司馬》詩:“誰言老龍吉,未免伯牛災(zāi)。”詳“ 伯牛 ”。
分類:惡疾
《漢語大詞典》:伯牛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論語·雍也》:“ 伯牛 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為癩也……‘自牖執(zhí)其手’,蓋與之永訣也。”后詩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惡疾。
(2).古地名。左傳·成公三年:“三年春,諸侯伐 鄭 ,次于 伯牛 ,討 邲 之役也。” 杜預(yù) 注:“ 伯牛 , 鄭 地?!?/div>
《國語辭典》: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  拼音:hán gǔ guān
位于河南省靈寶縣西南的關(guān)口。東起崤山,西至潼津,地形至為險(xiǎn)要。戰(zhàn)國時(shí)為秦所建,故也稱為「秦關(guān)」。
《國語辭典》:東來紫氣(東來紫氣)  拼音:dōng lái zǐ qì
比喻吉祥的徵兆。參見「紫氣東來」條。唐。杜甫 秋興詩八首之五:「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div>
《國語辭典》:紫氣(紫氣)  拼音:zǐ qì
紫色的云氣。比喻祥瑞之氣。唐。杜甫 秋興詩八首之四:「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div>
《國語辭典》:紫氣東來(紫氣東來)  拼音:zǐ qì dōng lái
傳說老子將過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登樓,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有圣人過關(guān)。后用來比喻吉祥的徵兆。清。洪升《長(zhǎng)生殿》第一六出:「紫氣東來,瑤池西望,翩翩青鳥庭前降?!挂沧鳌笘|來紫氣」。
分類:祥瑞
《漢語大詞典》:佩犢(佩犢)
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見 齊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勤民務(wù)農(nóng)?!裼袔С值秳φ撸官u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后因以“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陳書·世祖紀(jì)》:“自頃寇戎,游手者眾,民失分地之業(yè),士有佩犢之譏?!?宋 曾鞏 《閱武堂》詩:“柳間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div>
《國語辭典》:帶牛佩犢(帶牛佩犢)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漢宣帝時(shí),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改業(yè)歸農(nóng)。典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wù)農(nóng)。如:「古代太平盛世時(shí),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牛佩犢,棄甲歸田?!?/div>
《國語辭典》:買牛賣劍(買牛賣劍)  拼音:mǎi niú mài jiàn
比喻棄盜歸農(nóng)。參見「賣劍買?!箺l。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風(fēng)沙〉套:「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xué)圃耘瓜?!?/div>
《漢語大詞典》:買犁賣劍(買犁賣劍)
猶言賣劍買牛。 宋 陳亮 《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詞:“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币槐咀鳌?買犂賣劍 ”。
《國語辭典》:賣刀買牛(賣刀買牛)  拼音:mài dāo mǎi niú
比喻棄械歸農(nóng),改過遷善。參見「賣劍買?!箺l。《幼學(xué)瓊林。卷一。文臣類》:「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牛」。
《國語辭典》:賣刀買犢(賣刀買犢)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參見「賣劍買?!箺l。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div>
《國語辭典》:賣劍買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漢宣帝時(shí),渤海因饑荒,居民多帶持刀劍為盜,龔遂為太守后,勸民舍棄刀劍,改業(yè)歸農(nóng)。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后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宋。陸游 答吳提宮啟:「賣劍買牛,念即歸于農(nóng)畝,乘車載笠,尚永記于交盟?!挂沧鳌纲I牛賣劍」、「買犁賣劍」、「賣刀買犢」、「賣刀買牛」、「賣劍渤?!埂?/div>
《國語辭典》:不二價(jià)(不二價(jià))  拼音:bù èr jià
商人將貨物的確實(shí)售價(jià)標(biāo)明,不因人而增減?!逗鬂h書。卷八三。逸民傳。韓康傳》:「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于長(zhǎng)安市,口不二價(jià),三十馀年?!?/div>
《漢語大詞典》:韓康(韓康)
漢 趙岐 三輔決錄卷一:“ 韓康 ,字 伯休 , 京兆 霸陵 人也。常游名山,采藥賣於 長(zhǎng)安 市中,口不二價(jià)者三十餘年。時(shí)有女子買藥於 康 ,怒 康 守價(jià),乃曰:‘公是 韓伯休 邪,乃不二價(jià)乎?’ 康 嘆曰:‘我欲避名,今區(qū)區(qū)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遂遯入 霸陵山 中,博士公車連徵不至?!笔乱嘁?span id="7dji4pz" class="book">《后漢書·逸民傳·韓康》。后遂以“韓康”借指隱逸高士。亦泛指采藥、賣藥者。 南朝 陳 徐陵 《長(zhǎng)安道》詩:“ 韓康 賣良藥, 董偃 鬻明珠。” 唐 李頎 《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詩:“ 韓康 雖復(fù)在人間, 王霸 終思隱巖竇?!?唐 白居易 《酬夢(mèng)得貧居詠懷見贈(zèng)》:“病添 莊舄 吟聲苦,貧欠 韓康 藥債多?!?清 顧炎武 《贈(zèng)鄔處士繼思》詩:“市中問 韓康 ,藥肆在何許?!?/div>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āng
1.有名的大家。如:「他如此的謬解文意,真是貽笑大方?!埂痘ㄔ潞邸返谝弧鸹兀骸缚顣汉缮}贈(zèng)采秋女史』八字,寫畢,說道:『貽笑大方!』」
2.大地?!痘茨献印m真》:「是故能戴大員者履大方,鏡太清者視大明。」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ang
1.為人不吝嗇?!度辶滞馐贰返谌换兀骸副闶情T下從不曾見過像杜少爺這大方舉動(dòng)的人。」
2.態(tài)度自然不拘束?!都t樓夢(mèng)》第六七回:「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huì)做人,很大方。」《文明小史》第四○回:「只他們走出來,身子都是挺直,沒有羞羞縮縮的樣子,我就覺著他比守舊的女子大方得多。」
3.不俗氣?!都t樓夢(mèng)》第三七回:「賦景詠物兩關(guān)住,又新鮮,又大方?!?/div>
《漢語大詞典》:善刀
拭刀。《莊子·養(yǎng)生主》:“善刀而藏之?!?陸德明 釋文:“善,猶拭也?!焙笥靡灾甘虑暗臏?zhǔn)備。 明 李贄 《與友朋書》:“ 周 善藏,非萬全不發(fā),故人但見其巧於善刀,而不見其能於游刃。 顧 善發(fā),然發(fā)而人不見,故人但見其能於游刃,而不見其巧於善刀?!?/div>
《國語辭典》:庖丁  拼音:páo dīng
廚師?!肚f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姑?。馬中錫《中山狼傳》:「汝受業(yè)庖丁之門有年矣!」《西游記》第二三回:「一壁廂又吩咐庖丁排筵設(shè)宴,明晨會(huì)親?!?/div>
分類:庖丁廚師
《國語辭典》:庖丁解?! ?span id="7fi9jt7" class='label'>拼音:páo dīng jiě niú
梁惠王時(shí)有位廚師善宰牛,且技巧極為熟練。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后比喻對(duì)事物瞭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yīng)手,運(yùn)用自如。如:「這件專案自從由他接手后,便如同庖丁解牛,一切問題皆迎刃而解?!?/div>
《漢語大詞典》:游刃(遊刃)
(1).運(yùn)刀自如。語本莊子·養(yǎng)生主:“彼節(jié)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南朝 梁 沈約 《牷雅》詩:“庖丁游刃, 葛盧 驗(yàn)聲。” 金 王若虛 《真定縣令國公德政碑》:“而 羿 之注矢,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導(dǎo)窾無非理間之自然,何獨(dú)至於為政者而疑之哉!” 明 徐渭 《自浦城進(jìn)延平》詩:“以知庖丁者,游刃有餘歷。”
(2).比喻做事從容自如,輕松利落。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晉 興寧 中,沙門 竺法義 ,山居好學(xué),住在 始寧 保山 ,游刃眾典,尤善《法華》?!?明 王世貞 《二酉山房記》:“間以餘力游刃,發(fā)之乎詩若文,又以紙貴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馳乎四裔之內(nèi)?!?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阮亭 謁選得 揚(yáng)州 推官,游刃行之,與諸士游讌無虛日。”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 司馬遷 在寫過一個(gè)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談他對(duì)這一人物的印象和評(píng)價(jià),也是在若即若離之間,游刃于褒貶愛憎之外?!眳⒁姟?游刃有餘 ”。
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 庖丁 為 文惠君 解牛,技藝精熟,受到稱贊, 庖丁 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於硎。彼節(jié)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焙笠浴坝稳小敝^觀察事物透徹,技藝精熟,運(yùn)用自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竺法義:“ 深 見其幼而穎悟,勸令出家,於是棲志法門,從 深 受學(xué),游刃眾典,尤善《法華》?!?唐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jiǎn)梁大官》詩:“得性虛游刃,忘言已棄筌?!?唐 楊炯 《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無生之法?!?明 李贄 《與友朋書》:“ 周 善藏,非萬全不發(fā),故人但見其巧於善刀,而不見其能於游刃。”
《國語辭典》:游刃有馀(游刃有餘)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比喻對(duì)於事情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參見「遊刃有餘」條。如:「這件工作對(duì)他而言,絕對(duì)是游刃有餘的?!?/div>
《國語辭典》:游刃有馀(游刃有馀)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比喻對(duì)于事情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參見「游刃有馀」條。如:「這件工作對(duì)他而言,絕對(duì)是游刃有馀的。」
《漢語大詞典》:無全牛(無全牛)
謂眼里沒有完整的牛。莊子·養(yǎng)生主:“ 庖丁 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huì)。 文惠君 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 釋刀對(duì)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焙笠浴盁o全?!北扔骷妓嚲兊木辰?,或謂專注于某一事物達(dá)到極點(diǎn)。 唐 李白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詩:“ 長(zhǎng)桑 晚洞視,五藏?zé)o全牛?!?清 黃鷟來 《詠懷》:“少壯喜談兵,目中無全牛?!?/div>
《國語辭典》:目無全牛(目無全牛)  拼音:mù wú quán niú
庖丁初次宰牛時(shí),所見的是牛的身體,幾年后技術(shù)純熟,宰牛時(shí),已不注意牛的外形。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比喻技藝純熟高超。唐。楊承和〈邠國公功德銘〉:「操利柄而目無全牛,執(zhí)其吭如芻豢悅口?!挂沧鳌改颗o全」。
《漢語大詞典》:綮肯
猶肯綮。筋骨結(jié)合處。比喻要害或關(guān)鍵。 唐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祗憂非綮肯,未覺有膻腥?!?span id="bb7xwr7" class="book">《金史·后妃傳上·景祖昭肅皇后》:“ 景祖 與客飲,后專聽之。翌日,枚數(shù)其人所為,無一不中其綮肯。” 清 昭梿 嘯亭續(xù)錄·翻書房:“其翻《西廂記》、《金瓶梅》諸書,疏櫛字句,咸中綮肯,人皆爭(zhēng)誦焉?!?/div>
《國語辭典》:肯綮  拼音:kěn qìng
1.骨頭和筋肉結(jié)合的部位。宋。黃庭堅(jiān)送李德素歸舒城〉詩:「婆娑萬物表,藏刃避肯綮?!顾?。陸游 倚筇詩:「未免解牛逢肯綮,豈能相馬造精微?!?br />2.比喻事理的扼要處。如:「他說話深中肯綮?!?/div>